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強
(陜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西安 710119)
論《才調(diào)集》凄怨悵惘的愛情世界
——以《雜詩》《雜詞》為例
牛志強
(陜西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西安 710119)
《才調(diào)集》由五代后蜀文人韋轂編選而成,收入[唐]無名氏《雜詩十首》《雜詞十三首》,其“韻高而桂魄爭光,辭麗而春色斗美”的詩學(xué)思想貫穿全書,并引起了學(xué)界的研究熱情。而“雜詩”“雜詞”作為小傳統(tǒng)文學(xué)的存在,大多流于文獻的考證,其包孕的藝術(shù)世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闡釋?!绊嵏摺币庠谠姼璧囊繇嵑椭C,平仄起伏有序,也包含了情感的蘊藉淵厚;“辭麗”意在詞采的華麗和情感的含蓄韻味?!绊嵏摺迸c“辭麗”特征的結(jié)合保證了詩歌情感的真摯有力、語言的詞采飛揚和韻律的婉轉(zhuǎn)流暢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绊嵏摺薄稗o麗”可以透視詩歌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和感染效果,還原詩語后立體的愛情世界。
《才調(diào)集》;雜詩;雜詞;韻高;辭麗;主題
《才調(diào)集》由五代后蜀文人韋轂編選而成,收入[唐]無名氏《雜詩》十首、《雜詞》十三首。本文所涉雜詩、雜詞的特點在于“題材、體裁、主題、篇幅都比較隨意;語言樸素自然,感情真摯;往往乘興而作,興盡而止?!盵1]136因為是詩人隨意寫成以表達自己復(fù)雜心緒的作品,所以保證了情感的純正可信,也給我們的闡釋工作提供了無限可能。本文欲結(jié)合艾布拉姆斯的文學(xué)四要素理論及黃勇武的詩歌鑒賞理論*參見黃勇武《中國詩學(xué)鑒賞篇》,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第8頁。來探析這二十三首詩歌所包孕的情感世界。即以作品為中心闡述作品的詩境;從讀者的悟境去把握作品的獨特情思,對已經(jīng)考證出明確作者的作品信而從之,并把握作者的心境;對有爭議但文獻證據(jù)不足的作品姑且存疑,仍歸為無名氏。如劉瀏的《〈才調(diào)集〉無名氏詩考辨》一文得出七首詩作的明確作者,分別為:《雜詩》其二為嚴(yán)惲《落花》,《雜詩》其三為李益《寫情》,《雜詩》其九為劉禹錫《懷妓》其二,《雜詩》其十為劉禹錫《懷妓》其一;《雜詞》其一為杜秋娘《金縷衣》,《雜詞》其九為白居易《長樂坡送人賦得愁》,《雜詞》其十為白居易《閨婦》。*參見劉瀏《〈才調(diào)集〉無名氏詩考辨》,載《語言與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第241-246頁?!峨s詞》其三一說為唐人李景亮作,但文獻證據(jù)不足,姑存疑暫歸為無名氏。
“唐代愛情詩真正的繁榮期,是在中晚唐,確切地說是從中唐元白發(fā)軔至晚唐李商隱形成高潮,然后余波不息直至五代詞的繁興?!盵2]中唐政治革新的失敗使得知識分子遠離政局,文筆也轉(zhuǎn)向了男女情事,愛情詩越趨華麗,就像那繁華的城市一般。本文所涉二十三首詩中愛情詩最多,計十六首,主角有男有女,體驗有喜有悲,從而一窺中晚唐士人的愛情心理。
(一)男子的愛情失落
