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花都區(qū)秀全街紅棉小學 曾婉萍
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古詩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一顆最璀璨的明珠,它們寄托著歷代文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達其性情”的藝術魅力,重在意境。所以,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吃诠旁娊虒W中是至關重要的。在古詩教學中,我重視開展古詩文的情境教學,采用各種手段再現(xiàn)古詩文描寫的意境,讓學生進入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境,從而更好地理解古詩文詞句,領會古詩文意境,為積累更多的古詩文創(chuàng)造了條件。
教材中擁有相當數(shù)量的古代詩文的意境圖,這些插圖與詩文圖文并茂、交相輝映,誠如蘇軾所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文所描寫的情境,通過圖畫再現(xiàn)出來,一下子就變得具體、形象起來。教師再加以指點、啟發(fā)、描述,主導學生認識的方向,從而充分感受現(xiàn)象、進入情境。
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圖片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如教學元代詩人白樸一首小令《天凈沙·秋》時,如果教師就文字這樣給學生講解: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tài)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fā)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個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黃昏行旅的圖景,表現(xiàn)了游子悲秋懷鄉(xiāng)、難以言喻的惆悵心情?!睂W生可能很難體驗到做游子的經(jīng)歷。因此,在學習這首小令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將小令中的內容做一個大致的了解: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于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xiàn)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后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于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這里描寫的是恬靜幸福之景,從反面牽動了作者的離愁別緒,因而更懷念家鄉(xiāng))。接下來,教師質疑:“你認為小令中哪些詞更能表現(xiàn)出游子的心情呢?”引導學生理解。而后,教師出示圖片:圖畫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詩文所表達的感情,比較有效地提高了對古詩的感悟能力。
音樂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形式,很容易激起兒童情感上的共鳴。音樂能用它特有的感人的語言展現(xiàn)鮮明的形象,渲染廣遠的意境,更容易使學生激起與課文相似的想像和聯(lián)想,以至心馳而神往。選擇音樂渲染情境,具有一定的定向性,音樂所表現(xiàn)出的意境要與詩文的意境相匹配,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學生在學習古詩時,由于古詩的年代久遠,理解就比較容易有誤差,因此不少學生感到有困惑,有個別學生對古詩的學習不太感興趣。因此,就要求教師想辦法使學生愛上古詩,愛學古詩。若教師在教學時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計算機,融光、聲、色為一體,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濃烈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利用聲像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如臨詩人所處年代,就猶如坐在詩人對面,聆聽詩人吟誦,產生出一種真切的感受。
古詩的教學不一定必須是嚴肅規(guī)范的,只要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很多古詩,既像一幅畫,又是一段美妙的旋律。這就要求老師和學生將古詩可以作為真正的音樂旋律來欣賞,而且詩詞并不只在于音律上的押韻,很多有趣的能夠喚起人們想象的聲音就藏于詩句當中。
一首宋代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敝?,出現(xiàn)了不少美妙的聲音。月光明亮,驚飛了樹枝上的喜鵲,搖醒了半夜沉睡的夏蟬,發(fā)出清幽的鳴聲。人們在濃郁的稻花香里談論著今年豐收的消息,高興地聽著田野里蛙聲鬧成一片。多么愜意的景象!
這是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注意了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夜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既是夜間,卻將月、鳥、蟬、蛙、星、雨、店、橋多種事物巧妙地組織起來,讓人感到恬靜。在此,教師請學生們細細品聽詩句中的聲音,引導他們模仿這夏夜里的聲音。于是,教室里一片鳥噪、蟬唱、蛙鳴,山村特有的音響交會在一處,好不熱鬧,使黃沙道顯得更加生機勃勃!再來提問學生的感受,會答出:“真熱鬧,這個鄉(xiāng)村太有生氣了!”“我能感受到人們喜悅的心情!”“我能體會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這種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薄?/p>
通過模仿,使詞中的形象呼之欲出,通過模仿,把詞中的情節(jié)顯現(xiàn)得更加妙趣橫生。詞中所表現(xiàn)的那種喜悅之情自然就顯現(xiàn)在學生們的臉上、心上、表達與朗讀上了。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一些學習情境,利用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與古詩內容相機呈現(xiàn),可以把學生帶到一種真切、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在進行古詩中的情境教學中,教師情真,才能以情動情,教師心熱,才能點燃智慧的火花,教師意遠,才能在學生面前開拓其思路,兒童的思維處于表象思維階段。這樣不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他們在學習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靜態(tài)的閱讀注入了動態(tài)的生成,使隱含的詩歌意境逐漸顯現(xiàn),逐漸展示出它的美麗與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