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慧娟,李大明*,肖 恩,易培軍,張 帆,和獻鋒
(1.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2.攀枝花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
攀枝花地區(qū)木棉種質資源調查與保存初探
姬慧娟1,李大明1*,肖 恩2,易培軍1,張 帆2,和獻鋒2
(1.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2.攀枝花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
對攀枝花地區(qū)木棉種質資源進行了調查和保存,結果發(fā)現(xiàn),木棉在攀枝花地區(qū)普遍分布,花色深紅、紅、橙黃、黃,以紅色和橙黃色最為常見;選出優(yōu)樹31株,采用播種育苗的方法對優(yōu)樹材料進行了保存,為品種選擇、遺傳改良提供基礎種質材料。
攀枝花;木棉;種質資源;調查;保存
木棉(Bombaxmalabaricum)隸屬于木棉科木棉屬,又名紅棉、英雄樹、斑芝樹、攀枝花等,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在中國廣東、福建、海南、云南、四川、廣西等地廣為栽培,現(xiàn)為廣州市和攀枝花市市花。木棉為高大落葉喬木,垂直分布范圍以海拔1 400 m以下為主,極少數(shù)地區(qū)可達1 700 m,是一種不耐寒的樹種。木棉通常樹冠高大,枝繁葉茂,其花極具觀賞價值,所以在城市綠化中,木棉樹是適宜地區(qū)首選的樹種之一。此外,在以干、熱為顯著特點的干熱河谷,木棉也是當?shù)厝郝涞膬?yōu)勢種或常見種,反映其對環(huán)境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對干熱河谷地區(qū)的生態(tài)恢復建設有很大的意義。木棉本身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著很好的祛濕效果;其果實內的棉纖維可用作填充物填充在枕頭、救生圈等物品中;經(jīng)過榨取提取的木棉種籽油有著極高的經(jīng)濟價值,不僅可以用于食品,也可以作為工業(yè)產(chǎn)品和生活用品的原材料等。由此看來,木棉是一種集觀賞價值、生態(tài)價值、經(jīng)濟價值于一身的優(yōu)良物種。
目前,有關木棉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生物學特性和繁育技術研究[1]、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2,3]、木棉居群的遺傳多樣性研究[4,5]、海南島內的資源調查和分類[6]、云南省內的資源和產(chǎn)業(yè)調查[7]、廣州市內種質資源調查及其評價[8]等,尚無對攀枝花地區(qū)木棉優(yōu)異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的報道。
攀枝花地區(qū)是我國西南資源“金三角”地區(qū)的核心區(qū)域,素有“植物王國”、“生物基因庫”之稱,是木棉在四川省的分布中心。另一方面,復雜的地形條件和干熱河谷氣候特征使該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易退化,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等問題突出,生態(tài)環(huán)境先天脆弱。本研究以攀枝花地區(qū)為主要研究區(qū)域,對攀枝花地區(qū)木棉植物資源進行調查和保存研究,以期為攀枝花地區(qū)的園林綠化和干熱河谷植被恢復提供優(yōu)良的種苗資源。
攀枝花地區(qū)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處川滇交界處,北緯26°05′~27°21′,東經(jīng)101°08′~102°15′,總面積約7 440.39 km2,下轄3區(qū)兩縣(東區(qū)、西區(qū)、仁和區(qū)、米易縣、鹽邊縣)。屬于南亞熱帶亞濕潤氣候,具有夏季長、溫度日變化大,四季不分明,降雨少而集中,日照多,太陽輻射強,氣候垂直差異顯著等特征。年平均氣溫在19℃~21℃之間,最冷月的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最熱月的月平均氣溫在26℃左右。年總降水量760 mm~1 200 mm。
2.1 調查地區(qū)與方法
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走訪,確定調查區(qū)域集中在攀枝花西南部地區(qū),重點調查木棉分布比較集中的東區(qū)、西區(qū)、仁和區(qū),鹽邊縣和米易縣的西南部。在2016年2月~3月,對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的木棉資源進行全面踏查和觀測。通過參考前人評價體系,主要以花色、花徑、著花密度、最佳觀賞期、開花時間、花顯示程度、株型、抗逆性和生長性狀作為選優(yōu)指標,制定優(yōu)樹入選標準。
2.2 選優(yōu)標準制定和優(yōu)樹選擇
