李玉玲 劉瓊
突發(fā)性聾(sudden hearing loss)簡稱突聾,是指72 h內(nèi)突然發(fā)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鄰的兩個頻率聽力下降≥20 dB HL[1],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急癥,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及年輕化[2,3]。突聾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較公認的可能發(fā)病機制包括:內(nèi)耳血管痙攣、血管紋功能障礙、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積水及毛細胞損傷等[1]?;颊叱1憩F(xiàn)為突然出現(xiàn)聽力下降、耳鳴、耳悶脹感、眩暈或頭暈等,其發(fā)病后由于壓力、睡眠障礙和焦慮等因素導致聽力反復波動甚至長期伴有耳鳴,其中部分急性突聾患者轉(zhuǎn)變?yōu)槁曰颊撸踔涟l(fā)展為不可逆的耳聾,對學習、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4,5]。突聾患者由于心理困擾和軀體疾病易出現(xiàn)睡眼障礙,而睡眼障礙會影響其預后[6],因此突聾患者睡眠質(zhì)量問題已成為耳鼻喉科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研究發(fā)現(xiàn)壓力知覺是影響睡眠質(zhì)量的重要危險因素,其可直接影響患者睡眠質(zhì)量,還可能存在著某種中介變量通過改變壓力知覺來影響睡眠質(zhì)量[7]。心理彈性作為積極心理學范疇的重要概念,指個體面對逆境或壓力事件后表現(xiàn)出良好適應能力,是個體在壓力情景下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種個性特征[8]。壓力知覺影響心理彈性水平,同時心理彈性也是壓力知覺保護因子。因此,心理彈性作為一種保護因素影響個體面對壓力時的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它可能是壓力知覺與睡眠質(zhì)量間的中介變量[9]。國內(nèi)關(guān)于突聾患者睡眠狀況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對突聾患者睡眠質(zhì)量進行調(diào)查,探討突聾患者心理彈性、壓力知覺與睡眠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為其改善睡眠質(zhì)量及預后提供理論依據(jù)。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0例突聾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齡24~67歲,平均45.72±9.82歲;突聾發(fā)病距就診時間3~30 d,平均11.96±6.25 d;住院天數(shù)9~16 d,平均13.64±2.95 d。入院時患耳平均聽閾[10]32~113 dB HL。納入標準:①年齡<70歲;②單側(cè)發(fā)??;③無其他嚴重的軀體性疾病;④無嚴重智力或認知障礙;⑤符合突發(fā)性聾診斷標準[1];⑥排除中耳炎、內(nèi)耳畸形、鼓膜穿孔、鼓室積液、內(nèi)聽道占位和蝸后等病變;⑦入院前均未采用激素類藥物治療。選取同時期在本院的健康體檢者4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6~65歲,平均43.89±7.56歲,聽力均不超過25 dB。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研究工具 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該調(diào)查表自行設(shè)計,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居住地、工作狀況、聯(lián)系方式、突聾患病時間、發(fā)病時間、突聾相關(guān)癥狀等。
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1]:由劉賢臣等編制,測量被試者近1個月以來的睡眠質(zhì)量。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內(nèi)在一致性(cronbach's α=0.83)和重測信度(r=0.85),共23個條目,包括7個維度。采用0~3點計分,總分為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質(zhì)量越差。目前普遍以5分作為判斷睡眠質(zhì)量的分界值,當PSQI≤5分時,睡眠質(zhì)量較好,PSQI>5分則判定睡眠質(zhì)量較差。本研究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α=0.86。
壓力知覺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IS):由Cohen等[12]編制,評估受試者在最近1個月感受到的壓力程度。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內(nèi)在一致性(cronbach's α=0.87)和重測信度(r=0.92),共10個條目,采用0~4級評分,總分0~40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感知到的壓力越大。本研究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α=0.89。
彈性量表簡化版(10-item g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CD-RISC10)[13]: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內(nèi)在一致性(cronbach's α=0.91)和重測信度(r=0.90),共包括10個條目,采用0~4級評分,心理彈性得分為每個條目分之和,總分為0~40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心理彈性水平越高。本研究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α=0.89。
1.2.2 調(diào)查方法 向被試說明此次研究的目的,并告知及確保研究資料的嚴格保密性,征得其同意后,采用上述工具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過程中,對文化水平低的研究對象實行一對一的指導,保證能準確完成問卷。問卷當場發(fā)放、當場收回并及時檢查其完整性,以確保資料的有效性。
表1 兩組PSQI、PSIS和CD-RISC10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PSQI、PSIS和CD-RISC10評分比較(±s)
