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棋豐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 基礎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研究
周棋豐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 基礎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基于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分兩個階段對英語課堂中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績效。本研究兩個階段的結果基本保持一致,說明在英語課堂中使用PPT演示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穩(wěn)定性,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多模態(tài)PPT; 英語教學; 自我效能感; 學習績效
隨著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發(fā)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更有效地學習。毫無疑問,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習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熱衷于各種電子產品學習、生活的“90后”高校學生的需要。Ybarra和Green指出,學習一門新語言的過程對學習者是枯燥且痛苦的,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各種語言支持[1]。PPT課件作為集圖像、音頻、視頻、文字等多種模態(tài)于一體的多模態(tài)話語,具有信息量大、趣味性強等特點,是一種有效的語言支持,被廣泛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中,而這種以PPT課件為主要課堂演示工具的教學模式就是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對多模態(tài)PPT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進行探討,不僅能進一步認識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還能促進外語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自從新倫敦小組(New London Group)于20 世紀90 年代中期首次提出多元識讀(multiliteracies)這一概念以來,學者們將多模態(tài)理論運用于語言教學的實踐中,并從各個角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發(fā)現,PPT演示教學能大大節(jié)省教師板書的時間,從而增加了教師對課堂內容深入討論和與學生互動的時間[2];從學生的角度而言,PPT課件通過視頻、音頻和超鏈接文本等多種模態(tài)形式呈現語料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他們的思考,因而學生對教師使用PPT課件普遍持積極的態(tài)度[3]。Nouri和Shahid從實證研究的角度探討了PPT教學與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記憶間的相關性,發(fā)現PPT教學不僅能正面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短時記憶[4]。
國內多模態(tài)話語研究始于21世紀初,10余年來發(fā)展迅速,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對多模態(tài)、多媒體與多元讀寫等基本概念的界定與探討;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運用多模態(tài)理論開展教學的可行性及意義;基于多模態(tài)理論的各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構建以及對培養(yǎng)多元讀寫能力的研究。但概括說來,學者們對多模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研究還不多,用實證的方法來探討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各維度影響的研究則更少[5]。
自我效能感由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提出,指人們對能否利用自身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6]。進一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可以影響學習策略的使用;自我效能與自主學習有著顯著的相關關系;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成就密切關聯[7]。那么,在英語課堂中開展多模態(tài)PPT教學是否能正向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呢?對于這一問題,本研究擬采用實證的研究方法來探討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與學習者自我效能感之間的相關性,具體可分為以下3個研究問題:(1)多模態(tài)演示教學模式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呈正相關的關系;(2)多模態(tài)演示教學與學生學習績效是否相關?相關程度如何?(3)多模態(tài)演示教學具有哪些優(yōu)勢?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第二階段為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均歷時一個學期。為了增加實驗的可比性,筆者有意選擇了兩屆專業(yè)背景完全相同的學生,分別為筆者所在學校的2015級五年一貫制大專一年級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各33人;2013級五年一貫制大專四年級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各35人。兩個階段采用同樣的研究方法和步驟對三個研究問題進行了探討。第二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對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果做進一步驗證。本研究沒有考慮受試班級的平均年齡、性別比例等因素。
2.2研究工具
針對受試者的英語水平,本研究兩個階段前測使用的試卷分別為廣州市2015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試卷(英語)和2016年6月CET-4試卷,授課過程中的小測驗和期中期末試卷均由授課教師所在年級的3~5位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集體編制。此外,為了測試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據德國心理學家Schwarzer和Jerusalem(1995)的“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cale)編制了針對本研究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量表》[8]。該量表共有8道小題, 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形式,回答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別記1、2、3、4、5 分。分值越大, 表明其學習自我效能感程度越高。為了便于統(tǒng)計,借鑒了陳亞軒等[9]的做法,認為4 分及以上的選項代表學生自我效能感較高, 3分值表明效能感程度不是很高, 或者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實現學習目標缺乏判斷, 2分及以下的選項表示學生具有較低的自我效能感。
