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蕭條時期的《土生子》無疑吹響了時代的號角,開創(chuàng)了黑人文學發(fā)展歷史的新紀元,一個全新的芝加哥黑人形象帶著暴戾的氣息,通過最為極端的方式來表達他對整個美國社會的失望與憤懣。賴特以戲劇化的手法,伴隨著詳實的心理描寫,生動形象地勾勒出別格犯案、被捕受審的整個過程,全文圍繞著“殺人”與“追捕”展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黑人與白人之間極度尖銳的種族沖突,這就賦予了一件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兇殺案以十分特殊的時代意義與社會內涵,從而深刻地揭示了新一代黑人民族骨子里的叛逆與不屈。
關鍵詞:《土生子》;黑人文學;隱喻內涵
作者簡介:侯晨茜(1996-),男,漢族,山西大同人,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2--02
美國黑人文學伴隨著黑人受奴役的歷史而產生,從最初的口頭歌謠發(fā)展而來,源遠流長。在以蘭斯頓休斯為代表的“哈萊姆文藝復興”的推動下,賴特、鮑德溫和艾里森繼續(xù)接過反抗的大旗,推動黑人文學走向另一個高潮。理查德賴特作為“抗議小說”的鼻祖與先鋒級人物,一舉擊碎了自內戰(zhàn)以來黑人類似湯姆叔叔一般任勞任怨、忍辱負重的屈服者形象, 開始描寫具有鮮明的獨立人格和反抗意識的新興黑人,《土生子》中的別格作為20世紀50年代備受壓迫與歧視的黑人青年代表,他的遭遇集中凸顯出了當時美國社會里尖銳的種族沖突、隔閡與對立,盡管黑人取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已有半個世紀之久,但他們在實際的社會生活當中卻依舊飽受歧視與欺凌,受教育權以及其他諸多社會權利完全得不到保障。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小說并沒有從正面入手來直接抨擊美國社會的種種不公,相反,它則是通過對別格誤入歧途的人生以及他所犯下的殘暴罪行入手,深刻地剖析了他乖戾性情產生的社會原因,進而有力地駁斥了白人階層對黑人地種種偏見與歧視,使人痛心地親自領悟到黑人在當時在物質與精神上受到的奴役與折磨。
一、別格的罪行是經濟與文化壓迫、種族隔絕的后果
文章開頭簡略鮮明地交代了別格一家地生存狀況,一家四口人擠在一間狹小破舊,甚至可能隨時倒塌的屋子內,卻還要交付每星期八元地高額房租。由于父親被私刑處死,家庭經濟困窘不堪,別格被迫早早輟學,混跡于社會當中謀求生計?!耙悄悴皇呛谌耍悄阌绣X,要是他們讓你進那所航空學校,你也能駕駛一架飛機”。從他和朋友杰克、格斯等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別格不少的個人理想已然被他的出身所限制,同樣地,在別格與麥克斯律師的交談中,我們也會洞悉白人為黑人“安排”好的生活方式:
“我曾經想當飛行員,可他們不讓我進入那個我可以學到飛行技術的地方。他們蓋了一所很大的學校,隨后在它周圍劃了一道線,說什么只有住在線內的人才能進學校。他們把所有的黑孩子都關在門外?!?/p>
“還有什么?”
“嗯,我曾經想參加陸軍?!?/p>
“你干嘛不去?”
