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遠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 學生處, 江蘇 無錫 214121)
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內涵、現(xiàn)狀及效果
丁 遠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 學生處, 江蘇 無錫 214121)
政黨社會化是政黨對社會公眾進行教化的一種有效方式,其中,最常見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以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樣本為例,對大學生在政黨社會化過程中的認知情況做了調研分析;通過政黨社會化效果分析,得出政黨社會化促進政黨文化傳播的結論。為此,提出了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政黨社會化; 效果; 政黨文化
1.1思想政治教育與政黨社會化的相關理論
政黨社會化是政黨在政治環(huán)境下通過宣傳教育、學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訓等方式對社會公眾進行教化,最終實現(xiàn)政黨文化的社會傳播。何為政黨文化?可以概括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積淀起來的先進文化,也稱為“紅色文化”。政黨社會化是政黨與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通過開發(fā)基礎黨組織在社會層面發(fā)揮利益表達、利益整合、聯(lián)系群眾、協(xié)調關系、凝聚社會、引導社會的功能[1],做好群眾工作,與社會保持緊密聯(lián)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階級和政黨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系統(tǒng)地施加思想意識上的影響,把一定的政治信念、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法紀要求和心理品質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內在素質的社會實踐活動[2]。而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執(zhí)政黨為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社會成員而進行的社會教化活動,是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所屬組織進行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為主導的教育實踐活動。而大學生作為重要的社會群體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教化對象之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效果是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政黨社會化的基本途徑所發(fā)揮的現(xiàn)實作用與功效。本文所依據(jù)的資料主要是筆者制作的大學生政黨社會化認知方面的調查問卷,以及據(jù)此分析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效果。
1.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效果現(xiàn)狀
首先,政黨社會化效果可以體現(xiàn)為基層黨組織、政府、社會團體等對政黨文化的宣傳教育程度,最終反映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并最終表現(xiàn)為自身的理性化行為。課題組從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情況及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度等方面進行考察,認為大學心理健康發(fā)展情況,是政黨社會化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政黨社會化可以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發(fā)展。
其次,政黨社會化效果需要依托于政黨文化及其文化基地。課題組走訪的湘潭大學自辦學以來一直注重對政黨社會化的宣傳教育,堅持政黨文化進教材、進課堂,出版了《毛澤東思想概論》等課堂輔導教材,并組織大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故居等活動進行現(xiàn)場教學。依托校內各政黨文化研究中心以課題帶教學的方式,鼓勵大學生參與政黨社會化的實踐學習。
第三,大學生更愿意了解政黨文化,積極投身于政黨社會化過程中。據(jù)實地考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效果較好,對學生的影響是正面、積極的,大學生希望更多地了解政黨文化內容,挖掘政黨文化資源精神價值,但目前學生仍處于自發(fā)參觀、自我教育的狀況,這主要是由于高校的政黨社會化程度較低,政黨文化教育活動開展不夠深入所造成的。
2.1研究目標
本次實證調研的研究目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政黨社會化效果,表現(xiàn)為大學生在政黨社會化過程中對政黨文化的認知及認同狀況。政黨文化正受到日益的重視與關注,當前掀起的紅色文化熱與其自身具有的價值與功能密切相關,其所蘊含的豐富的革命精神與歷史文化給予人們精神上的滿足,又激勵了中華兒女為理想與信仰不斷地奮斗拼搏。
2.2研究對象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是一所省屬全日制高職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情況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第二課堂教育及社會實踐等方面。課題組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在各專業(yè)抽取樣本1 400份,并制作了電子版的調查問卷,學生可以通過點擊網(wǎng)址鏈接和掃二維碼的方式進入問卷頁面,經(jīng)過為期兩周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各專業(yè)學生答題積極性參差不齊,這與學生的興趣方向、班主任及輔導員的宣傳動員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
2.3研究設計
“大學生政黨社會化認知情況”的調查問卷共設置題目21道,其中20道選擇題,1道主觀題。根據(jù)政黨社會化的特性,將問卷分為基本內涵(共4道)、認知途徑(共6道)、價值取向(共5道)三大類,基于此,考察政黨社會化效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所在。