組別 n PSQI評分 PSIS評分 CD-RISC10評分突聾患者組 120 6.78±2.07 21.78±7.53 23.16±6.37對照組 40 3.45±1.79 17.38±6.21 27.05±7.46 t 8.275 6.312 4.935 P 0.000 0.001 0.003
突聾患者PSQI評分為6.78±2.07分,其中65.00%(78/120)的患者有睡眠質(zhì)量問題;突聾患者組PSQI、PSI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突聾患者組CD-RISC10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不同性別、年齡、居住方式和聽力損失位置突聾患者PSQ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狀況、付費方式、人均月收入和耳鳴程度的突聾患者PSQI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突聾患者PSQI評分比較(±s)
表2 不同特征突聾患者PSQI評分比較(±s)
項目 n P S Q I評分 t/F P性別 0.6 7 2 0.3 6 5男 7 1 6.4 1±2.3 9女 4 9 6.9 2±2.8 5年齡<4 5歲 7 5 6.4 2±1.9 3 1.0 2 3 0.0 9 7>4 5歲 4 5 6.9 2±2.4 6婚姻狀況未婚 2 6 8.2 3±3.0 3 6.9 2 1 0.0 0 2已婚 9 4 6.3 7±2.9 4文化程度 1 1.3 6 2 0.0 0 0初中及以下 1 8 9.0 4±1.4 7中專或高中 5 2 7.1 2±2.4 7大專及以上 5 0 5.8 7±2.1 7工作狀況 5.2 6 5 0.0 0 3在職 9 1 7.0 4±1.9 3不在職 2 9 5.6 9±2.6 5居住方式 0.9 7 2 0.1 9 6獨居 2 1 6.9 8±3.1 0與配偶或子女同住 9 9 6.4 5±2.4 1付費方式 4.7 2 5 0.0 0 4醫(yī)療保險 9 7 6.4 7±2.8 5自費 2 3 8.6 3±2.3 9人均月收入 9.3 7 5 0.0 0 0≤3 0 0 0元 3 2 9.1 5±2.3 8 3 0 0 0~5 0 0 0元 6 0 7.0 1±2.2 0≥5 0 0 0元 2 8 5.4 9±1.8 7聽力損失 0.8 4 3 0.1 5 2左側(cè) 6 2 6.7 1±2.4 5右側(cè) 5 8 6.5 9±3.0 9耳鳴程度 1 5.4 7 2 0.0 0 0 0級 2 6 4.8 3±2.8 2Ⅰ級 1 9 5.6 9±1.7 5Ⅱ級 2 4 6.6 3±2.4 6Ⅲ級 3 5 8.2 6±3.2 6Ⅳ級 1 6 9.8 3±2.3 7
突聾患者PSIS評分與CD-RISC10評分呈負相關(guān)(r=-0.728,P<0.05);PSQI評分與PSIS評分呈正相關(guān)(r=0.835,P<0.05);CD-RISC10評分與PSQI評分呈負相關(guān)(r=-0.679,P<0.05),見表3。
表3 突聾患者壓力知覺、心理彈性和睡眠質(zhì)量的相關(guān)性
采用中介效應檢驗法分析驗證表明,納入心理彈性變量后,壓力知覺對睡眠質(zhì)量的主效應從-0.293降為-0.207,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占總效應的31.96%,見表4。
表4 壓力知覺通過心理彈性影響睡眠質(zhì)量的中介效應
突聾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急癥,患者發(fā)病后由于壓力、睡眠障礙和焦慮等因素導致其聽力反復波動甚至長期伴有耳鳴,對患者預后造成嚴重影響[6]。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突聾患者由于心理困擾和軀體疾病易出現(xiàn)睡眼障礙[14~15]。本研究120例突聾患者中有78例(65%)存在睡眠問題;突聾患者PSQI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果表明突聾患者睡眠質(zhì)量不理想,應引起醫(yī)護人員的重視,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必要時對睡眠障礙者予以藥物干預。良好的睡眠可增加內(nèi)耳循環(huán),改善內(nèi)淋巴積水,減輕聽神經(jīng)的壓迫和損傷,改善聽力;良好的睡眠還可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減輕身體對病毒的反應,從而使聽神經(jīng)恢復功能,提高聽力水平[6]。本研究中患者性別、年齡、居住方式和聽力損失位置與睡眠質(zhì)量無關(guān);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狀況、付費方式、人均月收入和耳鳴程度對睡眠質(zhì)量有顯著影響(P<0.05)。結(jié)果表明本次納入研究的的突聾患者整體文化水平高,在家庭和社會中擔任重要角色,更加急于早日康復,聽力的突然降低及伴隨的耳鳴耳悶堵感對其工作生活的嚴重影響,造成患者更加重視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因此患者存在來自身體疾病本身及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造成睡眠障礙問題的發(fā)生。因此,臨床醫(yī)護人員應加強突聾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滿足患者對??浦R的需求,使患者的壓力知覺下降,從而改善睡眠質(zhì)量。
壓力知覺是生活中的各種刺激事件或不利因素對人在心理上所構(gòu)成的困惑或威脅。研究表明,個體感知到壓力越大,出現(xiàn)睡眠問題的危險性越大,壓力知覺是睡眠質(zhì)量預測因素之一[16]。彭淋[17]等對大學生睡眠質(zhì)量研究顯示,壓力知覺越高的大學生睡眠質(zhì)量越差。劉曉華[9]等對社區(qū)居民睡眠質(zhì)量調(diào)查顯示,壓力知覺與社區(qū)居民睡眠質(zhì)量評分呈正相關(guān)。本研究中突聾患者PSI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與PSQI評分呈正相關(guān)(P<0.05)。結(jié)果表明,壓力知覺是突聾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心理彈性作為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體面對重大逆境時能從困境中恢復,并能積極調(diào)整和改變的一種能力[18]。心理彈性作為保護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能夠有效地減少負性事件及壓力源對機體的影響,高心理彈性個體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面對壓力,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應對壓力源對機體的影響,從而改善睡眠質(zhì)量。本研究中突聾患者CD-RISC10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與PSQI評分呈負相關(guān)(P<0.05),與PSIS評分呈負相關(guān)(P<0.05)。結(jié)果表明,心理彈性是突聾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保護因子。
