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周市鎮(zhèn)永平小學 李欣蕓
講究教學策略,促動兒童思維
江蘇省昆山市周市鎮(zhèn)永平小學 李欣蕓
學生的思維很多時候會處于冰封狀態(tài),對于文本的感悟表達常常是一種淺表層面的,沒有自我獨立的認識。筆者針對這樣的課堂教學狀態(tài),嘗試著從情感點燃、對話引導、反芻新知這三方面來談談促進兒童思維萌發(fā)的教學策略。
思維 情感 引導 總結
我們語文教學總是在讓學生的對文本進行自我的感悟表達時,孩子處于一種不知所云,甚至是“無語”的狀態(tài)。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經(jīng)常沒有清醒自我的認識??此啤白谱破淙A”的課堂,其實是思維的一種冰封狀態(tài),那教師在這時就要為孩子架起一座橋梁,讓孩子學會思考和表達。
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活動總是單向、被動的,“距離感”始終存在于師生和生生之間。在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下,很難喚醒學生的學習情緒,那更不要說去思維了,我們的課堂就要創(chuàng)設一種“親、助、樂”的師生人際情景和“美、趣、智”的學習情境來拉進兒童與教師、與同學、與教學文本的心理距離,溝通師生情感交流。
【情景再現(xiàn)】
師:春姑娘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大姐姐。(出示:柳樹圖和詞卡)現(xiàn)在我就是這位大姐姐,如果你喊對了我的名字,我就和你握握手,打個招呼,想嗎?
生:想。
師:誰先來?
生:柳樹。
師:你把我的名字喊得真甜。來握握手,你好,××
生:你好!柳樹姐姐。
師:你好!你可真有禮貌,咱們握握手吧!那你們說說看我這個柳樹姐姐長什么樣?
生:你的頭發(fā)長長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你的個頭挺高,常在河邊照鏡子。
師:是??!我可愛美了。
生:你的手撫摸著我的頭時,很溫柔。
師:那是春風輕輕地吹起來時,對嗎?
生:對。
【效果評析】
教師的體態(tài)語有時比語言更讓孩子們感到親切,學生們在這樣的情景中更容易投入。教師和學生之間以柳樹姐姐打招呼的形式進行互動,創(chuàng)設的就是一種無拘無束的課堂情境,孩子們完全是沉浸在這樣的角色變換中,積極主動學習,處于一種忘我的狀態(tài),語言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萌芽了,對柳樹的描繪多生動?。?/p>
長期的從兒童的情感出發(fā),教師的角色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從高高在上的傳授者,變?yōu)閷W習的鼓舞者,智慧的喚醒者,師生關系平等了。
與學生對話,不能視他們?yōu)槟九?,當學生的思維在一定的情景中開始升溫,思維的火苗開始竄起來時,我們就要為學生的投入狀態(tài)“加上一把柴”,讓學生的思維觸動爆破點,散發(fā)出智慧的火花。這把“柴”就是我們的教師的引導,其中引導分為兩種:
1.利用畫面展開對話引導:這里的畫面不僅僅是單純的掛圖、圖片、板畫等,還包括我們的教學場景,教師利用我們的語文教學資源來構建的一種思維訓練的策略,可以是教師的語言、音樂等情景渲染,目的都是要讓我們的學生思維往更深處漫溯。
首先談談以單純的圖片、掛圖、板畫等為“柴”的思維訓練策略。這樣的策略比較的直接,讓孩子在這幅圖中找到思維訓練的突破點,從而得到情感的升華。
其次是語言、音樂等情境渲染為“柴”的思維訓練策略。這樣的策略還需要學生的一種心靈的體悟,要求更高了。
比如三年級下冊《每逢佳節(jié)倍思情》的教學片斷:
師:你們在重陽節(jié)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你有怎樣的心情,會干些什么?(畫面定格,播放《喜洋洋》)
生1:過節(jié)了,非常的開心,和家人一起上街去逛逛。
生2:我會特別開心,和同伴們一起去登山。
生3:我會到街上買幾塊重陽糕,一家人美美的吃上一頓。
師:是啊!多么喜慶的一個節(jié)日?。】墒俏覀兊淖髡咄蹙S身在千里之外,他卻心系家鄉(xiāng)啊!如果你是王維,有著怎樣的一種心情?(播放舒緩的古箏樂)
生1:十分的難過,想念家鄉(xiāng)?。?/p>
生2:特別的思念親人,想和家人團聚。
生3:多么想插上翅膀飛回去?。】墒怯譀]法回去,內(nèi)心十分的痛苦。
……
【效果評析】
兩種反差極大的音樂是一種鮮明的對比,對學生思維的萌動是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的。每一個聽到《喜洋洋》音樂的人都會被他所感染,思維很快就是導向了節(jié)日的場景,喚起的就是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接著是一段古箏樂,恰恰是詩人當時心境的寫照,學生的心一起被沉了下來,思維急轉直下,喚出了詩人的心聲,這樣情境下的朗讀,怎一個“妙”了得。
2.結合生活積累開展對話引導: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兒童的學習有許多是與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習習相關的,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與生活進行對話,那我們思維的癥結就不存在了。教師就要利用這一點,引導孩子利用生活觸動自己的思維。
比如我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這一課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慚愧”是什么意思?
生:難為情。
師:那你什么時候也感到難為情?
生:我搶了小弟弟的玩具,被媽媽批評的時候,我感到難為情。
師:以大欺小的時候。
生:我考試沒考到一百分的時候,感到難為情。
師:學習不夠努力的時候。
生:媽媽罵我時,我感到難為情。
師:那媽媽為什么罵你???
生:因為我犯錯了。
師:的確,生活中我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不努力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難為情。
那你能說說小松樹這時心里想什么嗎?
生:我不該沒禮貌的。
學生的生活為他們鋪設了一條通往心靈的路,在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被調(diào)動起來時,思維的光芒是奪目的,人物內(nèi)心的所有想法,還需要教師蒼白的語言來描繪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事實證明孩子的語言比我們更美。
我們的課堂在一次次的思維風暴中歸于結束時,我們是不是該重新回味一下課堂上的所得呢!不能是看看很熱鬧,最后當胡鬧。我們要在新授結束后善于運用總結,讓孩子們把一節(jié)課的收獲重新回頭看一看,重新再咀嚼一遍,那我們的學生印象會更深。筆者在執(zhí)教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三袋麥子》時,課文結束后,問了學生最喜歡誰?為什么?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回答,每一個人物都有他們喜歡的地方,學生說理由時,有的是結合課文來說的,有的是結合這堂課我們所凝煉的道理來說的,有的是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來說的,可謂是受益匪淺??偨Y是一種沉淀,更是一種豐收。
兒童的思維是花開時的聲音,它是可以感覺到的,卻是無法用肉眼看到的,我們的課堂只有更多聆聽,才能為孩子的語文閱讀教學更好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