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溪小姑是六朝時期建康一帶頗受民間信仰的一位女性鬼神,其廟宇建立在青溪河畔。由于地域關(guān)系密切,民間信仰具有多元性、民間性的特點,再加上歷代文人對史書記載的模糊引用,從古至今,青溪小姑都被認為是蔣子文的三妹。本文試圖從“蔣三妹”說的源頭、青溪小姑廟號和蔣子文這三個方面來詳加探究,從而揭去青溪小姑是“蔣三妹”說法的朦朧面紗。
關(guān)鍵詞:青溪小姑;蔣三妹;蔣子文
作者簡介:齊迎華(1992.11-),女,河南信陽人,上海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2--02
青溪小姑是六朝時期建康一帶頗受民間信仰的一位女性鬼神,其廟宇坐落于建康的秦淮河和青(清)溪的交匯口旁。六朝以后,青溪小姑信仰逐漸衰落,其形象多局限于文人筆下的愛情故事中。作為一個地域性神鬼,青溪小姑無論是在古代志怪小說里,還是在民間傳說中都被認為是蔣子文的三妹,與蔣子文信仰有著相當密切的關(guān)系。然仔細翻閱,細細推究,卻不難發(fā)現(xiàn)并沒有充分的材料能夠證明青溪小姑是蔣子文的三妹,而造成誤解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下面將逐加探討。
一、“蔣三妹”說溯源
最早將青溪小姑與蔣子文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南朝宋劉敬叔的《異苑》卷五:
青溪小姑廟,云是蔣侯第三妹廟,中有大□扶疏,鳥嘗產(chǎn)育其上。晉太元中,陳郡謝慶執(zhí)彈乘馬,繳殺數(shù)頭,即覺體中栗然。至夜,夢一女子衣裳楚楚,怒云:“此鳥是我所養(yǎng),何故見侵。”經(jīng)日謝卒。慶名奐,靈運父也。[1]
在這則材料中,首次提到了青溪小姑是蔣侯第三妹。蔣侯即為東漢末年的蔣子文,生前常常宣稱自己的骨頭是青色的,死后成神,孫權(quán)曾封其為中都侯,因而又稱蔣侯。后世在提到青溪小姑是蔣子文三妹之說所引材料都出自《異苑》,如清初余賓碩《金陵覽古詩》中的《青溪》詩前小注特別注明了《異苑》中的記載:
在晉時,樂府已有《青溪小姑箜篌歌》?!懂愒贰吩?,青溪小姑,蔣子文第三妹也。[2]
就目前已有的史書記載材料來看,《異苑》是“蔣三妹”說的記錄源頭。其載“云是蔣侯第三妹廟”,具體是何人或何書所“云”,劉敬叔并未交代更多詳細可靠的內(nèi)容。
《異苑》,是一部典型的志怪小說集,其內(nèi)容多記載晉代神靈怪異之事。作者劉敬叔,明朝胡震亨曾作《劉敬叔傳》中對其有較詳細的介紹:
劉敬叔,字敬叔,彭城人。少穎敏,有異才,起家中兵參軍司徒掌記。[3]
劉敬叔曾任司徒掌記之職,雖然官職雖然不高,但主要負責記載國家祥瑞、災(zāi)異等異象,所以他能夠接觸到大量的記載怪異內(nèi)容的書籍,為《異苑》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素材。
劉敬叔聽說了民間流傳的青溪小姑是蔣子文三妹的說法,故在作品中直接這樣書寫,文中的“云”很有可能是人云亦云,信仰群眾的云。二是文人改造故事。從《異苑》中所記“慶名奐,靈運父也?!睂⑸癞惞适屡c有名的歷史人物謝靈運聯(lián)系起來,可以看出這是典型的文人附會改編故事,即將靈異事件與當時有名的人物聯(lián)系在一起,既可以增加文趣,又能脫離野俗,同時也能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利于流傳。綜上,劉敬叔提出青溪小姑是蔣三妹的說法極大可能是民間傳說和文人改造故事這兩種情況下的產(chǎn)物,并沒有進行過詳細的考證。
二、青溪小姑的名號
宋人張敦頤在《六朝事跡編類》卷五江河門“青溪”條云:
青溪發(fā)源鐘山,入于淮,連綿十余里。溪口有埭,埭側(cè)有神祠,曰青溪姑。[4]
卷十二廟宇門“青溪夫人廟”條云:
按《輿地志》:青溪岸側(cè)有神祠,世謂青溪姑,南朝甚有靈驗,嘗見形于人祠。祠今與上水閘相近。說者云:隋平陳,斬張麗華、孔貴妃于青溪柵下,今祠像有三婦人,乃青溪姑與二妃也。[5]