“他媽的,那是歌種族歧視的軍隊。他們要黑人干的只是挖壕溝。還有在海軍里,我能夠做的只是洗盤子,擦甲板?!?/p>
正像芝加哥的所有黑人都被限制住在破爛不堪的“黑區(qū)”一樣,白人們讓黑人接受的是奴性的教育,留給他們去做的也只是些收入微薄的苦力活,而且,正如小說開始別格不得不接受救濟署“施舍”的司機的工作一樣,黑人們對自己的命運別無選擇。在沒有任何出路的社會現實中,別格和他們的伙伴只能在喝酒,打彈子等乏味的活動中消磨時光,有如瑪麗所言:“我去過英國、法國、墨西哥,可我不知道離我十個街區(qū)的人生活狀況如何,我們彼此知道的太少……我一輩子還沒有去過黑人的家庭。不過他們大概和我們過的一樣吧。”白人將黑人孤立起來,將他們視為低等、愚蠢的生物,變相地剝奪了他們應得的種種政治與經濟上地權利,正常四分錢的面包黑人要買卻是五分,五元錢一星期的房子租給黑人卻要八元,白人資本家甚至寧愿大批房子閑置也不愿降低價格租給黑人……這種壓迫不無例外的激發(fā)了黑人對白人,特別是上流社會白人階層又是仇恨又是羨慕的復雜情緒。
文中的別格雖然仇恨白人,但內心里卻怯懦不堪,他認為白人的地位至高無上,不論怎樣自己都無法對抗。因此他盡管費盡心機,策劃良久,通過種種暴力手段發(fā)泄他的惶恐之心,卻仍舊不敢去搶一個弱小白人的小商鋪;在他對白人的極端不信任的心理狀態(tài)下,瑪麗與簡對他熱情而友好的舉動竟然被他理解為是羞辱與折磨,甚至深深損害了他的自尊心,由此可見,在種族歧視的政策下,黑人與白人之間相互缺乏了解,隔閡嚴重,仇恨的火種早已深埋,這便暗示了別格之后暴力反抗行動的客觀必然性。
二、別格的罪行體現了他對命運的抗爭和對個人生存價值的追求
面對著灰暗的生活前景,一部分人像別格的母親一樣忍辱負重,沉迷于宗教的世界當中,渴求來世的幸福而放棄了在現世里的反抗,而另一部分人,則是默默地將憤懣之情埋在心底,尋找著機會。賴特曾在采訪中不止一次地提及到別格的身上有自己當年熱血與叛逆的身影,在白人經濟與文化政策的壓迫之下,廣大黑人青年生活缺乏出路,空有一腔熱血卻報效無門,他們同樣不甘平庸,他們同樣渴求幸福,有尊嚴的生活:“這一千二百萬黑人各方面都受我們思想的影響,就像我們初到這兒來時受歐洲人思想的影響一樣,他們目前正在狹窄的令人難以相信的范圍內進行斗爭,想取得我們一度熱烈地爭取過的安逸感?!?/p>
由此可見,別格與妹妹維拉不斷的口角,與杰克去玩扮白人的游戲,極力主張去搶劫布魯諾的店鋪,在彈子房毆打遲到的格斯……他都是在通過這些舉動來吸引周圍人們的目光,從別人的反應與對抗當中獲得內心上的滿足,發(fā)泄他被白人世界無視與輕蔑的痛苦?,旣惖乃辣臼浅鲇谂既?,出于他內心對白人,乃至于對道爾頓太太孱弱的白色身影的恐懼,但他隨后掩蓋罪行的過程卻讓他變得愈加興奮,仿佛之前死氣沉沉的生活也變得十分充實,他冷靜地處理了尸體,嫁禍于簡,機智地與自以為是的布列特偵探周旋,甚至策劃去索取巨額贖金……他終于找到了一個能發(fā)揮他個人才智的地方,他憑他自己的方式來狠狠地報復那些不可一世的白人。黑人只有在犯罪過程中才能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對一向標榜自由民主,人人平等的美國社會最為尖刻的諷刺!別格殺死瑪麗并沒有任何明確的動機,而僅僅是源于黑人對于白人本能的恐懼與仇恨,僅僅是他們渴望擺脫白人精神束縛與壓迫,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的一種反抗,這就使別格的罪行有了更為普遍象征意義。
三、結語
面對別格這突如其來的抗擊,白人們先是不知所措(布列特偵探、伯克利檢察官始終都無法相信他們眼中一向愚蠢而卑賤的黑人居然能獨自策劃出整個犯罪過程),繼而惱羞成怒,他們無法容忍別格挑戰(zhàn)不合理的社會體制,他們視所有的黑人有如洪水猛獸,因而面對別格這樣一個勢單力孤的逃犯,他們居然組織了“五千名警察外加三千名志愿者”晝夜不停地進行搜捕,他們無中生有地給被捕的別格強加上所有他們認為黑人會“理所應當”犯下的罪行,也對力圖維護黑人平等權益的共產黨人大加污蔑……這些當權者表面的囂張氣焰下力圖掩蓋的正是他們對黑人反抗運動的深深恐懼與不安。別格正是通過殘忍的暴力行為宣告了黑人反抗浪潮的到來,這已經表明了作者明確的態(tài)度:白人對黑人的壓迫政策如不改變,那么更多別格式的暴力反抗行動將不可避免。
參考文獻:
[1]常耀信. 美國文學簡史[M].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
[2]Wright R. Native Son[M].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1966.
[3]李公昭.20 世紀美國文學導論[M].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