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莉霞 賀瑾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普拉曲沙用于治療復發(fā)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觀察護理
馮莉霞 賀瑾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目的探討抗腫瘤新藥普拉曲沙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患者的臨床治療護理效果。方法對我院確診的5例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給藥前進行有效的護理評估,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黏膜炎、血小板減少、胃腸道反應等)進行預防性健康指導,密切監(jiān)測給藥進程,對癥護理。結(jié)果藥物毒性及不良反應得到有效控制,且患者耐受良好。結(jié)論在臨床新藥應用中,進行有效的護理評估,密切監(jiān)測給藥進程,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及治療效果。
普拉曲沙; 外周T細胞淋巴瘤; 護理
Paclitaxel;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Nursing
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屬于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種,并不多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比例達15%~20%[1]。普拉曲沙(Pralatrexate)作為抗腫瘤新藥,是首個治療PTCL的藥物,于2009年9月24日經(jīng)FDA批準上市[2]。文獻[3]報道普拉曲沙為新型靶向葉酸制劑,能優(yōu)先在癌細胞集聚,單用可治療復發(fā)性和頑固性PTCL,它不僅能完全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還可競爭性地抑制葉酰聚谷氨酰合成酶的聚麩胺作用,阻斷胸腺嘧啶及其他依賴單碳轉(zhuǎn)移的生物分子的合成,通過干擾DNA的合成,促使腫瘤細胞死亡,達到治療作用[3]。目前國外臨床專家已開始將普拉曲沙用于PTCL的治療,但國內(nèi)應用仍屬于臨床試驗階段。我科于2015年12月-2016年4月對5例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給予普拉曲沙治療,現(xiàn)將普拉曲沙用藥過程中的觀察與護理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平均年齡(55.8±2.7)歲,本組患者均為病理組織學確診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且既往均接受過≥1年系統(tǒng)治療后病情進展者,患者均無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卡氏(KPS)評分≥80分,臨床分期采用An Arbor分期,III期4例、IV期1例。
1.2治療 均采用普拉曲沙治療,具體為普拉曲沙給藥周期為7周,從第1周開始以30 mg/m2劑量給藥,每周1次,持續(xù)6周,然后休息1周;給藥形式為3~5 min靜脈推注。5例患者共經(jīng)過32例次給藥治療。
1.3結(jié)果 治療過程中5例均發(fā)生口腔黏膜炎(3~4級1例,1~2級4例),1例出現(xiàn)白細胞Ⅰ~Ⅱ度減少,1例因出現(xiàn)Ⅳ度血小板減少中斷治療。
2.1用藥前護理 (1)完善各項檢查:治療前常規(guī)檢查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血糖、尿糖正常,B超胰腺正常。(2)補充維生素:患者在第一次使用普拉曲沙前應提前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
2.2靜脈注射部位護理
2.2.1建立安全的靜脈通路,嚴格按醫(yī)囑執(zhí)行 選取前臂適當部位給予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給藥前確認穿刺成功、回血良好、輸液通暢。普拉曲沙注射液于給藥前遵醫(yī)囑準確抽吸所需劑量,并由給藥護士在3 min內(nèi)慢速靜脈推注,給藥前后接輸液管靜脈滴注生理鹽水沖洗,以減少藥物對血管的刺激。
2.2.2中藥濕敷保護靜脈 給藥后拔除留置針,沿穿刺部位靜脈走形給予中藥濕敷,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本組患者中未發(fā)生靜脈炎。
2.3血液學毒性的觀察與護理
2.3.1骨髓抑制的護理 遵醫(yī)囑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每周3次。本組患者中1例出現(xiàn)白細胞Ⅰ~Ⅱ度減少,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后恢復。除此之外,給予患者保護性隔離,每天通風2次,每次不少于30 min,保持病室內(nèi)空氣清潔,減少探視家屬,避免交叉感染。加強患者基礎護理,勤換內(nèi)衣褲,保持皮膚清潔。給予患者合理的飲食指導,加強營養(yǎng),增強機體抵抗力。此例患者經(jīng)升血治療1周后血象恢復正常。
