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蘭
【摘要】 目的:分析循證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從筆者所在科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結直腸癌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循證護理干預措施,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核心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通過調查整理,發(fā)現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結直腸癌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結直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生活質量; 結直腸癌患者; 循證護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4-0079-02
在我國各類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的排行中,結直腸癌高居第四位,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嚴重。結直腸癌的癥狀體征主要包括大便異常、腹痛等,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體痛苦[1]。近年來,我國醫(yī)學機構對結直腸癌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針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護理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循證護理作為一種新興的護理干預方法,是護理改革的最新成果,其結合了護理實踐的內容和研究成果,通過將護理病癥與數據實證聯系在一起實現護理實踐和循證護理效果,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合理性、針對性。為了對循證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和探究,本文從筆者所在科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了部分結直腸癌患者加以研究,觀察循證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筆者所在科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60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中男11例,女19例,年齡28~78歲,平均(53.67±3.11)歲;其中小學及初中文化13例,中專以上文化17例;結腸癌9例,直腸癌21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26~77歲,平均(51.45±2.45)歲;中小學及初中文化16例,中專以上文化14例;結腸癌13例,直腸癌1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水平、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包括治療配合性護理、心理疏導、癥狀體征護理、基礎生活護理、相關知識宣教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增加循證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措施如下。
1.2.1 循證問題 由于結直腸癌患者的年齡大都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其對結直腸癌缺乏了解,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出現不配合治療的現象[2]。護理人員需要從國內的各大數據庫中搜集患者生理、心理、舒適度、情緒等方面的資料,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制定符合患者現狀的健康宣教內容[3]。此外,護理人員要總結患者的心理、疼痛等方面的因素,分析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綜合因素。
1.2.2 循證支持 健康宣教的內容主要涉及結直腸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治療護理、日常基礎生活等相關內容,具體的制定原則需要參考循證問題的評估結果[4]。護理人員在制定宣教內容的時候可以參考以往的制定方案,從中取長補短、總結優(yōu)點。在具體宣教的時候,護理人員要善于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與患者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知識宣教。另一方面,宣教的時間也不單單只限制在患者剛入院的時候,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也應該不定期和患者進行宣教和溝通,從而加強宣傳的頻率與強度[5]。
1.2.3 循證措施 社會支持、周圍環(huán)境、心理擔憂程度、癌性疼痛是影響結直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所以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時候對上述方面要特別重視。除了上述這些影響因素外,癌癥患者治療方式的特殊性也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最明顯的就是化療帶給患者的不適感及副作用[6]。為了避免患者出現消極情緒,護理人員要積極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同時要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取得患者家屬信任,促使家屬主動協(xié)助護理人員改善患者的飲食、心理狀態(tài)、住院環(huán)境及其他基礎護理生活,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保持最佳狀態(tài)。其中護理干預重點應該放在機體不適、體位擺放、飲食改進、環(huán)境改善等方面,然后再具體分析每例患者的具體情況,從而對護理重點進行調整。關于癥狀體征及疾病治療的護理細則,護理人員需要和主治醫(yī)生進行溝通評估,以相關案例成功的護理經驗為參考,再與患者的現實情況相結合進行護理。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功能領域評分比較
在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和循證護理干預后,結果發(fā)現,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功能領域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的狀態(tài)領域比較
觀察組的疲憊、疼痛、惡心等生活質量癥狀領域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睡眠這一項評分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伴隨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健康知識的推廣范圍也越來越大,人們對安全醫(yī)療服務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一方面是人們的需求提高,給醫(yī)療技術改善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另一方面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滿足了人們的客觀需求[7]。不同的護理模式對患者的影響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找到較佳的護理模式是對患者病情改善的一個重要前提。循證護理作為一種新興的護理干預方法,是醫(yī)學技術發(fā)展的結晶,目前已經在國際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循證護理主要是護理實踐的內容和研究成果緊密結合,通過將護理病癥與數據實證聯系在一起,實現護理實踐和循證護理效果。所以,在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中,患者的生存質量應該放在護理內容的首要位置,護理人員要盡量滿足患者生活質量的需求。因為結直腸癌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放療、化療,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容易產生過激的心理情緒和不良反應,護理人員要積極采取措施,謹防出現組織功能障礙、造口損傷等合并癥。實施循證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要以護理實踐為基礎,全面掌握患者的實際問題,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專業(yè)護理技術與護理服務。
作為一種先進的護理方式,循證護理是在優(yōu)先考慮患者的基礎上通過護理實踐與科研理論的有機結合對已有的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制定出具備護理技術與臨床經驗的護理手段,其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合理性、針對性,效果顯著[8]。近年來,在臨床治療中循證護理干預的使用頻率越發(fā)頻繁,本文主要選取了60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觀察分析。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對結直腸癌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效果并不顯著,而對結直腸癌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措施與常規(guī)護理并用的方式,可以明顯發(fā)現患者生活質量中的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相比于常規(guī)治療,其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其具體表現為患者的整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等都有較大程度的改善。因此說明循證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主要是循證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潛在或現存因子,從而提高了患者整體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輔助療法對結直腸癌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結直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Ribecco A S,Pino M S,Cipriani G,et al.Molecularly targeted therapy:toxi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considerations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Expert Review Anticancer Therapy,2013,13(10):1181-1191.
[2]曹春蓮,王云.循證護理在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 8(24):54-55.
[3]徐向迎.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生活質量調查與分析[EB/OL].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2012,2(3):221-222.
[4]趙秋珍.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1109-1110.
[5]劉賢團,李連娣,陳繁花,等.探討循證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3,19(19):119-121.
[6]姚愛英,李鵬.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3):111-112,114.
[7]曹春蓮,王云.循證護理在結直腸癌患者圍于術期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4):54-55.
[8]林菊英,黃潔婷,李衛(wèi)伶.護理干預對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術前精神狀態(tài)及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8):7-9.
(收稿日期:20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