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靜
淺談童年時期的心理體驗
王莉靜
童年時期的孩子既是發(fā)展迅速的,也是十分敏感可塑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童年期的體驗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人們無法逾越的階段,也是關鍵的階段。人們的大部分性格特點,人生觀,價值觀,興趣,愛好,情感傾向等都在這一階段形成。
體驗;快樂體驗;愛心體驗;責任體驗
提到童年,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回憶起讓自己念念不忘的事情,而且這些事情回憶帶來的體驗大部分都是美好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童年期的體驗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人們無法逾越的階段,也是關鍵的階段。人們的大部分性格特點,人生觀,價值觀,興趣,愛好,情感傾向等都在這一階段形成。
快樂的體驗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兒童來說,最大的快樂莫過于開心的在活動中展示自我。如果在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獲得快樂,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會帶給孩子快樂,影響孩子的一生。1974年,我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個幸福而平凡的家庭里。孩提時代的我住的平房,那個年代,一條一條的小巷里一排排的平房整齊的排列著。我從小喜歡唱歌,也喜歡大膽的表現(xiàn)自我。沒事時嘴里總要哼唱幾句。在小巷有一塊方方正正的大石頭,我有時也會站在石頭上為小伙伴演唱。每次演唱完就會有很多在小巷乘涼聊天的爺爺奶奶為我鼓掌。時間長了,爺爺奶奶在我放學之后,叫住我,讓我給大家唱支歌再走,久而久之,我越唱越膽大,自信心也增強了,上了學后,學校的每次文藝匯演,我都會主動參加。童年的這段經(jīng)歷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很快樂,漸漸地也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分享。這種愿意與別人分享的性格就這樣一直影響著我的一生。
愛的體驗是任何階段都需要經(jīng)歷的,如果在孩提時代孩子能感受到來自身邊人的愛,在他們的影響下也會漸漸學會去愛別人,變得善良,有愛心,容易溝通,樂于助人。我的父親在原太原制藥廠工作,性格直爽,愛崗敬業(yè)。做事踏踏實實,一絲不茍。平日里父親身教勝于言傳,從他身上我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母親做的會計,她待人熱情大方,純樸善良,樂于助人,是一個非常干練要強的女人。母親還是我學習拼音與筆畫的啟蒙老師,在學習過程中我養(yǎng)成了做事認真的好習慣。父母親的一絲不茍,踏踏實實,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人格。在家中我排行老小,上面有個姐姐,大我三歲,性格安靜溫和,從不與我相爭,還時時處處都關心呵護我,所以我的童年是在充滿愛和關心的氛圍中度過。正是這樣一個溫馨的家庭給我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開始有能力獨立思考解決一些事情,這個時期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體驗十分重要。一開始兒童可能對責任并不了解,當遇到困難和失敗時,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責任全推到別人身上。這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做法。小時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小孩在玩時,不小心摔倒了,大人扶起孩子使勁踐踏地,目的為了哄孩子不哭。但無形之中讓孩子學會了推卸責任。使孩子在今后意識不到摔倒是自己的責任,同樣的一幕還會不斷重演。孩子的安全意識也得不到培養(yǎng)。這樣無形之中阻礙了他們的發(fā)展。因此兒童時期責任感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記得在上幼兒園時,老舅來我家,給我買了一頂漂亮的小軍帽。我?guī)е狭擞變簣@。吃晚飯時,我悄悄的帶上了它,老師挨座位過來盛湯時,我正好抬頭,湯勺蹭在了帽子上,把軍帽弄臟了,老師幫我把軍帽擦了擦。媽媽接我時,老師與媽媽做了溝通,媽媽了解了情況,沒有怪老師,而是告訴我在吃飯時戴帽子的行為是不對的。這件事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直到現(xiàn)在養(yǎng)成每當做一件事時,我都會先想想后果的習慣,這樣對自己有了責任心。這要感謝我的家庭教育,感謝媽媽的正確引導。
除了快樂體驗,愛的體驗,責任體驗外,還應該有信任體驗,成功體驗,自信體驗。記得有一年帶大班時,我們班從外地轉(zhuǎn)來一個小男孩,剛來時只要他一著急,說話就斷斷續(xù)續(xù),而且會急得臉紅脖子粗。在自由活動中和同伴們在一起玩得特別投入、特別開心時,說話又很流利,可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注意他,就又會結巴起來。我想,首先應及時和他的家長聯(lián)系溝通,了解孩子結巴的原因,發(fā)現(xiàn)孩子是由于從小跟著奶奶在鄉(xiāng)下生活,有一個和他一樣大的小男孩有口吃,在語言關鍵期受到了同伴的影響,接下來我制定了矯正策略,首先不讓孩子們笑他,當沒有人過度關注他說得好不好,也沒有人逼他說時,問好就不是問題,而是他和老師的一種自然的交流,這時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談的氣氛中,沒有心理負擔,心情放松,說話自然就流利了。接下來通過玩語言游戲,慢慢的讓他變的膽大了,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大班畢業(yè)時,他已經(jīng)基本不再口吃了,人也變得自信起來。這個孩子在大班有了成功和自信的心理體驗,我為他的進步感到驕傲自豪。
其實除了積極向上的情緒體驗外,適當?shù)慕o孩子一些消極情緒體驗,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幫助的。記得我家孩子第一天入園,到了中午,我的同事告訴我孩子哭著到處找爸爸媽媽,我當時也想過去看看他,糾結了好長時間,最終沒去看他。到了下午接他時,嗓子聽起來有些啞了。到第二天中午,孩子不再哭了,而且適應得相當快。我想如果第一天我去看他,他會繼續(xù)哭鬧好長時間。看似第一天給了他一些消極的情緒體驗,但是順利的幫他完成了分離焦慮期。
總之,童年時期的孩子既是發(fā)展迅速的,也是十分敏感可塑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尊重他們的發(fā)展規(guī)律,讓他們經(jīng)歷各種事情,獲得各種心理體驗,在各種體驗中獲得成長。
王莉靜,山西省太原市,太原理工大學中區(qū)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