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1世紀高步瀛研究綜述與展望
      ——據(jù)“知網(wǎng)”所收的論文

      2017-03-23 13:49:12王蔚贊
      關(guān)鍵詞:知網(wǎng)選學高氏

      王蔚贊

      21世紀高步瀛研究綜述與展望
      ——據(jù)“知網(wǎng)”所收的論文

      王蔚贊

      高步瀛是清末民國時期著名的學者,學及四部,尤以文選學、考據(jù)學為最精,在中國學術(sh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平生著述頗豐,但因大部分未得印行,學界對其研究尚未得到深入。筆者主要從他的個人生平、《文選》研究、唐宋文學研究3個方面,就“知網(wǎng)”所收的21世紀以來有關(guān)高步瀛研究論文進行綜述。

      高步瀛;生平;文選學;唐宋詩文選集;考據(jù)學

      高步瀛(1873—1940),字閬仙,又署閬軒,門人私謚貞文,河北霸縣辛店鄉(xiāng)北頭村人,是著名文選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他師從桐城派古文大師吳汝綸先生,在古文義理、考據(jù)、辭章方面功底深厚。當時,日本學者把他的考據(jù)與廣東黃節(jié)的詩學、桐城吳闿生的古文并稱為“中國三絕”。高步瀛著述頗豐,如《文選李注義疏》(以下簡稱《文選》)《選學舉要》《唐宋文舉要》《唐宋詩舉要》《古文辭類纂箋證》《古禮制研究》《史記正義校補》《吳氏孟子文法讀本箋》《國文教范箋注》等,因其中大部分未得印行,學界對于高步瀛之研究尚未深入。通過檢索“中國知網(wǎng)”所收論文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高步瀛研究的論文數(shù)十篇,其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論文為20世紀研究成果。筆者就21世紀以來關(guān)于高步瀛研究的論文進行綜述。

      一、高步瀛生平研究

      20世紀,高步瀛去世的次年即1941年,王森然于《北華月刊》相繼發(fā)表了《高步瀛先生評傳》《高步瀛先生評傳續(xù)》[1],后有尚秉和的《高閬仙先生傳》[2]、董璠的《高步瀛先生事略》[3]、姚高淑芳的《追念先父高步瀛先生》[4]、顧學頡的《箋證、考據(jù)學大家——高步瀛先生》[5]、程金造的《高步瀛傳略及傳略后記》[6]《高步瀛傳略》[7]《回憶先師高步瀛閬仙先生》[8]等對高步瀛的生平事跡進行追述、評價。進入21世紀,聶石樵據(jù)程金造的《高步瀛傳略及傳略后記》改寫成的《古經(jīng)史學家高步瀛》[9]一文,對高步瀛先生的生平、著述作一簡略評介,尤其對《古禮制研究》《史記正義校補》《文選》《古文辭類纂箋證》4部書的學術(shù)淵源、著述緣起、體例、特點、貢獻進行了總結(jié)。聶文在文末還以日本侵華期間,高步瀛雖家境本不富裕但仍保持民族氣節(jié)、不與日偽合作之事為例,凸顯高先生之人格,不僅讓人為之動容,也讓人了解“高先生學術(shù)成就和文章之高,緣于他人品之高尚”。此外,張艷的《〈文選李注義疏〉研究》[10]、韓傳慧的《〈唐宋文舉要〉研究》[11]、鄭凱歌的《高步瀛〈唐宋文舉要〉研究》[12]、馬菲的《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詮釋研究》[13]等碩士學位論文,亦或多或少地對高步瀛先生之生平有所介紹、敘述,所據(jù)材料也大體不出上述著作。

