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第十六小學 羅斯妮
小強同學上課規(guī)規(guī)矩矩,溫文爾雅,我情不自禁的說:“真不錯,真像個小紳士?!边^不多久,他動手打人了?;仡欉@件事,我終于明白出現這種情況,是自己對學生的評價在作怪。原來“真是個小紳士”的評價給他帶來的不是快樂和愉悅,而是壓力與不安。小強反常的表現正是對這種評價的無意識抵抗。他想要的是老師肯定他在學習中付出的努力。假如我說:“你今天精神抖擻,如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就更棒了!”學生得到激勵后,每當遇到困難時就會想方設法去解決,這也使他保持熱情,增加自信。
在《自選商場》的教學里,我提前讓孩子進入超市,然后在課堂上匯報購物時的情景與感想。面對他們興致勃勃的匯報,我不吝言辭給予評價:“你挑東西多仔細啊”“你就像個小管家……”在一句句的評價中,老師分明看到孩子的自信和成就感。這時有個孩子一副懊惱的表情:“唉!媽媽讓我買包味精,卻買成了糖”。東西買錯了,從發(fā)展的教育觀來看,他也成功了。于是,我笑著對他說:“至少你知道了味精和糖的區(qū)別,知道了家長的話要聽仔細,購物時也要看仔細,對嗎?”孩子臉上露出了笑容。由此想到在一些課堂上,經常聽到教師表揚學生:“你的音色真美”“你的身體素質真好……”這些隨意性的表揚沒有把握好,使學生錯誤的認為自己有天生的優(yōu)越性,從此沾沾自喜、自以為是。
發(fā)展性口頭評價側重于評價學生付出的努力,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品德養(yǎng)成的能力。
如果教師的表揚只是對學生印象的泛泛而談,而不能指向具體的事物,表揚的可信度就會大打折扣。當孩子聽到:“你這段時間表現挺好,希望你繼續(xù)努力”的籠統評價時,他會感到自己各方面都做得不錯,容易產生自我滿足感。這就要求我們在評價時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中要害。如學生按時值日了,你表揚他“做得不錯”,孩子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此一來,即使孩子按時值日了,但對好的行為習慣的向心力也會慢慢疏遠。我們可以換個方法表揚:“做的不錯,你今天的值日做的得非常細心,很負責任?!边@樣的表揚直接引入到值日的品德情感態(tài)度中,切中了值日做得好真正原因,學生會就覺得自己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從心底感到激動。當學生積極的舉手發(fā)言,教師評價他“你真棒,”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棒”,而這樣的評價“你真棒,想得真周到”“能開動腦筋想辦法”時,他知道自己原來“棒”在這方面。
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無論是精神評價還是物質評價,表揚都要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這樣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師要帶著一顆愛心走近學生,認真的觀察每一個學生,不能吝惜贊賞和激勵,要不失時機地評價每一個學生,尤其注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孩子都有所得。
周宏老師在《教你如何賞識孩子》中,一個家長提問:“我女兒每次寫作業(yè)都比別人慢得多,怎么辦?”要想孩子快,就不要說她慢,你越講她越慢,相反如果你在孩子動作快時表揚他,結果是優(yōu)點一說停不了,缺點越說越少。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一種觀點,一旦經過多次強化,就會在孩子心理生根。因此,老師一再指出孩子粗心大意,動作慢等缺點時,學生就會形成一種慣性,真的認為自己粗心或者慢,相反,如果老師把目光放在孩子細心的時候,動作快到的時候,經過多次強化后,學生的心里就會有種“快”的心理暗示,真的就快起來?!?/p>
因此,用發(fā)展性口頭評價激勵學生時,要特別注意對行為言辭習慣有偏差的學生的評價,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評價語言的措詞上做到小心謹慎,不以群體認可的“有色眼鏡”看學生,讓學生更多的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優(yōu)勢。
在運用發(fā)展性口頭評價時,程度要適時、適中。如果時過境遷,脫離了當時的氛圍,褒揚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而評價的程度要得當,拿捏得準,不要言過其實,也不要隨心所欲,否則評價不但沒有意義,反而事與愿違。
有些老師為了達到轟動效應“感動”學生的隆重的評價:“全班同學豎起大拇指,朝著一位同學“嗨、嗨、嗨,你真棒!”更有孩子滿臉是獎勵的金星。其實激勵性評價并不是如上述的一樣,力度越大學生的積極性越高。如果無論事情大小都濃筆重彩,大肆宣揚,或是過高的評價都會讓學生產生虛假做作,嘩眾取寵的感覺,久而久之,他們會覺得老師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種慣用手段,學生單調乏味之感愈強。所以只有把握好表揚的“發(fā)行量”,保證你的說的“含金量”:“很高興你聽得那么認真”“你口中讀出感覺,心中讀出畫面”“你的眼神告訴我你明白了”或一個大拇指的贊許、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會意微笑,一個親昵的拍肩動作都是評價的方式和獎品,才能讓榜樣的形象變得豐滿,有效地激勵每一名學生,讓其身處其中,品味其淳。
以往學習評價是老師的事,學生是被評價的對象,學生很少參與評價,我們常常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和同伴的表現有著自覺、能動的反應。如果讓學生參與評價活動,這種反應能被加強和發(fā)展。在一次不相伯仲的比賽中,我的評價等級而引起同學們強烈反響,認為不公平。好,讓學生自己評!比賽繼續(xù)開演,小評委亮出得星數并點評“讀得響亮,但沒有感情,扣一顆星”“他讀唱結合加一顆星,”……點評一茬接一茬,不管得到什么等級,孩子們對評價結果都樂意接受??梢姡瑢W之間的相互評價它往往會從另一個視角向教師展示學生的另一個世界:學生關注的可能是他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有哪些讓人嘆服的絕活;我的進步不只是為了得到表揚,而是把自己進步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并給與鼓勵與期待。
發(fā)展性口頭評價是施予生命的一縷陽光,評價的目的應始終定位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只有把每一次的表揚都能有效地激勵每個學生的內心活動,才能真正發(fā)揮發(fā)展性口頭評價的強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