愛情的失落感自古有之,“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盵3]女子的失落是狡童所致,也成了《詩經(jīng)》愛情詩中眾多負面男性形象的代表之一。然而本文所涉十六首愛情詩中,有三首關(guān)涉兩位唐代有名詩人——白居易和李益,詩中他們都是愛情的失意者、悵惘者?!按饲榭纱勺窇洠皇钱?dāng)時已惘然”是他們失魂落魄的突出形象。失落是因為曾經(jīng)的甜蜜渴望,意外失去時便分外痛心。如李益《寫情》:“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4]613竹席精美,月光照樣灑滿蒼穹,詩人思緒難眠,期待千里的喜悅變成一夕的傷悲,沉吟最后將心底的煩悶推向高高的良夜,不去理會?!奥劸兴?,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dāng)風(fēng)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fù)相思,相思與君絕!”[5]551此詩中,傷心主角變成了男詩人,少了漢樂府女主角的怨憤絕決,多了一絲隱痛和逃避,這是一場無疾而終的愛情意外,詩人也絕決收筆。
愛情中更多的悲劇是兩情相悅而不得相守終生,如劉禹錫《懷妓》其一:“折釵破鏡兩無緣,魚在深潭月在天。得意紫鸞辭舞鏡,墮松青鳥斷銜箋。金瓶永覆難收水,玉軫長拋不續(xù)弦。若到蘼蕪山下過,空將狂淚滴黃泉?!盵4]613逝去的過往留下了沉痛的懷念。釵斷鏡碎,難復(fù)初衷;魚月天地相隔,不得復(fù)見。墮松青鳥是失魂落魄的詩人的鮮明寫照,尤其是想到得意紫鸞的時候就更顯無奈,人生因差異而不平,古今亦然。頸聯(lián)詩人在感嘆覆水難收之后就堅定表態(tài)不會再娶他人,可見劉禹錫對青樓知音的愛戀?!吧仙讲赊率?,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fù)何如?”[5]523設(shè)想中的蘼蕪山之遇并沒有出現(xiàn),若出現(xiàn)了,只剩下痛苦。從思想感情上來說,二人的處境倒是符合魚月之隔,“不續(xù)弦”只能理解為詩人的沉痛無奈之辭。此詩還有續(xù)作,即劉禹錫《懷妓》其二:“鸞飛遠樹棲何處,鳳得新巢已去心。紅壁尚留香漠漠,碧云初斷信沉沉。情知點污投泥玉,猶自經(jīng)營買笑金。從此山頭似人石,丈夫形狀淚痕深?!盵4]613從全詩內(nèi)容來看,符合“懷妓”主題,可看作劉禹錫對過去生活的懷念,首聯(lián)鸞飛遠處暗指自己貶謫遠方,鳳得新巢則指青樓女子已有了新的歸宿,頷聯(lián)似是在寫詩人和女子的最后一次見面并告別,走后只剩她的香氣和書信。當(dāng)詩人在懷念和不甘的時候,她們依然在買笑金來討生活。尾聯(lián)則是詩人自我的情感抒發(fā),化用了“望夫石”的典故,然而實際上是他在“望婦”。劉禹錫數(shù)遭貶謫,離別自是家常便飯,要離別就有不舍,然而此詩中要遠走的是女子,空留詩人懷念過往的快樂時光,換做男子“閨愁”之味。
要之,李益的《寫情》境界闊大,詩人將邊塞詩的豪邁蒼勁融進了愛情詩的感傷宣泄中,而詩豪劉禹錫的《懷妓》則在狂豪中融進了幾絲柔情、幾絲哀愁,和其《竹枝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劉禹錫的《懷妓》其一、《懷妓》其二及李益的《寫情》這三首詩作讓我們得以管窺中唐男子的愛情失落,結(jié)局都以遺憾告終,都有不得不分別的緣由,這些悲傷的人生事件促就了感人的詩歌文本的生成,充滿巨大的寂寥和感傷。
(二)女子的愛情守候
“女性的等待可分為顯性等待和隱性等待兩種,她們在等待中獲取愛情、婚姻、社會價值以及男性的認同?!盵6]唐詩中描寫女子愛情心理的詩自不在少數(shù),代言體和主人公自況并存,對無名氏雜詩而言,是否為作者自況多數(shù)難以考察,因而只能當(dāng)作代言體來對待。本文涉及此類詩歌共有九首,一首明確為白居易所作。按內(nèi)容可分為閨怨和思春兩類,其中閨怨類六首,思春類二首。閨怨的原因則有征夫不歸和婦人備受冷落兩種,思春詩作則鮮明地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
