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課
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點評專家:
金丹,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系主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張其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書畫專業(yè)教授,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陳小平,江蘇省鹽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江蘇省特級教師。
金 丹:
今天三堂課是非常成功的,略有美中不足的就是鋪墊導入的占用時間,一節(jié)課80%的時間用于教,真正留給學生寫的時間只有大約5分鐘?,F(xiàn)在的書法課跟以前的書法課是完全不一樣的,過去是老師講課十分鐘然后學生開始寫,最后老師簡要點評?,F(xiàn)在的課堂應用了各種多媒體技術手段,應該說在教學手法上遠遠超過了前輩們,但技術的運用有得必有失,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在如此生動的課堂中,如果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書寫體驗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可能教學效果會更好。另外,有的課要求學生寫隸書。孩子們經(jīng)歷了長期的楷書訓練,還沒有掌握隸書起筆以及運筆的方法,突然要求轉(zhuǎn)寫隸書,就可能出現(xiàn)筆法不對的情況。如果老師能夠講清楷書筆法和隸書筆法的差異,會更有利于孩子學習。
張其鳳:
今天聽了三堂書法課,可以用別開生面來形容我的感受,三位老師的課堂教學組織很嚴密、很完整,也是非常精彩的。第一,都有導入。第二,整個課堂的展開都有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第三,講究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老師引導之下,能夠展開深入的學習,去認知,去感悟。
在這些共同的優(yōu)點之上,三位老師還具有不同的特點。張玲瓏老師的課,從寫字到刻字,很簡單地就把小學生領入到他的視域和他思索的空間當中去。他通過一個簡單的“美”字,把中國書法史中書法存在的樣態(tài),在天真爛漫的孩子面前展開了。這么短短的一堂課,40分鐘,就能夠讓孩子把握感受那么漫長的書法史的發(fā)展,我覺得他突破了課堂時空的局限,而使所講述的內(nèi)容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從課堂組織層面來講,最成功的是李維生老師,整個課堂教學非常規(guī)范,無論是普通話,還是課堂的節(jié)奏,還是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及時總結(jié),可以說幾乎沒什么瑕疵。他和沈洋老師,都非常注重教書育人,運用多種手段,課堂中滲透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情感、為人處事之道的培育,等等。另外,沈洋老師很善于用情感來調(diào)動學生,學生愿意聽你的課就事半功倍,這都是很值得肯定的地方。
小小的遺憾就是,李維生老師,在總結(jié)心字底的時候,通過小游戲怎么去建立和教學的關系,右邊移動的起始位置在哪里?這些好像沒有講到實處。在這個地方需要給學生更具體的指點。張玲瓏老師通過樂曲帶給課堂很活潑很輕松的狀態(tài),并通過引入讓學生感覺到書法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這是所有書法老師必須要做到的一點,但是用時方面要注意。課堂教學要有重點有難點有落點,對重點問題的處理時間要有一個準確地把握。另外,沈洋老師的課中,楷書的筆畫跟隸書的筆畫有什么區(qū)別?我認為可以通過預習演化來解決。筆畫特征就蘊含在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階段中,我們可以設計兩個對比環(huán)節(jié),一個是將正確筆畫貼好了,與錯誤筆畫進行對比,第二個是將書寫過程進行比對。通過對比,就使得學生有了一種鑒別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這些知識點。
陳小平:
我想代表一線教師就實踐中的困惑向兩位教授請教幾個問題。我聽過不少類似李老師心字底教學這樣的課,比如三點水的教學,一節(jié)課就教了三點水旁,還有四點水底的教學,等等,因為我們現(xiàn)行的教學當中恰恰就有這樣的課型。就一個漢字部件教孩子單獨地去學,但這樣的習字方式與孩子實際的書寫方式是不一樣的。我想請書法界的大師為我們指點迷津,在日常的中小學課堂上有沒有必要教這樣的課,這樣的教學對孩子將來的書寫有沒有影響?
金 丹:
不管是三點水、四點水,還是心字底,都屬于結(jié)構的范疇,在書法教學當中應該占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在書法教學當中,我覺得第一個書法理念非常重要,第二個書法教學技法當中的筆法或者叫用筆非常重要,除了用筆、結(jié)構,還有章法,甚至還有墨法。對于筆法的講解需要深入。心字底教學,實際上是進行的偏旁部首教學,但是如果一節(jié)課就教一個偏旁部首,可能影響教學效率,影響整個漢字體系的學習。如果天天讓學生寫三點水,可能他會厭煩,甚至起到反作用。有些東西是舉一反三的,詳細講解了筆法以后,很多有共性的偏旁部首可以結(jié)合起來講,偏旁組成的練習也可以融合來講,或者將偏旁部首與整個字相結(jié)合來講,讓孩子慢慢去感受整個字的結(jié)構章法,可能會更生動一點。要從用筆到結(jié)構到章法,甚至到審美,各個方面能夠更加全面、融合地進行教學。
張其鳳:
陳院長提出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課題型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學生的學習是分階段的,一開始就要讓他掌握非常高深的東西是不現(xiàn)實的。如果一上來就把他教死了,教刻板了,不知變化了,那么他的前途也被扼殺了。所以我提出一個觀點——技法是有深度的,比如說老干部體,它的技法是淺層次的,大書法家,它的技法是具有深度的。一種有深度的技法被發(fā)現(xiàn),可能就會改變一個時代的書法風尚。黃庭堅從船夫蕩槳這樣一個生活當中大家習以為常的事例,悟出了章法恢宏跌宕的行走方式。米芾之后八面出鋒,形成自由自在的書風……問題是,我們在教孩童的時候怎么辦?我想第一步得有基本的、共性的東西,比如起筆行筆收筆,結(jié)構的特點,獨體字、合體字的特點,合體字里面左右的、上下的、左中右的、上中下的、包圍的、半包圍的,等等,都有一個基本的特點,這些基本特點要貫穿始終,但是要歸類處理。解放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藝術教學的要素,一定要讓學生接受一種開放的思維,要有想象力,這樣既不會離開基本功的訓練,又把他的活力解放了。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可能字寫得生動多姿,有了叫你想象不到的新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可能突破局限,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根據(jù)首屆書法名校高層論壇暨師生書法作品年展現(xiàn)場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