      趙成杰的《高步瀛著述考略》[14]《高步瀛交游新證》[15]關(guān)于高步瀛生平的研究成果突出?!陡卟藉隹悸浴芬晃母鶕?jù)有關(guān)文獻資料,梳理了高步瀛一生所編著作的出版時間、版本等情況,對于未曾刊行或流傳不廣的 《選學舉要》《古文辭類纂箋》《古文辭類纂箋證》等書,還特意注明了館藏情況。此文將高步瀛平生著述分為著作、論文、其他著述3類,對10種著作、11篇論文、3種其他著述進行了考證。同時,還簡略介紹了高步瀛任職教育部期間與陳寶泉、吳闿生等人合作編著的通俗讀物,對高步瀛的著述有一全面性的覆蓋,初步整理統(tǒng)計出高步瀛一生共有43種著作(包括合作編著,其中13種未予刊行)、11篇論文。

      《高步瀛交游新證》旨在通過考證其交游情況,“了解高先生生平、著述、思想及其在文學史、經(jīng)學史上的地位”,將高步瀛與吳汝綸、嚴修等前輩宿儒,齊宗頤、齊如山、陳寶泉等至交好友,陳垣、錢玄同、魯迅等往日同僚和程金造、顧學頡等學生弟子的交游情況一一詳細考究,據(jù)此可窺高步瀛“立身廉直、淡泊自守”的一生。馬菲《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詮釋研究》亦設(shè)專節(jié),從先師指導、同門影響、同事交流、學者交往、學生問答5個方面述論高步瀛的學術(shù)交游,與趙文各有詳略,可互為補充。馬菲文中所論及高步瀛啟蒙之師黃秉鈞,為趙文遺漏;而以教育改革觀念、桐城派學脈、治學方法之同異3點分析吳汝綸對于高氏的學術(shù)影響,也詳于趙文。

      二、高步瀛“文選學”成就研究

      《選學舉要》為高步瀛先生在遼寧萃升書院任職教授時(1921年)的講義,付梓時間或較《文選李注義疏》為早,中國國家圖書館及河南大學圖書館藏有此書。此書流傳不廣,未被世人所重,鮮有研究者。趙成杰的《高步瀛著述考略》在對高步瀛進行介紹時,認為“《選學舉要》當為20世紀文選學的發(fā)軔之作”“由通論到選文的這種框架形式為后世文選學研究提供了范本”,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王立群的《20世紀現(xiàn)代〈選〉學對清代傳統(tǒng)〈選〉學的繼承與發(fā)展》[16]一文則用相當?shù)钠鶎Υ藭奶攸c、貢獻進行了評介。王立群先生首先分析了《選學舉要》作為選學通論之作的體例、框架,進一步指出此書在“選學”史上的意義“并非在其具體論述的完美無瑕,而在于它所提供的范示”;其次,他將卷1中《文選諸家注》視為“一《文選書目》進行探究,并與周貞亮《文選學》、駱鴻凱《文選學》所列《文選》書目相較,分析其優(yōu)劣之處;最后,他認為,高氏此書為蕭統(tǒng)《文選序》、李善《上文選注表》作注,有承前啟后之功。

      《文選》是“文選學”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對李善注進行專門研究的專著,今世談及“選學”者,罕有不言及高氏此書者,可見其影響之深遠?!读x疏》一書經(jīng)曹道衡、沈玉成點校,由中華書局出版,曹、沈二人置于書首的《前言》[17]可謂開此書整體研究之先河,然而,出版后仍惜鮮有學者將此書作為獨立研究對象進行整體觀照,研究成果寥寥無幾。

      王立群的《20世紀現(xiàn)代〈選〉學對清代傳統(tǒng)〈選〉學的繼承與發(fā)展》重點考述了《文選》的校勘成就,特別是高氏??睂τ谌毡竟懦?0卷本和敦煌唐寫本殘卷的利用,從而得出《文選》的??背晒砹?0世紀《文選》??弊罡叱删偷慕Y(jié)論。穆克宏的《高步瀛與〈文選〉學研究》[18]從注釋、校勘、考證、評論 4 個方面,通過詳實的例證,更為細致、全面地談?wù)摿烁卟藉拔倪x學”《文選》的特點與成就,也毫不避諱高氏的疏漏之處,如對于《兩都賦序》中班固籍貫的認知,高氏贊同姚鼐、李祥的北地人說。而班固實為扶風安陵人,李詳后來在《文選萃精說義》中已對此加以糾正。穆文以高氏“文選學”研究為題,但僅以《義疏》為討論對象,難免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之感。

