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響林
(河南理工大學 審計處,河南 焦作 454000)
?
完善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思考
孫響林
(河南理工大學 審計處,河南 焦作 454000)
高校內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既不同于各級政府審計機關的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又不同于社會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的審計,如何做好高校處級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使其更好地發(fā)揮審計作用,是當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所面臨的新問題。通過對高校內部處級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完善高校處級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若干對策。
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干部
隨著高等學校校院兩級管理體制的形成,高校的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其經濟責任的范圍不僅包括對財政資金的使用與管理上,而且還包括對非財政資金和附屬產業(yè)等二級單位的管理上。高校所屬學院、處級機關及獨立核算單位等二級單位要貫徹執(zhí)行經濟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和決策,其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權、經費使用權、資產處置、預算執(zhí)行等方面的權力也更大,內部審計、特別是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必須進一步加強。高校內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既不同于政府審計機關的經濟責任審計,又不同于社會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的審計,如何做好高校處級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使其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是當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高校處級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學校內部審計部門(審計處或審計部)依據(jù)國家有關法規(guī)和政策,對學院、處室等二級單位的負責人在任職期間、任職屆滿,或者因調動、交流、辭職、免職、撤職、退休等原因離開現(xiàn)在任職的崗位,對其任期內所在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的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是對其有關經濟活動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審計,是對領導干部履職情況的一種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將審計監(jiān)督引入干部管理,既是維護單位經濟利益的需要,又是發(fā)揮審計的增值效應和“免疫功能”的需要,同時又能促進領導干部個人及單位遵守財經法紀,達到反腐倡廉的效果。
審計界普遍認為,受托代理及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存在是審計產生的前提,受托經濟責任內容的不斷豐富又是審計功能拓展的源泉。對于一個組織來說,由于接受委托人的授權而管理資產和財富,就產生了組織整體的受托經濟責任目標。隨著組織規(guī)模的擴大和管理層級的增加,組織為了實現(xiàn)其整體受托經濟責任目標,必然將這些責任層層分解,形成內部分層受托的經濟責任關系,這就需要組織建立這種受托責任有效履行的內部控制體系。因此,高校作為事業(yè)單位,由于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規(guī)模不斷地擴大,既需要實行兩級甚至三級管理體制,即分層次管理,又需要通過內部審計來檢查和控制其實現(xiàn)整體受托經濟責任的有效履行及組織的整體目標。當內部審計具體指向組織內部各層級受托責任領導時,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產生就成為必然。高校作為重要的事業(yè)單位,隨著內部審計各項業(yè)務的開展,也必然開展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開展處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監(jiān)督領導干部非常重要的形式,既拓寬了領導干部監(jiān)督的渠道(通過客觀公正地評價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貫徹執(zhí)行有關經濟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決策部署情況,預算執(zhí)行情況,財務收支情況,內部控制制度執(zhí)行情況,經濟活動管理中的業(yè)績或管理不到位等情況下應承擔的經濟責任,干部本人的廉潔自律情況),又增強了領導干部依法理財、依法管理、廉潔從政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開展處級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一方面是對領導干部個人的審計及其所在單位經濟管理情況的檢查,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另一方面能夠實事求是地指出他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管理建議,從而促使處級領導干部加強學習,自覺貫徹有關財經法規(guī),提高領導干部在新常態(tài)下的經濟決策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從而增強領導干部遵紀守法的觀念,逐步形成比業(yè)績、比廉政、求真務實的正常干部競爭和淘汰機制。對處級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法規(guī)和制度的要求,是對領導干部經濟行為的規(guī)范,是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促進。同時,也為高校的宏觀經濟決策提供了真實客觀的各項經濟信息,提高了經濟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一)宣傳力度不夠,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和誤區(qū)
