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秀
[摘要] 目的 通過實施專案改善活動提高心內科責任護士的護理評估能力。 方法 以心內科60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名,通過現(xiàn)場考核及實地考核的方法,對心內科護士臨床護理評估能力進行綜合測評。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培訓,觀察組采用專案改善的工作方法,組織護士進行培訓學習,比較培訓前后兩組護士護理評估能力改變的效果。 結果 培訓前兩組護士護理評估能力測評分值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改善后觀察組護士的評估能力測評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通過專案改善的方法對護士進行培訓,可以提高護士的主動學習意識,提高護士的護理評估能力,改善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
[關鍵詞] 專案改善;心內科;護士;護理評估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0-0158-04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fā)展的迅速,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面臨的社會壓力日趨增大,在此背景下,各種慢性病的發(fā)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1],心內科患者病情危重、變化快,能夠及時準確的對病情做出判斷并采取相應的救護措施,這就要求心內科護士要具備較高的護理評估能力[2]。護理評估是護士動態(tài)地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健康資料,以發(fā)現(xiàn)患者身心健康現(xiàn)存或潛在的生理、心理、家庭和社會等諸方面的問題,確定其護理需求,從而作出正確護理診斷的過程[3]。專案改善是指專業(yè)人員和各級主管就某項工作任務或問題開展系統(tǒng)的規(guī)劃研究,通過現(xiàn)狀調查、科學分析、制定措施,執(zhí)行、檢討和控制,以達成預先設定的目標,且將改善方案進行標準化的全部過程[4]。目前,專案改善對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改進效果明顯[5,6],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醫(yī)院心內科共有床位180張,護士72名,分為3個護理單元,每個護理單元設1名護士長,共3名護士長,辦公室護士3名,其中,護士長及辦公室護士不聘為責任護士;共有責任護士66名,高級責任護士6名,中級責任護士22名,初級責任護士38名,病房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1.2 方法
成立研究小組,共由6人組成,均為本科學歷,其中,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2名,研究小組成員培訓2 d,學習了專案改善活動具體內容,并制定了《護理評估綜合能力評價標準》。于2016年3月份對心內科60名責任護士,以抓鬮分組的方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名。將6名高級責任護士定為3名標準護士,3名培訓老師。兩組護士在學歷、職稱、從事心內科護理工作年限上無明顯差異(P>0.05)。采用現(xiàn)場觀察及實地考核的方法,按照《護理評估綜合能力評價標準》的要求對兩組護士進行了臨床護理評估能力的綜合測評,內容包括:基本資料收集能力、病情觀察能力、語言溝通能力、護理查體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等內容,使護理工作科學有計劃、預見性地進行。
1.3對照組護士護理評估能力提高方法
采用常規(guī)培訓的方法,包括理論培訓和技能培訓,理論培訓采取講授的方式,內容包括: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由護士長和高級責任護士進行講授;技能培訓采用老師講授,護士實際操作的方法進行,內容包括:氧氣吸入法、吸痰術、心肺復蘇術、注射泵、微量泵、心電圖機、心電監(jiān)護儀、除顫儀等設備的使用。培訓時間在每日晨會后10 min和每周四下午護理業(yè)務學習時進行。培訓時間為期3個月。
1.4 觀察組護士護理評估能力提高的方法
采用參加專案改善活動的方法進行。具體實施專案改善步驟[7]如下。
1.4.1 成立護理評估能力專案改善小組 由心內科總護士長負責,成員包括2名護士長、3名高級責任護士。首先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專案改善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并制定具體的活動計劃表。
1.4.2 查找存在問題 專案改善小組成員對3月份60名責任護士的護理評估綜合能力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匯總,平均得分57.5分。