2.3.2預防出血傾向及貧血 本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1例出現(xiàn)Ⅳ度血小板減少,遵囑給予白介素-11,并給予血小板輸入治療后血小板逐漸恢復正常后更換方案治療。其余患者給藥前后監(jiān)測患者血小板變化。治療期間指導患者穿著寬松、柔軟、棉質(zhì)衣褲;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勿摳鼻、剔牙、搔抓皮膚,勤剪指甲。減少活動,動作要緩慢,避免磕碰,觀察皮膚有無紫斑等出血傾向。重視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支持,消除思想顧慮。飲食上指導患者多食大棗花生類補血食物[4]。
2.4口腔黏膜炎的護理 在本組患者用藥過程中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黏膜炎,有1例程度較為嚴重影響進食,后因血小板減少,停止用藥,更換方案。其余4例均有1~2級口腔黏膜炎發(fā)生,給予漱口液、口腔降溫療法,口腔護理及有效地健康教育后,均得到改善。
2.4.1口腔炎發(fā)生的原因及機制 (1)普拉曲沙的毒性反應影響增生活躍的黏膜組織,直接破壞口腔黏膜屏障,易發(fā)生口腔炎。(2)藥物使造血系統(tǒng)及免疫功能受到嚴重抑制,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口腔感染。(3)普拉曲沙引起不同程度的黏膜反應,如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或消失,pH值改變引起口腔炎。(4)漱口方法不當,尤其是頰黏膜皺襞處不易清除干凈,成為細菌生長繁殖的場所[5]。
2.4.2化療前宣教 用藥前全面評估患者的口腔情況,確定是否存在隱匿的口腔感染,有牙齦炎、齲齒的患者要及時治療,牙髓的治療以及拔牙應在化療方案實施前7~14 d完成,指導患者保持口腔衛(wèi)生,飯前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檢查患者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是否正常。
2.4.3用藥時的預防 低溫可以減輕疼痛,使局部血管收縮,減輕潰瘍面的出血,同時使已經(jīng)接受化療藥物的血液無法大量沖擊口腔黏膜細胞,減少對口腔黏膜的損傷[6]。因此,口腔降溫療法可以有效的阻止由普拉曲沙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患者在靜脈推注藥物前5 min開始口含冰塊,并使其充分接觸口腔每個部分,隨時補充冰塊,以保持口含30 min,使血管收縮,組織灌流量減少,而隨血液灌注細胞的化療藥物減少,降低對黏膜的破壞[7]。
2.4.4飲食護理 補充葉酸及維生素B12會降低普拉曲沙毒性反應[8],因此應指導患者補充大量葉酸及維生素B12,多食綠色蔬菜(西蘭花、菠菜、茼蒿等)、動物肝臟(豬肝、羊肝等)、新鮮水果(獼猴桃、橘子等)。
PTCL臨床治療較為棘手,尚無統(tǒng)一的最佳治療方法。國外臨床實驗結(jié)果[9]報道普拉曲沙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黏膜炎(70%)、血小板減少癥(41%)、惡心(40%),最常見的3級和4級毒性是血小板減少癥(32%)、黏膜炎(21%)、中性粒細胞減少(20%)和貧血(17%)。作為腫瘤??谱o士應掌握化療新藥的作用、用藥時間及給藥方式,重視患者主訴,及時快速的對不良反應作出相應的處理,并給予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1] 李靜敏,王華慶.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治療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6,43(4):166-169.
[2] 戴一.外周T細胞淋巴瘤治療新藥普拉曲沙的藥理及臨床評價[J].中國新藥雜志,2011,20(2):97-100.
[3] Marchi E,Mangone M,Zullo K,et al.Pralatrexate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J].Clin Cancer Res,2013,19(24):6657-6661.
[4] 張瑋琪,李嚴,楊云英,等.腫瘤化療患者骨髓抑制的護理策略[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10):138-139.
[5] 王青,倪曉慧.1例皮下脂膜炎性T細胞淋巴瘤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1,9(34):3205-3206.
[6] 何建群,方珍,吳燕,等.冰鎮(zhèn)液口腔護理加口腔噴霧對預防乳腺癌化療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11): 150-153.
[7] 陸艷紅,許丹,張旭輝.腫瘤患者化療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8):339-340.
[8] Koch E,Story S K,Geskin L J.Preemptive leucovorin administration minimizes pralatrexate toxicity without sacrificing efficacy[J].Leuk Lymphoma,2013,54(11): 2448-2451.
[9] Malik S M,Liu K,Qiang X,et al.Folotyn (pralatrexate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rug approval summary[J].Clin Cancer Res,2010,16(20):4921-4927.
馮莉霞(1971-),女,天津,本科,副主任護師,科護士長,從事腫瘤內(nèi)科臨床護理工作
R573.73
B
10.16821/j.cnki.hsjx.2017.21.018
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