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馬安新樂惠高附屬實驗學校 張春媚
前年,一則高考英語改革的消息,引起社會上巨大的反晌和廣泛的關注。據現有消息,不難看出目前高考英語的改革主要分三個方向:一是將不再考英語,二是仍保留英語考試且分值不變,只對考試題型進行調整,三是降低英語分值。從這幾個方向的走勢看,是否以后將不再需要開設英語課程了呢?是否已經威脅到了英語教師這一職業(yè)了呢?但現在我是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就會全心全力關注我的課程,關注我的學生,我認為英語依然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以下是我在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中,總結的一些有益的嘗試和經驗。
語音是否應當放在小學階段時學習,也曾是有爭論的一門課程。以前在教學的時候,我覺得讓小學生去學習這么枯燥,又無趣的語音,不單只苦了學生,還苦了老師們,究竟應該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去學,還是按部就搬的模式呢,那時我覺得語音沒必要那么早就接觸學習。
在2010年時,學校引進了一套新教材——《馬承英語》,在引進前也提前給我們開過會,先討論這一整套的系統(tǒng)教材是否合適,然后決定使用在課堂中。馬承這一整套教材,可以說有難度,一個單詞量較大,學習的內容比較多,我們在教授人教版的同時,還要加多一套教材,無疑是給老師們增加了工作量。但科組也進行對本教材進行討論,還是發(fā)現了它的優(yōu)點,書本的色彩鮮艷,學生可以像看圖畫書一樣,每個板塊之間的聯系緊密,還有系統(tǒng)的配套練習,單詞量大,但它有一套自己的語音教法,單詞可以拼讀,另外他們還會派人過來進行教學培訓,最終學校決定使用原教材的基礎上,再加一本馬承英語。
馬承先生經過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自己的教法——三位一體教學法,即“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也稱小三位一體教學法,把這種方法把字母,音素,音標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首先學會26個字母,在熟讀字母的基礎上引出音素,在學習拼讀單詞時引出音標,然后將音素與音標掛鉤,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解決發(fā)音和記憶單詞的問題?!白帜?,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簡化音標的教學過程。它把字母的名稱音,英語音素和國際音標融為一體集中學習,特別注重字母,音素,音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三者之間的交叉關系,把講授26個字母的名稱音作為學習音素的基礎,把掌握音素作為學習音標的前提。學習字母學音素,學習音素學音標,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聯系緊密,過渡自然,易懂易記。
現在我改變了當初的想法,學習和掌握好語音,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法和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音基礎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們學習英語的起航點,會在他們今后的學習英語的路程奠定基礎。
詞匯是學習英語的三要素之一,是英語的基本單位,詞匯教學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使學生掌握和積累一定數量的單詞習語,掌握詞匯學習的方法。
用實物教授是最直觀的,比如課室內的一些可見可摸的物品或一些教具。比如課室內可呈現的單詞有chair、window等,在學習chair這個單詞時,我會讓學生觸摸自己坐著的椅子,并讀出:“chair”,然后將chair這個單詞重復兩遍,學生在聽到chair這個詞的讀音時,同時也明白了單詞表達的意義,記憶起來也就不那么難了。再如講授apple、orange等水果一類詞時,我會買來這些水果作為教具,讓學生可觸摸,也可品嘗,學生不但記憶深刻,還可以吃到水果。實物教學的優(yōu)點是將詞匯的音、形、義三者直接聯系起來,既有利于學生記憶,又使單詞教學活潑生動,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用簡筆畫來呈現單詞,簡單明了。如在教學cat這個單詞時,我先畫一個圓,讓學生猜:What’s this?學生猜不出,這時再添上耳朵,胡須…學生一下就可以猜出是一只貓。“cat”這個單詞就呈現出來了。在講授run、jump動作一類的單詞時,我會直接讓學生看我做動作猜一猜。如“jump”,我會跳起來,讓學生猜,學生一下就能猜出我在干什么,然后我再畫上簡筆畫,并出示單詞,邊讀邊讓學生跟我一起“跳”。學生不用一節(jié)課都只是呆呆地坐在椅子了,讓他們動起來,他們會更樂意,這樣也達到了事半功倍記單詞的作用,再下一次復習的時候,我只要“跳”起來,學生就立刻能讀出單詞。
隨著多媒體的廣泛使用,在教學上運用多媒體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圖片,聲音甚至動畫等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由于使用多媒體制作的教學資料,可以反復的觀看,因此對于英語詞匯的掌握、鞏固也是非常有利的。比方說,要教授食物類的名詞,就可以在一張課件中呈現多種食物的名詞,讓學生識記一定時間后,把畫面變成各個食物名詞所對應的圖片,然后用拼圖方式呈現在屏幕上,讓學生以完成拼圖的方式加深對單詞的記憶。
喜歡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利用這一特點,設計一些學生喜愛的游戲,運用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中我會設計小組競賽,開火車,男生女生pk,從游戲中得分,都是很有效的教學策略。小學生正處于不服輸的年齡階段,小組競賽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如學會一首歌時,我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提出讓學生出來表演,讓學生深思幾秒鐘后,一個簡單的“ready?go!”就把整個班的氣氛調動了起來,學生們會爭先恐后地舉手,只要是站起來有歌唱的,都可以獲得一朵紅花,一個蘋果等,雖不是實物,但學生們也忙得不亦樂乎。在比賽結束時,我給予獲勝者以掌聲和表揚,對落后組給予鼓勵和期望,這樣下一次每個學生都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低年級段的孩子們活潑可愛,他們就像一張純白無暇的紙張,所以老師也需要給學生們付予耐心及鼓勵,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他們就會自主地去學。因此,我們應該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們的特點及差異,精心設計與他們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然,開心的氛圍中學習和運用語言,并掌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