本研究采用中介效應檢驗法分析驗證表明,納入心理彈性變量后,壓力知覺對睡眠質(zhì)量的主效應從-0.293降為-0.207,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占總效應的31.96%。結(jié)果表明,心理彈性在壓力知覺和睡眠質(zhì)量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壓力知覺不僅直接預測睡眠質(zhì)量,還通過影響心理彈性水平間接影響睡眠質(zhì)量。也就是當個體感知到壓力時,會調(diào)動自身內(nèi)在保護資源和壓力進行對抗,通過自我宣泄、轉(zhuǎn)移注意力和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等方式緩解壓力,從而繼續(xù)保持良好睡眠質(zhì)量,維持身心平衡狀態(tài)[19]。心理彈性是壓力知覺的重要保護資源,對高壓力知覺的突聾患者,可通過增強其心理彈性水平減少睡眠問題的發(fā)生,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改善預后。
[1]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突發(fā)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50(6):443-446.
[2]侯志強.不同年齡段突聾患者的臨床特點及預后研究進展[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3,21(4):418-421.
[3]熊瑛,李榮.疏血通輔助治療突發(fā)性耳聾的臨床初探[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7,15(3):198-200.
[4]Stachler RJ,Chandrasekhar SS,Archer SM,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udden hearing lo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2,146(3 Suppl):S1-S35.
[5]張燕霞,張強偉,任鴻杰,等.1196例突發(fā)性聾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5,13(1):126-131.
[6]楊陸,馬燕蘭,王曉玲,等.突發(fā)性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患者睡眠狀況與其預后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6,19(2):150-153.
[7]Brand S,Beck J,Kalak N,et al.Dream recall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leep,perceived stress,and creativity among adolescents[J].J Adolesc Health,2011,49(5):525-531.
[8]Peng L,Zhang J,Li M,et al.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the effect of resilience,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J].Psychiatry researdi,2012,196(1):138-141.
[9]劉曉華,劉春琴,田曉紅,等.心理彈性在居民壓力知覺與睡眠質(zhì)量中介及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5,31(6):793-796.
[10]姚峰,匡興亞,陳鴻,等.2014版職業(yè)性噪聲聾診斷標準臨床應用[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17,44(3)276-280.
[11]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5(2):103-107.
[12]Cohen S,Kamarck T,Mermelstein R.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J].J Health Soc Behav,1983,24(4):385-396.
[13]Wang L,Shi Z,Zhang Y,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10-item G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in Chinese earthquake victims[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0,64(5):499-504.
[14]Manchaiah VKC.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gnosis given to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patients:Implications to patient journey process[J].Audiol Med,2012,10(3):109-113.
[15]Sun X,Dai X,Yang T,et al.Effects of mental resilience on neuro-endocrine hormones level changes induced by sleep deprivation in servicemen[J].Endocrine,2014,47(3):884-888.
[16]葉艷,杜廣華,范方,等.青年軍人與大學生睡眠質(zhì)量及影響因素比較[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2):313-316.
[17]彭淋,董曉梅,李洋,等.廣州市大學生睡眠質(zhì)量與壓力典型相關(guān)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4,30(3):266-268.
[18]Garcia-Dia MJ,DiNapoli JM,Garcia-Ona L,et al.Concept analysis:resilience[J].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2013,27(6):264-270.
[19]姬艷博,李娜,柳紅梅,等.癌癥病人癥狀困擾與心理彈性、積極情緒的關(guān)系[J].護理研究,2017,31(4):1193-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