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這四個關鍵發(fā)展階段,企業(yè)才能打造高效團隊
回想歷史上的著名團隊——蘋果I團隊、1969 Miracle Mets以及NASA的空間任務團隊等,顯而易見的是,他們都超越了一般合作的水平,但他們到底是怎樣達到這樣高的水平的呢?
根據團隊發(fā)展理論,團隊動力在推動成員超越平凡,取得卓越成就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最大化團隊生產力的重要性,甚至使團隊發(fā)展理論成了項目管理教學的核心。它所闡述的原則,直白表現了一些團隊能夠達到生產力巔峰,另一些卻不能的原因。
從這項團隊協(xié)作理論中,你或許能了解如何推動成員超越自我,解鎖更高層次的合作力量。
在研究了超過50支當時的團隊理論之后,心理學教授Bruce Tuckman于1965年首次提出團隊發(fā)展理論。他將團隊發(fā)展總結為4個基本階段:形成期(Forming),激蕩期(Storming),規(guī)范期(Norming)和執(zhí)行期(Performing)。
Tuckman的階段模型旨在幫助項目領導建立團隊成員的相互關系,事實證明,人們與同事的關系深淺,影響著處理任務的方式。
盡管團隊需要經歷這四個階段來達到高效,但團隊發(fā)展并非一個直線過程。在元素增加或篩除的時候,團隊動態(tài)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
根據成員性格特征和經歷的不同,一支團隊在吸收新元素的時候面臨的阻力也是大小不一的。在團隊發(fā)展周期中,團隊可能前進,也可能后退,甚至出現停滯狀態(tài),這些都是會影響工作效率的。
Tuckman的模型本質是一種框架,用于鑒定團隊行為,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提醒,這一模型不應用于成為團隊形象的真理,也不可用于診斷團隊行為。
新工作的頭一天,和新上司相處的頭一天,團隊形成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次會議和第一印象。在這一天,每個人都表現得規(guī)規(guī)矩矩,好讓自己和領英上的資料表里如一。
在起始階段,團隊實質上是一群個體的集合,大家開始琢磨同一份項目,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每一個人都從自己的優(yōu)勢出發(fā),在“我能得到什么”的心態(tài)之上加入團隊。
既然大家都已經綁在一個項目上,團隊領導這時必須指明方向,勾畫未來的藍圖。團隊需明確面對的機遇與挑戰(zhàn),以及目標是什么。同時,各成員也必須清楚自己在這趟旅程中的作用。
團隊要談的不光是業(yè)務,哪怕是讓大家挑一挑自己喜歡的零食也是好的。團隊成員之間相處舒適了,才會有更多溝通,而溝通能夠幫助他們擺脫個人主義的態(tài)度。他們還能意識到,每個成員都身懷絕技,相互幫助能夠推動團隊成功,而這是一個人無法完成的。共同制定目標能讓大家了解各自的技能和興趣。
此外就是建立情感聯系。人都喜歡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工作,因此你要通過各種話題——什么Netflix上新播的電視劇啦,上一次的旅行啦,或者亞馬遜上最好用的咖啡機啦,來和團隊成員建立感情。這樣不僅能提高合作效率,還能增加大家在會議之中和之后的交流。
在某個時間點時,團隊的“蜜月期”過去了?;蛟S是超過了截止日期,或許是產品沒能如期上市,或許是工作負擔太重,大家很久沒有好好度過周末了。一些團隊成員不再對形成階段制定的目標充滿熱情。觸發(fā)因素可能各不相同,但團隊內部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數團隊都會以這樣那樣的形式經歷震蕩期。
本文以某深埋隧洞富水強蝕變巖TBM洞段為例,開展了注漿模擬試驗研究,分析了漿液在不同圍巖中的擴散范圍、固結強度和注漿效果,并對現場注漿參數和支護設計進行了優(yōu)化,主要結論如下:
你會發(fā)現團隊成員之間出現沖突、意見相左,或者根據性格或工作風格形成的小團體,因為個人問題或成員之間的對抗,許多人開始心生不滿。給那些不喜歡沖突的團隊成員(和領導)提醒一句,這時候尷尬的場景會經常出現。但是,如果團隊不能發(fā)現這些問題,進行建設性的溝通并嘗試解決,那么就會被困在這個階段了。
有時候,小范圍的沖突是有必要的,因為它能夠發(fā)現項目的薄弱點,幫助團隊成員找到自己真正渴望的角色,同時促使各自證明自己的想法。
但是,經常性的沖突會給生產力、項目,甚至是團隊本身帶來毀滅性災難。這時,團隊領導可以采取多種策略,在不直接對峙的情況下提高協(xié)作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發(fā)生重大沖突或變化——如成員的增加、減少,或公司的大型方向性調整等,團隊也有可能進入震蕩期。在這種情況下,團隊領導人需在轉變過程中展現出同理心,成員們在這種時候往往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從工作安全的角度看,成員們內心也是緊張不安的。
你需要給團隊強調的最重要的價值觀,是積極的意圖。也就是說,即便項目進展不順利,團隊成員也應當認為他們面臨的挑戰(zhàn)出發(fā)點是好的,這樣就能盡力為團隊利益考慮。每個團隊成員都應當從別人的角度,分析自己激發(fā)潛在沖突的原因。
人際交往的痛點往往是各種尷尬,但這并非常態(tài)。接下來,如果團隊能夠找到高效溝通、協(xié)作的方式,則將進入第三階段。
對于那些能夠解決問題,通過一定方式互相補足的團隊來說,下一步他們將走上理解與接受的康莊大道。
想要打好基礎的團隊領導人可以從員工的工作報告入手,鼓勵員工寫上積極的情感溝通經歷。有分析顯示,這種做法可以從三方面優(yōu)化團隊:信任、團隊認同和團隊效率使命感。
信任、理解和支持均來自日常小事,也正是這些小事,讓人們成為一支團隊。等咖啡冷的時候閑聊幾句,是增強團隊情感的好辦法。
執(zhí)行期也就是團隊成員配合“天衣無縫”的時候,這一階段有如下特征:
1. 大家已經接受團隊規(guī)范,樂于交換意見,在挑戰(zhàn)現狀的時候不會因為擔心判斷失誤或被拒絕而恐慌。
2. 團隊成員都很清楚自己怎樣才能最好地服務于團隊需求,為同一目標奮斗時,大家也都充滿斗志。
3. 團隊成員互相依靠,也就意味著,當需要進行集體決策或協(xié)同工作時,領導者不需要進行多少管理安排。
簡單來說,當團隊動態(tài)上佳時,工作效率自然也就高。但是,高效率不代表就沒有沖突。團隊成員仍然會互相質疑,但因為站在“積極意圖”的角度,且追求著同一個目標,這些質疑反而會推動團隊走向更大的成功。
在執(zhí)行階段,領導者所能做的,就是為團隊成員提供他們所需的一切,從而盡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創(chuàng)新能力。
然而,即便你的團隊契合度已經很高,也不能放松團隊發(fā)展。因為一旦發(fā)生變故,比方說團隊成員因為個人或人際交往原因離開的時候,團隊永遠有可能倒退到早期階段。
清退員工不是件容易事,但領導者需記住,優(yōu)秀的團隊成員永遠不會指望別人來解決某個問題,或找出什么錯誤。
最后,當你成功走過四個階段,別忘了慶祝一下!
(本文為團隊協(xié)作應用Trello團隊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