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嘉定路小學 孫真
把握課標主旋律,奏響習作教學三部曲
山東青島嘉定路小學 孫真
作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難點。平日教學中,我們會面臨習作教學的困難。很多時候,是因為對本學段教學目標不明確造成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緊緊圍繞所教學段課標要求加強對學生作文的指導與練習,促進作文能力的提高。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結合中年級學段具體要求,總結歸納了三點教學策略。
習作教學 學段目標 觀察 表達 積累 評改 分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可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很多時候,學生并不愛寫作,而我們教師也會覺得習作教學很難教。那到底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呢?我認為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習作常常是高標準、高要求,使得習作成為學生心中難以承受之“重”,也成為教師教學難以跨越的“坎”。之所以會提出高于學生能力的標準,主要是因為我們沒能把握住課標中對本學段習作教學的具體要求。所以我建議教師應該明確課標中對所教學段的習作要求,并針對要求,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這樣就會提出合理的標準,也會使我們的習作教學有顯著的效果。下面,我就結合所任教的中年級學段,談幾點具體的做法。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課標中對中年級學段的具體要求:
(1)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針對以上五點要求,我梳理了三點教學策略:
魯迅先生在《給董永舒》一文結尾處寫道:此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可見,觀察在習作中的重要性。因此,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習作指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們不能只把觀察停留在理論的說教上,那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無用之功。應該有計劃地開展課內外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觀察。比如,我會發(fā)給每個學生幾顆辣椒種子,讓他們回家種植,然后開始寫觀察日記。一開始,學生并不會寫,于是我就以“下水文”的方式,以身示范,讓學生明白觀察日記的寫法。經(jīng)過學習,學生明白了怎樣觀察,也開始記錄自己的辣椒成長記:
“我的種子一直沒有發(fā)芽,于是,我又趕緊給小芽澆了些水。真希望它們能趕緊長出來。”
“一天,兩天……過去了,啊,我的種子咧開了嘴巴,笑著發(fā)芽了,這可真讓我喜出望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p>
“我的辣椒長出了小芽,碧綠碧綠的,像穿著件綠裙子,我真是太高興了,心里樂開了花?!?/p>
我也會及時抓住一些課堂生成,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比如,有一次早自習,一名值日生在擦教室門上的玻璃。我無意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目光都被他吸引走了。于是我索性讓全班同學都來觀察他擦窗戶,然后當堂寫了一篇小練筆:
“大寶個子實在太矮了,像只兔子一樣,一蹦一跳地擦著窗戶?!?/p>
“他用嘴哈著氣,拿著抹布使勁地擦,好像要把玻璃擦破了……”
“大寶擦窗戶的時候,鼻子都貼在玻璃上了,像一只可愛的小豬……”
完全是即時生成的小練筆,沒有拘泥于任何的形式,但因為有了細致地觀察,學生的描寫生動自然,真實地記錄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一點也不做作??梢?,對于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不要把門檻設置得太高,只要在平時學習中循序漸進地指導,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樂于表達,切勿急于求成。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寫東西要靠平時的積累,不但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習作的小學生也是這樣。這句話直接闡明了積累和習作的關系。那中年級學段,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積累呢?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蔽艺J為,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書本中的材料,豐富語言積累,就是中年級學段學生最應該做的事情。這樣,在習作的時候學生就會嘗試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來豐富自己的習作。
我們的課本中,蘊藏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名言警句、人生格言、諺語成語等,如道道甘泉,使人回味無窮。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這些積累下來,反復誦讀,把書本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成為自己的儲備和財富。當然,光背誦肯定是不行的。在我們班,每一個學生都有一本精美的讀書摘抄本,上面記錄了自己的讀書心得,而我也會堅持檢查、反饋,把這一項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考察內容,讓學生真正重視積累的重要性。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每個學段都有具體明確的閱讀總量要求,所以學生在一個學期中僅僅讀一本教科書是完全不夠的,還要大量閱讀課外書。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的拓展閱讀,隨時推薦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課外書籍,方便學生閱讀積累。比如,學習《三顧茅廬》一課,我就會帶著學生讀更多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學習《春聯(lián)》一課,我就會讓學生搜集更多的春聯(lián),感受祖國的語言美,甚至還會讓學生試著創(chuàng)作春聯(lián),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隨著詞句積累逐漸增多,我便指導學生分門別類地存放,如寫景抒情、寫人記事……并在說話訓練時讓學生用積累本上的詞句即興說一段話,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學會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除了課文和拓展閱讀之外,我還十分注意挖掘文章當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去積累,并找到適合于運用的習作,讓學生得到練習。比如,在教授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習作三時,針對習作要求的介紹家鄉(xiāng)的一兩處特點,決定本堂課練習過渡句的寫法。在介紹完一處特點之后,采用過渡句的方式引出下一處的介紹?!扒鄭u不僅風景優(yōu)美,物產也十分豐富?!痹谇镉稳沼浿?,學生寫道:“我感到路邊的小花朝我微笑,樹上鳥兒的歌聲也比往日動聽……”這其實是針對環(huán)境描寫襯托心情的練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會把自己積累的方法靈活運用在習作中,使習作更加具體生動。
針對課標要求,我大膽嘗試習作互動評改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交換閱讀,既分享彼此平日里所記載的點點滴滴,也能在互相修改中得到提高。因為學生年齡還小,所以我會給學生具體的評改要求。(1)找出錯別字。(2)用正確的修改符號,修改明顯的語病。(3)畫出你喜歡的詞句,并簡單地在旁邊寫批注。(4)根據(jù)習作要求和指導,簡單寫寫評語。
學生都喜歡做小老師,每次評改都熱情高漲,不僅個個火眼金睛,而且人人都有欣賞的眼光。很多時候,看著學生的評改記錄,我都不得不感嘆,學生的能力是無限的,我們真的應該給予他們舞臺,讓他們盡情施展。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因為是同齡人,更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所以也更能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閃光點。有時候,我也會邀請家長參與其中,與孩子進行互動。為了鼓勵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我會在班級宣傳欄特別設立佳作欣賞專題,每周更換優(yōu)秀習作,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閱讀到小伙伴的習作,分享習作的快樂。我還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平臺的作用,利用QQ空間,微信群等媒介,讓學生課下也可以相互評改作文。當學生得知自己的作文傳上網(wǎng)絡,會產生一種被認可、被欣賞的成就感。我還悉心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習作進行深入的加工修改,向適合學生的報刊投寄作品,爭取公開發(fā)表。總而言之,為了調動學生對習作的熱情,實現(xiàn)樂于分享的目標,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多種渠道,給他們更多的展示機會。
總之,中年級習作,教師在起步階段一定要精心呵護學生習作興趣,起點要低、要求要明確、指導要細致,注重培養(yǎng)其良好的習作習慣,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習作水平的發(fā)展和提高。讓我們準確把握課標主旋律,奏響習作教學華麗的篇章。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宋道曄.主題式小學習作教學實踐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6.
[3]吳忠豪.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