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qū)第八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361)
重癥肺炎因其高死亡率,近年來已逐步演變?yōu)橐粋€具有獨立性的臨床綜合征,在風險因素、流行病學等方面具有獨特性[1],需要給予特殊的臨床處理路徑??股仉A梯療法是一種獨特的新型的綜合治療方法,通過制定經驗性的抗感染治療方案,在治療的開始階段采用廣譜的抗生素,覆蓋可能的所有致病菌,隨后在微生物學檢驗結果的基礎上[2],改用窄譜、針對性強的抗生素。本文選取86例重癥肺炎患者,分別給予抗生素常規(guī)療法和抗生素階梯療法,對比分析,報告如下。
將2015年8月~2016年8月進入通州區(qū)第八人民醫(yī)院治療的86例重癥肺炎患者納入本課題,隨機分為觀察組(抗生素階梯療法治療)和對照組(抗生素常規(guī)治療),每組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5~70歲,平均(47±10)歲;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28~73歲,平均(48±9)歲。納入標準:符合《重癥肺炎診療指南》[3]中的臨床判定依據,同時采取疾病程度評分;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參與本課題研究,同時要求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研究排除標準:存在行動障礙、溝通障礙或行動障礙,以及其他不愿意加入本研究課題的患者。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及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都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化痰、吸氧等緩解癥狀的治療以及相關的營養(yǎng)方面支持,緊急情況下可給予所需的呼吸支持[4],需要注意的是在給予抗生素前,留取患者的痰樣本,開展微生物學檢驗研究。對照組給予抗生素常規(guī)治療,開始階段根據臨床經驗使用較低級別的抗生素,療效不佳的情況下,逐漸提高抗生素的級別。觀察組進行抗生素降階梯療法,開始階段使用廣譜抗生素,靜脈滴注0.5 g/6 h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或美羅培南,在患者用藥72 h后,患者病情獲得有效控制,體溫下降,患者臨床癥狀出現明顯改善,根據患者的微生物檢驗細菌培養(yǎng)報告制定具體方案,以降階梯的形式調整患者抗生素種類,改用窄譜、針對性強的抗生素。
記錄和分析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抗生素應用時間、死亡率;記錄和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無效:患者接受治療72 h后,臨床癥狀未獲得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患者的高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得到好轉,病原學檢驗和實驗室檢驗結果有改善;顯效:患者的高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完全消失,病原學檢驗和實驗室檢驗結果全部正常,總有效率 = (有效 + 顯效) / 總例數 ×100%;記錄和分析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通過SPSS 19. 0軟件對記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分別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對數據進行對比,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抗生素應用時間、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抗生素應用時間、死亡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8,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例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較輕微,經過相應處理,都得到比較滿意的效果,不影響治療。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0.33,P>0.05)。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重癥肺炎患者大多患有較為嚴重的其他基礎性疾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由于廣譜抗生素長期不規(guī)范的使用,使得耐藥致病菌廣泛生長,或者導致原有菌株出現急性耐藥的現象。重癥肺炎發(fā)生時,大多感染的致病菌為革蘭陰性病菌[5],此類病菌的特點是大多病菌是條件致病菌并且有明顯的多重耐藥性,使得能夠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藥物種類逐漸減少。
在傳統(tǒng)的臨床抗生素治療過重癥肺炎程中,采用的是抗生素升階梯療法,在治療開始階段,根據以往經驗使用較低級別的抗生素,療效不佳的情況下,逐漸提高抗生素的級別。此種療法在重癥肺炎的早期治療階段很難選擇到敏感的對應抗生素,加上重癥肺炎大多情況下是多重混合感染[6],抗菌譜較窄的抗生素很難達到廣泛對抗。治療開始階段不能對病菌進行有效控制,加速患者病情惡化,在此過程中,不耐藥菌快速產生耐藥性,即使在后續(xù)治療階段選擇敏感的對應抗生素,也很難控制迅速發(fā)展的病情,最終出現過度炎癥效應,進而出現生命危險。
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是近年來逐漸被認可的治療重癥肺炎的臨床有效措施??股亟惦A梯療法就是在開始階段使用廣譜抗生素,主要目的是阻止患者重癥肺炎癥狀迅速惡化,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預防器官產生功能性障礙,讓患者盡早脫離生命危險,有效減少住院時間,如果患者在入院之前已經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應該注意考慮到可能產生耐藥的現象。第二階段根據患者的微生物檢驗細菌培養(yǎng)報告制定具體方案,如果培養(yǎng)出來的耐藥細菌不屬于定殖菌而是屬于肺炎病原菌,此時應參照藥敏結果給予抗生素;如果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導致感染的其他病原菌,此時應根據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以往經驗選擇相應藥物,然后以降階梯的形式調整患者抗生素種類,改用窄譜、針對性強的抗生素,有效降低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從而使治療方案得到優(yōu)化,降低治療成本。相比傳統(tǒng)抗生素療法的從窄譜到廣譜、從單一到混合的逐步升級的用藥方式,抗生素降階梯療法盡可能在治療初期覆蓋所有可能的致病菌,使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控制,在患者經過一段治療病情獲得明顯改善時,根據患者的微生物檢驗細菌培養(yǎng)報告,結合以往治療經驗,選擇針對性強的顯效抗生素。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治療開始階段使用廣譜抗生素,靜脈滴注0.5 g/6 h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或美羅培南,此類藥屬碳青霉烯類廣譜抗菌藥,對革蘭陽性菌以及革蘭陰性桿菌和有耐藥性的陰性桿菌均有極強的抗病菌活性,并且對一些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容易產生耐藥的細菌也有較高的活性,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脆弱擬桿菌、糞鏈球菌等,能夠在重癥肺炎的早期階段迅速控制患者的病情,在用藥2~3 d后,患者病情獲得有效控制,體溫下降,患者臨床癥狀出現明顯改善,再根據藥敏檢驗和微生物檢驗結果,有針對性的調整抗生素的種類和劑量。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抗生素應用時間、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有效縮短患者用藥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重癥肺炎可以有效控制病菌感染,臨床效果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加快患者康復進程,值得在臨床治療中積極推廣。
[1] Agweyu A,Kibore M,Digolo L,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Treatment Failure among Kenyan Children Hospitalised with 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WHO Pneumonia Case Management Guidelines[J].Trop Med Int Health,2014,19(11):1310-1320.
[2] Huong P T,Hien P T,Lan N T,et al.First Report on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evere Atypical Pneumonia in Vietnamese Children aged 1 -15 years[J].BMC Public Health,2014,14:1304.
[3] Ryerson CJ,Hartman T,Elicker BM,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in 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Chest,2013,144(1):234-240.
[4] 田 沁.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重癥肺炎患兒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6):1038-1040.
[5] 苗 萍.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10):162-163.
[6] 石君美.小兒重癥肺炎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效果探討[J].醫(yī)藥前沿,2016,6(20) :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