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輝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0047)
首因效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楊亞輝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0047)
首因效應又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是指交往雙方在第一次交往中產生深刻印象對今后互相交往關系的影響。首因效應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上好第一堂歷史課和重視一堂課的導入部分,在歷史教學中應用好首因效應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首因效應;初中歷史教學;導入
首因效應是心理學中心理效應的一種,是指交往雙方在第一次交往中產生的深刻印象對今后互相交往關系的影響。首因效應又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或者“優(yōu)先效應”。美國心理學家阿希的研究表明:“首因效應的作用最強、持續(xù)時間也長,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對于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1]。首因效應的形成是以先入為主,產生的深刻印象對以后從事的活動有影響。在具體的歷史教學實踐中要認識到首因效應的作用,上好第一堂課并重視每堂課的導入部分,從而使學生產生深刻、良好的印象,為以后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人和人交往,第一印象留給人的記憶最深刻。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也是如此。教師要想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從而喜歡上歷史課,要特別注意首因效應在教學中的應用,尤其是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第一堂課。
1.教師要注意自身良好形象的樹立
剛來到新環(huán)境的學生,會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尤其是給他們上課的教師,期望會很高。由于剛入學的學生思維發(fā)展水平不是很高,仍然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注重對事物表面現象的認識,因而教師應認識到學生的這一心理發(fā)展特點,在開學第一堂歷史課一定要注意樹立自己的形象。要注重穿著打扮、言談舉止、教師教態(tài),做到形象大方、精神飽滿、文明禮貌、和藹可親,從而樹立起教師的良好形象,使學生產生一種首因效應:教師帶給人一種文質彬彬、品質高尚、德才兼?zhèn)涞挠∠?。逐漸地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一種崇拜和敬慕之情,最終實現由喜歡教師到喜歡歷史這門學科的轉變。
2.教師要精心進行教學設計,認真?zhèn)浜谜n
在教學前教師最好寫出詳細的教案,以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緊張現象,影響教學效果。教學中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把歷史課講得生動形象,而且穿插一些小故事啟迪學生的思維,在講課時也應該注意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將知識講透徹、講明白,注意將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歷史對現實的重要借鑒作用,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的首因效應,感覺教師講課既知識淵博、旁征博引、精彩絕倫,又貼近現實。
3.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因而教師要嚴格對待上課紀律,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以有助于后邊教學的展開。首先,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認真、踏實、正確地對待歷史課的學習,維持課堂上的紀律秩序;其次,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教育;最后,也要注重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這樣教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做到公平公正,在學生中間樹立教師良好的公正者形象,產生教師嚴肅認真的首因效應。教師關心學生,責任心強,又公平可信,從而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形象,這也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把首因效應具體應用到一節(jié)歷史課中,主要落實到課的導入部分。不同的導入會產生不同的首因效應,好的導入能夠把學生帶到學習氛圍中,使學生饒有興趣、聚精會神地進入到新課學習中。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2016年新編川教版七年級上冊部分內容為例進行分析。
1.問題導入
上課開始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針對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提出問題,使學生在頭腦中產生疑惑,進行思考,此時學生將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想要解決這一困惑,進而會跟隨教師講課的步驟進行。如在講《秦朝的統(tǒng)一》一課時,教師問:“同學們,有一位皇帝13歲繼位,22歲親政,他建立并鞏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你們知道這位皇帝是誰嗎?為什么當時其他國家沒有實現大一統(tǒng),而處于西部邊陲的秦國一統(tǒng)天下?秦國到底具備哪些條件?它的統(tǒng)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能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想要去了解相關的歷史。
2.故事導入
中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處于感性思維階段,喜歡聽故事,并且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師運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把故事講得生動形象、深入淺出,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歷史典故或者歷史小故事來導入,可以對學生產生好的首因效應,學生會感覺教師講課有意思,故事講得生動形象,意猶未盡,有想要一直聽下去的感覺。如講《從西晉統(tǒng)一到南北對峙》這一課時,可利用“草木皆兵”“投鞭斷流”“樂不思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小故事導入。當然在教學中應注意選取與本節(jié)課密切相關的歷史小故事來導入新課,避免出現淡化主題現象。
3.直觀導入
在一堂課的開始為了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一些圖片、影視資料、教具等來輔助教學?!巴ㄟ^直觀導入,變抽象空洞的歷史為形象具體的歷史,使學生用好奇的眼睛把這些形象的材料引入腦海中,從而產生積極的首因效應,提高對歷史的興趣”[2]。如講《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一課時,可以播放紀錄片《百家爭鳴》,用視頻的方式導入,給學生視覺的沖擊,同時也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進入本課,但也要注意將視頻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避免學生出現視覺疲勞或注意力轉移。再如講《青銅冶煉技術和甲骨文》一課時,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青銅器,可以拿一個鼎之類的模型教具,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
4.經驗和時事導入
這里的經驗是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要把一堂課講得清楚透徹、簡單明了、扣人心弦,讓學生下課后仍然繼續(xù)有興趣去自主學習,就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去尋找歷史與現實的切合點,去發(fā)現和認識歷史對現實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如在講《原始農耕生活》一課,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的食物——水稻和粟(俗稱小米)入手,通過這兩種學生幾乎每天都食用的食物導入,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進入主題。同樣用時事導入,使學生了解古和今之間的聯系,引發(fā)學生對現實和歷史的關注,認識到歷史對現實的借鑒作用。如在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和書法》時,可以聯系當前的時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決議,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申遺成功,將“二十四節(jié)氣”作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來導入新課,由此激發(fā)起學生對現實的關注,增強民族自豪感。
5.鄉(xiāng)情導入
我國地域廣闊、歷史文化悠久,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鄉(xiāng)土歷史教學資源?!懊總€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與社會環(huán)境的長期交往,這種長期交往,使人們對自己熟悉或親近的地點、環(huán)境、人物、事物較其他東西更為重視”[3]。在新課的導入部分聯系學生所生長的環(huán)境使用鄉(xiāng)情導入,可使學生感覺親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感到以前發(fā)生的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產生想要繼續(xù)了解相關歷史知識的想法。這就在無形中激發(fā)了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對家鄉(xiāng)的情感。如在講《震驚世界的考古發(fā)現》一課時,可以聯系重慶巫山人的相關資料信息,運用鄉(xiāng)情導入法使學生親切體會到歷史就在身邊,從而更加有興趣地去學習這一時期的相關歷史。
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但選用何種方法導入要建立在教師對學情和教材的分析基礎上。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進行導入,最終目的都是使學生產生良好的首因效應,使學生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充滿好奇地進入一堂課的學習,從而有利于本節(jié)課的展開、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
[1]劉志紅,王輔賢.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韓光輝.首因效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11).
[3]趙克禮.歷史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李海波〕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the First Effect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YANG Ya-hui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7, China)
The first effect, also known as the “first impression” effect, refers to the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communication after the two sides h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first contact. The first effect is applied to the history teaching, mainly in the first lesson of histor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 clas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se the first effect in teach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the first effect;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troduction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5.029
2017-03-06
楊亞輝(1993—),男,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學歷史教學研究。
G633.51
A
1008-6714(2017)05-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