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欣,張 超,張慧麗
(魯東大學文學院,山東煙臺 264001)
蒙自方言的量詞分布與生命度制約
寧 欣,張 超,張慧麗
(魯東大學文學院,山東煙臺 264001)
蒙自方言量詞的分布與生命度密切相關。就有生事物來講,適用于人的量詞非常豐富,根據(jù)不同的形態(tài)、情形和感情色彩,有九個量詞之多。適用于動植物的量詞則相對簡單,基本上根據(jù)生命度的等級來分派量詞的數(shù)量。其次,通用量詞“根”在指示代詞“之”和“阿”后可以通指一切事物,但在數(shù)詞后只能運用于有生事物和極少數(shù)無生事物,表現(xiàn)出指量與計量功能的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可能為量詞的功能和擴張路徑提供有益的啟示。
蒙自方言;量詞; 生命度;指量;計量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南部,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行政中心。居住人口約為41萬,其中漢族人口約占總?cè)丝诘?4.91%;各少數(shù)民族人口約占總?cè)丝诘?5.09%。蒙自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滇南方言有不同于西南官話的一些特點(路偉等2003,路偉2006)。蒙自方言的量詞系統(tǒng)也很有特點。有生事物的量詞分布與生命度有直接的關系,量詞“根”的分布與生命度也有很大的關系,在指示代詞后可以通指一切事物,但在數(shù)量詞后基本只用于有生事物。
(一)指人量詞
蒙自方言中用于人的量詞非常豐富,多達九個,并根據(jù)后面“人”的性狀和說話人的感情因素分別選用不同的量詞。
1.根
“根”是用來指人時最常用的量詞,感情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中性。例如:
(1)阿①根人在看啊②星星發(fā)呆個好大一哈啦。(那個人看星星看了很長時間。)
(2)之③根小娃逗我鬼火綠啊,就是根小鬧包!(這個小孩的調(diào)皮讓我很頭疼?。?/p>
(3)你們公司招多少人哈?(你們公司招幾位員工?)
我們就招一根。(我們只招收一位。)
2.坨
“坨”的使用表現(xiàn)出兩極的感情色彩??梢杂糜趦蓚€不友好的個體相互稱呼對方,表示辱罵、非常討厭、看不起,或者用于兩個關系非常親密的人。例如:
(4)我家那坨(特指說話人的情人)。
(5)你家尼阿坨喃?么會不來,我將將還交幾你,叫你挨他喊啊來是?。慵蚁壬??為什么不來,我剛剛才跟你說,叫你叫他一起來?。?/p>
(6)嘜!么會尼幾臭,個是你蹬毒該?(哎呀!為什么會這么臭,是不是你放屁???)
說我尼說,是坐阿邊尼阿坨?。ㄔ趺纯赡苁俏夷??是坐在那邊的那個?。ū硎鞠訔墸?/p>
(7)阿坨雜種?。莻€雜種?。?/p>
3.條
一般運用于正在睡覺,尤其是睡姿為平臥或撲臥,經(jīng)常賴床的。此量詞主要表現(xiàn)為中性偏貶義。
(8)孃孃,我找哈小明!(阿姨,我有事找小明!)
他還一條尼④睡在床上內(nèi),你就啊挨我跟他喊起來啦,懶米日眼尼!(他還睡在床上的,你順便幫我把他叫起來吧!真是太懶了?。?/p>
(9)好好尼睡覺,罷橫啊睡,一大條尼,占啊我尼位置了?。ê煤盟X,不要橫占著我的位置?。?/p>
4.[pia31]
主要用于形容正在睡覺(特指大字睡姿等睡姿難看的)或者正在做姿勢完全鋪開的動作的人,或者很無精打采的攤在什么地方的人。此量詞主要運用于貶義。不熟悉的人是損人,熟悉的人之間是反用,表示親密。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坨”??磦€人使用情況。有的人喜歡用“坨”,有的人喜歡用[pia31]。
(10)你睡過克點,一大pia31尼,我都咪得睡處啦,你再不過克,我一腳挨你抓克床底下?。闼^去一點,睡像這么難看,我都沒有地方睡了,你如果還不睡過去點,我就一腳把你踹下床?。?/p>
(11)你這pia31人(很親密)。
(12)阿pia31人(很嫌棄、厭惡)。
5.團
主要用于人群以某物體為中心圍成一圈時,形容的是瞎湊熱鬧的人群。此量詞主要用于中性偏貶義。
(13)阿團小學生圍?、堇蠋煟叶疾T不見他們在阿尼⑥整些些釀?。。切┬W生以老師為中心圍成一圈,我都看不見他們在干什么了!)
