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可大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歷史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
◎婁可大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即將實施,它對歷史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元的課堂預設能夠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影響歷史課堂教學預設的主要因素有:教學理論是預設的前提;了解學生是預設的基礎;課程資源是預設的保障。不同的預設會有不同的生成,因此預設和生成的類型可分為一種預設一種生成、一種預設多種生成和多種預設多種生成。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生成類型。
核心素養(yǎng);預設與生成;影響因素;類型;思考
課堂教學離不開預設和生成,所謂“預設”是指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教學設計,所謂“生成”是指在預設的引領下產(chǎn)生教學資源的創(chuàng)造過程。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即將實施,它對歷史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提出新的要求,多元的課堂預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反之亦然。
教學理論對教師的課堂預設會產(chǎn)生影響。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依據(jù),不同時期的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預設要求不同,教師的教學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歷史課程要將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目標……在課程實施上,要有利于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機制的轉變,將教、學、評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對教師的課堂預設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教師的課堂教學預設提供了理論支持。課堂預設要符合新課程理念,要突出核心素養(yǎng)。
課堂教學的預設是由預設者完成的,預設者的素質(zhì)決定了預設的水平。同樣一個歷史事件,由于預設者不同的學識、不同的經(jīng)歷、不同的資源掌控程度,他們對事件的描述會不同,看待它的價值也會不同,那么預設就會不同。
1.根據(jù)學生已有知識儲備預設目標
不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同,有的班級學生整體知識儲備豐富,預設的問題要相對難一點;有的班級學生整體知識水平相對較差,預設的問題要相應簡單一點。具體到每一課時,要考慮到學生對于這一課有怎樣的知識儲備,學生已有哪些知識,還缺少哪些知識,是否需要補充知識。如果學生對課本的知識已經(jīng)很熟悉,預設者還要把這些知識當作預設的學習目標,這樣的預設就不夠準確。
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預設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城市農(nóng)村的學生歷史認知水平不同,同一個城市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學生的歷史認識水平也存有差異。正視這些差異,預設學習目標就能夠有的放矢。
2.根據(jù)學生的心理要求預設目標
不同年齡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期待。初中生對歷史充滿好奇,容易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思考;高中生對歷史學習充滿理性期待,他們面對教師的預設往往更多的是冷靜而又理性的思考。學生學習究竟想獲得什么,這種學習的心理期待也是教學預設要考慮的因素。不同的課時、節(jié)次安排對學生的心理要求也有一定的影響,如上午上課時學生的情緒高昂,下午上課時學生的情緒較為低落,課堂預設時也要考慮這些因素。
沒有課程資源,課程目標是無法實現(xiàn)的。課程資源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其結構包括校內(nèi)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教材是重要的校內(nèi)課程資源之一。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學生接受、了解知識的重要媒介。教材的編寫者在知識體系的整合、教材語言體例的編排等方面都給教師的預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教材豐富的圖片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效信息,這些信息對提高學生對史實的采信度、審美性、價值觀等有重要的幫助,對其進行充分發(fā)掘有利于教師的預設。
史料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歷史的感知強度,特別是第一手史料,往往更接近歷史事實。教材中設有“資料卡片”“知識鏈接”“材料分析”等豐富的史料,充分發(fā)掘并給予很好的預設能提高學生史料分析能力、古文鑒賞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校外課程資源也需要重視,如博物館、社區(qū)資源、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源,等等。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進入了千家萬戶,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大量共享的資源,可以使學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歷史。教材附錄部分給廣大師生列出了大量歷史學習推薦網(wǎng)站,如加以運用會給教學預設提供豐富的素材。
有課堂教學就有預設,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無論是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一個單元活動都要有預設。不同的預設會有不同的生成,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價值。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總的可以歸納為三種主要類型。
為解決某一個問題,教師對此問題做一預設,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思考得出一個結論。如在《國共合作抗日》一課的教學中預設:為什么日軍全面侵華會從1937年的盧溝橋開始?學生積極思考,教師通過展示《1931~1937年日軍侵華示意圖》,并簡述北平的外圍形勢及盧溝橋的地理位置、日軍的既定國策等內(nèi)容,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形成了日軍侵占盧溝橋是歷史的必然這樣一個生成。一種預設只能有一種生成,而且這種生成只是“這一個”。
教師的一種預設往往也會引發(fā)多向生成,當然,教師的預設應該是開放的,生成是多元的。一位教師在《孔子》一課教學時預設了這樣一個問題: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經(jīng)過課前查閱資料,閱讀教材思考后生成了自己的思想。學生甲:“孔子是一位政治家,他提出了‘仁’的主張,對統(tǒng)治者的執(zhí)政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學生乙:“孔子是一位教育家,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學生丙:“孔子是改革的“急先鋒”,康有為在《孔子改制考》中引用孔子的言論為維新變法吶喊?!睂W生丁:“孔子是封建社會的偽道士,是封建社會的維護者,新文化運動中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提出了打倒‘孔老二’?!睂W生戊:“孔子是文化形象大使,介紹山東文化時總是提到孔子?!薄瓕W生圍繞教師的一種預設生成了多種資源。
同一則材料同一個話題,教師有教師的預設,學生也可以有學生的預設。如果將這種預設交給學生,學生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預設,每一種預設就會產(chǎn)生一種生成。
如趙月霞老師在《戰(zhàn)后社會主義國家》一課教學中,要求學生用“醫(yī)生”的診斷方法以“經(jīng)濟學家”的眼光,寫出一份“診斷書”:蘇聯(lián)、東歐40至60年代經(jīng)濟問題診斷書,要求病由、病癥、診斷、處方、醫(yī)生簽名。
不同的“醫(yī)生”、不同的“經(jīng)濟學家”,由于水平的差異會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預設,也會生成不同的結論,這個開放性的“診斷書”給了學生很大的思維空間。
新課程標準實施后,一種預設多種生成,多種預設多元生成應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多樣生成的發(fā)散性思維訓練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是相互影響的。預設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預設的創(chuàng)生;一般是先有預設再有生成,預設可以是一個人的行為也可以是集體行為,生成可以是一個人的行為也可以是集體行為。預設合理,生成的質(zhì)量就高,生成的資源就豐富;而豐富的生成資源,又會給預設提供進一步預設的可能。生成在預設中前進,預設在生成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長,預設與生成應該是一種動態(tài)的實踐活動。
課堂因精心的預設而高效,課堂因奇妙的生成而精彩。在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素養(yǎng),要關注學生實際生活、學習興趣、個性差異。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多預設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以便產(chǎn)生多種生成,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歷史解釋,不僅要探索歷史真實,還要揭示其背后的深層因果關系。讓課堂成為師生互教互學的場所,師生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師的預設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有利于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任務,有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無論怎樣,預設與生成的指向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無論怎樣預設,采取什么形式完成目標,都應該心中有學生。無論產(chǎn)生怎樣的生成,也都應該有利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
[1]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DB/OL],http://www.zxxk.com/soft/559 9824.html,2016-9.
[2] 李月霞,趙亞夫.出診[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8(4):25-26.
婁可大,江蘇省邳州市第四中學歷史教師。
課題項目:本文為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一期課題“中學歷史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2015JK11-L043)的部分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