2.3研究過程
受試班級每個學期有18個教學周,除去開學第一周的準備周和最后一周的復習周,正式教學時間為16周。教學過程中,實驗班使用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模式,對照班采用“紙質教材+黑板板書”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兩個班的授課教師均為筆者本人,且授課教案和流程完全一致。整個學期除前測外,共安排了四次測試,分別為第7周和第15周的小測,12周和19周的期中與期末測試。此外,在學期結束后,學生們完成了問卷“英語學習自我效能量表”。
2.4數據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了兩種數據:受試者的四次測試成績以及“英語學習自我效能量表”答卷,并用SPSS19.0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具體而言,計算受試者在自我效能量表各個題項的百分比分布狀況, 以及兩個班級測試成績的平均值,其目的在于比較受試者在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自我效能感狀況以及學習成績情況;此外還通過相關性分析來研究多模態(tài)PPT教學與自我效能感、學習績效之間存在怎樣的相關性[10]。
3.1自我效能感調查數據
在本研究的第一階段,實驗班33名學生在8個題項中,選擇分值4分以上(即較高效能感程度)的共201次, 占總選擇次數264次的76.1%, 說明學生在超過四分之三的分項上的效能感程度較高。與之相對的,對照班33名學生選擇效能感分值4分以上的共127次,占所有選擇量的48.1%。第二階段實驗班35名學生選擇高分值效能感題項的次數為212次,占到總選擇次數280次的75.7%;而對照班選擇高分值為134次,占總次數的47.9%。兩階段各分值項的具體選擇次數和占總選擇次數的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自我效能感量表調查各分值選項次數及比例
對自我效能感和多模態(tài)演示教學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自我效能感和多模態(tài)演示教學的相關性分析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在第一階段,實驗班學生自我效能感和多模態(tài)演示教學模式之間的相關系數r為0.701**(0.05 3.2測驗數據 在本研究的第一階段,實驗班學生的前測平均成績?yōu)?9.6,對照班為78.4,兩個班的平均成績沒有顯著差異。第二階段實驗班學生的前測平均分數為452.3,對照班是451.8,兩個班的平均成績也沒有顯著差異。兩個階段兩個受試班學生的英語水平均沒有顯著差異。 假設四次測試的成績總體均呈正態(tài)分布,且是兩個正態(tài)總體的情形,其方差未知但相等,檢驗水平α=0.05,原假設為H0:μx=μy(均值相等),備擇假設為H1:μx≠μy(均值不相等)。以期末測試成績作為抽樣進行T檢驗,檢驗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平均分是否顯著不同。拒絕原假設H0,可見兩個班的成績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多模態(tài)演示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成績有一定的影響。 對本研究兩個階段各班學生的四次測試成績平均分統(tǒng)計,如表3所示: 表3 四次測試成績統(tǒng)計 4.1研究結論 通過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的結果可以看出,以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的實驗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明顯高于對照班,四次測驗的平均成績也明顯高于對照班,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學習成績均具有顯著的相關性。這說明PPT演示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取得學業(yè)成就的自信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而付出更多的努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考試表現。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績效。本研究兩個階段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在英語課堂中采用PPT演示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穩(wěn)定性,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4.2多模態(tài)演示教學的優(yōu)勢 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模態(tài)呈現的信息量比單純依靠教材和黑板這種視覺模態(tài)傳輸的信息要豐富得多,同時,由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多種感官被充分調動來協(xié)同處理新信息,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還能幫助學生對信息的理解、記憶、遷移和強化,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感悟和掌握。 此外,在以PPT課件為主要演示工具的課堂上,教師一般會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用提綱的方式展示出來,并對知識難點和重點進行加粗和顏色改變等處理。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會覺得課堂更有條理,從而更容易跟上節(jié)奏,也更容易記筆記,從而有利于課后整理和復習。因為有了更有效的記筆記的途徑,學生們在考試復習時會覺得掌握了課堂重點,從而對獲得更好的考試成績更有信心,更愿意付出努力,進而表現出良好的學習績效。 4.3對教學的啟示 以多種模態(tài)呈現教學內容和開展教學活動的課堂比單一模態(tài)的課堂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但同時對教師和學生付出努力的要求也更多。一方面,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握合適的信息輸入量,各種模態(tài)選擇要合適,所占比例要恰當。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該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來安排,盡量讓基礎好的學生做互動元素多、模態(tài)變化多的訓練,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做單模態(tài)輸入和輸出的訓練,并根據學生的課堂和課后表現適當調整學習任務。