由于我國高校主要任務是教學、科研,不是企業(yè)、經營性的公司,因此對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存在一些片面性的看法,主要有:一是有些人認為經濟決策權和支配權在校級領導,處級干部只是執(zhí)行學校的決策,認為對處級干部審計是多余的,對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就是查領導干部在履行經濟職責上存在哪些問題,應該承擔哪些責任,用審計的結論處理干部,這種認識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片面化,忽略了經濟責任審計對領導干部政績的肯定作用,誤解了經濟責任審計,從而產生消極、不配合甚至是抵觸的情緒。二是部分教職員工對學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是片面夸大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或者是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不屑一顧。有些人認為被審計部門的領導已經擔任了其他職務,對其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并沒有起什么作用,只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也有的人認為,領導干部有了經濟方面的問題,學校才讓內部審計部門去審查,進而產生對被審計領導干部的不信任;還有的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期望過高,認為審計是萬能的,只要經過了經濟責任審計,就能解決干部監(jiān)督和管理中存在的所有問題,抓住了審計工作就抓住了干部監(jiān)督管理的全部。三是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到位。由于被審計的是中層處級領導干部,是管理一個部門或學院的主要負責人,位高權重,不敢得罪,也不能得罪,不敢堅持原則,甚至認為即使審計出來問題,學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會積極主動地處理,按目前學校的治理結構,審計部門也沒法處理,從而在思想上產生消極應付的情緒,表現(xiàn)在工作中就是不積極、不主動,勢必造成相關的審計質量不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流于形式。
(二)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不合理,審計評價存在一定的風險
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審計方面的法規(guī),教育主管部門也結合實際制定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具體操作辦法,明確了經濟責任審計責任人的領導責任、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但規(guī)定過于寬泛和籠統(tǒng),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隨意性。由于審計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不同的審計人員面對同樣的經濟問題,可能會得出不同的審計評價結論,影響了審計的客觀公正性和權威性。如原國家教委1997年發(fā)布的《高等學校有關行政責任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辦法》等,雖然對處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范圍做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但也只是原則性的規(guī)定,內部審計部門對處級領導干部評價什么、怎樣評價、怎樣下結論,沒有明確的要求,也沒有具體的格式規(guī)定。特別是對單位負責人責任的劃分,沒有體現(xiàn)高校的經濟活動特點,如對黨政(機關)部門、教學(學院)部門和后勤服務等不同的部門,沒有制定分類的經濟考核指標和評價標準。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發(fā)布的《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等文件,雖然比較詳細地制定了高等學校中層(處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要求,也針對高校的特點制定了部分量化指標,但是沒有形成便于操作、科學統(tǒng)一、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審計評價標準體系。由于高校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是以滿足財政部門管理的需要為主,但針對高校內部管理需要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體系不完整、甚至不夠規(guī)范,直接導致提供的財務數(shù)據(jù)不能滿足審計評價的需要;高校一般只注重制定領導干部任期教學、科研業(yè)績考核指標,而不制定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考核指標或制定的經濟考核指標不具體。由于沒有相應完整的審計所需要的基礎數(shù)據(jù)、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導致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增加,難度加大,審計評價結果不夠全面、準確。
由于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評價指標體系,導致各單位評價指標五花八門、脫離實際。比如有些單位對財務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還采用在經費相對短缺時期的標準,主要看籌集的辦學經費是否在逐年增加,也就是辦學經費的多少是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財務部門負責人對經費收入負主要經濟責任。實際上,公辦高校是非營利性單位,主要收入是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這兩項收入是和國家的財政政策和收費政策密切相關,并且和在校生人數(shù)是密切相關的,而在校生人數(shù)和國家的招生政策是相關聯(lián)的,在國家相關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公辦高校的辦學經費幾乎不可能增加。而對財務負責人任期內的財務管理,預算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等重要的因素缺乏相應的評價。
