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武
(運城學院 思政部,山西 運城 044000)
基于“微課”教學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薛俊武
(運城學院 思政部,山西 運城 044000)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在學生思想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微時代的到來促使“微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得到發(fā)展.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微課”拓展為基礎,探究“微課”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應用的必要性,提出原理課微課教學的設計方法,最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微課教學發(fā)展提出應對策略,以推動微課在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創(chuàng)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簡稱“原理”課)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對學生的思想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在學生未來發(fā)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高校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就必須用先進的指導思想來武裝,所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是高校學生必修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的,又通過理論的升華來作用于實踐,所以“原理”課教學并不能簡單的局限在理論教學中,更多的是應該教會學生將“原理”課應用到實踐,但是傳統(tǒng)“原理”課教學大多以理論知識為主,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必須進行教學的創(chuàng)新,而“微課”作為現代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發(fā)展方式,已經成為了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發(fā)展方向,同樣“原理”課,也應該注重“微課”教學的重要意義,在不斷實踐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推動“原理”課教學在高校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1)“微課”的定義。在當前新課標改革的趨勢下,“微課”是一種利用現代數字媒介,以短視頻的方式,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圍繞某一教學內容或重要只是點而展開的一系列的教學活動[2]。簡單的來看,“微課”就是老師利用現代媒介,根據教學內容或教學重點錄制短視頻,并上傳給學生,學生也可以利用現代媒介,觀看短視頻,以達到重復學習的效果?!拔⒄n”的設計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則,內容也是多樣性的,不僅包括講授式的教學課件,還包括一些與教學相關的教學反思、教學訓練、教學反饋等方面的內容,是“微時代”發(fā)展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2)“微課”的特征?!拔⒄n”最基本的特征就體現在其短小精悍上,首先“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的特征,一般一段課程時長大多在5-8鐘之間,最長的“微課”也不宜超過10分鐘[3]。其次“微課”教學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大多是課例的片段或者某一重點或難點知識點,相對比傳統(tǒng)課堂較寬泛的教學模式,“微課”更加注重突出教學的主題,內容更加的精簡。最后“微課”的資源容量較小,與課程配套的教學總資源容量通常在幾十兆左右,視頻錄制支持線上線下播放,不僅學生可以利用“微課”進行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觀摩和反思。
(1)“微時代”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微時代”的到來,已經改變了人們固有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對于新事物接觸較為頻繁的年青一代,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已在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卻來越多的技術終端,如ipad、智能手機等也得到迅速發(fā)展,在這種“微時代”發(fā)展的趨勢下,教育作為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必要途徑,既在不斷的發(fā)展革新中促進社會進步,同時又受到了社會發(fā)展的影響[4],“微時代”下,年輕一代,幾乎每日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傾向于一種媒介化的互動式交流模式,人們的交流和學習習慣更加趨向于碎片化、簡單化和互動性?!拔⒄n”作為微時代在教育層面的產物,受到了廣大教育學者的支持和發(fā)展。如今“原理”課作為高校教學發(fā)展的重要課程之一,也要通過教學改革,利用“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打造即時即地的教學方式,通過“微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從學生主體發(fā)展的角度,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學習的興趣,推動學生將“原理”課的理論知識作用于思想,應用到實踐。
(2)“原理”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坝美碚撀撓祵嶋H,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精髓,同樣地對于“原理”課發(fā)展的需要來說,學生應該具備“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能夠將理論知識作用于思想,作用于實踐[5]?!拔⒄n”教學就可以為“原理”課的教學實踐提供實現路徑,“微課”具有實時性和互動性的特征,可以為學生營造現實的生活場景,通過教學場景置換、教學主體互換、課堂與社會互融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融入到實際,提高學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學習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認知能力又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具備一定的政治導向傾向,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和思考方式,以不斷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所以總的來說“微課”通過現實情境的再現,可以滿足“原理”可教學發(fā)展的實際,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認識社會、觀察社會從而在提升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有效彌補原有教學模式的弊端。