      陳延嘉的《繁瑣考據(jù)的標本一一評〈文選李注義疏〉》[19]從注疏,《文選》具有貪多、掛漏兩大弊病,是繁瑣考據(jù)的標本,因此,不應(yīng)給予過高的評價。陳文在文末還引用錢鐘書的論述探究了民國時期繁瑣考據(jù)的原委,呼吁文學研究不當讓繁瑣考據(jù)喧賓奪主。

      張艷將《義疏》作為獨立研究對象,對《義疏》的??薄⒂栐b內(nèi)容予以分析,認為此書對李注的發(fā)展、治《文選》方法的發(fā)展有重要價值,總結(jié)出高氏“旁搜廣征、兼容并蓄”和“凡立一意,必憑證據(jù)”的治學方法,也指出《義疏》有詳明有余以致繁瑣、對文學本體有失把握、研究范圍過于拘迂以及失校、誤解、筆誤等缺陷的4點不足[10]。馬菲另辟蹊徑,從詮釋學角度對《義疏》進行整體觀照,重點分析了《義疏》的詮釋內(nèi)容,將《義疏》的詮釋體式歸納為引文作釋法、疏證釋義法、拾遺補缺法、考辨遺誤法和校勘訛誤法[13]。值得關(guān)注的是,馬文通過《義疏》與胡刻本《文選》的對校,確定高氏所使用的《文選》底本應(yīng)為經(jīng)其修改之后的胡刻本。

      三、高步瀛唐宋詩文選集研究

      將《唐宋文舉要》作為獨立研究對象的研究論文,目前可見者只有鄭凱歌的《從〈古文辭類纂〉到〈唐宋文舉要〉——兼論高步瀛對姚鼐文章觀念的繼承和發(fā)展》[20]、其碩士學位論文《高步瀛〈唐宋文舉要〉研究》以及韓傳慧的碩士學位論文《〈唐宋文舉要〉研究》。鄭、韓二位同以《唐宋文舉要》為研究對象,內(nèi)容上多有重合之處,如對編選目的、標準、體例的分析,如《唐宋文舉要》對桐城派文學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但各自亦有獨特之處。如對高步瀛文學觀的分析,韓文僅是較為概括地談到博通古今、兼容并收、重視考據(jù)等特點,鄭文則結(jié)合《唐宋文舉要》歸納出重道更重文、重散不輕駢、重宋更崇唐的高氏文學觀;鄭文僅將《唐宋文舉要》與《古文辭類纂》進行對比研究,韓文除《古文辭類纂》外,則將《唐宋八大家文鈔》《御選唐宋文醇》也作為比較對象。

      21世紀,對于《唐宋詩舉要》的研究成果,僅有胡傳志的《〈唐宋詩舉要〉與桐城派詩學》[21]一文。 而在此之前,徐希平的《不囿門戶、獨具特色——論〈唐宋詩舉要〉對王士禎、姚鼐選錄標準之突破》[22]一文已涉及這個方面的內(nèi)容。徐文首先肯定了《唐宋詩舉要》采用集注集評形式、選錄得當、比例適宜的特點,其后主要是針對高氏選本為王、姚二人選本之再選的說法進行批駁注重討論《唐宋詩舉要》與王士禛的《古詩選》、姚鼐的《今體詩鈔》在選目和詩論2個方面的差異和分歧。胡文則系統(tǒng)地闡釋了《唐宋詩舉要》與桐城派詩學的淵源、關(guān)系,主要從高氏所征引各家詩論、評語探討了高步瀛與姚范、姚鼐、方世舉、方東樹、曾國藩、吳汝綸、吳闿生之間的詩學關(guān)系,是對徐文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通過對高氏詩學淵源關(guān)系的梳理,胡文指出大量征引桐城文人的言論,一方面體現(xiàn)了高步瀛的桐城派學術(shù)淵源,體現(xiàn)了他對桐城派的感情,另一方面通過廣泛征引王士禛、陳沆、劉辰翁、紀昀等人的評語,突破了桐城派門戶,擴大了桐城派詩學的影響。