(三)審計評價內容不夠全面
高校的經濟行為比較單一,收入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學費、住宿費,支出主要用于改善辦學條件,維護學校的日常運轉。實際工作中,經濟責任審計依然是以財務收支審計為主,通常只涉及單位財務管理方面問題,和財務收支審計相似,涉及經濟決策、經濟效果方面的問題比較少,有時只反映單位一些不規(guī)范的做法,不能構成對被審計對象評價的重要依據(jù),而涉及影響評價的內容或者沒有涉及,或者沒有客觀公正的表述。審計評價泛泛而論,避重就輕,就事論事,對涉及的重大經濟責任問題也只是蜻蜓點水,簡單提一提。
(四)先離后審,存在審計風險,審計結果權威性不強
干部任免或調動是由單位組織部門進行的,具有一定保密性,不可能提前介入進行審計。在實際工作中,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通常是先離任后審計,由于審計部門工作人員有限,在大規(guī)模調整的時候,離任審計出現(xiàn)了審計嚴重滯后的情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先離后審”“批量審計”。被審計的領導已到新的崗位履職、調離或者退休,新上任領導對以前的情況不了解、不熟悉,普遍存在著“新官不理舊賬”的思想,他們會抱著一種事不關己的心態(tài)對待審計工作,對前面發(fā)生的一些經濟事項,以不了解具體情況為由,不積極主動地提供相關資料,在需要了解相關情況時不主動安排相關工作人員予以配合,造成審計人員在收集相關審計資料、查證審計相關情況時非常被動,對審計查出的有關違法、違紀、違規(guī)等問題處理起來比較困難,對審計結果的整改落實更難(比如審計查出的應上繳財務的收入或應退還的違規(guī)收入,違規(guī)支出款項處理等需要新任的負責人落實和配合)。新任的負責人認為這是前任負責人的責任,可能對審計處理意見不積極執(zhí)行,甚至拒絕執(zhí)行。而前任領導由于不在崗,對需要整改的問題無法落實和配合,出現(xiàn)推諉扯皮的現(xiàn)象,極大地削弱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同時,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審計人員在審計中在沒有取得充分、可靠、確鑿的證據(jù)情況下就盲目肯定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對象的工作成績,致使審計評價結果有失謹慎和公允,甚至有奉承的感覺。所有這些都會增加審計評價的風險,影響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的客觀評價。
(五)審計結果公開力度不夠
經濟責任審計經過規(guī)定的審計流程后,須出具審計報告。同時,按審計報批程序經校領導審核批準后,分別報送學校有關校領導、組織人事部門、被審計負責人原所在單位及其被審計的領導本人,審計程序結束。整個過程是封閉的,并且是保密的。由于審計報告沒有在一定的范圍內公開,除了上述有關單位和有關人員之外,其他單位和其他人員無法知道審計情況、處理意見等,既不利于廣大教職員工及社會相關利益群體、政府主管部門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監(jiān)督,又不利于被審計單位和個人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整改,更起不到舉一反三的作用,經濟責任審計的效果、經濟責任審計的增值功能、“免疫功能”等作用就無法體現(xiàn)出來。
(六)審計的技術、方法落后
目前,高?;緦崿F(xiàn)了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電算化,財務軟件的管理和核算功能也比較完善,但高校審計部門利用審計軟件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較少,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云技術進行審計的更少。經濟責任審計需要查閱、分析大量的資料,但由于各種會計核算軟件不同,數(shù)據(jù)結構不統(tǒng)一,給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的開發(fā)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涉及大量的文檔、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如何將這些資料作為數(shù)據(jù)進行快速分析是擺在我們審計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對經濟責任審計主要還是運用查看會計賬目、翻閱會計憑證等傳統(tǒng)的審計方式,進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審計信息。有些違法違紀問題在會計資料中沒有直接反映,需要查閱有關的會議紀要、會議記錄、簽訂的經濟合同,通過調查走訪、談話等多種方式來獲取相關的審計線索和審計證據(jù)。由于審計技術和手段的落后使得審計效率低下,審計質量也難以保證,內部審計人員無法全面準確了解經濟責任人的真實經濟責任情況,也就無法對領導干部進行全面準確的評價。
(七)部門之間缺乏統(tǒng)一協(xié)調機制
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加強領導干部監(jiān)督管理的新工作,盡管高校都普遍建立了由紀檢、人事、財務、紀檢監(jiān)察和審計等部門組成的經濟責任審計聯(lián)席會議制度。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主要還是審計部門在做,沒有真正形成部門之間的工作協(xié)調互動機制,在審計工作中缺乏協(xié)調與配合。審計部門在制定工作計劃和審計方案時沒有征求人事等部門的意見,人事部門對經濟責任審計只要結果,不管過程,沒有當成分內的工作來做,只是被動地參與。財務部門認為自己是管事中監(jiān)督,事前監(jiān)督和事后監(jiān)督是審計部門的事情,因此提供財務相關資料的積極性不高,更不可能積極主動地配合。由于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不夠,審計無法形成信息共享和合力,影響審計的效果。
(一)強化審計意識
學校主要負責人的重視是搞好處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保證。學校應該把審計工作作為重要工作列入學校的章程和學校工作計劃,行政一把手應直接分管審計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審計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重視審計結果的運用。
審計部門及廣大審計人員要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經濟責任審計的有關專業(yè)知識、政策和規(guī)定等,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責任審計氛圍。通過宣傳,使廣大教職員工及時了解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內容、意義,充分認識審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一些人的抵觸情緒,使領導干部和教職員工達成共識,從而理解審計行為,配合審計工作,自覺接受審計監(jiān)督。
