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王強,夏潔
(湖北省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武漢430081)
2014、2015年度武漢地區(qū)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鼻咽分泌物RSV和hMPV基因檢測分析
王曉玲,王強,夏潔
(湖北省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武漢430081)
目的 觀察2014年度和2015年度武漢地區(qū)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患兒鼻咽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偏肺病毒(hMPV)基因檢出情況,并分析RSV、hMPV感染的分布特點。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0~14歲的ARTIs患兒816例(2014年度456例、2015年度360例),采集患兒鼻咽分泌物,采用RT-PCR檢測RSV G基因、hMPV F基因,通過DNA測序分析基因型。觀察RSV、hMPV感染在不同年度、季節(jié)及不同性別、年齡、病種患兒中的分布情況。結果 816例患兒中,檢出RSV 187例,其中2014年度109例、2015年度78例;檢出hMPV 116例,其中2014年度69例、2015年度47例;2014年度和2015年度hMPV、RSV的檢出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1~2歲年齡組患兒hMPV檢出率最高,5歲以內患兒hMPV檢出率高于90%;5歲以內患兒RSV檢出率也較高,高于90%。喘息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hMPV檢出率顯著高于其他感染部位(P均<0.05),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患兒hMPV檢出率較低(10%左右);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RSV檢出率高于其他感染部位(P均<0.05),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RSV檢出率最低。每年2~3月hMPV、RSV檢出率最高,6~9月最低?;蛐头治鲲@示,2014、2015年度患兒檢出RSV基因型均以A型為主,2014年度患兒檢出hMPV基因型以A2型為主、2015年度以B型為主。結論 RSV和hMPV是武漢地區(qū)ARTIs患兒常見的病原體,RSV、hMPV感染多發(fā)生在5歲以下患兒,且多發(fā)于冬季和早春;RSV感染與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有關,hMPV感染與喘息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有關;RSV流行毒株以A型為主,hMPV流行毒株在2014、2015年度存在差異。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兒童;武漢市
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是兒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5歲以下患兒病死率較高[1]。病毒和細菌感染均能引起ARTIs,以病毒感染最為常見,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和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2~4]。研究[4,5]表明,RSV和hMPV感染的分布與季節(jié)、地域和人群密切相關,不僅在不同地區(qū)或同一地區(qū)的不同年份、季節(jié)分布有所差異,毒株基因型和所引起疾病的臨床癥狀也可能存在差異。為此,我們觀察了武漢市2014、2015年度ARTIs患兒鼻咽分泌物中RSV、hMPV基因檢出情況,并分析RSV、hMPV感染的分布特點,以期為疾病的防控提供一定參考。
1.1 臨床資料 以武漢市普仁醫(yī)院兒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0~14歲的ARTIs患兒為研究對象,排除持續(xù)性哮喘>7 d者?;純褐?,<1歲132例(2014年度78例、2015年度54例)、1~2歲255例(2014年度141例、2015年度114例)、3~5歲343例(2014年度185例、2015年度158例)、6~14歲86例(2014年度52例、2015年度34例),上呼吸道感染97例(2014年度63例、2015年度34例)、支氣管炎240例(2014年度134例、2015年度106例)、喘息性支氣管炎32例(2014年度21例、2015年度11例)、支氣管肺炎411例(2014年度215例、2015年度196例)、毛細支氣管炎36例(2014年度23例、2015年度13例)。2014、2015年度納入患兒性別、感染部位和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患兒于入院2 h內采用負壓吸引器收集鼻咽分泌物,置于2 mL病毒運輸液中,4~10 ℃保存,24 h內送至實驗室以備后續(xù)檢測。
1.2 RSV、hMPV基因檢測 提取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RNA,進行逆轉錄反應得到cDNA,進行PCR反應。目的基因引物均由上海英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成。hMPV F基因上游引物序列為5′-CTTTGGACTTAATGACAGATG-3′,下游引物序列為5′-GTCTTCCTGTGCTAACTTTG-3′,產(chǎn)物長度450 bp[6];RSV G基因C端上游引物序列為5′-ATGATTWYCAYTTTGAAGTGTTC-3′,下游引物序列為5′-GTTATGACACTGGTATACCAACC-3′,RSV A型產(chǎn)物長度665 bp,RSV B型產(chǎn)物長度為740 bp[7]。以GAPDH為內參。PCR反應條件:94 ℃預變性2 min,94 ℃ 30 s、55 ℃ 30 s、72 ℃ 45 s維持40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10 min。PCR產(chǎn)物經(jīng)1%瓊脂糖凝膠電泳,在凝膠成像系統(tǒng)下觀察。