1.4.3 原因分析并確定改善目標值 專案改善小組成員通過“頭腦風暴”法,查找護士護理評估能力偏低的原因,確立改善目標,將護理評估綜合能力測評平均分提升至75分。
1.4.4 制訂實施計劃及措施 制定《專案改善活動提高心內科護士護理評估能力培訓方案》,包括負責培訓人員的職責、培訓計劃、實施步驟、考核標準及評價方法。
1.4.5 結果評價 7月末專案改善小組再次對兩組護士進行臨床護理評估能力的測評,將培訓前后分值進行比較并進行效果評價。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專案改善前心內科責任護士護理綜合評估能力比較
專案改善活動前兩組責任護士護理綜合評估能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專案改善后心內科責任護士護理綜合評估能力比較
實施專案改善活動后心內科責任護士綜合評估能力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專案改善前后心內科責任護士綜合評估能力得分比較
專案改善前后心內科責任護士護理綜合評估能力得分比較由圖 1 可以看出,臨床護理人員的護理評估能力得分由改善前的57.09分,提升至82.63分,超過目標值7.63分,見圖 1。
3討論
3.1護理評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1護士普遍存在缺乏護理評估能力 3月份對60名責任護士的護理評估綜合能力測評平均得分57.09,得分偏低。護士對護理評估的思路不清,沒有掌握評估的方式和方法。
3.1.2 護理評估缺乏整體性 護士對患者的護理評估,局限在醫(yī)生的疾病診斷范圍內,只注重疾病癥狀的評估,對于患者的健康問題缺乏整體性的評估,有的護士只是單純完成評估結果而抄錄醫(yī)生的病歷內容。
3.1.3 資料收集缺乏全面性、系統(tǒng)性 在現(xiàn)場測評過程中,發(fā)現(xiàn)護理評估的資料主要來源患者的主訴,護理查體運用少,輔助檢查等病歷資料查閱也少,主觀資料多,客觀資料少,導致不能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患者的健康問題[8]。
3.1.4 語言溝通缺乏通俗性 護士在進行問診時,書面語及專業(yè)術語多,對于非專業(yè)人員理解上存在差異,對于文化層次較低的人群,在理解上存在更大的困擾。例如在問患者是否存在“心悸”時,多數(shù)患者對心悸的癥狀不能理解,護士應該讓患者說出不舒服的感覺,或引導患者自己描述出有沒有“心慌”的感覺。
3.1.5 護理查體缺乏規(guī)范性 護士針對望、觸、叩、聽、嗅等護理查體的運用缺乏規(guī)范性,這與醫(yī)院對此方面的培訓不到位有關。常規(guī)的培訓注重護理技能操作方面的內容,針對護理查體方面內容的培訓比較少,絕大多數(shù)護士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護理評估能力的相關培訓[9],工作中主動實踐機會較少。
3.1.6 病情觀察缺乏連貫性 護士對患者的觀察注重在崗時間段患者的情況,對前一班患者的情況和用藥情況關注較少,導致病情觀察缺乏連貫性。
3.2 整改措施
3.2.1加強護士??婆嘤?護理管理者應對心內科護士的評估能力進行系統(tǒng)培訓,利用認知帶動實踐,做到認知與能力協(xié)同提高[10]。重視對心內科護士護理評估能力的培訓,提高心內科護士主動強化自身對于患者癥狀、體征、檢查、化驗的綜合分析和疾病的評估,同時也使護理目標更明確,也是護理工作價值的充分體現(xiàn)[11]。
3.2.2 改善培訓方法 首先,培訓護士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護理患者,以患者為中心,提高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其次,高級責任護士針對不同的患者在床旁進行講課,從患者的入院評估、護理診斷、預期目標、護理措施、效果評價等進行講解,讓護士學會如何運用護理程序護理患者;進而走進患者的心理實際需求,并對有效的護理措施加以制定[12],最后讓護士根據(jù)自己護理的患者,講述護理患者的過程及體會,從而提高護士的護理評估能力。培訓時間為期3個月。
3.2.3運用科學的護理評估架構 以科學的護理評估架構為依托,不但能夠改變護士收集資料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并能有效地規(guī)范評估范圍,引導臨床護士做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同時,通過護理評估還可以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
3.2.4加強護理評估的質量控制 根據(jù)《專案改善活動提高心內科責任護士護理綜合評估能力培訓方案》,小組成員通過觀察觀察組護士護理評估的過程、查看護士對患者的護理查體、聽護士與患者和家屬的交談,檢查責任護士護理評估的落實情況,對存在的問題現(xiàn)場進行指導,提高護士的護理評估能力,從而使評估向規(guī)范化、制度化方向發(fā)展。
4 取得的成效
4.1提高心內科責任護士的護理綜合評估能力