戰(zhàn)爭讓夫妻分為征夫和思婦,文人有感遂代言作詩,讓我們得以探析這些留守家中的女子的情感世界。如《雜詞》其八:“鶯啼露冷酒初醒,罨畫樓西曉角鳴。翠羽帳中人夢覺,寶釵斜墜枕函聲?!盵4]451鶯的叫聲尖細清新,往往雌雄一起飛翔,露水的出現(xiàn)時常預(yù)示著晴天的到來。拂曉前的露水又是冰冷的,女主人公此時正從醉酒狀態(tài)中醒轉(zhuǎn)過來,最終的醒轉(zhuǎn)以夢的結(jié)束收場,寶釵掉落到中間可以藏物的枕頭上而發(fā)出聲響,室內(nèi)的沉寂被打破。在她夢覺以前,軍隊報曉的號角聲也響了起來,應(yīng)是女主人公的戀人在軍隊中任職而不得歸,其獨居孤寂的心緒一覽無余?!峨s詞》其五:“不洗殘妝憑繡床,卻嫌鸚鵡秀鴛鴦?;蒯槾痰诫p飛處,憶著征夫數(shù)淚行?!盵4]451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女為悅己者容”,當(dāng)丈夫久戍在外,婦人也無心打扮,帶著殘妝的丑容刺繡鴛鴦,那多嘴的鸚鵡讓人心煩,可見心情確實很糟糕。行針至愛情鳥比翼雙飛處,婦人的思緒頓然停滯在回憶和想象的畫面里,應(yīng)該有過去的甜蜜相依,應(yīng)該有分離的孤單痛心,這場思緒的結(jié)局是婦人落淚,“數(shù)”在這里突出了流淚的頻次,關(guān)鍵是婦人的傷心欲絕于此傳神表現(xiàn)。詩中傳達給我們的是曾經(jīng)近在咫尺的熱烈愛情而今卻遠隔天涯的痛心疾首的心理體驗,一個字形容就是“悲”。《雜詞》其七:“一去遼陽系夢魂,忽傳征騎到中門。紗窗不肯施紅粉,徒遣蕭郎問淚痕?!盵4]451征夫久戍不歸,思婦魂牽夢繞,征騎突到中門,自己的丈夫是否就此歸來安家?后面兩句透露出思婦和征夫的短暫相聚后不得不再次淚送愛人遠去,紅粉不施則成了這一結(jié)局的悲怨象征,愛恨交織的復(fù)雜心態(tài)一并呈現(xiàn)。
相比征夫不歸來說,不明原因的獨守空房似乎更為無聊哀憐,前者的期待充滿希望,后者也有期待,但多半得不到回應(yīng)。如《雜詞》其二:“青天無云月如燭,露泣梨花白如玉。子規(guī)一夜啼到明,美人獨在空房宿?!盵4]451外在場景:月色昏黃,如殘燭搖曳夜空,竟無半點云彩。露水越發(fā)盛大,似乎哭泣一般,梨花更加蒼白。杜鵑簡直要叫到天明了,美人和空房為伴。通常來說,美人總是受人陪伴的,詩中所寫反常,因而要怨,前三句實為美人的內(nèi)心寫照:孤寂、哀怨和無助?!峨s詞》其四:“空賜羅衣不賜恩,一薰香后一銷魂。雖然舞袖何曾舞,長對春風(fēng)裛淚痕。”[4]451女主衣食無憂,獨缺男主愛憐,且對昔日恩愛追懷至極。跳舞的衣服不再穿起,靜對春風(fēng)灑春淚,春天,所有的生命開始躁動,尤其是沐浴過春光的少婦?!栋拙右住ら|婦》:“偏倚繡床愁不起,雙垂玉箸翠鬟低。卷簾相待無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盵4]451相思是愛情中的常有體驗,詩中女子因戀人不至而慵懶于床,不修邊幅?!熬砗熛啻背尸F(xiàn)給讀者的是情感上的期待和渴望,結(jié)局是杳無音訊。夕陽西下,夜色和花朵一起閉合,女子的期待落空,愁思定要演變?yōu)榍叭盏你紤袩o聊和空虛。
唐代女子敢于公開自己對愛情的渴望,當(dāng)鳥兒比翼齊飛,當(dāng)花兒姹紫嫣紅,這些燦爛的春光會刺激她們?nèi)シ匆曌陨?,自己二八年華正茂卻孤單一人,愛情的渴望呼之欲出。如《雜詞》其六:“眼想心思夢里驚,無人知我此時情。不如池上鴛鴦鳥,雙宿雙飛過一生?!盵4]451心中所思演化成了夢中鮮明可感的畫面,情感的渴望充分表露,驚訝亦自驚喜,懷春少女的愛情心理鮮明可感。《雜詞》其十一:“悔將淚眼向東開,特地愁從望里來。三十六峰猶不見,況伊如燕這身材?!盵4]451女子?xùn)|望生愁,應(yīng)是戀人在東方未歸所致。武夷山三十六峰直插云霄,奇絕雄偉,代指所思男子。女子視線收回己身時,不由感嘆可惜了自己的曼妙身材,空受歲月蹉跎。杜秋娘《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盵4]451杜秋娘本為歌妓,先為節(jié)度使李綺寵妾,后又為唐憲宗秋妃,晚年因故賜歸故里,窮困潦倒,人生的落差無比鮮明。前兩句經(jīng)常被用來勸誡我們珍惜時光,積極進取,但又有不要辜負青春時光的愛情意味;后兩句則透露出了愛情的訊息,“以更曲折的愛戀過程彰顯現(xiàn)實之愛的美好”[7],告誡我們應(yīng)及時珍惜眼前之人,莫要留恨將來,但又透露出要抓住機會,及時進取的意思。現(xiàn)實中總是充滿遺憾,并且這遺憾在今后的詩文和現(xiàn)實中不斷上演,成為我們共有的心理體驗。
(三)男女的愛情悲喜
