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縣中心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由于早產兒出生時體質薄弱,身體素質較差,特別是體重較低的早產兒,各個器官和功能發(fā)育不完善,腸道屏障發(fā)育不健全,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入,導致腸道內的病菌數量超過正常菌群,導致早產兒比較容易患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該病在早產兒中發(fā)病率較高,該病發(fā)病較急、死亡率較高、病情發(fā)展較快等特點[1]。隨著該病的發(fā)病率的增加,且為了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醫(yī)護人員越來越重視該病的治療和預防手段[2]。經過不斷地研究和試驗,總結出對患兒實施益生菌的治療使目前最安全、有效、價格便宜的方式,益生菌的使用成了現目前研究的重點。本文就針對益生菌對預防早產兒壞死小腸結腸炎的作用及效果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鐵嶺縣中心醫(yī)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20例早產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例。觀察組男7例,女3例,胎齡為30周~34周;對照組男6例,女4例,胎齡32周~35周,兩組早產兒在胎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母親無明確免疫缺陷疾病史及家族史。排除標準:早產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觀察組的患兒實施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混合母乳或奶粉中,具體做法:在早產兒出生后的24 h之內將對早產兒口服含有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和糞腸球菌且活菌數在1×107CFU/g,的培菲康散,每天服用2次,每次0.5 g。對照組早產兒進行母乳和奶粉喂養(yǎng),并適當對早產兒每日喂養(yǎng)等量的溫開水,早晚各1次。
觀察早產兒是否出現腹脹、便血、嘔吐等情況;在出生4 d后對患兒血液標本培養(yǎng),并對結果進行診斷;觀察患兒是否出現敗血癥及益生菌相關敗血癥,血液培養(yǎng)結果至少1種以上細菌;記錄早產兒的住院時間;根據Bell判斷標準判斷NEC的嚴重程度。
觀察組的早產兒壞死小腸結腸炎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敗血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敗血癥、嚴重NEC的發(fā)生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早產兒常見且嚴重的腸道疾病,由于早產兒的免疫低下,腸道菌落發(fā)育遲緩,導致腸道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入而發(fā)生炎癥。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醫(yī)療技術也隨之發(fā)展。其中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治療技術也不斷革新和進步[3]。引發(fā)壞死小腸結腸炎的原因是病菌的菌數透過上皮組織進入腸道內,而病菌菌數超過正常的菌數,導致腸道內發(fā)生感染。目前預防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服用益生菌,益生菌的作用及安全性現在并無明確定論,但是從臨床應用上來看,服用益生菌并未對早產兒的其他機體造成感染,這并不代表益生菌無副作用,有極少數報道益生菌的副作用。其中對于益生菌的使用范圍中有學者認為,對于有嚴重基礎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的早產患兒應當禁止服用益生菌。現目前研究和討論益生菌的短期療效及長期副作用,主要有:益生菌是否會導致早產兒的其他機能的感染;是否有影響早產兒的發(fā)育;是否有耐藥性;是否有過敏現象等等。市場上有多種益生菌的規(guī)格,針對于早產兒不適用含有腸球菌的益生菌,其中媽咪愛含有腸球菌,因此早產兒不宜服用[4]。在預防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中利用正常的雙歧桿菌和腸道細菌乳酸菌,其中雙歧桿菌中含有的β-半乳糖苷酶能夠將早產兒體內的乳糖分解,達到減輕乳糖不耐受;絡酸桿菌中絡酸含量較高,而使消化酶產生,從而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將多糖轉化為低聚糖,使早產兒腸道黏膜上的上皮細胞迅速增長,使早產兒的乳桿菌及雙歧桿菌達到正常值。益生菌的使用能夠調節(jié)早產兒腸道菌群,促進腸道黏膜的上皮細胞增長,有效預防早產兒的壞死性小腸腸結炎的發(fā)生。但是目前對于益生菌的副作用及消化道疾病的作用機理并不明確,對于益生菌的安全性存在爭議[5]。相關研究人員利用動物模型,在試驗動物注射雙歧桿菌后發(fā)現動物腸道內NEC的病變有明顯減少,這表明雙歧桿菌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有一定治療及預防作用,乳酸菌和雙歧桿菌能夠抑制病原微生物定制,對腸道上皮細胞起到保護作用,還能阻止其他細菌的侵入。因此,益生菌干預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對母乳喂養(yǎng)的早產兒的糞便的檢驗結果表明,雙歧桿菌占糞便菌類絕大多數,由此可見雙歧桿菌的重要性。市面上大多數益生菌含有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和嗜熱鏈球菌。正常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常見菌株還有長雙歧桿菌、雙叉雙歧桿菌,單獨使用使用乳酸桿菌對NEC并無明顯預防效果,而結合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對NEC有顯著效果。因此對早產兒使用含兩種以上的益生菌才能夠起到NEC的預防作用[6]。除此之外,相關學者曾發(fā)表關于益生菌副作用的文章,文章中提到早產兒在補充雙歧桿菌后,糞便中的雙歧桿菌的定植較高,增加了早產兒的體重和耐受性。并對早產兒的尿路進行檢查是否受到感染,結果表明早產兒的NEC的發(fā)病率降低,所有研究都是針對于體重較重的新生兒。對于早產兒實施益生菌干預的作用不可忽視。
綜上所述,在早產兒中實施益生菌的措施對預防NEC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益生菌中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能夠起到抵抗侵入性細菌的作用,并且該治療方案安全、有效,該治療方法通過建立一個正常的菌群環(huán)境,促進早產兒腸道上皮細胞的快速增長,而并不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治療方法。本次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能夠降低NEC的發(fā)生率及敗血癥的發(fā)生率,有效縮短新生兒住院時間,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應當被推薦使用。
[1] 史婧奕,呂志寶.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預防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初步探討[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6(1):72-75,87.
[2] 王文輝.益生菌預防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3):3793-3796.
[3] 程國強,王來栓,周文浩,等.口服益生菌預防早產兒嚴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9,4(6):485-493.
[4] 郭 明,唐曉宇,葉 遠,等.益生菌預防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系統(tǒng)評價和Meta分析[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6,11(6):401-409.
[5] 唐書慶,陳 超.早產兒口服益生菌預防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96(20):1628-1632.
[6] 李瑩瑩,黃啟凌,朱 峰,等.口服益生菌預防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觀察[J].安徽醫(yī)學,2014(9):12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