(14)為啊整阿根醫(yī)保,之團人已經(jīng)抵得些老瘋?cè)四岢锒紛A,還有些大聲嘈?、荨傲T擠罷擠,我都遭擠尼昏頭砸腦尼啦!”(為了搞定醫(yī)保,這些人已經(jīng)像瘋了一般朝里面擠,還有一些人口里大喊“不要擠了不要擠了,我都被擠昏了!”)
6.窩
主要形容較為集中的人群。此量詞主要用于中性。
如:一~人、一~土賊、一~小流氓等
(15)晚生不要出克亂瘋,將將我睺見一窩小雜種在打人,害怕怕尼,拿屁股想想尼認得要有人蹬腳了?。ㄍ砩喜灰饷鎭y跑,剛剛我回來的時候還看到一群小地痞在打人,我心里還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我敢肯定還會有人員死亡?。?/p>
(16)你們之窩土賊,叫你們克瞧電影你們不克,好了嘛!現(xiàn)在逼得克處了,逗我孜火啦,你們各piaη噻?。銈冋娴氖牵心銈?nèi)タ措娪澳銈儾蝗?,現(xiàn)在好了吧!沒有去處了,現(xiàn)在我很生氣,真受不了你們想什么呢?)
7.黨
形容一群關系比較密切的人。
(17)我唉我呢啊黨朋友一起出克玩。(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玩。)
8.個
“個”主要在年輕人群中使用,并且用法和普通話基本一致,由此推測“個”的使用主要受到普通話的影響。年輕人之間說話用“個”,跟家人說話用“根”比較多。
9. [kuan21]
在筆者的調(diào)查中,蒙自一些地區(qū)還使用一個量詞kuan21,罵人的時候會用,表示很嫌棄、厭惡。
(18)阿kuan21人?。ㄓ赀^鋪)
(二)指動物量詞
在漢語普通話中,動物的描述主要有只、頭、條等,“只”用于描述較小型的動物,如家禽、狗、貓等;“頭”用于描述較大型的動物,如大象、牛、老虎等;其余的個別動物也有相應的量詞修飾,如一條蛇、一匹馬等。在蒙自方言中,分類沒有這么詳細。
不分大小,基本上都使用“根”或“只”,舉例如下。
(19)一根馬,一根驢子,一根駱駝,一根牛,一根豬,一根狗,一根老虎,一根蛇,一根蚊子,一根蜜蜂,一根蒼蠅,一根蝦,一根老鼠,一根大象,一根雞,一根毛毛蟲
(20)一只馬,一只驢子,一只駱駝,一只牛,一只豬,一只狗,一只老虎,一只蛇,一只蚊子,一只蜜蜂,一只蒼蠅,一只蝦,一只老鼠,一只大象,一只雞,一只毛毛蟲
“根”和“只”有地域分布的差異。有的地方兩個量詞可以自由交替使用,例如蒙自雨過鋪。有的地方主要使用“只”,例如文瀾鎮(zhèn),只有在辱罵動物時,才使用“根”。
(21)你之根雜種狗,敢咬我!