男女兩人的愛情悲喜體驗共同出現(xiàn)在詩歌中才是一首完整的愛情詩。或悲或喜,兩人都是相通的,即他們都真心相愛而相守或真心相愛而不得不分別,對于讀者而言,這樣的詩歌總是讓人贊美或嘆惋。
《雜詩》其四:“數(shù)日相隨兩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出門便是東西路,把取紅箋各斷腸?!盵4]613甜蜜中的小憂傷,離別中還在纏綿前日的歡悅,二人的關(guān)系耐人尋味,數(shù)日相隨更像是在說紅顏知己,而不是夫婦。東西路構(gòu)成空間的隔絕,紅箋成了唯一的音信寄托,情感失于輕浮。
《雜詩》其七:“洛陽才子鄰簫恨,湘水佳人錦瑟愁。今昔兩成惆悵事,臨邛春盡暮江流?!盵4]613洛陽和湘水構(gòu)成了南北的空間格局,才子的遺恨和佳人的憂愁各自綿延。過去于今時而言,惆悵自成懷念,臨邛則暗示詩人在蜀地作此詩,而且是春天將盡之時,紅花謝去,綠葉枝頭,傍晚的江河孤自流去,一往無前,人生也應(yīng)該這樣向前走。
《雜詞》其十三:“兩心不語暗知情,燈下裁縫月下行。行到階前知未睡,夜深聞放剪刀聲?!盵4]451“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兩情相悅是人生一大樂事,未點破之前更是最為奇妙。詩人似是去探望他心儀的姑娘,并且知道她正在裁縫衣物,果然待到階前時聽到了放剪刀的聲音,可見彼此很了解。淡淡的韻味,簡單的幸福,燈下裁縫衣物的姑娘,月下前行探望的詩人,詩情畫意無需多言。
嚴(yán)惲《落花》:“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樽前把一杯。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盵4]613春光燦爛,終將逝去,酒給詩人味覺的刺激,花則給詩人以視覺的沖擊,春花隨風(fēng)飄零,慵懶的畫面感讓人覺得詩人無所事事,徒覺時光無聊。然而悠長的缺憾卻貫穿全詩,詩人心底那份不甘和無奈就這樣在春光中流淌,除了喉嚨的熱辣,就只有胸間的凄涼,樂景哀情交織混溶,透出愛情失落的成分,男悲女泣皆可成說。
要之,以上十六首愛情詩歌給我們展示了三種情感形態(tài),即男子的愛情失落、女子的愛情守候和男女的愛情悲喜。具體言之,男子因某種緣故無緣心儀的女子而遺憾追懷,誠為無希望的嗟嘆之詞;女子已經(jīng)獲得愛情,可是中途愛情遭遇了離別,天各一方或近在咫尺卻遭遇冷落,這是有希望但卻痛苦而漫長的期待,也許是無期。男女的愛情悲喜則是雙方都相愛,但為客觀所阻而不能相守,成為終生的遺恨;或是兩人心有靈犀,給我們呈現(xiàn)了溫馨的愛情畫面,或是抒情男女指向不明,徒為傷情。
為理清下文“離情、鄉(xiāng)情、愛情的交織世界”,特對文章所涉三首純鄉(xiāng)情詩作一解析,以便對比突出文章所論愛情世界的特點。
鄉(xiāng)情詩主人公都因有家難歸而黯然神傷,使得鄉(xiāng)土這一具體存在成為審美對象,詩歌的抒情基調(diào)都偏于緩滯消沉。他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牽涉到了空間,詩人在某一時刻的感嘆則牽涉到了時間。如《雜詩》其一:“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fēng)柳映堤。早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盵4]613詩人在寒食節(jié)這個時間點上從異地泛起思鄉(xiāng)的意緒,空間沒有發(fā)生跳躍,全為異地的風(fēng)物,而故鄉(xiāng)卻是見之不得。陪伴詩人的只有春天茂盛的野草和蓬勃的麥苗以及河堤上隨風(fēng)飄擺的柳枝,萬物一派祥和氣象,唯獨自己滯留他鄉(xiāng),不愿聽到杜鵑鳥“不如歸去”的叫聲,內(nèi)心孤獨感愈加強烈?!峨s詩》其五:“無定河邊暮角聲,赫連臺畔旅人情。函關(guān)歸路千余里,一夕秋風(fēng)白發(fā)生?!