盡管有人對本調查問卷中將政黨社會化認知情況分為基本內涵、認知途徑及價值取向三塊內容進行調查是否能全面、科學地了解在校大學生對政黨社會化認知抱有疑問。事實上,課題組設計的初衷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效果的相關研究,落腳點在于政黨社會化效果如何,因此并不是對政黨社會化本身面面俱到地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在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發(fā)放了1 400份問卷,其中回收有效問卷1372份(殘缺卷的主要原因是漏答或答題不完整等各種技術原因,導致最后問卷統(tǒng)計的無效性),有效回收率為98%。按照學校在校生人數(shù)按比例投放,調查對象覆蓋學校各個院系、專業(yè)、年級,不分民族、戶籍,所有在校生都可以參與到本次調研過程之中。
本課題初步認為對政黨社會化的了解程度、認知途徑的選擇、價值取向的把握等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效果的關鍵因素,它們如何影響政黨社會化效果是本課題的重要研究任務。
3.1政黨社會化的基本情況
3.1.1政黨社會化主體也是政黨文化的組織者,不僅局限于執(zhí)政黨 學生普遍認為黨委宣傳部門(1 292份)、政府部門(1 080份)、學校(1 074份)是政黨文化宣傳的主要組織者,其次是街道社區(qū)(691份)、家庭教育(425份)。在政黨文化的接觸方式上,主要集中在愛國主義教育(1 236份)、黨委政府宣傳(1 195份)、網(wǎng)絡新聞報道(1 154份);其次在長輩諄諄教導(977份)。政黨文化的宣傳仍停留于官方與學校,而街道社區(qū)、家庭教育的宣傳教育較為欠缺、力度不夠。
3.1.2政黨社會化的對象包括不少年輕的“95后”大學生 據(jù)調查,有相當部分的“95后”大學生對政黨文化抱有較高的學習熱情,45.99%的學生表示“很喜歡聽紅歌及跳廣場舞”等活動,35.29%的學生認為是“偶爾接觸到,還能接受”,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不喜歡,這是調研過程中較為意外的收獲。大部分學生認為政黨文化是“一個年代的歷史記憶,雖然離我們時間遙遠”(1073份),其次是將政黨文化作為“一種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彌補寂寞空虛冷(可以替代DOTA和逛街購物)”(751份),僅極少部分學生對“‘政黨社會化’沒有什么興趣”(87份)。
3.1.3關于政黨社會化的客體,即政黨文化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 多數(shù)學生認為其定義是愛國主義教育(1 281份)、革命電影(1 162份)、革命歌曲(1 118份)、思想道德教材(821份)。大部分學生認為“政黨文化”的展現(xiàn)形式是革命老人的宣傳講座(1 228份)、走訪革命老區(qū)(1 220份)、紅歌大賽(1 163份)、銀屏大電影(1 031份)。對于“政黨文化”的功能,多數(shù)學生更傾向于其“可以提升人文精神素養(yǎng)”(1 311份)及可以“認識父祖輩生活時代”(1 152份),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其只是“一門學校必修課”(552份)。一系列的數(shù)據(jù)表明,在校大學生對“政黨文化”已經(jīng)存在較為集中的認知,這部分大學生雖都為“95后”,但對政黨文化的認知并不像預期的毫無了解或者認識模糊,反而對其內涵及功能具有較為清晰的把握。
3.1.4政黨社會化方式正從傳統(tǒng)的課堂轉向互聯(lián)網(wǎng) 政黨社會化的傳統(tǒng)方式主要是學校的課堂教學途徑。然而,自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以來,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宣傳報道”的途徑方式接觸政黨文化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41.97%的學生“經(jīng)常上網(wǎng)瀏覽”,24.60%的學生“有空就上網(wǎng)瀏覽”,22.34%的學生“偶爾上網(wǎng)看看”,7.08%的學生“不怎么上網(wǎng)瀏覽”。學生通過網(wǎng)絡途徑接觸“政黨文化”成為主流,調查對象中有近一半的學生經(jīng)常上網(wǎng)瀏覽相關網(wǎng)頁,接觸“紅色文化”。
3.2政黨社會化的效果分析
3.2.1政黨文化已經(jīng)融入家庭與社會 67.88%的學生“認真聽老人講革命故事”,有28.32%的學生“偶爾聽聽,有一定興趣”,而表示“嫌老人家嘮叨”“無所謂”“稀里糊涂”的只占0.29%、1.97%及1.53%。應推動政黨文化融入家庭與社會,形成高校與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據(jù)調查,超過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都認真聽過老人講革命故事,可見緊密聯(lián)系家庭與社會是政黨社會化的立足點,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可謂是相輔相成,家長的榜樣力量及與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等在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2.2大學生在政黨社會化過程中主動性增強 38.32%的學生 “有空參加”,31.09%的學生“經(jīng)常參加”,23.65%的學生“偶爾參加”,只有3.58%的學生“不喜歡參加”。高校應注重“第二課堂”關于政黨社會化活動的參與度教育,并與高校內的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在思想政治主題教育活動中可以增加紅色元素的活動主題,或是愛國主義題材的內容。高校在圍繞“一二·九”“五四青年節(jié)”等紀念日,可以借助紅歌晚會、紅色電影、紅色征文、詩歌朗誦等方式開展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效果。
3.2.3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政黨社會化方式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宗旨在于內化學生個人意志,從而指導規(guī)范自身行為,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正是從理論部分的教育延伸至實踐教育,如各高校組織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途徑是選修思想政治課程,而這門課程的政黨社會化效果取決于授課教師的魅力;恰如數(shù)據(jù)顯示:71.61%的學生 “經(jīng)常上思政課程,思政老師講課很風趣”,19.20%的學生 “不太喜歡上思政課程,太枯燥”,3.43%的學生認為“無所謂,我不關心”。
3.3政黨社會化促進政黨文化傳播
政黨文化所蘊含的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懷和高尚品德,承載著深遠的文化歷史、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tǒng),具有深入挖掘、傳承及弘揚的價值。從當代“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效果分析,不僅是響應大學生對于社會教育服務的需求,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它有助于其價值觀的塑造及行為的養(yǎng)成,不僅僅是在紅色資源豐富的革命老區(qū),其他區(qū)域也能深化大政黨社會化程度。
