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增城市荔城街第一小學 陳玉瑤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兒童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边@段話道出了喚醒學生自覺行動的重要性,我們指導學生在實踐活動的成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否喚醒學生的尊嚴感,自覺參與活動。在以人育人、以行導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多指導的同時,也應該進行恰當的適時的指導。
所謂支點:就是一個人突出的長處和優(yōu)勢,雖然因人而異,但人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關鍵在于找到個人的長處和優(yōu)勢需要正確的認識。認識自己既要善于發(fā)現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只知道自己的短處,他們往往因小組挑選成員時沒有被挑選到而抬不起頭來,認為自己什么也不行了,沒有同學愿意要自己參加他門的小組。自己已經從心理上打敗了自己,活動熱忱又談何提高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難免要對他們進行指導,在此之前,教師必須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保證指導建立在以事實為依據,這樣的指導才有說服力,才能讓后進生樂于接受,使其揚長避短,充滿信心去迎接成功。
“好奇”是小學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它是學生創(chuàng)造行為重要的個性品質。好奇心可以激發(fā)人們對事物的探究興趣和欲望促使人不斷地追求新的發(fā)現。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會珍藏著許許多多的“為什么”他們常常會提出一些令大人們不知所措的問題“汽車沒有腿為什么會跑”“天到底有多高”“星星會掉下來嗎”……這正是兒童好奇的表現。
在增城市綜合實踐骨干教師系列課型培訓活動中,聽了荔江街小學何金葵老師《調查問卷的設計---綜合實踐方法指導課》,課上,她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選取林子聰同學事先設計的一個調查表,展示出來讓學生分小組發(fā)現問題,學生發(fā)現調查表中有發(fā)現調查問卷的開放性問題,封閉性問題,然后問學生設計了哪些是開放性問題,哪些是封閉性問題。讓這“火種”在其他學生思維燃燒中放出來能量。小組討論完成問題設計時,對舉手發(fā)言的學生,她則用直奔中心法,讓他們大膽把意見說出來。于不發(fā)言的學生,她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很認真地問:“你討論有困難嗎,組長寫問題時,不見你發(fā)言,剛才那精彩的討論也不見你舉手,這是為什么呢?是這簡單的辯爭題根本不值得去發(fā)表見解嗎?”而不是說:”你怎么沒有問題?”從而喚醒了學生的“好奇”心。
因此教師要滿懷熱情地、小心翼翼地呵護和關注這好奇的“火種”。教師要給孩子們的發(fā)現以表現的空間并以寬容、友善的態(tài)度去欣賞他們的“好奇”教師應成為孩子在探究新知路上好奇心的守護神。
馬卡連柯說過:“我們認為整個集體就是我們教育的對象,我們應當把有組織的教育影響針對著集體……集體是個人的老師。”當學生的知識獲取需要班集體輿論時,教師的指導就得到了集體輿論的承認和支持,就會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犯錯學生受到的教育將不僅是教師的教育也是集體的教育;這時的指導不但教育了個人,也教育了集體,指導的份量也就得到了體現。
在增城市綜合實踐骨干教師系列課型培訓活動中,聽了實驗小學劉秀英老師指導的《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異地教學采訪方法指導課。教師充分運用集體的力量,允許學生在提出采訪要素、采訪技巧的問題時出錯,教師在錯漏的地方設“疑”,以“疑”為線索組織教學讓學生邊解疑邊感悟,耐心等待學生說出采訪要大方、有禮貌、有膽量、不問傷害他人的問題等采訪技巧。采訪內容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采訪技巧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深廣,學生對采訪他人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如果學生提出的是采訪中局部性的問題,教師以“暗渡陳倉”將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解決并產生感悟,做到完善采訪內容,技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正確地進行教育,并使學生樂于接受它,我們應當把教師的勞動的意為傳送到學生們的心靈和意識中去,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深深的信任和責任感”。讓人欣喜的是:其他同學也從集體活動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知道學會知識需要發(fā)現,一旦學會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也就在集體學習中得到成長。
任何學生都需要教師真誠的同情、關懷、信任、尊重和幫助。融洽的師生關系可能使學生的心理需要到滿足,從而打下教育的感情基礎。
在增城市綜合實踐骨干教師系列課型培訓活動中,荔城街中心小學的羅素梅老師上的《增城地區(qū)垃圾分類現狀調查》訪談調查方法指導課,她和學生的融洽相處,她和學生的傾力相融與合作,真讓人感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在老師的指導下不斷地“生成”。她首先創(chuàng)設了“考考你”環(huán)節(jié)引出學生對垃圾分類實際調查的背景并提供了調查的材料。然后編寫順口溜指導學生注意設計采訪提綱的注意事項,實例展示讓學生為自己列采訪提綱提供模型,學生開始了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進行設計采訪的內容、題目,合作學習中生成了設計采訪提綱“問題宜小,簡單明了;由淺入深,條理清晰;圍繞主題,緊扣目標”的設計技巧。學生動手設計時小組里個個有分工人人有責任大家充分質疑采訪問題,在集思廣益、團結合作中提高設計采訪內容的能力,精煉提剛并記錄下來。多次的精煉中學生發(fā)現了采訪對象的確定要圍繞活動的內容來確定,師生們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討論。如:采訪人員學生一開始只提到家人、老師、同學等身邊的人,老師繼續(xù)追問,還可以采訪誰?最后竟然提到要采訪環(huán)衛(wèi)工人,甚至是環(huán)保局長。
綜上所述,指導也是一門需要教師潛心學的藝術,一個善于進行指導的老師,大都能掌握時機,因人、因事、因情、因地、因人而異,做到有理、有節(jié)、有度,恰到好處,這樣指導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夜喜雨,它能使意志消沉的孩子變得朝氣蓬勃,使毫無頭緒的孩子變得有條不紊,使全體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