在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背景下,學生受新事物的影響逐漸加大,學生每天受現代媒介的影響日趨深遠,校園里到處充斥著無線網絡,使高校學生上課越來越趨于分散化,更多的將視線集中在自己的移動設備上,為了改變這一趨勢,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弊端日漸突出,主要表現在,其一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多的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老師直接的將知識傳輸給學生,而缺少課堂教學互動,尤其是對于“原理”課來說,更多的理論知識點,讓學生很容易產生乏味的學習狀態(tài);其二就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嚴重與生活脫節(jié),也就是說“原理”課教學不能學生現實生活發(fā)展的需要,學生不能真正的將課堂內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其三就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不能緊跟學生的興趣和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需要,課堂教學主要以黑板講授為主,而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沒能充分的應用到教學中。而“微課”教學模式,這可以進一步的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既可以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上,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通過理論的生活化應用,提升學生理論實踐能力。
(1)課前教學準備?!拔⒄n”視頻在錄制和設計之前應該遵照一定的設計原則和方法,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對教材的整體知識點進行梳理,為學生確立相互聯系的理論框架,然后將每一章的內容層層細化,重點講授每章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在圍繞某一知識點擴展開來,構成若干個相互作用的微課教學單元,以讓學生在大的理論框架了解的基礎上,加強對細化知識的學習。例如在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習中,就可以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觀點分為三個大的理論框架(實踐論、認識論、辯證法)[6],然后在細化這三個理論框架,如辯證法中聯系、發(fā)展和矛盾理論,通過這種層層細分教學微視頻制作,讓學生在真正的理解重難點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整體理論知識的認識。
(2)微視頻設計和制作。充分的把“微課”應用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中,并不是說需要老師必須親自去制作教學視頻,最有效的方法,老師可以下載網上的“微課”教學資源,并通過視頻的觀看、模擬和反思,總結出自己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集結校內所有“原理”課的教師集體智慧,集體備課,選擇學生喜歡的,講課方式新穎的,可以把知識點講透、講深的教師課程,組織其拍攝微課視頻,既可以是PPT講授的方式,也可以是實際的課堂授課方式,并將錄制好的視頻上傳到學校專門的教學網站,以供學生學習和下載。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要求,進行“微課”的制作,把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理論或者延伸知識,以不同形式向同學展示出來,如圖片、視頻故事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
(3)“微課”教學的實施。將“微課”應用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中,可以有兩種實施方式,一種是教師在課堂上就根據課程需要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另一種就是學生在課下為了復習或者鞏固課堂知識[7],而在學校自主學習平臺上下載或者在線播放微課視頻,并可以和教師通過在線互動的方式進行提問和答疑。為了節(jié)省課堂的教學時間,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問題,讓學生通過“微課”自主學習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問題的解析,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老師在進行答疑解惑,比如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如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難點,學生往往不能區(qū)分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在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以及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qū)分和計算上也比較困難,像這種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通過講授輔助微課視頻觀看的方式,通過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所以“微課”教學的實踐也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認知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身發(fā)展為主體,注重教學互動性?,F代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以生為本”,也就是教育要從學生基本需要出發(fā),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可以將學校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8]。所以課堂教學也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發(fā)展興趣出發(fā)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進行微課教學創(chuàng)新。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從“微課”中受益,學校在制作教學課件和短視頻時,應該根據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接受能力低的學生,要把“原理”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充分的細化,并配以案例分析和習題的解答,讓學生在層層知識的了解和應用中,提高“原理”課成績,而對于理解能力高的學生,為了節(jié)省學生的學習時間,也要根據這一部分學生的需要設計相對難度較高的問題解答視頻。此外也不能忽視“微課”教學的互動性特點,一些學校或教師在“原理”可微課視頻制作中,往往忽視了互動性的作用,只是單純的把知識點納入到視頻中,而缺少學生的參與和互動,這樣教師就不可能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找出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也不能激發(fā)學生自我學習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微課視頻播放后教師應該增設學生評價的環(huán)節(jié),積極的吸取學生的意見,并對其進行不斷的改進和修復。
(2)以問題導向為側重點,注重融入生活實際。現代創(chuàng)新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思想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應是一種間接的方式,不是一種命令性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而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學生發(fā)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學生的“模仿者”而是學生的“啟發(fā)者”,蘇格拉底就曾經提出過,教師應該成為充當學生學習的助推器,要通過問題的設置和引導,讓求知者通過自己對問題的引證,以不斷的逼近真理,從而獲得“無知之知”[9]。同樣這種思想同樣可以應用于“原理”課的微課教學創(chuàng)新上,在微課課件制作時應該注意凸顯對學生思想的啟發(fā)式問題設計,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注重問題驅動的重要性,在微課設計時注意對課程內容或者核心知識點設置問題鏈條,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參與到課程知識的構建和學習中。例如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物質和運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在視頻課件中設置“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運用運動和靜止的理論來評價這兩句話的正確與否?通過這種思考性的為題設置,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將課堂中剛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以明白相對靜止和絕對運動的關系。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思辨的基礎上,進行啟發(fā)式的學習。