      此外,肖旭在《〈魏晉文舉要〉札記》[23]中認為,《魏晉文舉要》“引證詳博,體例謹嚴,資料宏富,多所發(fā)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以10條詞語考釋札記的形式,或補高氏所未及,或正高氏之誤,或申證高氏所未盡。趙爽的《〈古文辭類纂箋〉寫作時間及特點初探》[24]根據(jù)金毓黻為高步瀛的《選學綱領(lǐng)附李注略例》所作《前言》、高氏本人的《文選》、吉林省圖書館所藏民國18年的《古文辭類要箋證》等其他證據(jù),推斷此書寫作時間當在高氏編纂 《先秦文舉要》《兩漢文舉要》《南北朝文舉要》等一系列選本之后,與《文選》為姊妹篇,寫作時間應(yīng)稍前于《義疏》。趙文還結(jié)合《兩漢文舉要》《魏晉文舉要》,分析了《古文辭類纂箋》在篇首體例介紹、文字??庇栐b特點,并指出相對于2種舉要,《古文辭類纂箋》更為詳細精審。

      從以上對于21世紀以來有關(guān)高步瀛研究成果的綜述可以發(fā)現(xiàn),相對于備受學界青睞的“選學”研究和桐城派研究,作為著名文選學家、桐城派弟子的高步瀛尚未得到學界的重視,筆者認為,在高步瀛研究方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作深入探討。

      第一,高步瀛著作的整理和重新出版。高步瀛先生生前獨著和合著43種著作,建國之后經(jīng)過整理、重新出版的僅有10種左右,尚未整理出版的著作中還有《選學舉要》《古文辭類要箋證》之類決定高氏學術(shù)史地位的重要作品。學界對于高步瀛的研究一直未能深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文獻資料的匱乏,雖然高先生遺著一部分已在“文革”中付予劫灰,如能對高先生現(xiàn)存著作、論文予以摸排、點校、整理、出版,進一步編成《高步瀛全集》,可為以后的深入、精細研究奠定扎實的文獻基礎(chǔ)。

      第二,高步瀛中古文學研究理念。高氏作為桐城派后人,治學著力點集中在以《文選》為代表的中古文學研究,這也應(yīng)是后世學者研究高氏的核心內(nèi)容,目前此類研究成果多立足于高氏某一種著作加以觀照。綜合《文選》《選學舉要》與《兩漢文舉要》《魏晉文舉要》《南北朝文舉要》等選本的批語,抉發(fā)高步瀛持何種眼光檢視中古文學,更為全面地討論高步瀛于中古文學研究的理念、成就,則是今后研究中不可繞開的一環(huán)。

      第三,高步瀛文學批評方法。以選寓評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高氏著作以選本性質(zhì)的一系列《舉要》為大宗,集選、注、引、評于一體,可見其于此道的嫻熟,也可一窺高氏精到的目光。這方面的研究,私以為應(yīng)當縱貫這一系列《舉要》,在總結(jié)歸納選評義例、選目偏好的基礎(chǔ)上,探幽發(fā)隱,彰顯高步瀛在文學發(fā)展觀、文學批評、文章義法方面的慧眼,亦是其中古文學觀念研究的一個輔助研究。

      第四,高步瀛考據(jù)、箋釋成就。高步瀛可謂是承襲清代考據(jù)學風的最后一批人之一,其在《文選》《古文辭類纂箋》中通過廣泛占有材料對于字詞音義、典章制度、名物山川的疏解,詳審周嚴,深得乾嘉學派之精髓。高氏著作以箋釋為最多也為最精,幾乎無不可見其對文字、音韻、訓詁傳統(tǒng)治學方法的諳熟,系統(tǒng)總結(jié)、評價高氏在考據(jù)、箋釋學史中的成就和地位,不僅是高步瀛研究的應(yīng)有之義,也有助于梳理控以來中國學術(shù)史的發(fā)展與流變。

      [1]王森然.高步瀛先生評傳[J].北華月刊,1941(5).

