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那時的老師非常提倡興趣,強調(diào)沒有興趣,什么東西都學不好。
我先是在圣約翰大學學習,那是一所教會學校,有比較好的教學條件,圖書館書報雜志很多。老師非常鼓勵我們?nèi)D書館廣泛閱覽,培養(yǎng)興趣。另外,老師還教我們怎樣閱讀。大一時,我們每天去圖書館看報,有一個英國老師跟我們講每天應(yīng)該怎么看報。他說讀報是有方法的,讀報時要問自己:今天新聞中哪條最重要?為什么這條新聞最重要?這條新聞的歷史背景是什么?不知道就去查書。后來我們按照他的方法去看報,真的很有收獲。以后我把這種方法用在讀書做研究上。
2.興趣是自然產(chǎn)生的,不是勉強的?,F(xiàn)在的教育負擔太重,孩子們沒有一點自己的空間,興趣也就沒有生長的土壤。我上的中學、大學都是當時最好的學校,但我們的學習非常輕松,中學時9點鐘才上課,上午只上正課,下午是游藝課。游藝課包括圖畫、音樂、寫字等內(nèi)容,不考試不計分數(shù),很輕松。我們那時沒有任何家庭輔導。因而我們學得很輕松,也很快樂。興趣就是在這樣一個沒有太多壓力,有很多空閑時間干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上學時,我就利用課余時間讀了不少語言學方面的書籍。
3.小學、中學不能學得太多,要給孩子們時間玩。一個人有空余時間才會去思考。
我想一定要輕松才能學得好,緊張是學不好的;不是壓力越大就學得越好,壓力太大學習效果就不會好。孩子不管不行,但不能管得太多。我主張教育要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興趣是自己產(chǎn)生的,不是外來的;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一個人一定會有某種或某些興趣的,必然的興趣同偶然的機會結(jié)合,就能成就事業(yè)。
4.目前存在一種復古思潮。我不認為讀了文言文就能寫好文章。《光明日報》記者問我如何看待有人提倡文言這件事?我說21世紀提倡文言是時代的錯誤,要先把白話學好,再學文言。白話文言二者語法是不一樣的。你一會兒文言,一會兒白話,文言學不好,白話也學不好,反而把小孩子搞亂了。
美國的孩子6歲就能看很高水平的雜志,如果用古代語言就做不到。我認為,你可以學古代的語言,但要選修。古漢語不是基礎(chǔ)教育的內(nèi)容,是大學生學習的一種專業(yè),非專業(yè)的人不用學很多的古漢語,接觸一點就可以了,但白話文一定要學好。從教育的角度看,是先了解現(xiàn)代,再了解古代,而不是先了解古代,再了解現(xiàn)代。你白話學好了,古代的東西就可以自動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