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反思和學生反饋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修正、不斷完善多模態(tài)PPT課件和教學教案。 課堂上多模態(tài)PPT課件的運用使教師在上課時提綱挈領,但是,由于PPT課件的播放順序已經事先設定,使課堂顯得過于程式化,缺少教師自然的、即時生成的東西,教師思想的火花難以閃現。應該意識到,無論現代信息技術如何發(fā)展,計算機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尤其在語言課堂上師生之間良性互動交流是最有效的教和學的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切忌照本宣科,可以通過經常在教室里走動、改變與學生的空間距離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并利用手勢、面部表情等來配合教學,將課堂上的各種模態(tài)與PPT演示有機結合,實現課堂的互動,努力營造師生交流知識、智慧和情感的和諧氛圍。 以多模態(tài)PPT課件為教學工具,本研究對英語課堂中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與學習者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討。研究結果表明:以多模態(tài)PPT開展教學的受試班級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成績表現均優(yōu)于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授課班級的學生,學生自我效能感、學習績效與多模態(tài)PPT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多模態(tài)PPT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績效均有一定的幫助。本研究結果為優(yōu)化外語教學效果提供了一些啟示,但由于本研究沒有考慮受試者的性別、年齡、學習態(tài)度等其他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因此存在許多局限和不足,還有待在后期研究中進行補充和完善。 [1] Ybarra R, Green T. Using technology to help ESL / EFL students develop language skills[J].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2003:3. [2] Daniels L. Introducing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PowerPoint as a first step[J].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1999(10):42-56. [3] Clark J. PowerPoint and pedagogy: maintaining student interest in university lectures[J]. College Teaching, 2008(56):39-45. [4] Nouri H, Shahid A. The effect of powerpoint presentations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attitudes[J]. Glob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Education, 2005(2):53-73. [5] 張征.多模態(tài)PPT演示教學與學生學習績效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外語,2010(5):54-58. [6] 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84): 191-215. [7] 吳喜燕,張慶宗.英語專業(yè)學生自我效能、學習策略、自主學習能力與學業(yè)成就的關系研究[J].外語教學,2009(5):43-46. [8] Schwarzer R & Jerusalem M. Generadized self efficacyscale[A]. J. Weinnanai S, Wright & M. Johns-tonceds. Measures in Health Psychology: A User’s Portfdio, Casual and Control Beliefs[C]//Windsor,UK:NFER-NELSON, 1995:35-37. [9] 陳亞軒,陳堅林.網絡自主學習成績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7(4):32-36. [10] 楊德貴,張國權. 數學實驗[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閔海英 Effects of Multimodal PPT Presentation on Students’ Self-efficacy ZHOUQifeng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507,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multimodal PPT presentation on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teaching experi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in two st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ultimodal PPT presentation is helpful not only to promote students’ self-efficacy, but also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stages’ results indicates that multimodal teaching model is a relatively feasible and efficien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multimodal PPT presentation; English teaching; self-efficacy; learning achievements H 319.3; G 436 : A :1671-7880(2017)04-0032-04 2017-04-29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課題“多模態(tài)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數字化教學研究”(GDJY-2015-B-b050);廣東省高職教育外語教指委教改項目“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多模態(tài)模式構建研究與實踐——以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為例”(G2015048) 周棋豐(1981— ),女,湖南湘鄉(xiāng)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語言學,語篇分析,英語教學。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4.0094 分析與討論
5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