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梅
以思辨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劉 梅
(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015)
部分高職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此現(xiàn)狀,文章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等方面探討了以思辨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希望通過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其能滿足新形勢下社會對高職人才的要求。
高職;思辨能力;教學改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著力提高學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要“堅持能力為重,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huán)境?!币虼?,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也成為了教育者普遍關注的問題。然而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其思辨能力現(xiàn)狀卻令人擔憂。部分院校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和思辨能力培養(yǎng)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鑒于此,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應當注重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正確處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以滿足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Critical thinking是由學者Edward Glaser提出來的。Critical ThinkingSkills這一術語有多種譯法,較常見的有“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思辨能力”等?!安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中庸》里關于治學之道的一句名言,其中“審問、慎思、明辨”就與“Critical thinking”的內(nèi)涵吻合。因此,筆者認為,將此術語譯為“思辨能力”較為合適,本文中也采用這一譯法。
簡而言之,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謂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所謂辨析指的是對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等的辨別分析。思辨能力的核心精神是求真、開放、公正、反思,包括分析、判斷、解釋、說明、評估、推理等能力。
在現(xiàn)代社會,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被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通過研究型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學習成為一個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而非記憶或拷貝的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高等教育需要有新的觀念和模式,高等教育機構必須教育學生,使其成為具有豐富知識和強烈上進心的公民。他們能夠批判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并承擔責任。為實現(xiàn)這些目標,課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對學科知識的簡單的認知性掌握,課程必須包含獲得在多元文化條件下創(chuàng)造性分析的技能,獨立思考,集體工作的技能。
高職英語教學雖然進行了各種改革,但是作為一門語言基礎課程,部分課堂教學主要集中在對語言、文化知識的“識記”和“理解”上,而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重視不夠,部分學生不會主動思考,不會提出問題,缺乏質(zhì)疑和批判精神,將學習僅僅當作是一個記憶或拷貝的過程。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直以來,在教學目標上,部分教學部門和教師對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教學目標主要放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上,課程也大都圍繞這些技能進行設置。尤其是部分高職院校往往注重英語A級考試的通過率,致使部分英語教師側(cè)重于應試教育,為了提高學生的通過率而舍本求末,忽視了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而部分學生也把通過A級考試、取得合格證書作為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他們埋頭于模擬試題中,滿足于過級考試的通過,沒有任何動力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部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不強,交際時也不善于分析和思考。
由于條件所限,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形式。部分教師的授課方式單一,幾乎很少設計專門的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教學中只強調(diào)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教師講授,很少參與課堂活動、主動學習。陳舊的教學模式制約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無法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授課,部分教師忽視了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部分教師只管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授,而不問學生學了什么,教學方法單一、內(nèi)容枯燥乏味。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性受到遏制。
從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角度來看,部分教學評價主要存在測評形式單一、內(nèi)容較淺、標準含糊等問題。英語課程的考核方式較單一,在形式上一貫采取閉卷考試,題型多為選擇題、填空題等客觀題。在測試過程中,僅僅是考查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學生只是被動地參加考試,沒有發(fā)揮其能動性和自我反思性。僅僅是考查語言技能的考試自然引導教師和學生只進行語言技能教學,而弱化了對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造成了部分學生的“思辨缺席”。這樣,學生即使通過了考試,也不表示他們的語言技能已經(jīng)達到要求,更不用說具備良好的思辨能力。
基于部分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革應根據(jù)高職學生的特點,以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為導向,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方面著手,加強學生分析、綜合、推理、思辨、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為今后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在學習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構建在新教學要求下的多樣化教學模式,使高職英語教學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
3.2.1 采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成為了多數(shù)教師的選擇。新的教學模式以人為本,以知識和技能為本,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僅僅獲得學習的內(nèi)容。多媒體教學模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的改變,更是一種理念的轉(zhuǎn)變。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提供給學生大量生動的信息,促使學生進行觀察、理解、分析、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思辨、推理、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的能力。英語教學也因此確立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向著個性化、自主化發(fā)展。
