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聰慧
英語新詞構詞的詞綴模因探析
周聰慧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大量的英語新詞匯應運而生。模因論是一種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模因,其中的詞匯模因是最積極的模因。詞綴模因作為詞匯模因的一部分,在英語新詞構成中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將模因論用于對英語新詞的構詞分析,能為英語新詞的形成、復制和傳播提供新的研究視角。
英語新詞;模因論;強勢模因;詞綴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英語新詞匯源源不斷地涌入政治、經濟、科技、生活等各個領域,使得英語表達日益生動和豐富。例如,2013年《牛津英語字典》共收入了2 000個新詞匯,其中有selfie(自拍)、phubber(低頭族)、mompetition(拼孩)、showrooming(先逛店后網(wǎng)購)等。
“英語新詞新語構成的途徑很多,總體上來說傳統(tǒng)構詞法構成新詞新語、舊詞衍生新義、吸收外來語作為新詞新語、創(chuàng)造新詞新語等是最常見的英語新詞新語構成方式?!保?]大部分英語新詞都是通過傳統(tǒng)的構詞法形成,而傳統(tǒng)的構詞法中最常用的、生成能力最強的是派生法,即在詞根的基礎上添加前綴或后綴。本研究根據(jù)China Daily網(wǎng)站每日更新的英語新詞,運用“語言模因論”這一新興理論,從一個新的角度對近年來出現(xiàn)的這些英語新詞的構成方式——派生法進行分析。
meme一詞,最初是由牛津大學的新達爾文主義倡導者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的。“將meme,譯成‘模因’,是有意讓人們聯(lián)想它是一些模仿現(xiàn)象,是一種與基因相似的現(xiàn)象?!保?]模因和基因都是一種復制因子?;蚴峭ㄟ^遺傳而縱向地復制繁衍的一種生命復制因子;模因則是通過模仿而復制傳播的一種文化復制因子,它既可以是縱向的代代傳播,也可以是同代之間的橫向傳播。
“Dawkins創(chuàng)造的meme具有兩個含義:一是‘文化傳播單位’;二是‘模仿單位’。”[2]Dawkins的學生Blackmore把Dawkins的理論進行了完善,他在《模因機器》一書中指出:“任何一個信息,只要它能夠通過廣義上稱為‘模仿’的過程而被‘復制’,它就可以稱為模因了?!保?]
2003年,我國學者何自然先生提出“語言模因論”,進而把模因論引入了中國。何自然先生認為模因論是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模因”是該理論的核心概念?!澳R蛑饕⒂谡Z言之中,語言本身就是模因。任何字、詞、語句乃至篇章,只要通過模仿得到復制和傳播,都可以成為模因?!保?]“模因論為解讀文化的復制和傳播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而語言作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其復制和傳播亦可通過模因論得到解釋?!保?]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因素,運用語言模因論來分析英語新詞的構詞,能夠給英語新詞研究提供一個新的研究視角。
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模因。根據(jù)語言的三大要素:語音、詞匯和語法,語言模因中又包括語音模因、詞匯模因和語法模因,其中詞匯模因是最積極的模因。在語言模因作用下,詞語能夠得到復制,而構成詞語的方式同樣也能得到復制。派生詞中的詞根本身就是一種詞匯模因,在詞根的基礎上添加的詞綴,不斷地被人們復制模仿應用于新詞的構成,便形成了詞綴模因,并在英語新詞構成中發(fā)揮強大的作用。
(一)穩(wěn)定的強勢詞綴模因
“根據(jù)模因保真性、多產性、長壽性等特性,按其傳播力度可分為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強勢模因就是復制的保真度高、被復制的機會多、傳播的范圍廣、存活時間長的模因。弱勢模因則相反?!保?]