本研究評價系統(tǒng)側重于攀枝花地區(qū)木棉種質資源的觀賞應用價值,綜合分析此次的調查材料,優(yōu)樹選擇標準確定為:花瓣顏色純正鮮艷;花徑≥15 cm;花朵覆蓋或近覆蓋冠幅;最佳觀賞期50 d左右;早于或晚于90%的植株開花;完全落葉,花全部露出,引人注目;株型緊湊且無偏冠;抗逆性強;生長勢好。
根據(jù)制定的優(yōu)樹選擇標準,在攀枝花范圍內進行選優(yōu)。中選的優(yōu)樹按各縣區(qū)統(tǒng)一編號,掛上鋁牌,并在鋁牌上打上優(yōu)樹編號。
2.3 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
2.3.1 種質資源收集
在果實成熟期對入選的優(yōu)樹進行果實(種子)采集。在木棉果實呈灰黑色且沒有開裂時采集,選擇樹木中上部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健康飽滿的果實,注意剔除劣果,每株優(yōu)樹采集300~400粒果實,用布袋子裝好,掛上標簽,標注好優(yōu)樹編號、采集地點和時間。
2.3.2 種質資源保存
木棉種子播種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種子消毒,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后播種。
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結構良好、保水力強的微酸性沙壤土作播種地。播種前細致整地,然后做畦,畦高約20 cm,畦面寬約100 cm,畦距約40 cm,畦面要整平,用0.5‰高錳酸鉀溶液對土壤進行消毒。播種采用條點播法,在苗床上每隔30 cm開1條播種溝,深3 cm~4 cm,把種子點播在溝內,粒距10 cm,覆土1 cm,然后淋足水,出芽前每天淋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
3.1 木棉的基本性狀
木棉樹干通直,大樹的基部常有發(fā)達的板根,幼樹基部和老枝條有短粗的圓錐狀皮刺;在攀枝花地區(qū)花期2月~3月,先花后葉,花大如碗,花色深紅、紅、橙黃、黃,以紅色和橙黃色最為常見,其次為深紅,橙黃色最少見,在調查范圍內僅發(fā)現(xiàn)3株;果期5月,蒴果長橢圓形,有5裂片,裂片木質,成熟時縱列,露出絲狀的棉絮,種子埋于棉絮之中。
3.2 攀枝花地區(qū)木棉的分布特點
木棉在攀枝花地區(qū)普遍分布。自然野生的木棉多間斷分布于路邊、橋頭、河邊、房前屋后和田間地頭。這些野生的木棉植株一般比較高大,胸徑在40 cm~80 cm之間,稀見胸徑在100 cm~110 cm之間的;在雅礱江邊陽坡的山地上有木棉野生居群的不連續(xù)分布,但居群整體長勢不好,植株胸徑為20 cm~30 cm,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安寧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木棉主要用作風景樹和行道樹,在攀枝花市區(qū),作為區(qū)域文化和園林景觀特色,在園林中供孤植、叢植作風景樹和列植作行道樹,在鹽邊縣和米易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公路兩邊列植做行道樹,這類木棉植株胸徑在10 cm~30 cm之間。
3.3 優(yōu)樹選擇
本次篩選共選出優(yōu)樹31株(參見表1)。
表1 攀枝花地區(qū)木棉入選優(yōu)樹
3.4 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
于2016年5月下旬采集果實,果實采回后攤于陽光下暴曬幾天,待蒴果開裂,種子隨棉絮而出時從棉絮里取出種子,種子千粒重約35.80 g。
在四川省林科院成都沙河堡基地進行實生苗培育,木棉種子播種后4 d即萌發(fā)出土,發(fā)芽率在80%以上,為使苗木有合理的生長空間,在長出2片以上真葉時進行間苗,間苗后及時淋水;15 d后平均高度為3 cm,30 d后平均高度為7 cm。
朱有佩等[9]按花色將木棉分為深紅花木棉、紅花木棉、桔紅花木棉、黃花木棉4個類型。王健等[6]通過聚類分析將其劃分為黃色和非黃色兩類。本研究將攀枝花木棉分為深紅花木棉、紅花木棉、橙黃花木棉、黃花木棉,與朱有佩、王健等的劃分結果有所不同。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木棉花色由深紅到黃色是個漸變的過程,相鄰的類型顏色差異難以掌握。我們從園林應用的角度人為劃分為4個類型,是為了更好的區(qū)分和應用。木棉幼樹基部和老枝條有短粗的圓錐狀皮刺,可能對幼兒造成威脅,不宜種植在兒童經(jīng)常活動的區(qū)域,必要時可加設圍欄,阻止兒童直接碰觸;木棉果實成熟開裂后棉絮紛飛,不但一定程度上造成環(huán)境污染,還有可能對具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有不良影響,園林設計中應注意不要在醫(yī)院或是食堂等地方種植,盡量減少棉絮對人們生活的污染侵害。
從城市角落、田間地頭、山地瘠薄干旱土壤到雅礱江邊和安寧河流域的水濕地區(qū),都有木棉分布,這與王健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木棉對土壤環(huán)境適應力較強。但野生區(qū)域的木棉以成年植株為主,幼年植株相當少見,田間地頭的田埂和路邊溝邊等水分條件有保證的地方有幼苗和幼樹出現(xiàn),這與趙高卷等[10]的研究結果相同。
