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雪宮小學 袁淑芹
近來聽了一些公開課,低年級課堂閱讀教學在識字學詞方面出現(xiàn)了帶拼音讀字讀詞、去拼音讀字及記憶字形的集中識字的教學模式。而授課者往往以為通過初讀課文集中學字學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完成了識字學詞的任務,在后面的研讀中只是逐段朗讀、逐段提問課文內容,明顯缺失對生字新詞的進一步鞏固和加深理解。我以為低年級以識字學詞為重點,但不能把識字學詞與閱讀理解課文,搞成兩張皮。識字教學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每一位老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課文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按照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和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生字新詞在學生的心中活起來。
我在教《小蝌蚪找媽媽》時是這樣做的。
一、孩子們,你們已聽說或看過《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了,誰能講給大家聽?學生講故事。下面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學習小蝌蚪的樣子
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凑n文中有幾個自然段,幾幅圖畫?(6個自然段6幅圖畫)一邊看圖一邊讀課文有助于學習。請同學們先看第一幅圖,說一句或幾句話。生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生2:池塘里,一群小蝌蚪在游來游去。生3: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高高興興地游來游去。師:“高高興興”用的好,你不光看圖,還用心體會小蝌蚪的心情。文中的哪一個詞,與“高高興興”的意思相同?生:快活。師:對,也可以說快快樂樂、歡快,小蝌蚪游得多么開心,多么歡快!師:三位同學講的意思與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相同嗎?生恍然大悟:文中還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這一句,他們沒講出來。師:這是講小蝌蚪的什么?生:小蝌蚪的樣子。師:再看著圖,加上小蝌蚪的樣子,講一講。師:為什么用“甩”字,不用“擺”呢?生:因為小蝌蚪的尾巴長長的,像柔柔的絲帶,所以是甩著尾巴,鯉魚才是擺尾巴呢!師:看到“甩”字,你能讀出什么?生1:可愛。生2:活潑。生3:自由自在。生4:玩耍嬉戲。生5:開心。師:帶著剛才的理解朗讀第一段。帶上表情,加上動作。(此時,學生入情入境,十分投入。)
三、學習青蛙的樣子
1.師:小蝌蚪多可愛呀!可是它一輩子都是這樣嗎?生:不,它們長大后變成了青蛙。師:青蛙是什么樣子?讀出文中的句子。生:“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睅煟骸芭迸c“穿”有什么不一樣?一生表演:她把外衣往身上一披,同學們一看,說像披風。然后,她把胳膊伸進去,穿上了衣服。師:為什么用“披”不用“穿”?生1:因為青蛙背部的顏色是碧綠的,肚皮卻是雪白的,所以好像披著一樣。生2:“披”字用的好,我覺得漂亮、瀟灑,青蛙媽媽真神氣!師:帶著自己的理解美美地讀出來。
2.師:“鼓”著一對大眼睛,老師的眼睛是不是鼓著?生:大笑。不對?!肮摹笔峭怀鰜?,像鈴鐺,像乒乓球,像小燈泡。老師是長著一雙眼睛。師:對。“鼓”字就把青蛙眼睛的特征,形象地寫出來了。作者用字多準確呀!同學們開動腦筋記住“鼓”的樣子。
四、學習變化的過程
師:小蝌蚪一天內就變成青蛙了嗎?是怎樣變化的?讀2、3、4、5自然段,找出描寫變化的科學知識語句。生:邊看圖邊讀文邊劃句子。先長出兩條后腿;又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已經不見了。師:變化的時間長還是短?生:從“過了幾天,過了幾天,過了幾天”,我看出一定經過了一段時間。
五、青蛙是怎樣捉害蟲的?
師:1.小青蛙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2.小青蛙跟著媽媽,去捉害蟲。
比較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天天”說明什么?生:我知道了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師:看圖,了解青蛙是怎樣捉害蟲的?生1:用舌頭。生2:昨天,我從課外書上看到,青蛙的舌頭伸長,能與它的身體一樣長。生3:青蛙的舌頭是倒生的,舌尖分泌黏液,粘住小蟲子。生4:青蛙一天能捉大約56只害蟲。師;青蛙真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青蛙。
六、說話訓練:介紹青蛙的一生(這個訓練特別有趣,不僅僅停留在讓學生說1、2句話,而是把內容串連起來,綜合性強)
七、編排課本?。阂?.知識性語句要確切。2.用上重點的好詞好句。3.變成自己的話。故事要完整。4.表情、動作自然大方。
練習時,老師請一組同學表演“迎上去”和“追上去”的情景,并用心體會它們的區(qū)別。生;“迎上去”就是面對面,熱情主動,有禮貌,像歡迎、迎接等;“追上去”,就是從背后趕上去,急切、激動、興奮,像追趕、你追我趕等。師:很好。再比較一下“迎和追”的字形,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住。
以上課例,告訴我們有的字詞可以在閱讀課文中隨文識字,音、形、義結合,有情有趣有積累有感悟。我真的體會到了,生字新詞在學生的心里生根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