護理評估是護理程序實施的起點,貫穿整個護理工作的始末,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專案改善活動促進了護理評估在心內科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有效實施,提升了護理質量,保障了患者安全[13]。從表2中可以看出心內科責任護士基本資料收集能力、病情觀察能力、語言溝通能力、護理查體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均較前有明顯提高(P<0.05),從圖1中可以看出提升了責任護士的護理綜合評估能力,從57.09分提升至82.63分,突出了護理評估的特色,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評估能力[14]。
4.2提高了責任護士對護理評估過程的重視程度
通過將專案改善活動與心內科護士護理評估能力結合進行研究后,提高了責任護士對護理評估過程的重視,也使觀察組護士掌握了護理評估方式及方法,護理查體在運用望、觸、叩、聽、嗅等方法上有了明顯的提高,通過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地觀察、有效的溝通、正確的護理查體及查閱有關記錄(包括患者的病歷、各種護理記錄以及有關文獻),辨別出有價值的健康問題資料,為分析、判斷和正確作出護理計劃提供了依據(jù)。
4.3增強了心內科責任護士工作責任心,提高團隊凝聚力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責任護士能夠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專案改善的過程是護理人員充分發(fā)揮團隊精神,用科學方法和理性態(tài)度解決問題,提升護理服務品質的過程[15],及時將病情變化報告醫(yī)生,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專案改善的方法對護士進行培訓,可以提高護士的主動學習意識,提高護士的護理評估能力,提高醫(y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 張曉芬,袁承軍,何玲. 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干預評價[J]. 河北醫(yī)藥,2016,14(38):1274.
[2] 鄭萍兒,應秋平,李金花,等. 強化培訓提高臨床護士系統(tǒng)評估能力[J]. 中國護理管理,2013,12(13):97.
[3] 郭彩利,高澤宇,劉英喬,等. 專案改善對提高臨床護理人員護理評估能力的應用價值[J]. 河北醫(yī)藥,2016,14:2238-2240.
[4] 顧孝峰. 現(xiàn)場專案改善[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1-10.
[5] 周福玉. 護理部QC小組管理模式在提高護理質量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13(16):163-164.
[6] 易曉芳,梁秋嫻,李美濃,等. 采用PDCA循環(huán)管理降低手術室病理標本送檢缺陷[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 27(9):1736-1738.
[7] 何金愛. 護理專案改善方法與案例[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11-50.
[8] 霍世英,黃葉莉,楊小燕,等. 規(guī)范護理入院評估的實踐與效果[J]. 中國護理管理,2013,(z1):119-120.
[9] 陳曉陽,秦莉花,陳燕,等. 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健康評估知識繼續(xù)教育的重要性[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3,23(31):145.
[10] Courtney Roethler,Toby Adelman,Virgil Parsons,et al. Assessing emergency nurses' geriatric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 of their geriatric care[J]. 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Volume,2011,37(2):137.
[11] 李運群. 冠心病患者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程序的應用探析[J]. 醫(yī)學信息,2014,(27):550-551.
[12] 李青,周小香. 預見性護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994-995.
[13] 張財香,陶勝茹,蔣妮軍,等. 專案改善在提高呼吸科醫(yī)護人員手衛(wèi)生依從性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15,(21):2623-2624.
[14] 劉小紅,陳玉英,楊袁慶,等. 新護士在護理評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14):151-152.
[15] 單妙航,盧婉嫻. 護理專案降低ICU高危壓瘡患者壓瘡發(fā)生率的效果觀察[J]. 護理學報,2014,(12):6-7.
(收稿日期: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