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蘭
(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實驗中學,吉林德惠 130300)
教育改革力度逐漸加強,新的教學方式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xiàn)在教學課堂上,其中在高中課堂上運用得風生水起的問題教學法就受到不少學生、家長、教師的青睞。通過新的教學方法,改進傳統(tǒng)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新時代下對教學方式的更高要求,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互動交流,讓學生學習過程中找到屬于學習的興趣點。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常常被忽視,教師成為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就高中語文的學習而言,學生由于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教師在教學課堂上直接將自己的看法、理解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1]。并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很少甚至沒有,教師無法直接了解學生對于課堂的感受,也就不能夠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這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以及教師教學方式的更新來講都是毫無益處的。
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正常都是采取“課堂教學,課后鞏固”的教學方式。于政治教學課堂上,教師通常都是將教材中的重點內(nèi)容讓學生劃分出來,以考試內(nèi)容為教學目的,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大都是按照考試的要求進行的。在課后時間讓學生根據(jù)課堂上的重難點進行鞏固復習,其中將試卷等作為課后練習的鞏固訓練方式,而學生在對知識進行鞏固練習過程中對存在的問題沒有發(fā)問的機會,長久下去,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就逐漸減少了。而教師也習以為然的認為通過課堂的講解以及課后練習的鞏固,學生就能夠理解接受。
因此導致在政治教學課堂上,由于教師的教學訓練方式過于單一,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很少,幾乎沒有,學生在課堂上僅僅就是聽著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和分析,對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沒有表達的機會,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語文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閱讀面的廣闊。而在高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注重的是學生對于教材內(nèi)容的掌握和理解,教師普遍認為只要掌握了教材中的內(nèi)容就能夠應付升學考試,這對于學生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所以在教學課堂上,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閱讀范圍受到限制,對所閱讀書籍的選擇也會止步于考試要求范圍之內(nèi),學生無法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愛好對書籍進行選擇。長久以此,學生的知識面會變得狹隘,對閱讀也會逐漸喪失興趣。
(1)運用問題教學法,鼓勵學生敢于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學著放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課堂上將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要角色,同時不僅僅是教師要明確學生作為教學課堂上的主人翁角色,學生也要明確在課堂上對于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內(nèi)容存在問題,要及時的進行提問,這對于教師而言可能是以此改進的機會。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學習的平臺,不管是語文教學亦或者是政治教學課堂,教師在課堂上以自己的閱歷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的作用,而學生通過自己對問題的質(zhì)疑激發(fā)教師對問題的多角度思維。
正所謂“學起于思 思源于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2]。例如在高中語文教材中《金岳霖先生》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的幫助下,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營造出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思考。如“金岳霖先生為什么讓你覺得他是有趣的呢?”“金岳霖先生的有趣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等這樣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會提出自己覺得有趣的問題或者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引導學生去尋找答案。
(2)通過問題教學法,帶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問題教學法不僅能夠帶動教師的課堂教學氛圍,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這樣教學課堂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對教學的“投產(chǎn)”和學生的“產(chǎn)出”卻是不成比例,主要原因便是源于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3]。而通過問題式教學方式,讓其他學生能夠在同一課堂上看到同學們對于問題的表述具有不同的看法,能夠帶動學生之間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發(fā)展,以至于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會更加具有價值和思維能力。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課堂上的引導者,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給予評價,對于學生在表述中有錯誤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采用婉轉(zhuǎn)一些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敢于去嘗試;比如在政治教學課堂上關(guān)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內(nèi)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而對其中表現(xiàn)不一般的學生可以進行獎勵表揚,滿足學生的自信心,在下次的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也會更高。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在課堂上間接的幫助其他學生鍛煉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
(3)通過問題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高中教學課堂上教師通過問題教學法,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交流溝通,并且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并且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學生的真正實力也能夠表現(xiàn)出來。同時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這對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能夠提供最大化的幫助。
例如在高中語文《像山那樣思考》課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帶著“文章中什么地方讓你最感動?原因是什么?”這個問題去預習文章。之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對課堂教學進行設置,通過小組之間的分組,預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可以在每個小組之間選擇一名學生組成一個評分小組,讓每個小組都上臺表述自己小組總結(jié)出來的看法,評分小組成員進行評分,得分高的小組可以獲得相對應的獎勵。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輔之以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更能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4]。
在高中教學課堂上通過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對自己的知識需求而進行知識的探索,才是當今課堂教學的意義。通過問題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等教學方式的運用,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步到位,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張迎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式教學法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課程:下,2016(18):53.
[2]唐萍.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教學法在小班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10):69.
[3]田原.淺談問題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教研),2010(10):169-170.
[4]吳艷玲.淺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問題式教學法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