另外,長條型的動物、蟲子使用“股”。例如:
(22)一股麻蛇,一股蜈蚣,一股黃鱔
(三)指植物類量詞
蒙自方言中適用于植物的量詞主要是“棵”和“根”,兩個量詞沒有分布的差異?!皞€”也有使用,但使用頻率低,可能是受到普通話影響產(chǎn)生的。舉例如下:
(23)一根蘭花,一根草,一根樹,一根蘿卜
一根梨,一根桃子,一根西瓜,一根棗,一根木瓜
(24)一棵植物,一顆草莓
另外,蒙自方言中還有一個小稱量詞“點”,用于形容動物幼崽或者小塊的東西。
(25)兩點小娃,兩點小雞,三點小豬,兩點蘋果(分成小塊的),之點小娃,阿點蘋果,兩點土塊
從前文可以看到,“根”可以形容人、動物和植物,我們可以統(tǒng)稱為有生事物。在修飾有生事物時,“根”可以出現(xiàn)在數(shù)量詞后,也可以出現(xiàn)在指示代詞后?!案边€可以運用于無生事物。但在形容無生事物時,其分布受到前面成分是數(shù)詞還是指示詞的制約,表現(xiàn)出不平衡性。
(一)無生事物的量詞
蒙自方言中用于無生事物的量詞比較豐富,但在數(shù)詞后和指示代詞后表現(xiàn)非常不同。在數(shù)量詞后各用各的量詞,不能使用量詞“根”,少數(shù)條狀物除外,舉例見(26)和(27)。但在指示代詞“之”“阿”的后面統(tǒng)統(tǒng)可以使用“根”。舉例見(28)。
(26)一把菜刀,一把掃帚,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把提琴,一張汽車,一張拖拉機,一張船,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沙發(fā),一根繩子,一架梯子,一支毛筆,一滴眼淚,一座工廠,一個公司,一家飯店,一閣倉庫,一家學校,一個銀行,一件衣服,一頂帽子,一條裙子,一只鞋子,一本書,一張報紙,一場電影,一場演出,一場雨,一條河,一座山,一朵花,一片云,一只手,一張臉,一顆牙齒,一張嘴,一只眼睛,一個國家,一個故事,一個教師,一個朋友
(27)*一根菜刀,*一根掃帚,*一根椅子,*一根扇子,*一根提琴,*一根汽車,*一根拖拉機,*一根船,*一根床,*一根桌子, *一根沙發(fā),*一根梯子,*一根毛筆,*一根眼淚,*一根工廠,*一根公司,*一根飯店,*一根倉庫,*一根學校,*一根銀行,*一根房子,*一根衣服,*一根帽子,*一根裙子,*一根鞋子,*一根書,*一根報紙, *一根電影,*一根演出,*一根雨,*一根河,*一根山,*一根花,*一根云,*一根手,*一根臉,*一根牙齒,*一根嘴,*一根眼睛,*一根國家,*一根故事,*一根教師,*一根朋友
(28)之根菜刀,之根掃帚,之根椅子,阿根扇子,阿根提琴,之根汽車,之根拖拉機,阿根船,阿根床,之根桌子,之根沙發(fā),阿根繩子,阿根梯子,之根毛筆,阿根眼淚,阿根工廠,阿根公司,之根飯店,之根倉庫,阿根學校,阿根銀行,之根房子,之根衣服,阿根帽子,之根裙子,之根鞋子,阿根書,之根報紙,之根電影,阿根演出,之根雨,阿根雪,之根河,阿根山,阿根花,之根云,之根手,之根臉,阿根牙齒,之根嘴,之根眼睛,阿根國家,阿根故事,之根教師,阿根朋友⑦
(二)量詞“根”的分布與功能
現(xiàn)在總結(jié)一下量詞“根”的分布。“根”在蒙自方言中是最廣泛使用的量詞,無論是人、動物、植物還是無生事物,都可以使用。其用法接近普通話中的“個”,可以認為是蒙自方言中的通用量詞。
但不同的是,量詞“根”在數(shù)量結(jié)構和指量結(jié)構中呈現(xiàn)不對稱分布。在指示代詞后,無生事物和有生事物都可以用“根”進行修飾;但是在數(shù)詞后,“根”只可以修飾人、動物和植物,基本上不用于修飾汽車、茶幾等無生事物(除了少數(shù)本來就用“根”做量詞的事物,例如“繩子”),因生命度的高低表現(xiàn)出梯度性。見(29)。
(29)量詞“根”的分布環(huán)境:
在指示代詞“之”、“阿”后:可以修飾人、動物、植物、無生物
在數(shù)量詞后:人,動物,植物>無生物
(29)中“根”的分布不平衡表現(xiàn)出其計量功能不突出,指示功能比較突出。這種功能特點從相關問句中得到進一步確認。例如(30)和(31)中“你看見根釀”和“你看見釀”的意思沒有差別,可以任意選擇“根”或者“張”來回答。
(30)你看見根釀?(你看見了什么?)
我看見根/張汽車。
(31)你看見釀?(你看見了什么?)