盵4]613無定河與赫連臺均為古代戰(zhàn)爭著名場地,函谷關(guān)是詩人所在的坐標(biāo),詩人以此為基點實現(xiàn)了思維空間的跳躍,讓兩處盡是戰(zhàn)骨的荒涼之地進入思緒,讓那無窮的凄涼嘆息包裹自己,想到從函谷關(guān)歸家尚有千里之遠,心緒更為孤寂,而秋風(fēng)和白發(fā)的組合意象更是將物的凋零和人的衰損巧妙結(jié)合?!峨s詩》其八:“浙江輕浪去悠悠,望海樓吹望海愁。莫怪鄉(xiāng)心隨魄斷,十年為客在他州?!盵4]613此詩為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之作,詩人望海而生思鄉(xiāng)之愁。海面平靜,輕浪漪漪,此番景色恰似詩人內(nèi)心愁思的烏云,在心海上不斷蓄積,終成云雨。第三句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爆發(fā)了,思鄉(xiāng)的題旨終于明了,十年他鄉(xiāng)客,故鄉(xiāng)成了記憶中的懷念對象,烙印最深的應(yīng)是那童年時代對這個世界的新奇探索和蓬勃向往。
要之,三首鄉(xiāng)情詩中前兩首情感雖哀,但少了力的爆發(fā);而第三首恰好將這壓在心底的情感喊了出來,獨有一份鏗鏘神韻,下文中的幾首詩作則在鄉(xiāng)情離別之中透出濃重的愛情訊息。
《滄浪詩話·詩評》:“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盵8]本文所涉四首離別詩多哀愁淡漠之色,少勉勵自強之語,帶有濃厚的晚唐哀憐之音。詩人往往離別傷己,送別的人沒有出現(xiàn),我們只看到詩人自己的離傷獨語。四首詩中均有離別字眼,但在離別之下卻包含了鄉(xiāng)情和愛情的成分,詩人離開了故地故人,內(nèi)心留下了凄迷的故事。
《雜詞》其三:“石沉遼海闊,劍別楚山長。會和知無日,離心滿夕陽?!盵4]451因為會和對象身份的缺失,可能是鄉(xiāng)親友朋,也可能是妻子戀人,因此在詩旨上也就有了多方闡釋。這是一場注定漫長且相會無期的離別,遼海和楚山則是詩人思緒的空間轉(zhuǎn)換,石沉大海與劍揮楚山都顯得那般無奈又渺小,此種小大上的空間對比給人以空曠寂寥之感,正如詩人面對的這場分離,除了自己哀嘆外別無他計可施,行人一別之后則相見無期,情載夕光,就這樣遠行。白居易《長樂坡送人賦得愁》:“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東西接御溝。終日坡前怨離別,謾名長樂是長愁。”[4]451地點確定為長安長樂宮附近,離別對象的身份依然不明,只有離別的情狀呈現(xiàn)。離別的兩人南北相向而去,流水無情由西向東流過,這是在一個著名城市的著名地點發(fā)生的著名離別,長樂坡上無長樂,哀怨相聚成長愁。詩歌感情內(nèi)斂,些許感慨溢于言表,細細讀之又有宏大氣象。
《雜詞》其十二:“滿目笙歌一段空,萬般離恨總隨風(fēng)。多情為謝殘陽意,與展晴霞片片紅?!盵4]451樂聲和耳朵天然相連,詩里卻成了詩人眼睛里的回憶,回憶的對象身份存疑,笙歌和離恨暗示出詩人過去生活的一種狀態(tài),似并未著意于某人,而是重在對過去生活的一種眷戀不舍。樂音響起,畫面回放,調(diào)動起詩人的情緒。離別的場面很短暫,但思緒卻如此綿長,隨風(fēng)而不逝,因為要離開的是像笙歌一樣動聽的生活故地。等到回神過來時,才勉強將目光投向殘陽,聊以慰藉,情語化為景語。
《雜詩》其六:“花落長川草色青,暮山重疊兩冥冥。逢春便覺飄蓬苦,今日分飛一涕零?!盵4]613分飛之人身份難明,難舍故土,難舍知音,均可作解。春天落花隨風(fēng)飄散的景象本是十分動人的,然情由心生,詩人顯然無心欣賞美景,因而時間定格在了黃昏時分,花落長川,草色青青,大山重疊而立,略顯昏暗的畫面感造就了凄美的意境。于是詩人自比春天的飄飛的蓬草,要遠離自己的故土去向遠方,滋味甚苦,感慨頗深。
要之,這三首離別詩以迂回曲折的語調(diào)表現(xiàn)了詩人面對分別時無可奈何的心境,落花和夕陽成了這一離情世界的凄美代言。
