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朝紅
摘 要:漢字中一字多音現象的存在是人們經常讀錯字音的原因,準確掌握多音字的讀音是人們規(guī)范漢字的關鍵。從易讀錯的地名說起,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探究出現字音讀錯的原因及糾正的策略。
關鍵詞:漢字;一字多音;原因;策略
據說在80年前,馮玉祥手下的一個參謀在書寫作戰(zhàn)命令的時候,把部隊集結的地點“沁陽”隨手寫成“泌陽”。沁陽在河南北部的焦作地區(qū),而泌陽在河南南部的駐馬店地區(qū)。只多了一筆,部隊卻多跑了幾百公里,整個戰(zhàn)役也就完全失敗了。在電視節(jié)目中,誤讀地名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而且很容易成為一個笑柄。讀對地名,是對別人起碼的尊重。如將浙江的麗水(lí離)誤讀成麗(lì立)水,臺州(tāi)誤讀成臺(tái抬)州;安徽的亳(bó駁)州,幾乎經常被讀作多了一橫的毫(háo)州;湖北的監(jiān)利(jiàn見)被誤讀成監(jiān)(jiān尖)利;河南的??h(xùn訓)被誤讀成浚(jùn?。┛h;湖南的耒陽(lěi壘)被誤讀成來陽,而真正的萊陽在山東;郴州(chēn抻)被誤讀成彬(bīn賓)州;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誤讀成愣(lèng),這兩個字長得很像,一不留神就會讀錯;內蒙古的巴彥淖爾(nào鬧)被誤讀成卓(zhuó),這些字平常誤讀率很高。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而且是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象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yǎng)小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課程目標中規(guī)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正確書寫,并有一定的速度。但現實情況并不樂觀,根據日常觀察發(fā)現,小學生進入中高年級后隨著識字量的增加,作業(yè)中的錯別字也隨著猛增,這影響了作業(yè)的質量,不利于表達、交流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給以后的漢字教學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一、錯別字產生的原因
1.因字形相似而誤寫
兩個字筆畫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好高騖遠的“騖”和趨之若鶩的“鶩”;針砭時弊的“砭”和不加褒貶的“貶”;“柝”比“析”多一點,“折”比“拆”少一點,“己已巳”“戊戌戍”這些字差別都非常細微,稍不小心就會張冠李戴,寫成別字。
2.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誤寫
漢字字數多而音節(jié)少。40000多個漢字,基本音節(jié)才411個,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同音詞,有的一個讀音就有60多個漢字,如bi這個讀音,只有“能”“給”極少數幾個漢字沒有同音詞。兩個字讀音相同,學生作文時一不留心就寫了讀音相同的別字。如,貌合神離的“合”很容易被寫成“和”;食不果腹的“果”很容易被寫成“裹”;挑肥揀瘦與撿破爛,揀撿同音易混。
3.因字義相近而誤寫
有些詞語中的某個詞素意思跟另外一個詞的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寫成了青山綠水的“青”;震耳欲聾的“震”也很容易寫成振聾發(fā)聵的“振”,原因是“清”和“青”,“震”和“振”它們的意思很相近。
4.因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而誤寫
兩個字不但讀音相同,意思也差別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金榜題名的“題”很容易寫成“提”;蜂擁而上的“擁”很容易寫成“涌”;銷聲匿跡的“銷”很容易寫成“消”;因為這些詞它們不僅字音相同,而且字義區(qū)別也不大。
5.同音詞造成的誤寫
一個雙音節(jié)詞語如果和一個四字成語中某兩個音節(jié)是同音詞,很容易造成混用。漢語中有很多這樣的詞語。如直接,直截了當;風聲,談笑風生;陳規(guī),墨守成規(guī);劇增,與日俱增;直言,仗義執(zhí)言;變換,風云變幻;生色,聲色俱厲;不齒,不恥下問;桃園,世外桃源;是非,文過飾非;代勞,以逸待勞;修養(yǎng),休養(yǎng)生息;灌注,全神貫注。
二、減少學生寫錯別字的方法
1.充分認識寫錯別字的危害
語言和文字的作用是為了記載和交流信息,若出現錯別字則容易導致信息表達不清楚,使他人理解錯誤。如果藥名寫錯可能導致病人死亡;如果醫(yī)院把需要做手術的病人名字寫錯則容易出現生命問題。如1980年,烏魯木齊市某掛面廠從日本一家廠商引進了一套掛面生產線,隨后又花了18萬元從日本購進1000卷重達10噸的塑料包裝袋。由于把“烏魯木齊”誤寫成“鳥魯木齊”,這樣致使塑料袋1986年3月才運到烏魯木齊,最終導致價值18萬元的塑料袋成了一堆廢品。
2.利用漢字規(guī)律幫助識字
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漢字的構字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比較字形。隨著識字量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現,學生往往會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寫錯。如,學了“放”,再寫“游”總把右邊寫成“放”;學了“東”,再寫“煉”總把右邊寫成“東”,這是由于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對鞏固程度不夠的新知識起了干擾作用,因此,在識字教學一開始,教師就要強調字形的差異,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比較分析時,正誤兩個字切忌不要同時出現,否則容易造成學生記憶混淆。
(2)了解字義。有一些學生常常用錯字是因為不了解字義,同音字互相代替。如,“再”和“在”“望”和“忘”“記”和“計”,要掌握這些字,教師就必須讓學生把字義弄清楚。
(3)形義結合。教師把形近字根據字形的結構特點,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靈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義、字形的牢固聯系,從而使學生把字跡記準確,用正確。如,許多學生“辛”和“幸”分不清,這時,教師可用這樣的口訣:“辛苦一點,幸福十分”,助學生區(qū)分,這口訣就是根據“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來編的。
3.利用口訣、歌詞幫助學生識記難字和容易混淆的字
口訣、兒歌、字謎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很適合識記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如,學生對“未”和“末”混淆時,教師可根據字義編出兒歌:“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痹趯W習“碧”字時,教師根據部件編出一句字謎:“王大娘和白姑娘并肩坐在石頭上”,學生對這樣的方法感興趣,學得快,記得牢。
4.建立錯別字檔案醫(yī)院
教師要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自己檢查、自己修改錯別字的好習慣,促使學生及時發(fā)現問題,糾正問題、我要求學生個人建立一個“錯別字檔案”,就是把平時容易寫錯的字收集起來,記錄在專門的一個小本子里,要寫出自己寫錯、用錯的字錯在何處,找到病因后再訂正、組詞、解釋。如,“早”讀zǎo,“旱”讀hàn,“早”下邊是“十”,“旱”下邊是“干”。旱,旱災,陸地上缺少水;早,早晨,太陽出來的時候。另外,對記錄下來的字,教師要定期進行矯正訓練,要求學生之間互測互評。這樣日積月累,錯別字的出現率將會大大降低。
5.培養(yǎng)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閱讀量的不斷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確定的字經常出現,假如學生碰到這種情況,能隨時拿出字典查閱,有助于學生識字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讓學生經常帶一本字典,對小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學生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就可以避免寫錯別字,漢字書寫的正確率就會不斷提高。
總之,小學中高年級錯別字多的現象十分嚴重,已成為我們中高年級教師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我想只要我們能夠找出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經過長期的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