常用的英語詞綴約有500個,在詞匯的發(fā)展過程中,一些常用的詞綴模因不僅被保留了下來,還被繼續(xù)復制傳播并廣泛使用于英語新詞的生成。它們一直作為一種穩(wěn)定的強勢模因在英語新詞構成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應用最廣泛的詞綴之一是用于表示執(zhí)行者的動詞或名詞后綴-er。2013年《牛津英語字典》十大年度詞匯中的新詞phubber(低頭族)一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phub意為“低頭癥”,指在社交場合只顧著低頭看手機而忽略、冷落了身邊人的一種行為,加上后綴模因-er后就構成了新詞phubber,意為“低頭族”,用來形容那些無論何時何地都忍不住“低頭看屏幕”的人。又如,意指駭人聽聞的或令人難以置信的新聞的兩個新詞muffin-choker和coffee spitter,就是根據(jù)人們早晨看報看到離奇新聞時,有可能出現(xiàn)的諸如被蛋糕噎到或把咖啡噴一地的反應,在動詞choke和spit后添加后綴-er而形成的。
-er作為強勢后綴模因用于新詞生成的例子比比皆是,類似的例子還有:形容剛邁入成人門檻的年輕人thresholder;某人送的非名牌禮物或者不稱心意的禮物grandma fooler;短信終結語text-killer;形容一心二用,能同時關注兩項及以上的任務,而且還能把他們做好的高素質人群supertasker;經常坐在電視機和電腦前,對各類技術信息領悟能力較強的年輕人即“屏幕少年”(screenager);能讓人們在不斷點擊新鮮話題的過程中停下腳步關注的引人注目的產品或新聞,即“劃屏終結者”(thumbstopper)等等。
另一個強勢詞綴模因是用來構成名詞,意為“對……極度恐懼”的后綴-phobia。有這么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陰雨天出門,晴天反而都呆在家里,因為他們害怕陽光,看到陽光會變得焦躁不安,頭暈目眩,呼吸困難,他們就是“陽光恐懼癥”患者。“陽光恐懼癥”一詞heliophobia就是用希臘語的helio加上后綴-phobia構成的。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恐懼癥,有些我們不太熟悉甚至從未聽說過。這些詞同樣可以使用派生法,通過添加后綴-phobia構成,如sociophobia(社交恐懼癥)、elevatorphobia(電梯恐懼癥)、spectrophobia(鏡子恐懼癥)、kinesophobia(運動恐懼癥)、kathisophobia(靜坐恐懼癥)、aichmophobia(恐尖癥即尖器恐懼癥)、amaxophobia(乘車恐懼癥)、ailurophobia(恐貓癥)、agoraphobia(廣場恐懼癥)等。
多產的用于新詞構詞的詞綴,還有構成名詞的后綴-phone,新詞如cellphone,smartphone,iPhone等;用在名詞和形容詞后面以構成動詞,有“使變成,使進入……狀態(tài)”之意的后綴-ify,如YA-ify(由YA即young adult和后綴-ify組合而成,意指迎合年輕觀眾的任性改編);用在構成名詞的表示狀態(tài)和領域范圍的后綴-dom,如fan加后綴dom,構成fandom(粉絲圈);用在形容詞后面構成名詞,表示性質、狀態(tài)的后綴-ness,如網(wǎng)絡時代出現(xiàn)的長時間待在室內盯著小屏幕看而導致的近視,即“屏幕近視”(screen sighted ness),以及通訊方式與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后導致的一種焦慮狀態(tài)、一種社會病——“過度連接”(over-connectedness)。
在英語詞匯的發(fā)展過程中,以上這些穩(wěn)定的強勢模因經久不衰、使用頻率很高。它們多產且生產能力強,被人們廣泛復制應用于新詞的構成,并賦予了英語詞匯新的生命力。
(二)新出現(xiàn)的強勢詞綴模因
強勢詞綴模因在英語新詞的生成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詞綴模因都能自始至終保持強大的生命力,一部分詞綴模因會漸漸變?yōu)槿鮿菽R颍硪徊糠衷~綴模因原本使用的頻率不高。但是,隨著時代發(fā)展,為了滿足人們表達的需要而被使用,并被廣泛傳播,從而逐漸轉化為一種強勢模因。
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計算機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達網(wǎng)絡含義的詞綴模因被大量復制使用于許多網(wǎng)絡的日常用語新詞匯,并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強勢詞綴模因。例如,意為網(wǎng)絡的前綴cyber-,以其為前綴生成了cyberflaneur(網(wǎng)絡閑逛族)、cybercrime(網(wǎng)絡犯罪)、cyberfiction(網(wǎng)絡小說)、cyberspace(網(wǎng)絡空間)、cyberculture(網(wǎng)絡文化)、cyberfair(網(wǎng)上集市)、cybercafe(網(wǎng)吧)、cybersurf(網(wǎng)絡漫游)、cyberworld(網(wǎng)絡世界)、cyberbully(網(wǎng)霸)、cyberslaeker(計算機懶鬼,指在工作時間用因特網(wǎng)做私事的人)、cybertourist(網(wǎng)絡旅游者);以意為軟件的后綴-ware生成了bloatware(膨脹軟件)、zenware(一款能夠屏蔽電腦上各類容易讓人分神的窗口和軟件,以便讓用戶更加專注于手頭工作的軟件,業(yè)界一般稱為“極簡軟件”)、courseware(課件)、freeware(免費軟件)、careware(愛心軟件)、charityware(慈善軟件);以web-為前綴的webroomer(線上產品線下購買族)、webrooming(利用網(wǎng)絡對某產品進行研究,再在線下商店購此產品的行為)、website(網(wǎng)站)、webpage(網(wǎng)頁);以electronic縮略為e-的新詞更是為數(shù)不少,如e-reader(電子閱讀器)、e-magazine(電子期刊)、e-text(電子文本)、ewallet(電子錢包)、e-market(電子市場)、e-cash(電子現(xiàn)金)、e-revenue(電子商務收入)、e-business(網(wǎng)上交易)、e-service(電子服務)、e-voting(網(wǎng)上投票)、ecampaigning(電子競選)等。
