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珊 孟博文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加重視法治建設,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農村是法治建設相對薄弱的領域,必須加快完善農業(yè)農村法律體系,同步推進城鄉(xiāng)法治建設。在農村,法治建設道路曲折,本文從農村法治建設遇到的困難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關鍵詞:法治建設;問題;策略
一、農村在法治建設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法治農村是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重要基礎,農村的法治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但是農村往往存在觀念落后、素質偏低、生活窮困、矛盾多發(fā)、情況復雜等實際情況和問題,這些問題將會阻礙法治農村的建設,進而影響法治的進程。目前,大部分農村在法治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農村立法不完善
從我國目前的立法來看,針對農村農民的立法少之又少,而且那都是前些年的政策,比較滯后,難以應對對于最近幾年的拆遷補償,土地的征收征用時產生的糾紛。導致幾乎每個地方涉及到征地和拆遷補償時,幾乎都有無數(shù)的上訪案件。法院在審理農村的土地糾紛、房屋、宅基地買賣糾紛、小產權房、拆遷補償、村級債務糾紛等案件時,常常遭遇無法可依的尷尬。在法律制定的過程中,常常忽略征求農民的意見,制定出來的法律也難以真正被貫徹執(zhí)行。
2.農村法律意識淡薄,法治觀念落后
農村居住的大部分人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大部分農民,他們一般學歷比較低,缺乏對法律和法制觀念的認識,他們經常接觸的就是一些封建迷信思想。所以他們是重禮教而輕法律規(guī)范,遇到什么糾紛一般考慮的是當?shù)氐娘L俗習慣,而不會去考慮法律上如何如何規(guī)定。農村人好面子,有時候自己或者親人受到傷害,比如說,強奸,這在他們認為是很丟臉的事情,而且為了維護小姑娘的名義,他們一般不會選擇功力救濟,而是忍氣吞聲,或者選擇私力救濟。
3.農村法治宣傳力度不夠,缺乏一套完整的宣傳教育體系
在農村,經??梢钥吹妹總€村的主干道兩旁的墻上會寫著一些諸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chuàng)建鄉(xiāng)風文明新農村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新農村等等的標語。但是僅僅這些標語的宣傳力度是不夠的,這樣的宣傳只流于形式,存在表面,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4.農村社會治安不穩(wěn)定
農村里大部分人由于接受的教育少,而且農村生活比較落后和貧窮,農村里經常會有一些游手好閑的小混混,而且農村也不像城市的小區(qū)公寓住宅等有保安等的值勤,加之其一般距離城鎮(zhèn)又比較遠,交通不便,導致農村刑事案件時有發(fā)生,生活的貧困導致了侵犯財產犯罪日益猖獗。最近今年,一些社會丑惡現(xiàn)象出現(xiàn)和蔓延,如黃、賭、毒、淫穢物品在農村流行,并誘發(fā)盜竊、搶劫、殺人等犯罪行為。
二、對上述問題的應對策略
由于加強和完善農村法治建設對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秩序穩(wěn)定與良性發(fā)展,對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無論是立法,司法還是執(zhí)法均應該重視農村的法治化發(fā)展,應該把農村法治化發(fā)展納入法治國家建設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針對上述在農村法治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將給出幾點見解,以此為國家的法治建設貢獻微薄的力量。
1.立法機關應該完善對農村經常性出現(xiàn)的問題的立法,諸如拆遷補償?shù)?/p>
立法機關在立法的同時應該征求民意,深入農村進行調查,了解農村的風俗習慣,因為農村的風俗習慣與法律時常發(fā)生沖突,有必要在風俗習慣和法律之間進行協(xié)調和取舍。在立法的同時也要有針對性的區(qū)別一般農村,普通農村和特殊農村,因為地域的不同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導致每個地方的糾紛不一樣,例如偏遠農村在征地拆遷補償中,所應得的補償將會比交通比較便利,發(fā)展比較迅速的農村低。除了立法機關的立法外,行政機關還可以根據(jù)每個地方的特殊情況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guī),政府規(guī)章。
2.加大在農村的法治宣傳力度
由于農村距離城市較遠,交通不便,教育科學落后,法治意識觀念淡薄,所以在建設法治農村的時候更應該加大法治的宣傳力度?,F(xiàn)在好多農村的法治宣傳只停留在表面的宣傳,只是為了完成上級政府派給的任務。想要建設法治農村就得擯棄這種表面宣傳的思想,把宣傳落實到實處,應該有組織有規(guī)劃有紀律地進行法治宣傳教育??梢詮囊韵路绞秸归_宣傳,例如,座談會,討論會,知識競賽,播放法治進程的教育片等,把建設法治農村的觀念滲透到每家每戶。
3.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給予生活困難者以一定的生活補助和就業(yè)培訓
農村基礎設施很不完善,生活條件較差和一些生活困難者覺得通過自身的努力很難擺脫生活現(xiàn)狀,這就誘發(fā)了一系列的農村犯罪,諸如盜竊,搶劫等。如果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使農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而且給予游手好閑或者生活困難者以就業(yè)指導和就業(yè)培訓,這就會大大提高其生活質量,也可以間接地減少犯罪。
4.要從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組織各種比賽和活動來使村民盡量都參與進來,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產品占領農村文化市場代替不健康的活動,凈化農村社會環(huán)境
盡管當前農村出現(xiàn)上述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繼續(xù)抓緊法制教育,深化法治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諸多問題和矛盾還是可以化解,從而為建設法治農村掃除障礙。
我認為除了要加強和改進適應新形勢新常態(tài)下的農村的法律外,作為基層一線,當務之急是營造法治氛圍、強化法治引導、推進公開庭審、凈化法治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李萍.當前我國農村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法治與社會.2015
[2]楊燦.新農村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西南大學.2014
[3]樊德玲.我國農村環(huán)保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
作者簡介:
宋金珊(1991~),女,漢,云南晉寧,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
孟博文(1990~),女,漢,云南晉寧,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