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云 丁敏
【摘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于初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響。方法:將2013年1月-2015年1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初診T2DM患者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實施心理護理,對比兩組的治療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的胰島素治療率及FPG達標率分別為90.91%、95.4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4.55%、79.5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的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對初診T2DM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油利于提高早期胰島素治療率,改善臨床預后,值得推廣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 2型糖尿病; 初診; 心理護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1-0082-02
隨著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習慣、飲食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內(nèi)分泌、代謝類疾病越來越多。2型糖尿?。═2DM)是一種代謝性、慢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臨床特征,臨床癥狀為肥胖、疲乏、無力等癥狀,直接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1]。 目前臨床針對T2DM的治療缺乏特效方案,一旦患病,將終身服藥,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在臨床實踐中,一部分T2DM患者由于認識不足或心理因素主動接受治療人數(shù)較少,同時在治療或生活中,易產(chǎn)生焦慮、緊張、抑郁、恐懼等情緒,降低服藥依從性,難以保證治療效果。筆者所在醫(yī)院針對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T2DM患者進行分析,探討心理護理的應(yīng)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門診就診的初診T2DM患者88例,入組時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6%。均存在多尿、多飲等典型癥狀,入組前均未接受任何糖尿病知識教育及心理干預。排除合并DM嚴重并發(fā)癥或急性并發(fā)癥者、合并肝腎疾病者、合并精神及認知功能障礙者。將8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34~67歲,平均(46.91±2.23)歲;體重62.5~74.9 kg,平均(69.02±3.42)kg;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8例,高中(中專)19例,初中及以下17例。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34~68歲,平均(46.92±2.24)歲;體重62.5~74.8 kg,平均(69.01±3.43)kg;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9例,高中(中專)18例,初中及以下1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與糖尿病宣教,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實施心理護理。(1)認知干預。實行一對一交流、集體授課等形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DM的概念、發(fā)病原因、危險因素、病理生理、主要表現(xiàn)、治療方法及早期治療的重要性,使患者正確面對和認識疾病。了解患者對臨床治療的認知,糾正其“降糖藥物副反應(yīng)多”、“胰島素治療有依賴性”等錯誤認知,緩解或消除其負性情緒,鼓勵其盡早配合胰島素治療。(2)行為干預。講解日常飲食習慣與運動鍛煉對病情康復的影響,耐心講解和強調(diào)長期堅持飲食控制是治療T2DM的根本措施,并邀請營養(yǎng)師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體重、身高及飲食習慣等,制定簡單、經(jīng)濟、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并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設(shè)計運動計劃,指導患者合理選擇運動項目、時間與運動量。鼓勵患者家屬配合和監(jiān)督患者的日常飲食與運動計劃執(zhí)行。(3)心理支持??茖W評估患者心理狀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針對性地予以解釋、安慰、疏導及鼓勵等,告知患者只要嚴格遵醫(yī)囑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對于自覺癥狀較輕而不重視病情患者,需強調(diào)早期治療的重要性,以降低其抵觸或無所謂等情緒。護理人員需耐心開導患者,向其介紹相關(guān)糖尿病病友,并定期組織糖尿病病友聯(lián)誼會,通過病友之間的鼓勵和經(jīng)驗分享,減輕患者負面情緒,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向患者家屬講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鼓勵其參與DM相關(guān)知識教育,給予患者最大的親情支持和鼓勵,緩解患者孤獨、無助、抑郁等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輕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接受胰島素治療情況、FPG達標率(FPG<7.0 mmol/L),
并于治療4周后測定FPG、2 h PG及HbAlc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胰島素治療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率為90.91%,F(xiàn)PG達標例數(shù)為42例,達標率為95.45%;對照組治療率為54.55%;FPG達標例數(shù)為35例,達標率為79.55%。觀察組的胰島素治療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T2DM是一種心身疾病,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臨床轉(zhuǎn)歸不僅受生物因素的影響,同時還與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guān)。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心理應(yīng)激可能誘發(fā)或者加重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及血糖控制不良。T2DM患者在確診后極易發(fā)生心理障礙,且在病情發(fā)展過程中將持續(xù)存在,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2-3]。
我國T2DM的發(fā)病率較高,而疾病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均較低。尤其是初診患者,由于其自覺癥狀不明顯,對疾病的重視度不足,不愿接受治療;還有部分患者不愿面對自己患病的事實,抵觸臨床治療;部分患者由于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不良而未按時服藥;部分患者難以長期接受治療,試圖通過其他非正規(guī)醫(yī)療途徑徹底治愈疾病等[4]。因此,對于初診T2DM患者開展合理的心理干預,對于疾病的早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孫瑩[5]對70例2型糖尿病初診患者進行報道,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chǔ)上研究組實施心理護理,結(jié)果顯示1個月后,研究組患者血糖恢復正常率、護理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心理護理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初診患者血糖水平,緩解負面情緒,提高護理滿意率。
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認知干預,有利于提高其對疾病及治療的正確認識;心理支持有利于改善其心理應(yīng)激,樹立其長期治療的信心[6-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通過心理護理后,胰島素治療率達90.91%,相比于對照組的54.55%顯著提高,認為通過持續(xù)不斷的認知干預與心理支持,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率及治療依從性,這對改善臨床轉(zhuǎn)歸具有重要意義。開展行為干預,能夠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為方式,更好地落實臨床治療方案,從而改善臨床預后[8]。本研究結(jié)果亦顯示,經(jīng)過為期4周的治療干預后,觀察組的FPG達標率達95.45%,較對照組的79.55%明顯提高,同時,F(xiàn)PG、2 h PG及HbA1c水平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證實了心理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改善臨床轉(zhuǎn)歸。
總之,對初診T2DM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與早期胰島素治療率,從而改善臨床預后,值得推廣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1]袁少枝.心理護理對2型糖尿病初診患者療效影響[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5):2924-2925.
[2]張毅宇.98例2型糖尿病初診患者心理護理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12(6):276-277.
[3] Christine R C,Elizabeth A H,Susan M M,et al.Examining the psychological pathways to behavior change in a group-based lifestyle program to prevent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2,35(4):699-705.
[4] Chen S M,Creedy D,Lin H S,et al.Effects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tervention on self-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and glycemic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2,49(6):637-644.
[5]孫瑩.2型糖尿病初診患者施行心理護理的意義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9):170-171.
[6] Gois C,Akiskal H,Akiskal K,et al.Depressive temperament, distres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ype 2 diabete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2,143(1/3):1-4.
[7]王秋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診1型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2,11(36):109-110.
[8]羅麗娟.心理護理及認知干預對2型糖尿病初診患者的積極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6):317-318.
(收稿日期: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