1.3 RSV、hMPV DNA測序及基因型分析 回收PCR產(chǎn)物,送至上海英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DNA測序。RSV G基因C端PCR產(chǎn)物經(jīng)DNA測序后與PubMed中的Blast DNA序列進行比對確認,再根據(jù)PCR產(chǎn)物長度確認RSV A型(665 bp)或B型(740 bp)。hMPV F基因的DNA測序結果采用Clustal W2軟件進行序列比對,以GenBank中已有的A1、A2、B1、B2基因型參考序列為參照,分析hMPV的基因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MPV、RSV基因檢出情況 816例患兒中共檢出hMPV 116例(14.22%)、RSV 187例(22.92%),其中2014年度檢出hMPV 69例(15.13%)、RSV 109例(23.90%),2015年度檢出hMPV 47例(13.06%)、RSV 78例(21.67%)。2014年度和2015年度hMPV、RSV的檢出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2.2 2014年度及2015年度不同性別、年齡、感染部位患兒hMPV和RSV基因檢出情況 不同性別患兒hMPV、RSV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14年度及2015年度不同年齡、感染部位患兒hMPV和RSV基因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1~2歲年齡組患兒hMPV檢出率最高,5歲以內患兒hMPV檢出率高于90%;5歲以內患兒RSV檢出率高于90%。喘息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hMPV檢出率顯著高于其他感染部位(P均<0.05),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患兒hMPV檢出率較低(10%左右);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RSV檢出率高于其他感染部位(P均<0.05),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患兒RSV檢出率也較高,喘息性支氣管炎患兒RSV檢出率最低。詳見表1。
表1 2014年度及2015年度不同性別、年齡、感染部位患兒hMPV和RSV基因檢出情況
2.3 hMPV、RSV感染的季節(jié)分布 每年2~3月hMPV、RSV檢出率最高,6~9月最低。ARTIs患兒hMPV、RS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發(fā)生(見圖1)。
2.4 患兒hMPV、RSV基因型分布 本次受檢標本中hMPV A1、A2、B1、B2四種基因型的毒株均被檢出,分別為4、66、26、21例;除罕見基因型A1型外,其他三種基因型的流行存在年度差異,2014年主要以A2型為主(88.4%,61/69),2015年以B1(47.8%,22/46)和B2(39.1%,18/46)型為主。在RSV陽性標本中,RSV A型130例,其中2014年度83例、2015年度47例;RSV B型56例,其中2014年度26例、2015年度30例;2014、2015年度RSV基因型均以A型為主,但2015年度RSV B型所占比例高于2014年度(P<0.05)。
圖1 不同月份hMPV、RSV檢出情況
病毒感染是兒童ARTIs的重要原因之一,RSV是最常見的呼吸道病毒,hMPV感染也被證實具有普遍性[8]。為了解武漢地區(qū)ARTIs患兒RSV、hMPV感染情況,我們對我院2014、2015年度收治的816例ARTIs患兒鼻咽分泌物標本進行了RSV、hMPV基因檢測,并將PCR擴增出的特異性核酸片段進行DNA測序和基因型分析。
所收集的816例標本中共檢出hMPV陽性116例(14.22%)、RSV陽性187例(22.92%),2014、2015年度hMPV和RSV的檢出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性別患兒RSV、hMPV檢出情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在不同年齡組中有明顯差異。我們發(fā)現(xiàn),90%的RSV、hMPV陽性標本來自5歲以下患兒,hMPV陽性標本最多來自1~2歲患兒,這與相關報道基本一致[3,4]。
我們觀察了不同感染部位患兒鼻咽分泌物標本中RSV、hMPV檢出情況,發(fā)現(xiàn)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患兒hMPV檢出率較低,均在10%左右;而喘息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hMPV檢出率顯著高于其他感染部位;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RSV檢出率高于其他感染部位,RSV在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炎患兒標本中也有較高的檢出率,但在喘息性支氣管患兒標本中檢出率最低。這提示RSV、hMPV感染均與毛細支氣管炎高度相關,hMPV感染還與喘息性支氣管炎有關,而RSV感染與支氣管肺炎的發(fā)病也有一定相關性。
在溫帶地區(qū),冬季和早春是RSV、hMPV感染的高發(fā)時段。本研究結果顯示,武漢地區(qū)ARTIs患兒標本中RSV、hMPV的最高檢出率也出現(xiàn)在冬季和早春,檢出率最高峰出現(xiàn)在每年2~3月,6~9月檢出率最低。這提示武漢地區(qū)RSV和hMPV的流行特點為全年散發(fā),冬春季高發(fā),兩者流行高峰同步出現(xiàn)。
