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教材簡析:
《難忘的一課》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了臺灣剛剛“光復”時,臺灣人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他們敬仰中國歷代偉人的感人畫面,表達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濃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教學時要抓住“愛國”這條情感主線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重溫歡悅、感受屈辱、入境對話、暢談夢想,觸摸拳拳赤子之心,感悟濃濃愛國之情,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描述場景,重溫歡悅
1.描述場景。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代表陳儀在臺北向全世界莊嚴宣布臺灣光復,廣大臺灣同胞揚眉吐氣、歡欣鼓舞。全島民眾舉行了大規(guī)模慶?;顒?,臺北市30萬人不分男女老幼,皆盛裝而出,歡呼歌舞。歷經(jīng)滄桑的洗禮,“祖國”一詞在臺灣人民心中顯現(xiàn)出神奇的魅力。提到“祖國”,須發(fā)皆白的老人熱淚縱橫,青少壯年人無不激動萬分,祖國的一切都成了被敬愛的神圣對象。
2.暢談體會。猶如一個與母親失散多年,嘗盡悲苦辛酸的孩子回到了母親的懷抱,臺灣人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與歡悅。透過這激動人心的畫面,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重溫歡悅畫面,感受臺灣人民的盼歸之切,回歸之喜,愛國之深,為學習課文進行情感鋪墊。
二、了解背景,感受屈辱
1.交流資料。一別就是50年,抑不住的辛酸淚,割不斷的骨肉情。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離別前的一幕幕:1894年日本向我國挑釁引發(fā)“中日甲午戰(zhàn)爭”,由于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而遭到失敗,于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統(tǒng)治了五十年!日本采取軍事占領、經(jīng)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手段奴役臺灣人民。五十年來,日本在臺灣是怎樣進行奴化教育呢?把你查找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要點列舉:①推行日語教育,禁止臺灣人民說漢語、寫漢字、使用中國名字;②傳播日本文化,排擠中國文化,每一個人家中都必須奉祀日本的“天照大神”,不準奉祀自家祖宗的神位;③推行“皇民化”運動,抹去“中國痕跡”,宣傳親日思想,消除臺灣人民的祖國觀念,灌輸“大日本臣民”思想;④培養(yǎng)了第一代“臺獨”勢力,被毒化的“皇民”青年自動集結起來攻擊政府機構和外省人,他們高唱日本軍歌,舞著武士刀,大罵大陸人為“支那人”、“清國奴”,并且以日語檢驗行人,凡是不諳日語者,立即以刀棍追殺……)
2.表達感受。聽了日本人在臺灣的所作所為,你有什么感受?透過日本人的這些所作所為,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表達內心的憤恨之情,結合日本人的罪惡行徑揭露他們的險惡用心。)
設計意圖:了解日本對臺灣人民進行奴化教育的罪行,揭露其險惡用心,為學生感同身受地走進文本,入境入情地與文本對話奠定認知基礎。
三、揭示課題,扣“眼”質疑
就在臺灣光復不久,一位大陸船員走進臺灣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親歷了一幕幕難忘的場景。讓我們跟隨他走進《難忘的一課》,去感受那令他難忘的畫面。(板書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預設:課文講的是什么內容?為什么會讓作者難忘?)
