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工人醫(yī)院 張 乾
酷暑難耐的三伏天也要養(yǎng)陽氣
⊙濟南市工人醫(yī)院 張 乾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暑、濕、熱是伏天的氣候特點,暑濕交織之下,人們常有口渴身熱、心煩氣躁、身重困倦、食欲下降等不適癥狀;而暑天人體陽氣浮散于上,出汗較多,又易傷津耗氣。因此,這個時期的調(diào)養(yǎng)當以解暑祛濕、斂陽固表為重點。
三伏天,暑熱外蒸,高溫難耐,人們都想快速降溫消暑。于是在酷熱的天氣里,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 打開冰箱,一瓶冰鎮(zhèn)飲料大口喝下,怎一個爽字了得!但暢飲后往往又容易出現(xiàn)新的問題。因為暑熱時期人體陽氣浮散在表而里陽不足,若冷飲雪糕服食過多,寒邪直中,脾陽容易受到損傷,從而導致各種胃腸疾病,尤其是民間所說的“伏天瀉”最為常見?!胺鞛a”以暑天腹瀉為主要表現(xiàn),常因飲食不節(jié)或飲食不潔所引起。因此,暑熱天氣尤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以熟食、溫食為主,隔餐食物應徹底加熱,少吃或不吃生冷、冰鎮(zhèn)食物。
伏天里雨水較多,暑濕較重,此時人們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容易出現(xiàn)食欲不振、消化能力下降等問題。而且暑熱汗多,傷津耗氣,又易致氣陰兩傷,出現(xiàn)精神倦怠、身體疲乏等癥狀??崾铙w虛,也可酌情調(diào)補,治當益氣養(yǎng)陰,消暑利濕,總以清補為法,重點調(diào)理脾胃,恢復腸胃功能,以利消化吸收,此時調(diào)理可以粥飲來助。粥飲清淡,質(zhì)地細膩容易消化,同時具有益胃陰健脾土、補虛養(yǎng)人的功效,自古以來就是食用、藥用高度融合的養(yǎng)生佳品。暑天熬粥可適當佐以淮山、芡實健脾益氣,或加入百合、蓮子除煩安神,或添加薏米、赤小豆、綠豆解暑利濕,不同的體質(zhì)、不同的癥狀可添加不同的食材,靈活加減。
天氣酷熱,人體陽氣走于肌表,浮散于上,容易出汗,往往動即汗出,人體容易感覺疲勞?!饵S帝內(nèi)經(jīng)》云“春夏養(yǎng)陽”,暑熱天氣應遵循“少動多靜”的養(yǎng)生原則,注意顧護陽氣、保持體力。烈日酷暑應盡量避免外出,減少露天日曬下活動,以防暑熱高溫汗出過多,損人陽氣。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要注意勞逸結(jié)合,閑暇時間可練字作畫、聽歌閱讀、品茶賞花以靜心寧神,斂陽降氣。運動鍛煉宜選擇在氣溫相對不高的清晨或傍晚進行,但要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動陽生熱,泄汗太過而致氣津耗傷。此時,可選擇較為和緩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健步走、練瑜伽、習八段錦、打太極拳等,運動強度以微微汗出為度,切記不可大汗淋漓。如若進行跑步、打球等強度較大的運動,應當控制時間,否則運動時間過長、汗出過多,不但達不到鍛煉的效果,反而容易導致身體虛損。因此,暑天運動尤應把握好尺度,雖各人的體質(zhì)強弱虛實不同,體能力量速度有別,但仍應以少動多靜為原則,或以和緩活動為主,避免劇烈運動出大汗,總體上以運動后不感疲勞體虛為度。
(摘自《保健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