RSV基因型分布存在地域差異,總體以A型為主,不同年份中A、B亞型可共同流行或以一種亞型為主。本研究2014年度收集的標本中檢出RSV A型83例(76.1%)、RSV B型為26例(23.9%),2015年度檢出RSV A型47例(60.3%)、RSV B型30例(39.7%),兩年度均以RSV A型流行為主。hMPV是單負鏈RNA病毒,根據(jù)F基因的核酸序列變異情況可將hMPV分為A、B兩大基因型。在不同年份,hMPV流行的基因型會發(fā)生明顯變化[9]。本研究結果顯示,武漢地區(qū)ARTIs患兒標本中同時檢出了hMPV A1、A2、B1、B2四種基因型,其中2014年度主要以A2亞型為主(88.4%),2015年度以B1(47.8%)、B2(39.1%)亞型為主;A1亞型為罕見基因型,在兩年度中檢出率均小于5%,這與相關報道基本一致[9~11]。
本研究表明,RSV和hMPV是武漢地區(qū)ARTIs患兒常見的病原體,RSV感染主要集中在<5歲患兒,hMPV感染主要集中在<2歲患兒;RSV感染與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有顯著相關性,hMPV感染與喘息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的發(fā)病有關;冬季和早春是RSV、hMPV感染高發(fā)時段;RSV以A型毒株流行為主,而hMPV流行基因型在不同年份有明顯改變。
[1] Lim FJ, de Klerk N, Blyth CC,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espiratory viral coinfections in children [J]. Respirology, 2016,21(4):648-655.
[2] Lefebvre A, Manoha C, Bour JB, et al.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 meta-analysis[J]. J Clin Virol, 2016,81(6):68-77.
[3] 張云宏,孫宇,賈云霞,等.太原地區(qū)急性呼吸道人偏肺病毒和人博卡病毒感染患兒臨床特征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6,34(2):93-96.
[4] 寇宇,潘勁草,于新芬,等.杭州地區(qū)2011-2013年兒童呼吸道感染人偏肺病毒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12):1384-1388.
[5] Bont L, Checchia PA, Fauroux B, et al. Defining the epidemiology and burden of sever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among infants and children in western countries[J]. Infect Dis Ther, 2016,5(3):271-298.
[6] Apostoli P, Zicari S, Lo Presti A, et al. Human metapneumovirus-associated hospital admissions over five consecutive epidemic seasons: evidence for alternating circulation of different genotypes [J]. J Med Virol, 2012,84(3):511-516.
[7] Ren L, Xia Q, Xiao Q, et al.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of glycoproteins amo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ubtype A in China between 2009 and 2013[J]. Infect Genet Evol, 2014,27(7):339-347.
[8] Feuillet F, Lina B, Rosa-Calatrava M, et al. Ten years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research [J]. J Clin Virol, 2012,53(2):97-105.
[9] Reiche J, Jacobsen S, Neubauer K, et al.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sights from a ten-year molecular and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in Germany [J]. PLoS One, 2014,9(2):e88342.
[10] Velez Rueda AJ, Mistchenko AS, Viegas M. Phylogenetic and phylodynamic analyses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 Buenos Aires (Argentina) for a three-year period (2009-2011)[J]. PLoS One, 2013,8(4):e63070.
[11] Li J, Wang Z, Gonzalez R, et al. Prevalence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 adul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Beijing, China [J]. J Infect, 2012,64(1):96-103.
王曉玲(E-mail: wxl76329@126.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03.027
R511;R725.6
B
1002-266X(2017)03-0084-03
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