設計意圖:緊扣題眼,引發(fā)懸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和探究興趣。
四、入境對話,觸摸心靈
1.感知“難忘”點。默讀課文,先找一找課文講的是什么內容,看看這一內容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請勾畫出來;再找一找文中令人難忘的畫面,勾畫出相關語句。
2.深究“難忘”意。(1)質疑研讀。自讀描寫作者“難忘”畫面的語句,提出疑點,聯(lián)系背景揣摩詞句意思。(2)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采訪情境,針對疑點問題采訪文本角色,組內成員做出評價、補充、指正,形成小組意見,推選出小記者。(3)匯報交流。小組推選出的小記者在班內采訪文本中不同的角色,其他同學傾聽、評價、補充、指正,教師適時引導、點撥,師生集思廣益地解答疑點問題,觸摸人物心靈,感受愛國濃情。預設舉例:①老師你好!我看到你用粉筆一筆一畫地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作為一個老師,你怎么會寫得那么吃力呢?你寫得那么吃力為什么還要那么認真呢?(回答要點預設:A.聯(lián)系背景體會老師對漢字很生疏,寫得不熟練、不流暢。B.猜測老師一筆一畫地書寫漢字是想書寫出對漢字的深厚感情,也想給學生做出榜樣。C.挖掘漢字蘊含的中國精神。答問舉例:據(jù)說我國漢字是很講究筆法和結構的,寫字如做人,字要寫得方方正正,做人也要堂堂正正。中國字講究包容精神,做人也要寬以待人。字的筆畫組合要緊湊,因為它們是一家人,要團結在一起,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此時,教師要進行點撥性追問:這“一筆一畫”僅僅寫出老師寫字的姿態(tài)嗎?還寫出了什么?(中國精神和愛國情感)②同學你好!我看你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讀得那么嚴肅認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fā)自你火熱而真摯的心。能告訴我你讀著這句話時想到了什么嗎?(要點預設:A.想象臺灣孩子對我國歷史文化的憧憬。答問舉例:聽說我國流傳下了許多經(jīng)典名著,里面有許多歷史典故、英雄豪杰、智謀韜略、傳統(tǒng)習俗……這都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我要學好漢字,去閱讀更多的經(jīng)典名著,了解我國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B.表達臺灣孩子學習漢語的高漲熱情。答問舉例:五十年了,日本人不讓我們講自己的語言,現(xiàn)在光復了,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學習漢語的好時機,我要用洪亮的聲音自豪地讀出對祖國熱烈而真摯的感情……)③看到一個大陸船員走進你們的教室跟你們一起讀書,你們誰也沒有感到意外。從你的眼睛里,我看出你對船員叔叔是歡迎的。能告訴我你當時是怎么想的嗎?(要點預設:A.表達臺灣人民對學習漢語的熱望。答問舉例:臺灣剛剛光復,大家都渴望早日學好國語,學好咱們自己的語言,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在這里學習國語的人不分老少,不失時機爭分奪秒地學習已成為平平常常的事。B.表達臺灣孩子的愛國熱情。答問舉例:咱們都是中國人,都愛中國,進來一位大陸叔叔跟我們一起學習祖國文字,我們不僅沒有感到意外,還感到很自豪。)教師引導:聽著師生朗讀,“我”感覺有一種神奇的情感力量召喚著“我”,讓我情不自禁地走進了教室,這種力量就是——(深厚的愛國情)。④老師你好!你為什么一定要領那位大陸船員去看你們的小禮堂呢?(答問預設:禮堂墻上的畫換成了中國偉人,我很自豪,我要邀請大陸同胞一起去祭拜中國的英雄,一起回顧祖國輝煌的歷史,一起感受撼動心靈的神圣和莊嚴。)⑤先生,你好!看著小禮堂里的中國偉人像,我看到你的眼睛濕潤了,你當時想到了什么?(答問提示:瞻仰著這些偉人畫像,我想到了……每當想到他們,我就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眼里涌動著淚水。列舉中國偉人功績,表達民族自豪感。)教師追問:“我”眼里涌動著的僅僅是淚水嗎?(還涌動著“我”深厚的愛國情意和民族自豪感)
3.吟誦“難忘”情。課文中讓“我”難忘的究竟是什么?(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師)作為炎黃子孫,不管身在何處,不管經(jīng)歷多少磨難,不管忍受多少屈辱,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是——(生)中國人,(師)我愛——(生)中國。(師)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寫出蘊藏在漢字之中的中國精神,一筆一畫、方方正正地書寫——(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保◣煟┩б活w赤子之心,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生堅定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煟┦穬陨先f古不朽的孔夫子、諸葛亮、鄭成功、孫中山……足以讓我們挺直脊梁,自豪地向世界宣告——(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設計意圖:聚焦題眼,引領學生逐層深入地走進文本。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采訪情境,引領他們入境體驗,觸摸人物心靈,入情誦讀,表達愛國之情。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暢談夢想。屈辱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奮進才能自強!我們的父輩正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傾盡心力,作為民族復興大業(yè)的后繼人,你有什么夢想?你打算怎樣走向夢想?(學生暢談夢想)
2.教師小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中華赤子的共同夢想,讓我們心懷夢想,放下手機,遠離網(wǎng)絡游戲,捧起書本,博覽經(jīng)典名著,汲取先賢智慧,勇于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為繼承民族復興大業(yè)而努力學習吧!
設計意圖:牽著“愛國”情感主線,由文本向現(xiàn)實生活延伸,引導學生放眼“中國夢”,追逐個人夢,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