韋轂的編選標(biāo)準(zhǔn)即“才調(diào)觀”貫穿全書,因此必須對這一詩學(xué)觀念作一辨析,才能更好地闡明“才調(diào)”與“情感”的關(guān)聯(lián)之處。顧玉文說:“‘才調(diào)’總與文士青春不羈的行為,文采斐然的氣勢結(jié)緣。才即指才情;調(diào)即指風(fēng)調(diào),關(guān)涉詩歌的形式與內(nèi)容。”[9]劉瀏說:“韻高,即對情韻格調(diào)的追求;辭麗,即對詞采才華的重視。”[1]159孫振濤說:“韻高指向詩歌的情韻格調(diào)方面,辭麗指向詩歌的語言詞采方面。”[10]筆者認為,韋轂的“才調(diào)觀”即“韻高”“辭麗”的詩學(xué)思想,前者意在詩歌的音韻和諧,平仄起伏有序,也包含了情感的蘊藉淵厚。后者很容易讓人想起晚唐五代的詩歌風(fēng)尚,即重視詞采的華麗和情感的含蓄韻味。韋轂《才調(diào)集》中的雜詩、雜詞都符合“韻高”“辭麗”的“才調(diào)觀”審美信條,韻律美和情感美相輔相成。完整的“才調(diào)觀”應(yīng)是情感的真摯有力、語言的詞采飛揚和韻律的婉轉(zhuǎn)流暢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按照本文的分類,愛情詩的“辭麗”特征突出,語言修辭的華麗恰到表情達意的好處,即詩人主要通過語詞秾麗纖巧來表現(xiàn)主人公的愛恨心緒。“韻高”特征稍次,即其情感境界內(nèi)斂向深發(fā)展,但并未暢快展開。鄉(xiāng)情詩、詠懷詩和離別詩則“韻高”特征突出,即情感境界更為純正闊大,“辭麗”特征恰到好處的輔助了詩歌情感的清美流暢。
要之,“才調(diào)”含括詩人的詩才及詩才發(fā)揮下的語辭修飾和情感深度,從而使得這二十三首詩作既有語言上的出彩鮮麗,又具情感上深沉闊大。同時,韋轂的“才調(diào)觀”是對孔子“文勝質(zhì)則野,質(zhì)勝文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11]的文學(xué)思想的新變,其詩學(xué)思想本質(zhì)上立足于儒家詩教但又以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為依托而發(fā)生了變化,即晚唐五代的社會大背景和蜀地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與文化氣候,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促使韋轂按照“韻高”“辭麗”的“才調(diào)觀”編選了《才調(diào)集》。
[1] 劉瀏.才調(diào)集研究[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xué)出版社,2008.
[2] 楊一楓.論唐代愛情詩歌[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06:25.
[3] 周振甫.詩經(jīng)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113.
[4] [唐]令狐楚,元結(jié),韋轂,等.唐人選唐詩[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6.
[5] 魏耕原,張新科,趙望秦.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鑒賞辭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6] 徐勝男.中國古代愛情文學(xué)中女性等待主題——從“候人兮猗”談起[J].瓊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6(1):56-61.
[7] 于國華.情賦發(fā)展視域中的《洛神賦》愛情書寫[J].瓊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6(3):3-10.
[8] [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M].郭紹虞,校釋.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3:198.