我看見張/根汽車。
(一)蒙自方言的量詞與生命度
量詞是漢藏語系的特點之一,但每個語言/方言都有自己獨特的量詞系統(tǒng)。本文分析討論了云南蒙自方言的名量詞系統(tǒng)。蒙自方言屬于北方方言,但其量詞系統(tǒng)表現(xiàn)出與其他北方方言不同的特點。
首先,對于有生事物,蒙自方言的量詞基本上是按照生命度的高低來分派:生命度高的分配的量詞多,生命度低的分配的量詞少。生命度最高的,指人的若干量詞根據(jù)所指人的性狀、說話人與聽話之間的關系遠近、還有說話人的感情色彩等因素使用不同的量詞。但用于動植物的量詞之間缺乏這種細致的區(qū)分,基本上只是頻率的差異。
其次,量詞“根”成為蒙自方言中的通用量詞,但表現(xiàn)出數(shù)量與指量的不平衡。在指示代詞后既可以用于有生事物,也可以用于無生事物;但是在數(shù)詞后基本上只可以用于有生事物。這種分布的不平衡也與生命度直接相關。
(二)量詞的功能:分類vs.計量
關于漢語量詞的功能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量詞是對名詞進行分類,是名詞范疇化的裝置(Lyons 1977, Kiyomo 1992, Senft 2000,Aikhenvald 2000, 2006)。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量詞主要是對名詞進行個體化和計量(郭銳2002,劉丹青2002a,2002b,黃正德2006,司馬翎2007,李知恩2011)。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漢語量詞的功能是有變化的。量詞在漢代及中古早期的功能是量化,使后面的名詞個體化,到了中古后期,它們有了新的功能,就是性質(zhì)化和分類(貝羅貝1998,李計偉2010)。從蒙自方言的名量詞系統(tǒng)來看,量詞應該兼具計量和分類功能。
蒙自方言的量詞分布與后面名詞所指事物的生命度密切相關,體現(xiàn)了量詞的分類功能。對于生命度最高的人類,使用大量的量詞來細致的分類,說話人可以根據(jù)描述對象的形態(tài)、性狀,自己的好惡,以及與聽話人的關系親密程度來選擇不同的量詞。對于生命度不高的動植物,就使用較少的量詞來分類。
Aikhenvald(2000)談到數(shù)詞分類詞語言一般都有一個通用的分類詞,可以用于任何名詞。李知恩(2011)認為這是因為數(shù)詞分類詞的根本功能是表示個體單位,表語義的功能是多余的。通用量詞的存在確實體現(xiàn)了量詞的計量功能。蒙自方言中的量詞“根”可以廣泛用來修飾所有的事物,是一個通用量詞。類似的情況在漢語方言中并不罕見,例如北京話的“個”,南方方言的“隻”(萬獻初 2003,羅昕如2007)。但蒙自方言的通用量詞“根”在表示數(shù)量時僅限于有生事物,在表示指量時可以泛指有生事物和無生事物,這種分布不平衡與生命度相關,也間接體現(xiàn)了量詞的分類功能。
李知恩(2011)通過對數(shù)十種語言/方言量詞系統(tǒng)的分析,繪出了各個語言/方言量詞的語義地圖,并總結(jié)了量詞的功能擴張路徑。結(jié)果認為量詞的功能是計量,因而第一步擴張是數(shù)量結(jié)構,第二步擴張才是指量結(jié)構,見(32)。
(32)1.計量單位-數(shù)量轉(zhuǎn)指
2.數(shù)量轉(zhuǎn)指-計量單位-指量名
這個擴張路徑應該考察的是各個語言中的通用量詞。但是這個擴張路徑不能解釋蒙自方言通用量詞“根”表示數(shù)量和指量的分布不平衡性。對于有生事物來講,“根”有數(shù)量功能,也有指量功能;對于無生事物來講,“根”只有指量功能,沒有數(shù)量功能。如果我們認為量詞的功能兼具計量和分類,量詞向數(shù)量和指量的擴張就是同步的,可以表達為(33)。在不同的語言中可能會有三種不同的情況:只向數(shù)量名擴展,只向指量名擴張,同時向數(shù)量名和指量名擴張。這樣預測力和解釋力會更強一些。
(33)1.計量/分類
2.數(shù)量—計量/分類—指量
注釋:
①阿:用法和意義類似于漢語普通話中的指示代詞“那”,下同。
②啊:用在謂詞后,表示謂詞的“進行體”。參考自路偉,《云南個舊方言謂詞的體范疇》,中國語文,2006,1:26-27.