(二)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評價體系
高校主管部門應根據(jù)高校的特點制定《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體系》,根據(jù)不同院系和職能部門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評價、考核等指標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對掌握大量資金,有重要經濟決策權、執(zhí)行權和管理權等關鍵崗位的領導干部,應作為審計的重點監(jiān)督對象,實行任期中審計和離任后審計相結合。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在合理分類的基礎上,確定不同部門的領導干部評價標準,如對黨務系統(tǒng)、行政系統(tǒng)、后勤系統(tǒng)、基建系統(tǒng)、學院等分別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只有建立了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審計評價才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
(三)將經濟責任審計納入學校審計工作計劃中,做到常規(guī)化
由于審計部門審計事項多、時間緊、任務重,審計工作必須有計劃并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減少突擊式審計、臨時性審計和成批量審計的做法,做到審計工作制度化、常規(guī)化。審計部門應和組織人事部門積極協(xié)調,在領導干部換屆前,制定審計工作計劃,審計部門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進行方案制定,進行審前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和審計信息,確保審計工作的質量。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要將離任審計與任中審計相結合,定期審計和不定期審計相結合,將審計關口前移,通過檢查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完成和執(zhí)行情況,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把損失降到最低的限度。通過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先離后審或先任后審的被動局面。破解審計配合難,審計執(zhí)行難,審計結果運用難等問題,使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
(四)制定審計結果公開制度
審計結果公開,既是對審計部門審計工作質量的監(jiān)督,又是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有單位存在問題的曝光。除審計結果中確實有不適合公開的內容、涉及需要保密的一些事項外,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將結果公開:以召開全體大會或代表大會的形式在被審計者所在單位中公開;在校園網(wǎng)內網(wǎng)相關的欄目上予以公示;以學校紅頭文件形式下發(fā)。通過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審計結果,不僅讓廣大教職員工及時了解審計工作過程和審計結果,增強經濟責任審計的公開透明度,而且還是發(fā)揮群眾監(jiān)督,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權威性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五)改進審計方法和手段
高校審計部門要在傳統(tǒng)查賬審計、單純依靠財務資料等方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審計的新方法、新途徑。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和審計軟件等先進技術,通過接口與本單位的財務軟件連接,共享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機網(wǎng)絡審計、在線審計等,及時、準確地獲取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資料,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采取調查問卷、查閱會議紀要、會議記錄等方式,多方面、全方位收集審計資料,對經濟活動程序的合規(guī)性,內部控制制度的規(guī)范性、有效性等方面進行審計,并綜合分析,以保證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全面性、客觀性。
(六)加強部門協(xié)調和配合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涉及面廣、敏感性強、內容復雜的工作,應成立由校(院)長親自掛帥的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通過組織人事、財務、紀檢監(jiān)察、法律事務和審計部門等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才能取得成效。為此,學校不僅要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分工和程序,形成整體合力,而且還要交流和通報審計情況,及時研究并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形成優(yōu)勢互補,協(xié)同運作的機制。
(七)提高審計人員綜合業(yè)務素質
