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恒
(山西省忻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醫(yī)技科,山西 沂州 034000)
兒童哮喘目前是一種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的常見慢性呼吸道疾病[1]。該疾病的病程較長,發(fā)病年齡較低,一般多在5歲以下?;純和ǔ1憩F(xiàn)為咳嗽、呼吸困難、胸悶氣短、喘息。臨床癥狀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睡眠、運動等。因此需要患兒主要照顧者充分了解患兒疾病的特點,掌握一定的臨床護理技能,從而提高患兒及其主要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家庭護理干預模式是從美國引入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該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承認患者家庭在患者護理中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家庭繼續(xù)深入?yún)⑴c到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家庭對患者治療的積極作用[2]。本研究將該護理模式運用于哮喘患兒,旨在分析哮喘患兒家庭護理干預方案的有效性,探索該護理模式對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本研究選取了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兒科住院的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患兒就診時間,將2016年3月~2016年9月就診患兒確定為對照組,2016年10月~2017年3月就診患兒確定為實驗組。入選患兒84例,實驗組患兒42例,男孩26例,女孩16例;年齡范圍3~6.5歲,平均年齡(4.38±1.13)歲;家長年齡范圍24~38歲,平均年齡(30.71±3.05)歲。對照組患兒42例,男孩30例,女孩12例;年齡范圍3~7歲,平均年齡(4.75±1.79)歲;家長年齡范圍22~36歲,平均年齡(29.57±2.84)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家長年齡上的差異不顯著,可進行下一步的比較。
兩組患兒在入院后均采用相同的兒童哮喘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包括為患兒提供溫馨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患兒入院時做好常規(guī)記錄,每日定時為患兒測量體溫,發(fā)熱患兒需每隔4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并做好記錄,指導患兒按醫(yī)囑飲食和休息,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工作。
實驗組患者在基礎護理上開展家庭護理干預。首先,普及家庭護理的理念??隙ɑ純焊改冈谡疹櫥純浩陂g的付出,鼓勵家庭其他成員一同參與照顧患兒從而充分發(fā)揮家庭的積極作用。其次,將兒童哮喘病的防治與護理做成系列課程,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第三,關注患兒家長的心理壓力,理解患兒家長的負性情緒,并及時疏導患兒及家長的不良情緒。第四,尊重每個家庭的獨特性,建立個性化的家庭護理干預方案。護理方案由責任護士和患兒家屬一同制定,包括患兒的飲食指導、睡眠指導、運動計劃、生命體征監(jiān)測、用藥計劃等。
本研究的統(tǒng)計資料包括兩部分:①臨床指標,包括患兒的住院時間,住院花費,出院后的復發(fā)情況;②哮喘兒童生活質量調查量表。該量表目前使用比較廣泛,中文版信效度均符合統(tǒng)計學標準。哮喘兒童生活質量調查量表包括癥狀、活動和情緒三個維度,共計23道題目。但由于原量表使用年齡為7~14歲患兒,因此本研究對量表進行了改編,最終調查量表包括癥狀維度(10道題)和活動維度(5道題)。患兒入院后,及出院3個月時由患兒父母填寫交回,作為評價患兒生活質量的依據(jù)。
全部患兒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2.0,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方法為(n,%),統(tǒng)計方法為x2檢驗;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為(±s)表示,統(tǒng)計方法為t檢驗。P<0.05表示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兒住院時長(5.93±2.12)d,住院花費(2917.25±678.14)元,對照組患兒住院時長(7.15±1.98)d,住院花費(3528.84±1074.23)元。兩組患兒在住院時長和住院花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314,P1<0.05;t2=2.297,P2<0.05)。
實驗組患兒42例,出院后3個月復發(fā)患兒6例,復發(fā)率為14.3%;對照組患兒42例,出院后3個月復發(fā)患兒15例,復發(fā)率為35.7%。x2檢驗結果顯示兩組患兒出院后3個月哮喘復發(fā)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104,P<0.05)。
入院時及出院3個月隨訪時,分別要求患兒家屬填寫了《哮喘兒童生活質量調查量表》,兩組患兒得分見表1。經t檢驗,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入院時在生活質量上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917,P>0.05)。對照組患兒在入院時及出院3個月時,癥狀維度和活動維度分數(shù)提高,但僅在咳嗽,疲勞及睡不安慰這三個因素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993,P1<0.05;t2=1.971,P2<0.05;t3=1.969,P3<0.05)。實驗組患兒在入院時及出院3個月時,癥狀維度和活動維度分數(shù)提高,除活動2外,其余因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生活質量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生活質量的比較(±s)
項目 對照組 實驗組入院時 出院3月后 入院時 出院3月后咳嗽 2.15±0.52 3.01±0.73 2.43±0.71 3.84±0.48疲勞 2.97±0.63 3.72±0.81 2.97±0.62 4.02±0.74哮喘發(fā)作 3.01±0.59 3.25±0.77 2.46±0.74 4.13±0.68喘鳴音 2.75±0.62 3.18±0.92 2.53±0.68 3.58±0.71胸部發(fā)憋 2.74±0.71 3.04±0.93 2.91±0.62 3.91±0.66呼吸急促 2.87±0.68 3.00±0.89 2.97±0.69 3.73±0.81夜間醒來 2.93±0.58 3.02±0.74 2.84±0.79 3.69±0.79
續(xù)表
兒童哮喘是兒科病程最長,患病率較高,花費不菲的兒童慢性疾病。這一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欠明確,誘因又相對較多,因此復發(fā)率相對較高,導致患兒反復入院治療,影響了患兒的睡眠和學習,降低了患兒的生活質量,增加了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加重了患兒本身的不安情況及其照顧者的焦慮情緒,更不利于家庭和諧發(fā)展。
家庭護理干預模式以“家庭”和“人”為中心的,將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和延續(xù)護理的優(yōu)點相結合,并將護理工作置身于家庭這一背景之下。家庭護理干預模式重視家庭環(huán)境對于患者康復的影響,關注家庭氛圍對患者不良情緒的幫助,充分重視家庭成員為患者的付出。本研究針對哮喘患兒采用了家庭護理干預模式,一方面提高了患兒照顧者的疾病相關知識的儲備和護理能力,使得患兒出院之后的用藥護理工作順利在家庭中開展;另一方面重視好患兒及長期照顧患兒的家長在情緒和心理方面的變化,針對不良情緒要及時做疏導。鑒于患兒年齡偏小,因此本研究考評患兒的生活質量主要從哮喘癥狀對患兒生活和活動的影響兩方面入手。實驗組患兒采用的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充分尊重每個家庭的獨特性,在制定護理方案時邀請患兒父母一同參與;患兒父母愿意學習護理知識、參與護理工作,發(fā)揮家庭成員的主觀能動性;長期開展的家庭護理滿足了患兒依賴父母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出院后3個月時再次測評患兒的生活質量,可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兒在運動和癥狀維度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且與入院前的差異非常顯著,間接反應了家庭護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護理工作的不斷發(fā)展,為患兒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重視患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患兒家屬在護理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家庭護理的重要理念。在慢性病護理工作中,家庭干預護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極大的價值。
[1]閆玉群.舒適護理在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0):1.
[2]張曉莉,任尉華.綜合護理干預對霧化吸入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舒適度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S2):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