據(jù)調查,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校大學生對政黨社會化認知情況良好,政黨社會化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由于此次調研只針對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做了抽樣調查,是否具有普遍性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探討。但不可否認的是將政黨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黨社會化效果分析得知,政黨文化已經(jīng)融入家庭與社會,為深化政黨社會化效果,促進政黨文化的傳播,學??梢岳帽镜丶t色文化資源、完善政黨文化傳播載體、推動政黨文化運用于課堂教育、促進政黨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
4.1充實本地紅色文化旅游資源
中國共產(chǎn)黨初創(chuàng)時期,其活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長沙、武漢等少數(shù)幾個大城市中,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因而革命活動遺跡分布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偏遠落后地區(qū),如在湖南、江西、陜西、貴州、甘肅等地,這些區(qū)域紅色資源較為豐富,政黨社會化程度較高,當?shù)馗咝?梢猿浞忠劳羞@些紅色資源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導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
4.2搭建紅色網(wǎng)絡平臺,完善“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宣傳途徑
伴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大學生成為網(wǎng)絡使用的主力軍,占網(wǎng)民結構的25%,學??梢岳谜h文化占領互聯(lián)網(wǎng)高地。一方面,高??梢猿浞掷镁W(wǎng)絡媒介進行微課、MOOC等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可以推出具有政黨社會化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課程教學方式,為師生建立信息交流、對話的渠道;另一方面,高??筛鶕?jù)地域特色、自身特點建設紅色網(wǎng)站、紅色公眾號,并在網(wǎng)站內添加豐富的紅色網(wǎng)絡資源鏈接方便學生上網(wǎng)瀏覽,可鼓勵學
生會、社團組織創(chuàng)建bbs、微博,可在革命紀念日、偉人誕辰等重要節(jié)日添加相關的革命主題,吸引大學生參與到網(wǎng)絡互動中來,從而落實核心價值觀教育。
4.3推動政黨文化融入課程教學
應該適當調整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引入學生感興趣的題材,保證更多的學生參加學習,提高課程途徑的有效性。高校通過整合提煉政黨社會化內容形成一系列的德育成果,并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體系。各高??沙浞掷盟趨^(qū)域的地緣優(yōu)勢,編撰具有各地特色的校本教材、輔導讀物、宣傳材料、專題講義等,在普及革命歷史、紅色記憶的同時學習政黨社會化內涵中蘊含的寶貴精神。
4.4嘗試將政黨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
政黨社會化所推崇的“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先進革命精神及民族優(yōu)良品質對大學生群體性價值觀的形成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大學生對社會型價值觀的認可也在逐漸提高,政黨社會化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使其在價值觀多樣化、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形勢下,自覺調整和修正價值選擇、價值追求和價值理想,把自己的價值觀控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許可的范圍內[3]。在政黨社會化的影響下促使大學生規(guī)范自身行為,并積極參與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及社會實踐,可以使社會群體性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最終轉化為理性化的群體行為。
[1] 王海峰.服務社會與政黨的社會化[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2(1):63-70.
[2]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
[3] 楊建新. 新時期大學生群體價值觀重構的途徑[J].江蘇高教,2008(4):118-119.
責任編輯陳桂梅
On Party’s Socializ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y: Connotation, Current Status and Effect
DINGYuan
(Students’ Affair Office,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China)
Party’s soci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educating social public, the most common kind of which is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y. A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 views on party’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has been don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s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rough analyzing party’s socialization, we got the final conclusion that party’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enhances the spreading of party culture. Furthermore,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y; party’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effectiveness; party culture
G 641
: A
:1671-7880(2017)04-0086-04
2017-04-15
丁遠(1987— ),女,江蘇無錫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教育管理。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