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體育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現有的體育教育模式也變得多元化。而小學階段作為一個人學校的初級階段,對人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成長具有非同凡響的作用,在這個階段的體育教育尤為重要。但是現實環(huán)境下,由于學校和家長對小學生能力的認識不足,出于對學生的安全著想,對孩子進行“過度保護”,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和全面發(fā)展。本文將結合現實對這種“過度保護”現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 體育教育 過度保護
引言
小學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yǎng)體育技能和體育意識的重要時期。小學既然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整個民族的綜合素質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這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素質教育大力推行,如何解決小學體育教育中的“過度保護”現象,保證每一個青少年都享有接受體育教育的機會和權利,保證學校體育教育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是我們所要關注的重點。[1]
一、開展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既然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基礎,那么只有正確把握小學體育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才能更好發(fā)展體育事業(yè)。
1.開展小學體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發(fā)展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而多參加體育活動能夠促進孩子身體發(fā)展。開展小學體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長發(fā)育水平,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改善身體機能。而且適當地參加體育活動對于增進學生地體質,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2]
2.開展小學體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我國著名的醫(yī)學心理學家丁肇說過:“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憋@然大多數的體育活動是以集體形式開展的,所以對提高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如果老師能從體育活動中對學生加以引導和教育,鼓勵學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3]
3.開展小學體育教育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在體育教育中,學生不像在課堂教學中,被固定在課桌前,而是獲得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孩子可以盡情地運動和游戲。他們直接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他們的個性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體現。而且在體育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廣泛的地參與交往活動,提高自己地社會適應能力,還可以從體育運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滿足自我價值的實現,增加學生的自信。
二、小學體育教育的“過度保護”現象簡述
小學生的體育教育是針對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體育鍛煉的教育。近年來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隨著國家加強素質教育這一方針的實施得到快速發(fā)展,不論是從體育教學理念,還是從體育教學器材設施來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雖然我國小學體育教育的工作已經取得很多成果,將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也緊緊貫徹到體育課堂之中,但是我國小學體育的教學工作仍然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長久以來,我國小學體育的安全問題一直存在,近年來各地小學發(fā)生的安全事故給師生和廣大家長以沉重打擊,加上媒體輿論的巨大壓力,使很多小學的體育教育變得越來越保守,而且這種“過度保護”的體育教育現狀愈發(fā)嚴重。其實對這些體育教育的傷亡事件進行分析,我們能發(fā)現在事故偶然發(fā)生的背后,還存在著必然性。事件的發(fā)生其實是由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組成的,這里的因素可能指教學環(huán)境、學生活動心理以及教師管理等。然而大多數家長都認為是體育教育難度過大,以及缺乏有效的體育教學管理力度才導致事故的發(fā)生。這種看法使我國小學體育教育工作難以正常開展,教師在授課時往往走個形式,對學習體育技能的訓練活動不重視,使學生在體育課上不僅學不到到有用的體育知識,更不能使學生的身體得到有效鍛煉。
三、小學體育教育的“過度保護”現象原因分析
小學體育教育作為一個人體育教育的基礎,應該是要受到家庭、社會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但是小學體育教育中出現的“過度保護”現象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價值的實現。我們必須要找到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從而才能很好為小學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掃清障礙。[4]
1.家庭教育模式的影響
家庭是每一個人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而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以及我們的家庭環(huán)境無不影響著孩子認知與思維的養(yǎng)成。父母對孩子的培養(yǎng)模式對造成“過度保護”現象有著不可分割的影響。
我們這一代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首先,父母為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和疼愛,基本上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代替孩子完成本應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這樣就會弱化孩子的存在感,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其次,父母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認為孩子的年齡不能去適應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因此才會出現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的現象。再者,就是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有偏差,大多數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只要讀好書就行了。在他們的觀念里,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才是主要的,所以才會忽視對孩子的體育教育。[5]
其實父母包辦一切的這種教育模式是片面的,如果孩子不能自己經歷各種事情甚至使挫折,他就不會成長起來。
2.學校對體育教育的重視不足
一方面,在現在這個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學校長期把體育教育擱置在一邊。學校領導對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才會導致體育教育長期被忽視。比如,江西省小學體育教育中普遍存在著教育經費緊縮、專職體育教師隊伍匱乏、城鄉(xiāng)體育物力資源失衡、場地器材等基礎設施長期得不到落實、體育教師待遇不公和體育教學實施困難等現實和迫切問題。
另一方面,安全也是學校長期不重視小學體育教育的原因之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學校必須對體育場地、體育設施進行必要的安全風險管理,保證學生的身心安全。但是在當今這個校園安全頻發(fā)的社會,安全工作成為學校的重點。學生的一些突發(fā)的偶然的事故也要由學校承擔責任。[6]
例如在一個小學四年級的體育課上,體育教師在32米的距離內用板凳設置四道障礙,要求學生越障礙往返跑。練習中,學生高某在越障礙時被板凳絆倒摔傷,被送往醫(yī)院治療。該學生家長與學校協(xié)商未成,向法院提起訴訟。經法院審理查明,該體育課教學內容安排違反了原國家教委《全日制小學體育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其強度和難度均超過了四年級學生的承受能力。法院因此判決學校支付醫(yī)藥費、護理費、交通費等費用。所以對于體育教育這一看似最容易引發(fā)安全事故的課程,自然就會受到牽連被學校擱置一旁了。