③之:用法和意義類似于漢語普通話中的指示代詞“這”,下同。
④尼:相當于語氣助詞“的”。
⑤?。涸诖颂帯鞍 睘轭愃朴跐h語普通話中的“著”、“……的樣子”的意思。
⑥尼:類似于漢語普通話中的“里”的意思“。阿尼”意為“那里”。
⑦指示代詞“之”和“阿”后面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用“根”,也可以用原來的量詞?!案庇玫酶?。老年人更傾向于用“根”,年輕人二者可以混用。
[1]Aikhenvald,A,Y.Classifiers a typology of Noun Categorization Devic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Aikhenvald,A.Y.Classifiers and noun classes:Semantics,In Asher (ed),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Volume 2[M].Pergamon Press,2006:463-471.
[3]Kiyomo,S.Animateness and shape in classifiers[J].Word 1992(43):15-36.
[4]Lyons,J.Semantics 2[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5]Senft,G.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nomi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Gunter Senft(ed.),System of Nominal classific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11-49.
[6]鮑江.云南方言的形成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9):195-197.
[7]貝羅貝.上古、中古漢語量詞的歷史發(fā)展[J].語言學論叢,1998(21):99-121.
[8]郭銳.現(xiàn)代漢語詞類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2.
[9]黃正德.“生成語法理論和漢語研究”講座答問記錄,載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2006-6-19.
[10]李計偉.論量詞“根”的形成與其認知語義的多向發(fā)展[J].語文研究,2010(03):34-38.
[11]李錦芳.漢藏語系量詞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12]李知恩.量詞的跨語言研究[D].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1.
[13]劉丹青.漢語類指成分的語義屬性與句法屬性[J].中國語文,2002(05):411-422.
[14]劉丹青.2002b所謂量詞的類型學分析,載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網(wǎng)站.
[1 5]劉探宙,石定栩.煙臺話中不帶指示詞或數(shù)詞的量詞結(jié)構[J].中國語文, 2012(01):38-49.
[1 6]路偉,郭建軍,楊芳,唐娟.滇南方言的特點和范圍[J].紅河學院學報2003(01):34-37.
[17]路偉.云南個舊方言謂詞的體范疇[J].中國語文,2006(01):26-27.
[18]羅昕如.湘語的通用量詞“隻”,載汪國勝主編.漢語方言語法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18-230.
[19]孟繁杰.量詞“張”的產(chǎn)生及其歷史演變[J].中國語文,2010(05):469-476.
[20]邵敬敏.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J].中國語文,1993(03):181-188.
[21]石汝杰,劉丹青.蘇州方言量詞的定指用法及其變調(diào)[J].語言研究,1985(01):160-166.
[22]司馬翎.北方方言和粵語中名詞的可數(shù)標記[J].語言學論文,2007(35):234-245.
[23]萬獻初.湖北通城方言的量詞“隻”[J].方言,2003(02):187-191.
[24]汪化云.黃岡方言量詞的單用[J].語言研究,1996(02):75-81.
[25]吳積才.漢語方言志·云南省志卷五十八[M].昆明: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26]楊適逢.云南方言調(diào)查報告[M].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印行,1969.
[責任編輯張永杰]
The Classifier System in Mengzi Dialect
NING Xin, ZHANG Chao, ZHANG Hui-li
(College of Arts, 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01, China)
The classifier system in Mengzi Dialect displays some distinct features in the following ways. First, humans are assigned much more types of classifiers, while the animals, plants are assigned much less than Mandarin Chinese. Roughly speaking, Classifiers are distributed on a descending scale in light of the animacy of the referents. In addition, the classifier gen exhibits an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functioning as a measure unit and a Dem-CI unit, which might be helpful in discussing the expanding path of classifiers.
Mengzi Dialect; classifier system; animacy, measure; Dem-CL
H172.3
A
:1008-9128(2017)04-0057-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4.016
2017-01-14
寧欣(1991-),女,山東煙臺人,碩士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張慧麗(1974-),女,河南郾城人,副教授,北京大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語言學、方言學、語法與語音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