(3)以教學重難點為主,合理分配教學時間。當前在微時代發(fā)展的趨勢下,“微課”已經收到了廣大教育學者的重視,多樣課程的“微課”構建策略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甚至引發(fā)了微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熱潮,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是,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方式,還不能真正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微課在發(fā)展很不全面的前提下,依然要凸顯其作為課堂教學輔助的作用,所以微課在教學創(chuàng)新上,不能像傳統(tǒng)的教學一堂課40-50分鐘一樣,應該更加針對性的凸顯課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所謂的“原理”課的重點就是整體教材知識的核心點,難點就是指教師在講授和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容易理解或極其不易解決的知識點[10]。所以在微課設計時更重要的就是注意時間的分配問題,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把重難點知識講授清晰。傳統(tǒng)課堂的講授主要分為教學導入、情境設計、知識演示、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而在微課的制作和內容的設計上,應該注重情境設計環(huán)節(jié)和知識演示環(huán)節(jié)的應用,并從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吸取關鍵教學點,進行微課視頻制作,同樣的為了凸顯教學實踐的作用,也可以單獨設計案例微課教學課件,內容以課程知識難點內容的習題訓練解答為主,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知識應用能力。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鄧小平理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一道成為我國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更應該注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把現代“微課”教學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充分的利用“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加快捷的、移動式的學習方式,以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創(chuàng)新“原理”課的教學應用。
[1] 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5-13.
[2] 魏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分教學指導委員會2011年年會紀要[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7):113-115.
[3] 王有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移動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2,26(2):80-83.
[4] 劉繁榮.問題驅動視域下“原理”課微課構建策略探究:基于師生交互關系的思考[J].百色學院學報,2016,29(1):154-157.
[5] 郎旭.激活雙向主體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初探: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為例[J].高教學刊,2015(13):41-42.
[6] 余京華.關于提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實效性之當代審思[J].巢湖學院學報,2013(5):125-130.
[7] 馮艷玲,梁慶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yè)時空,2014,10(5):129-131,134.
[8] 張宇,耿碩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探究[J].林區(qū)教學,2014(2):90-91.
[9] 崔素娟,楊海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式實踐教學探微[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4):167-170.
[10] 龐麗銣,蘇琪.“微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1):35-38.
[11] 吳榮生.論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6-9.
[12] 李永山,田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方法管窺[J].徐州工程學院(社會科學版),2011(4):77-80.
責任編輯:劉 琳
Research on Teaching Innovation of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Based on Video and Multimedia Courseware Teaching
XUE Junwu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China)
IntroductiontoBasicPrincipleofMarxis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ents′ thought development. The advent of the micro-era has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las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icro-class" expansion of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explores the necessities of its application, put forward a design method for principle teaching and gives the “micro-class" teach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 in the teaching ofIntroductiontoBasicPrincipleofMarxismin universities.
micro-class;IntroductiontoBasicPrincipleofMarxism; teaching innovation
2016-04-16
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2015JGSZ009)
薛俊武(1978-),男,山西運城人,講師,博士,主要研究先秦及漢唐哲學。
G642
A
1009-3907(2017)02-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