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霞 楊崇志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57頁例1、例2。
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在分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以后學習約分、通分的依據。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分數的基本性質是該單元教學的重點。掌握除法與分數的關系以及除法中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規(guī)律,是學好這部分內容的關鍵。
學情分析:
學生之前已經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在教學之前可以先安排復習,有意識地加強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便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中。另外,本班學生在“打造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熏陶下,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學習氛圍,大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經歷預測猜想——實驗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創(chuàng)造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其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
2.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把一個分數化成用指定的數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為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基礎。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是互相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體驗到數學驗證的思想,培養(yǎng)敢于質疑、學會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讓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并應用它解決相關問題。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各種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故事,誰來讀給大家聽?
(課件出示: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歡吃猴王做的月餅了。有一天,猴王做了3塊大小一樣的月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月餅平均切成2塊,分給猴大1塊。猴二見到說:“太小了,我要2塊”。猴王就把第二塊月餅平均切成4塊,分給猴二2塊。猴三更貪,它搶著說:“我要4塊,我要4塊?!庇谑?,猴王又把第三塊月餅平均切成8塊,分給猴三4塊。同學們,你覺得猴王這樣分公平嗎?)
生1:我覺得不公平。
生2:我覺得猴大分得多。
生3:我覺得公平,它們3個分得一樣多。
師:看樣子我們班的同學也爭論起來了,到底猴王的月餅分得公不公平呢?現在同學們來模擬猴王分月餅的過程好不好?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探究欲望?!?/p>
二、動手實踐,感知規(guī)律
1.涂一涂、折一折、比一比。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討論一下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誰來讀一讀要求?(課件出示:1.猴王分了幾次月餅?都是怎么說的?從這幾句話中你注意到了什么?2.你們小組準備選用什么圖形當月餅呢?你們準備采用什么方法來分?)
(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加以指導。)
2.生邊匯報,邊展示。
生:我們小組采用圓形當月餅,分別將圓形對折1次、2次、3次,用水彩筆分別涂出1份、2份、4份,發(fā)現陰影部分的大小是一樣的。
生:我們小組采用正方形當月餅,發(fā)現陰影部分的大小也是一樣的。
…………
3.結論:
師:同學們,觀察這些圖形的陰影部分,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原來每種圖形的陰影部分都是同樣大的。
師:現在再來評判一下,猴王分月餅公平嗎?為什么?(請幾名學生回答。)
生:猴王分月餅是公平的,因為它們3個分得的月餅一樣多。
師:現在我們的意見都統(tǒng)一了,猴王是非常公平的,它們3個分的月餅一樣多。那你覺得這3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呢?”
生1:通過圖上看起來,這3個分數應該是一樣大的。
生2:這3個分數是相等的。
師:剛才的實驗證明,它們的大小是相等的。
【設計意圖:結合故事情境,小組合作,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動手能力、表達能力,而且通過展示,讓學生初步感知規(guī)律,為學生進一步理解與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奠定了基礎。】
三、合作交流,發(fā)現規(guī)律
1.質疑探究。
師:這3個分數分子、分母并不相同,它們的大小是怎樣相等的呢?仔細觀察這3個分數,它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怎樣變化的?
2.討論驗證。
3.匯報總結。
師:從左往右觀察這個等式,想一下,這3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才保證了分數的大小不變。(教師邊總結邊板書。)
師: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變化規(guī)律敘述出來?(板書: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那從右往左觀察這個等式,這3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才保證了分數的大小不變呢?(教師將板書補充完整: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個詞比較關鍵?
生:同時和相同的數。
師:相同的數可以是哪些數?
生:除0外的任何數。(課件出示:0除外。)
師小結:像分數的分子分母發(fā)生的這種有規(guī)律的變化,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回過頭來看一看,猴王分月餅就是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看,猴王多聰明??!它能把數學知識巧妙地運用到生活中去。我們要向猴王學習,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這才是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對獲得的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比較,發(fā)現它們的共同屬性,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既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又體現了概念數學教學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概括能力,又使學生在變化的數學現象中看到不變的實質?!?/p>
四、自學嘗試,應用規(guī)律
1.師: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到底有什么用呢?老師告訴你們,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就能像變魔術一樣,把一個分數變成多個與它大小一樣,分子、分母卻不同的新分數。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57頁,自學例題2。思考:分子分母應怎樣變化?變化的依據是什么?(指名匯報說方法,學生自己小結。)
2.快速答題。(用手勢表示。)
(1)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 )
評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內容。它是第四單元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是學生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后的又一重要學習內容,并且為以后學習的約分、通分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大膽猜想
雖然是高年級的學生,但學生對于故事還是無法抗拒的,當問學生,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學生都興致高漲地回答:喜歡。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猴王分餅”的故事,讓學生猜測一組3個分數的大小關系,使新知蘊含在故事中,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使課堂不枯燥無味,為自主探索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必要的鋪墊,同時又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學驗證
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內容,并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驗證性質時,用主動探究的方式學習數學,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教師用逐步向目標逼近的方式,先引導學生概括出例題的規(guī)律,再將這個規(guī)律與書上的結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發(fā)現歸納的規(guī)律并不精確,然后重點討論為什么要“0除外”,使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然后再溝通商不變的規(guī)律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在聯(lián)系,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
整個教學過程以“猜想——驗證——完善”為主線,每一步教學都強調學生自主參與,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規(guī)律、尋找方法、探索思路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三、讓學生在分層練習中鞏固深化
在練習的設計上,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第1題是自學例2,教師問:“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到底有什么用呢?”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第2題是在第1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3題通過拓展提高,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過程,而且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本課教學由于在學生實際操作中用的時間比較多,導致練習的時間比較倉促,以后要注意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緊湊。對于小學高段教學應當如何實現學生自我知識建構,數學承上啟下的整體性結構,思維層層深入,有精彩邏輯推理展現的思維課程?如何呈現學生的理性思維訓練過程?這些都是教師須要深入研究的。只有教師自己讀懂了教材,才能更有效地把握和利用教材。
編輯∕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