3.復雜的社會才是問題的根源
復雜的社會才是產生“過度保護”現象的根源。不管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影響。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社會公眾可以通過網絡、報紙、電視、廣播和雜志等各種形式,第一時間了解到國內外所發(fā)生的各種新聞和報道。媒體廣泛報道的各種校園體育安全事故,被社會公眾所熟知再在群眾中廣泛傳播。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多元的社會信息資源則增強了少年兒童的不適應性,引發(fā)了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小學生安全的擔憂,所以才會影響對小學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三、小學體育教育的“過度保護”帶來的消極影響分析
1.妨礙了小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出于對學生安全的顧慮,盡量在體育課上減少體育知識的教授和體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這樣體育課也就等同于虛設。這會嚴重影響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所以在小學這樣一個體育教育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學校還是要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多多開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從而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2.導致家長忽視體育學科的重要性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學生家長當然是希望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重視,從而就會忽視孩子的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即便有家長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因懼怕孩子在體育訓練中受傷,為確保孩子安全,他們也不鼓勵孩子過多參與體育活動,更不主張他們參與有挑戰(zhàn)性、冒險性的體育項目。在這種情況下,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大多都是單調、乏味的傳統(tǒng)而又保守的體育項目,很難激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導致小學體育教學日益邊緣化
在現在的教育中,學校一般為保護學生身體安全,只安排了極少的課時,并且教學活動也以體育知識講解為主,不重視實踐教學活動。這就使得小學體育教育處于十分尷尬的邊緣化地位,也就很難發(fā)揮自身在增強學生體質、磨煉學生意志方面的積極作用。
四、針對小學體育教育的“過度保護”現象的對策分析
通過對導致小學體育教育“過度保護”現象的原因分析,以及“過度保護”現象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我們在找出“病因”之后就能夠對癥下藥了。
1.家長要轉變教育方式,提高對體育教育的重視
家長的教育觀念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樣才能使家長的教育觀念發(fā)展變化呢?首先,我們要提高家長對小學體育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讓家長知道“過度保護”孩子只能使孩子越來越退化,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全面成長;其次,我們要鼓勵家長自己多參加體育實踐活動,讓家長在自己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這樣家長才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家長有時間也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體育活動,才感受親情之余也可以鍛煉身體。比如可以在課余時間帶著孩子去學游泳、打打羽毛球等等。
2.學校要對體育活動中的風險進行規(guī)避
近年來,小學體育安全事故頻發(fā),對小學體育教育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原因進行探討十分必要,進而為小學體育教育的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小學生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對這些傷亡事故的原因進行總結,我們不難發(fā)現,其中很多相似點。找到事故發(fā)生風險的原因,就可以找出相對的風險回避措施,就可以使小學體育擺脫保守教育的束縛。
比如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體育老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場地,對于身體狀況不佳的學生,老師可以讓學生少參加或者不參加體育活動。只有讓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頻率降低,才能讓學生敢于參加體育活動,才能讓學生家長放心,才能讓教師根據新課標的教學標準對學生傳授適當的體育知識。
3.提升體育老師的綜合素質
小學階段是健全學生人格、積累知識以及身體發(fā)育的重要階段,這就使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更加艱巨。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校方要加強對體育老師的培訓,提升老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并且針對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的狀況,校方還可以通過提高體育老師的薪資待遇,或者拓寬晉升空間來吸引更多的體育老師,進而保證教師資源充足。另一方面,老師本人要有自我學習意識,在任教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對體育教學的方法加以創(chuàng)新,激發(fā)的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4.社會要為小學體育教育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發(fā)展小學體育教育的基礎。要想帶動小學體育教育的發(fā)展,首先就要提高全面運動在公眾中的影響力,從而促進公眾樹立全面體育意識。其次,還是要規(guī)避社會輿論對校園安全事件的不實報道所帶來的危害。當前互聯(lián)網時代,各大媒體為了博人眼球,爭做“標題黨”,對某一事件進行夸張報道,這就誤導了公眾對事實真相的認識。所以社會要凈化輿論環(huán)境,弱化學校和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結語
小學體育教育是培養(yǎng)各類人才的啟蒙教育階段,是長身體、增知識、發(fā)展思維、開發(fā)智力以及培養(yǎng)各種能力的重要時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同時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責任。但是在對小學體育教育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對“過度保護”現象也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對于小學體育教育的推進,最主要的還是要盡可能改善“過度保護”現象的負面影響,更好培育孩子的體育意識,為社會培養(yǎng)全面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慧林,董永頊.河南省城鄉(xiāng)中、小學體育教育比較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28(05):48-51.
[2]陳紹紅.小學體育教育如何適合學生的學習心理[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5,(12):161.
[3]戴維紅,黃瑞國.福建省小學體育教育現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27(05):116-120.
[4]余波.小學體育教育中的困境——淺論運動協(xié)調能力培養(yǎng)的缺失[J].搏擊(體育論壇),2013,5(11):71-73.
[5]張志宏.試論小學體育教育重要性及有效性提高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8):159.
[6]于洋.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以及發(fā)展趨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05):204.
作者簡介
邱運泉,性別:男 1959.07籍貫:廣東省河源市,學歷:中師;畢業(yè)學校: 廣東老隆師范學院,職稱:小教高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