要保證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質量高,審計結果客觀公正,就必須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業(yè)務素質。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增強審計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做到愛崗敬業(yè)、廉潔奉公、敢于碰硬,切實維護國家和學校的利益。要有計劃地安排審計人員進行后續(xù)業(yè)務培訓,不斷拓寬其知識面,最終使審計人員成為既精通財務、審計業(yè)務,又具備管理、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八)重視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審計,目的都是加強對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規(guī)范,只有高度重視審計結果的運用,經濟責任審計才能發(fā)揮增值效應和“免疫功能”,《審計法》以及各種審計制度對審計結果的運用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應當作為干部考核、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jù)。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情況通報、責任追究、整改落實、結果公告等制度,促進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充分運用。組織人事等干部管理部門、紀檢監(jiān)察等部門應及時將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利用情況反饋給審計部門。
(1)加強組織人事部門對審計結果的運用。組織部門要充分利用審計結果,將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干部的監(jiān)管。根據(jù)審計情況及結果,對發(fā)現(xiàn)的有苗頭、一般性違紀問題,應對有關領導干部給予談話教育,提出改進意見和要求;對帶有普遍性和傾向性的問題,做到舉一反三,對所有干部進行相關的警示教育,從制度、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查找原因,研究制定相應的整改和落實措施,防止類似問題的發(fā)生。對任期經濟責任履行情況較好,工作實績突出,認真執(zhí)行“八項規(guī)定”等廉潔自律規(guī)定的領導干部,應給予表揚、獎勵。
(2)加強紀檢監(jiān)察部門對審計結果的運用。紀檢監(jiān)察部門應高度重視并充分發(fā)揮審計結果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對經濟責任審計中查出具有嚴重違法亂紀或存在重大經濟問題的領導干部,要及時做出處理。
(3)加強審計部門對審計結果的運用。審計部門對決策失誤或內部管理混亂、瀆職,給國家、集體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或國有資產流失以及師生意見大、不能勝任現(xiàn)職的領導干部,按照有關規(guī)定能給予處理、處罰的,要在職權范圍內做出處理決定;對審計中發(fā)現(xiàn)的相關問題,向被審計單位發(fā)送審計建議書,要求其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編制整改計劃和具體措施,列出整改時間表、責任人,并將審計整改結果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審計部門;認為需要依法依規(guī)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要及時提出審計建議,按相關規(guī)定和程序移交給紀檢監(jiān)察部門處理;認為應當追究法律責任的,應移交司法部門進行處理。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手段,確保審計結果的運用真正落到實處。
[1] 楊雄源.高校處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5(3):54-55.
[2] 蘇麗男.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個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3] 鄭繼輝.高校處級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開的探討[J].教育財會研究,2014(3):21-25.
[4] 荊阿爽.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難點問題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5] 來志強.高等學校經濟責任審計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與改進對策——基于河南省視角[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69-71.
[6] 董濤,趙界歡.我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歷史沿革及發(fā)展[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4(6):23-25.
[7] 翁曄.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問題與對策[J].管理學家,2013(6):37-39.
[8] 鮑國明.內部經濟責任審計[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王曉雪]
Reflec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l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in universities
SUN Xianglin
(AuditDepartment,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government audit authority and the social auditing agency, at present, how to audit Chu rank leaders’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nd to better play the “immune system” role of audit is the new challenge for the work of department audit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Chu rank leader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Chu rank leaders.
universities; internal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countermeasure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2.005
2016-11-02
孫響林(1966—),男,湖北黃岡人,高級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管理、審計方面的研究。
E-mail:sunxl@hpu.edu.cn
F
A
1673-9779(2017)02-0025-06
孫響林.完善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2):02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