[9] 顧玉文.唐末五代的“才調(diào)”觀與《才調(diào)集》的選旨[J].三江學(xué)院學(xué)報,2005(1):72-74.
[10] 孫振濤.論五代后蜀文人韋轂《才調(diào)集》的詩學(xué)思想[J].牡丹江大學(xué)學(xué)報,2015(8):21-23.
[11] 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中華書局,2015:115.
(編校:王旭東)
Sad Love World ofCaidiaoji——TakingZashiandZacias the Examples
NIU Zhi-qia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119, China)
Caidiaoji is compiled by Wei Gu who lived in Houshu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 and it recordedTenPoemsofZashiandThirteenPoemsofZaci. That the poetic thoughts of noble emotion and flowery language run through the book arouse enthusiastic academic research. Because Zashi and Zaci are seen as the small traditional literature, most researchers focus on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text and the art world of the text isn’t adequately explained. “Noble emotion” means the harmony of rhyme, orderly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and the deep emotional implication. “Flowery language” means the gorgeous words and implicit charm. The combination of noble emotion and flowery language ensur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true and powerful emotion, the gorgeous language, and the smooth rhythm. Noble emotion and flowery language embody the expression and the effect of poetic emotion, and also they can restore the three-dimensional love world in the poetic language.
Caidiaoji; Zashi; Zaci; noble emotion; flowery language; theme
格式:牛志強.論《才調(diào)集》凄怨悵惘的愛情世界——以《雜詩》《雜詞》為例[J].海南熱帶海洋學(xué)院學(xué)報,2017(4):33-38.
2017-04-15
牛志強(1991-)男,甘肅莊浪人,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2015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
I206.2
A
2096-3122(2017)04-0033-06
10.13307/j.issn.2096-3122.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