2013年,互聯(lián)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風靡社交媒體的各類“自拍”,selfie一詞被評為《牛津英語字典》年度詞匯。selfie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2002年澳大利亞的一個論壇上,是由self加上-ie構成。2013年selfie一詞流行傳播開來后,模仿selfie的構詞特點,運用后綴-ie出現(xiàn)了許多新詞。例如,legsie(腿部自拍)、belfie(臀部自拍)、helfie(頭發(fā)自拍)、welfie(鍛煉自拍)、drefie(喝醉自拍)、shelfie(書架自拍)、stealthie(偷拍)、rubbish selfie(風靡突尼斯的“垃圾自拍”)等。后綴模因-ie正逐漸成為一個強勢模因,運用在社交媒體上各種有關自拍的新詞中。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休閑生活變得多元化,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度假方式。模仿vacation一詞,運用-cation為后綴模因出現(xiàn)了許多度假方式的英語新詞。例如,城市居民到農場度過的農場假期haycation;旅游業(yè)最近才開始流行的只有男性參加的度假方案mancation;長假期間選擇一個人在家待著,度過一個安靜又不擁擠的家中度假staycation;由于工作壓力、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一些新員工入職以后通常都不敢要求休假,他們會選擇入職前休假pre-cation;網(wǎng)絡的發(fā)展,人們會在社交網(wǎng)站實時分享出游照,新詞匯statuscation(實時播報假日)應運而生;一部分人為了搞笑或出于面子,假期本來呆在家里但卻在社交網(wǎng)站上發(fā)布出游度假照片,這就是“假裝度假”(fakeation)。
被廣泛傳播并逐漸成為強勢詞綴模因的詞綴還有表示對某件事情非常熱衷,無法自拔的后綴-holic。根據(jù)alcoholic(嗜酒成癖的)和workaholic(工作狂)的構詞,又出現(xiàn)了shopaholic(購物狂)、talkaholic(話嘮)、beerholic(嗜好啤酒成癖)、colaholic(嗜好可口可樂成癖)、movieholic(嗜好電影成癖)、teleholic(嗜好看電視成癖),以及近年出現(xiàn)的aquaholics(嗜水狂)。此外,模仿citizen的構詞,運用后綴-izen構成了netizen(網(wǎng)民)、antizen(蟻族即“80后”大學生低收入群體)、globizen(環(huán)球村民)等。
由此可見,語言模因的強與弱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界限。為了迎合社會發(fā)展和人們交際的需求,一部分以前不常用的詞綴模因也被廣泛用于新詞的構詞,并日漸成為一種強勢詞綴模因,促進了大量新詞匯的生成,極大地豐富了英語詞匯。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勢必還會有更多從前弱勢的模因被復制使用并轉為強勢模因,還會出現(xiàn)更多諸如-ie這類新的、便于記憶又多產的詞綴模因。
詞匯作為語言中最活躍的要素,對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最為敏感。社會文化各個領域里不斷出現(xiàn)的英語新詞大大豐富了英語表達,并賦予英語詞匯新的生命力。模因論作為一種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其核心是“模因”,模因的本質是模仿。在英語新詞構詞中,派生法被廣泛運用,大量的詞綴被模仿使用并傳播,成為一種強勢模因,在英語新詞構詞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運用語言模因論分析詞綴模因在英語新詞構成中的作用,能夠給我們進行新詞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更好地把握英語詞匯的發(fā)展方向。
[1]徐昌和.英語新詞新語導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34.
[2]莫愛屏,蔣清風.語用、模因與翻譯:何自然教授訪談錄[J].山東外語教學,2014(5).
[3]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99.
[4]謝朝群,何自然.語言模因說略[J].現(xiàn)代外語,2007(1).
[5]何晴.從模因論角度看英語詞語搭配學習[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4(6).
[6]何自然,陳新仁.語言模因理論與應用[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23.
(編輯:文汝)
H314.1
A
1673-1999(2017)02-0078-03
周聰慧(1974—),女,學士,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和英語教學法。
2016-10-08
福州大學社科科研扶持基金資助項目“語言模因論視域下的英漢新詞新語研究”(15SKF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