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些年,坐在教室里,小編和同學(xué)們搖頭晃腦背著魯迅先生的文章,當(dāng)年不識其中味,如今重讀意滿懷。今天的社會飛速向前發(fā)展,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我們社會風(fēng)氣也一再被人詬病,返回來讀讀魯迅的話,才能明白魯迅的智慧,體會魯迅早在八九十年前就對我們種下的悲憫之心。
01
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
——《經(jīng)驗》一九三三年
02
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zhuǎn),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里轉(zhuǎn)。長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轉(zhuǎn),同他們的父親一樣,或者還不如。
——《隨感錄二十五》一九一八年
03
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么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墒浅嗽傧敕ㄗ觼砀母镏?,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于“現(xiàn)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來”的就是。
——《兩地書》一九二五年
04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diào)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diào)和,愿意開窗了。
——《無聲的中國》一九二七年
05
無論從那里來的,只要是食物,壯健者大抵就無需思索,承認(rèn)是吃的東西。惟有衰病的,卻總常想到害胃,傷身,特有許多禁例,許多避忌;還有一大套比較利害而終于不得要領(lǐng)的理由,例如吃固無妨,而不吃尤穩(wěn),食之或當(dāng)有益,然究以不吃為宜云云之類。但這一類人物總要日見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氣了。
——《看鏡有感》一九二五年
06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nèi)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wǎng)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海上的兒童》一九三三年
07
在要求天才的產(chǎn)生之前,應(yīng)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六年
08
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fēng)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后……
——《中國語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