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廣泉
專家點評
從兒童出發(fā) 向文化中去
唐廣泉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寫字教學為基本內(nèi)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本淙萑A陽中心小學周娟老師執(zhí)教的《多樣的撇》,立足孩子已有的基礎(chǔ),通過觀察、比照、訓練、評價,讓孩子感知長短撇的書寫特點,并由此擴展、延伸,習得漢字書寫的規(guī)律,激發(fā)兒童學習書法熱情,讓兒童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感染。
兒童是課堂的舞者,是學習的主人。我們一切的教學活動旨在培養(yǎng)兒童、發(fā)展兒童。我們要盡可能多地提供機會和平臺讓孩子在課堂上享受被尊重、被需要的存在感;擁有逐漸成長、取得進步的獲得感;激發(fā)實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的超越感。因為是兒童,他們的生理、心理正在成長,正趨完善。因為是兒童,他們的思維仍表現(xiàn)為動作性、直觀性和泛齡化,因此需要我們更多的尊重和呵護,順天性而為之。為了認識、區(qū)別長撇、短撇,周老師設計了直觀形象的長短撇的位置互換,總結(jié)歸納了長短撇書寫的兒歌,采用了同伴星級評價等,引導孩子在觀察中比較,在比較中思考,在實踐中經(jīng)歷,在評價中體驗。在師生的共同參與下感知了撇畫書寫的由難到易,由懵懂到清晰的過程,體驗了獲得進步變化的成長感。課堂上流淌著童真,充盈著童趣。
書法課首先是技能訓練課。既然是技能訓練,就要有一定的書寫練習,要保證課堂有效技能訓練的時間,要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的目標落到實處。但如果訓練不講究方法、策略,靠機械重復,無疑是事倍功半,甚至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已有了語文課上的學習的基礎(chǔ),我們的書法訓練課不是零起點,書法課上的訓練則應定位于掌握漢字書寫的規(guī)律,形成書寫的能力,逐步達到品鑒和表現(xiàn)漢字之美,理解體悟漢字的文化。因此書法課上的訓練應當是一個習得技能的訓練,是一個習得方法的訓練,是一個習得審美體驗,習得文化濡染的訓練。《多樣的撇》在教學中安排了學習之初嘗試練習,教師示范演示后的模仿練習,師生比較評析后的提升練習,還安排了欣賞書法名家作品之后的多樣撇畫的拓展練習。此外,因為這是一節(jié)低年級的書法啟蒙課,在書寫訓練的同時,突出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yǎng)成訓練,有寫字歌吟唱、寫字操的操練。所有這些,循序漸進,步步為營。課堂成了習得技能與方法的訓練場。
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國的書法藝術(shù)是東方的明珠瑰寶,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jié)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在書法審美的過程中,一筆一畫、一字一篇往往能夠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這樣的遐想又多與生活、自然中諸多美的形象相關(guān)聯(lián),從而讓人獲得審美體驗。周老師巧妙借用生活之象,由春天柳條飄動聯(lián)想到撇的多姿,讓學生在對比中感悟生活之美的同時,理解書法之美,表現(xiàn)書法之美。
書法有法,書法有道。漢字書寫是“有法度”的。我們平常所講的橫平豎正、平行均勻、上下對正、左右對稱,都是說的這個道理。《多樣的撇》中強調(diào)“撇畫書寫斜頓筆、左下行;長撇長而舒展,短撇快而有力”,簡潔明了道出了撇畫書寫也是有規(guī)則的。凡人凡事有了法度才和諧,才穩(wěn)固。漢字書寫也是“有情理”的。筆畫的中正不歪斜,舒展而不張揚,主次有區(qū)分;部件之間的穿插有序,避讓有度,相隨相容;以及章法中的工整、疏密,皆融理于情,孩子們在學習書寫的同時自然而然明白了人情事理,收到熏陶教益。與此同時,我們說漢字也是“有歷史”的。漢字的發(fā)展及書寫與應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創(chuàng)造與文化實踐,帶有明顯的“中國身份”的印記,可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書法教育中讓孩子獲得文化的浸潤,增強民族的自信,從而產(chǎn)生一種文化的自覺也是我們的應盡之責。
(作者系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小學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