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有的學生遇到寫作文頭就疼,教師教這些學生寫作文頭更疼”,這是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的囧相。為了改變作文教學中的這一困境,多年來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讓學生感到寫作文并不“難”,教師教作文也不“難”,我認為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就會讓你的學生愛上作文,讓他們有話可寫。
一、指導:“有心”但要“無痕”
我們的作文課往往以一幅嚴肅的面孔出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審題、選材、要求、方法、批改、講評……條分縷析、一本正經(jīng)。因為總是條分縷析地進行作文教學,所以我們和同學一起對作文開始產(chǎn)生審美疲勞;因為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進行作文教學,所以我們的作文課的生機與魅力也就蕩然無存。尤其是我們的習作指導課,要么的板著面孔列出幾條不可逾越的“戒律”,要么就是在黑板上板書一個作文的題目,然后讓學生開始埋頭苦干,搜腸刮肚。兒童立場下的習作指導應該是“有心而無痕”的指導,“有心”指老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該明白習作的目的,知道本次習作的重點;“無痕”是指具體的指導過程應該關心“內容”而不是“方法”。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寫什么”永遠比“怎么寫”重要!
在習作指導過程中,指導學生怎么寫的過程,其實就是指導學生寫什么的過程。所以,我們與其在“怎么寫”上下工夫,不如把自己的精力花在致“寫什么”上。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發(fā)現(xiàn)“精彩”,給他們具體的寫作素材;或者精心設計作文題目,通過題目“引爆”生活積累。
二、想說:“落地”才能“生根”
想說,首先要有源頭活水?!罢f”的源頭活水就是學生的生活。沒有生活,沒有生活的切膚體驗,也就談不上什么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更談不上表達、交流。因此,讓學生的習作落地生根,習作的“地”就是“生活”。讓學生的習作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習作,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學生寫出來的習作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作文就是生活。作文,是一種生活。既然是生活,就應該是可以觸摸的,可以感知的。如果我們的作文一直與生活的脫節(jié),是海市蜃樓,是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可遠觀而不可近玩,那么學生面對這樣的作文只能有兩種結果:其一,沒有材料可寫;其二,所寫出來的缺少真情實感。冰心說:心里有什么,筆下才能寫什么。此時此地只有“我”……只聽憑此時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從腦中流到指上落到筆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灑灑落落,自自然然地畫到紙上。
生活就是作文。調整一下第一個標題的語序,不是在做文字游戲。而是想表達另一種觀點。如果說“作文就是生活”想表達“讓我們的作文走進生活之中,讓作文有鮮活的源頭活水”;那么“生活就是作文”旨在表達“讓我們的生活多一點語文的影子,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時觸摸到語文?!弊鳛橐晃徽Z文老師,我們有責任讓自己的學生用語文的方式去生活。
想說,其次是興趣。學生的生活無論多么的豐富多彩,如果學生金口難開,或者不愿開,那么,學生的習作歷程就會黯然失色,毫無生機可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簡單,簡單到人人都懂。但是,就是這句簡單的話,卻很難在我們的習作中得以落實。一種是因為過分的培養(yǎng)學生興趣,于是,學生的習作成了跑馬場,信馬由韁,天馬行空,句不像句,文不是文;一種是過分地強調學生的“作文要像作文”,扼殺了學生的習作欲望,學生談作色變。
有話要說。就是要讓學生習作的內容盡可能的貼近學生。教材作文大膽取舍,靈活運用;教材以外的作文大力開發(fā),巧妙運用。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精彩”,給“引爆”生活,給他們具體的寫作素材。我們時常會忽視學生的生活積累,其實他們最缺少的是喚醒這些記憶的渠道和方法。教師多想學生“寫什么”,少想學生“怎么寫”;學生的“我要寫”比“我會寫”更重要。
我們常常抱怨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你們的作文卻是枯燥乏味的。其實,我們沒有給學生以發(fā)現(xiàn)的眼睛。讓我們的學生學會用語文的方式去生活,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讓學生的習作落在生活的土地上,唯有如此,才能生根,才能得心應手寫出來。如果說,源頭活水解決了習作中的“易于動筆”,那么,“激發(fā)興趣”解決的是“樂于表達”。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這是課程標準對習作教學的基本要求。
三、會寫:在“評”中學“寫”
《語文課程標準》說: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1.有格要入。每次習作之前教者要明白,本次習作我的目標是什么?想訓練學生哪一點或亮點能力?那么,在指導、巡視、批改、交流中就應該緊緊圍繞這一兩點進行。千萬不能每篇文章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每篇文章入格一兩點,并把這一兩點落實到位,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能力一定得到鍛煉。
2.有文可仿?;蚰7缕淦瑪啵磳ξ恼轮泻玫拈_頭、結尾、過渡以及精彩的、有特色的片斷描寫進行模仿。給學生范文,其實更多的是給那些不會作文的同學以幫助。對于班級中的優(yōu)秀,我們還要給他們以充分的空間,讓他們跳出范文的框子,寫出有自己特點的文章。
3.及時點評。作為語文教師,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作文指導讓人煞費苦心,作文批改更是勞心勞力的苦差。每次批閱學生作文,按每篇文章六分鐘計算,一節(jié)課只能批改六至七本,一個班級的作文全部批完可能要耗費教師兩個星期的時間。待兩周后進行作文評講,還常常出現(xiàn)“吃力不討好”的情況。從寫作到評點周期過長,違反了兒童的“游戲心理”,學生就自然表現(xiàn)出“冷漠”來。及時點評,最好是當堂點評,這樣的評價方式會讓你的作文教學事半功倍。至于批閱,則可以相對馬虎一些,不必太拘泥于措詞造句的規(guī)范與準確。
古人云:“天在山邊,走近山邊,天又遠;月浮水面,撥開水面,月還深?!蔽覀兊慕虒W就如這天邊的遠山、水里的浮月一樣,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遠沒有永恒的標準。作文教學現(xiàn)狀對于語文老師來說責任是任重而道遠,這次的聽課,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fā),的確,要上好一堂精彩的課非常不容易,而要讓學生有所收獲更是每個老師所追求的,更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