      [2]卞毓萱,唐文權(quán).民國人物碑傳集[M].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1995:769-770.

      [3]董璠.高步瀛先生事略[J].大陸雜志,25(9).

      [4]姚高淑芳.追念先父高步瀛先生[J].傳記文學,70(5).

      [5]顧學頡.海峽兩岸著名學者:師友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67-72.

      [6]程金造.高步瀛傳略及傳略后記[J].晉陽學刊,1983(4).

      [7]程金造.高步瀛傳略[M]∥晉陽學刊編輯部.中國現(xiàn)代社會科學家傳略:第7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339-356.

      [8]程金造.回憶先師高步瀛閬仙先生[J].學林漫錄,1988(12).

      [9]聶石樵.古經(jīng)史學家高步瀛[J].勵耘學刊,2007(5).

      [10]張艷.《文選李注義疏》研究[D].青島:山東大學,2008.

      [11]韓傳慧.《唐宋文舉要》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12.

      [12]鄭凱歌.高步瀛《唐宋文舉要》研究[D].桂林:廣西大學,2012.

      [13]馬菲.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詮釋研究[D].青島:山東大學,2014.

      [14]趙成杰.高步瀛著述考略[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15]趙成杰.高步瀛交游新證[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2013(2).

      [16]王立群.20世紀現(xiàn)代《選》學對清代傳統(tǒng)《選》學的繼承與發(fā)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17]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5:1-6.

      [18]穆克宏.高步瀛與《文選》學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09(3).

      [19]陳延嘉.繁瑣考據(jù)的標本一一評《文選李注義疏》[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

      [20]鄭凱歌.從《古文辭類纂》到《唐宋文舉要》:兼論高步瀛對姚鼐文章觀念的繼承和發(fā)展[J].梧州學院學報,2011(6).

      [21]胡傳志.《唐宋詩舉要》與桐城派詩學[J].古典文學知識,2010(4).

      [22]徐希平.不囿門戶、獨具特色:論《唐宋詩舉要》對王士禎、姚鼐選錄標準之突破[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3).

      [23]肖旭.《魏晉文舉要》札記[J].古漢語研究,2001(4).

      [24]趙爽.《古文辭類纂箋》寫作時間及特點初探[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2013(2).

      (編輯:王苑嶺)

      K207

      A

      1673-1999(2017)09-0081-03

      王蔚贊(1988—),男,鄭州大學文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古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

      2017-05-10

      猜你喜歡
      知網(wǎng)選學高氏
      淺談公版書的深度開發(fā)
      出版參考(2023年6期)2023-08-10 17:46:47
      著作權(quán)使用聲明
      初中“選學”內(nèi)容的實踐與反思
      略論遼金時期東京渤海遺民高氏家族——以高模翰家族為中心
      新詩選本、 詩歌傳播與當代“選學”
      中國詩歌(2019年3期)2019-11-15 06:28:41
      高氏押花葫蘆
      青年生活(2019年26期)2019-09-10 12:58:59
      吐峪溝新出寫經(jīng)題記殘片考釋
      敦煌研究(2019年6期)2019-03-02 02:17:57
      尋根之旅
      基于知網(wǎng)的翻譯研究方向畢業(yè)論文寫作
      近三年維吾爾語言研究情況綜述
      城口县| 醴陵市| 浦东新区| 县级市| 本溪市| 平潭县| 平乐县| 东港市| 英超| 长海县| 通海县| 青河县| 都江堰市| 白银市| 喀喇沁旗| 延寿县| 东宁县| 青田县| 漳州市| 高邮市| 吉林省| 大名县| 潞城市| 棋牌| 江口县| 四会市| 莆田市| 惠水县| 监利县| 新昌县| 木兰县| 孟津县| 三江| 德庆县| 麟游县| 宁德市| 儋州市| 延吉市| 天水市| 清原|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