3.2.2 實行翻轉(zhuǎn)課堂
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zhuǎn)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胺D(zhuǎn)課堂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回到課堂上課時,則課堂變成了一個互動的場所。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這樣的課堂教學能夠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學生不再單純地依賴教師,他們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去使用豐富的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而老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理解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靈活,其參與度也更強。學生的角色更加突出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因為如果沒有一定的主動性,沒有學生的主動操作和思考,翻轉(zhuǎn)課堂中的課外自主學習就無法進行。所以,在翻轉(zhuǎn)課堂下,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3.2.3 豐富課堂活動
在課堂上,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梢蚤_展的活動有:合作式活動——學生之間開展小組活動,在合作過程中彼此了解,共同進步;任務式活動——角色扮演、情景模仿、閱讀討論、改編課文等,通過多種多樣的任務,讓學生體驗、感受、實踐、思考;展示性活動——學生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公開展示,例如,作文、調(diào)查報告、視頻等,通過展示,同學們互相進行評價、反饋;技能型活動——例如演講、辯論、談判等。這些活動除了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之外,還對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極為有利。一系列的活動,使得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學生在活動中鍛煉了自己,思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3.2.4 重視課外活動
除了課堂內(nèi),課外活動同樣不可忽視,因為這也是學生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課后閱讀,可以是英美文學作品、報刊雜志等,可適當布置些相關作業(yè),如閱讀心得,作品比較等,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學會思考。教師也可推薦學生欣賞一些影視作品,同樣可讓他們完成一些思考習題,拓展其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在學院組建英語協(xié)會,指導學生開展豐富的活動,如英語沙龍、各類英語競賽、各類晚會、藝術活動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教學評價是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測試時應體現(xiàn)對學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在檢測中,應當引入形成性評價,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為了加強測試內(nèi)容的思辨性,主要可從兩方面來進行改革:一是終結性評價中要增加思辨性主觀題型,例如讓學生就某一問題闡述自己思辨式的見解;二是增加形成性評價內(nèi)容。對教學的檢測不能只是單純的筆試,還可采取小組討論、辯論、個人或者小組演示等形成性評價形式,以檢測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性評價注重過程,是多方面的綜合評價,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性評價主要可以包括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課堂測試等。自評可以讓學生反思,互評能考察學生客觀評價的能力。課堂測試的內(nèi)容可以靈活多樣,著重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模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加強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一項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英語課程的改革也應該以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在教學中注重學思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加強分析、評價、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具備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成為高素質(zhì)的應用型人才,以符合新時期職業(yè)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1]新華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 3.htm,2010-07-29.
[2]苗寧,苗興偉.基于思辨能力層級模型的語言學課程改革與設計[J].中國外語,2015(4):10-15.
[3]曹雪,陳紅.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思辨傾向及能力研究[J].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6(6):28-32.
[4]馮滿珍,鄭新民.以任務促進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的反思性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fā)展[J].中國外語,2016(6):12-18.
[5]南二麗.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行動研究[J].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6(5):74-80.
[6]伊小琴.“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高職英語教學新模式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113-115.
[7]曾凡貴.大學英語教學新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8]文秋芳.中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現(xiàn)狀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based o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raining
LIUMei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Changsha,Hunan,China 410015)
The English studyof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lack ofcritical thinkingskills training.In viewofthi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from such aspects as teaching objective,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With the reform,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abilityand meet the demands ofthe societyin the newcircumstanc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ritical thinkingskills;teachingreform
10.3969/j.issn.2095-7661.2017.04.036】
H319.3
A
2095-7661(2017)04-0112-03
2017-08-20
劉梅(1972-),女,浙江海鹽人,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第一期全國高職外語教學改革重點課題“高職英語兼顧性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編號:GZWYJXGG-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