木棉果實成熟時呈灰黑色,種子容易隨棉毛四處飄散,應及時采收,采回攤開暴曬后抖出種子。貯藏過久會使發(fā)芽率下降甚至喪失發(fā)芽能力,最好隨采隨播[11]。
[1] 鄭翊曼,陳穎.木棉科的四種觀賞樹木[J].廣東園林,2006,28(5):42.
[2] 齊一萍,金靜君,曹祖蕊.木棉杭腫瘤作用的初步研究[J].福建醫(yī)藥雜志,1994,16(4):102.
[3] 齊一萍,郭舜民,夏志林,等.木棉化學成分的研究(II)[J].中國中藥雜志,1996,21(4):234~235.
[4] 李虬,陳惠明.木棉科植物引種及繁殖研究[J].廣東園林,1996(4):10~14.
[5] Bhattaeharya A,Mandal S.Pollination biology in Bombax ceiba Linn[J].Current Science,2000,79(12):1706~1712.
[6] 王健,水慶艷,石晶,等.海南木棉植物資源調查與分類初步研究[J].亞熱帶植物科學,2010,39(1):53~56.
[7] 趙元藩,溫慶忠.云南的木棉資源及其木棉產(chǎn)業(yè)[J].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09,34(3):79~81.
[8] 張繼方,賀漫媚,劉文,等.廣州木棉種質資源調查及其評價[J].廣東林業(yè)科技,2013,29(6):47~53.
[9] 朱有佩.海南島木棉種質資源考察[M] // 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海南島作物(植物)種質資源考察文集.北京: 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2,92~96.
[10] 趙高卷,徐興良,馬煥成,等.紅河干熱河谷木棉種群的天然更新[J].生態(tài)學報,2016,36(5):1342~1351.
[11] 黃錦榮,謝金蘭,張欽源.木棉生物學特性及育苗技術[J].農(nóng)技服務,2009,26(5):149.
A Preliminary Study of Germplasm Investig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Bombax malabaricum in Panzhihua
JI Hui-juan1LI Da-ming1*XIAO En2YI Pei-jun1ZHANG Fan2HE Xian-feng2
(1.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Chengdu 610081,Sichuan,China; 2.Th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stry Sciences of Panzhihua City,Panzhihua 617027,Sichuan,China)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nservation were carried out onBombaxmalabaricumgermplasm in Panzhihua.The results showed thatB.malabaricumtrees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Panzhihua,and their flower colours were dark red,red,orange,and yellow,especially red and orange colours were the most common.31 individuals of plus trees were selected and conserved by use of the method of seeding and raising seedlings to provide basic germplasm materials for variety selec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Panzhihua,Bombaxmalabaricum,Germplasm,Investigation,Conservation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1.011
2016-11-17
四川省省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JB2016-24)。
姬慧娟(1982-),女,河南滑縣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園林植物選擇與培育。
李大明(1981-),女,湖南岳陽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S757.2
A
1003-5508(2017)01-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