從張敦頤的記載可見,南朝時,青溪小姑神廟就已經(jīng)被稱做“青溪姑”,而青溪這個地名早在東吳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據(jù)唐人許嵩《建康實錄》卷二載吳赤烏四年(241)“冬十一月,詔鑿東渠,名青溪,通城北塹潮溝?!焙笫?,青溪小姑常常又被叫做青溪小妹或青溪妹,如果其是蔣三妹無疑,那么既然蔣子文信仰在南京鐘山地區(qū)這么興旺,而同處一地被封神的三妹為何不以蔣姓為廟號,偏偏要以青溪的地名而稱呼呢?與青溪小姑同處六朝時期,被民間祭祀信仰的其他“女性人鬼”,如丁姑、梅姑、紫姑,其稱呼和廟宇名號或依其姓氏或直接以名為號,卻從來沒有像青溪小姑這樣以一地名冠之。值得注意的是,引文中提到南朝時,青溪神祠里是有三座神像的,分別是青溪姑和張、孔二妃。但張、孔二妃是南朝亡國之君陳叔寶的寵妃,被認為是紅顏禍水,這樣的人死后不僅為神,還和青溪小姑并祠,難道不會覺得于青溪小姑于蔣子文有不妥嗎?或許是出于一種同情心理,或許因為她們都是女性,也或許只是因為她們都是死在青溪。盡管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卻表明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上層官方的神鬼信仰與下層民間社會的神鬼信仰是并行而又脫節(jié)的。帝王由于需要,其祭祀的神鬼必須要具備高大的道德形象和法力高強等特點,而民間百姓信仰卻有著多元性和民間性,人們往往從自己的生產(chǎn)、生活需要和經(jīng)驗中自發(fā)地形成自己崇拜的神靈。青溪小姑的信仰更多的是底層民眾自發(fā)的一種行為,具有廣泛性與群眾性等特點,與被納入到國家的祭祀典范中的蔣子文信仰有著根本的差異。
因此,可以推測青溪旁確實有神祠,因為依靠青溪而建,故以青溪命名。而后因蔣子文被封,鐘山改為蔣山,故在民間傳說中將同處在鐘山地區(qū)的青溪小姑說成是蔣子文三妹。這樣就正好符合了中國“兄山妹水”的文化傳統(tǒng)。
三、蔣三妹是否存在
說到蔣三妹,必須要提到蔣子文,在民間傳說中,蔣三妹一直被認為是蔣子文的妹妹。關(guān)于蔣子文,首先記載其事跡和信仰由來的是東晉干寶的《搜神記》:
蔣子文者,廣陵人也。嗜酒,好色,挑撻無度。常自謂:“己骨清,死當為神。”漢末,為秣陵尉,逐賊至鐘山下,賊擊傷額,因解綬縛之,有頃遂死。及吳先主之初,其故吏見文于道,乘白馬,執(zhí)白羽,侍從如平生。見者驚走。文追之謂曰:“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爾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不爾,將有大咎?!薄瓕O主未之信也。又下巫祝:“若不祀我,將又以大火為災(zāi)。”是歲,火災(zāi)大發(fā),一日數(shù)十處。火及公宮。議者以為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宜有以撫之。于是使使者封子文為中都侯,次弟子緒為長水校尉,皆加印綬。為立廟堂。轉(zhuǎn)號鐘山為蔣山,今建康東北蔣山是也。自是災(zāi)厲止息,百姓遂大事之。[6]
蔣子文死后通過宣揚“己骨青”和三次災(zāi)異,以威逼利誘的方式,迫使孫權(quán)接受其要求,封他為中都侯,并為之立廟。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一同被封的還有次弟蔣子緒,但材料中并沒有提到他有什么神跡,而且后世再也沒有任何關(guān)于他的記載,所以蔣子緒應(yīng)該是作為蔣子文的二弟而受蒙蔭。既然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二弟可以被封,為什么卻不曾提到其有個三妹呢?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孫權(quán)的封賞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安撫蔣子文,讓他有歸所,不可能只賞二弟不賞三妹,因為這個三妹可是比二弟更加有靈通,有顯名。而且,六朝時期的江南(尤其是建康及其鄰近地區(qū))荊楚、吳越文化區(qū)范圍內(nèi),以女性為信仰對象較為常見的,民間奉祀有多位女性人鬼,如丁姑、梅姑、紫姑等,所以,也不存在只封男不封女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
《搜神記》中一共記載了五條與蔣子文有關(guān)的故事,卻完全沒有提到他還有個三妹。只有一條中提到蔣家的女眷:
宋咸寧中,太常卿韓伯子某,會稽內(nèi)史王蘊子某,光祿大夫劉耽子某,同游蔣山廟。廟有數(shù)婦人像,甚端正。某等醉,各指像以戲,自相配匹。即以其夕,三人同夢蔣侯遣傳教相聞,曰:“家子女并丑陋,而猥垂榮顧。輒刻某日,悉相奉迎?!盵7]
材料顯示,當時在蔣子文的神廟里是設(shè)有女性神像的,而且是幾座,且并未婚配,但其中是否有一個三妹卻不得而知。北宋郭茂倩在其《樂府詩集》中收錄了18曲“神弦歌”,一般認為,這種神弦歌是六朝時期江南地區(qū)(主要是首都建康一帶)巫覡祀神的樂曲,其中,“青溪小姑曲”辭曰:
開門白水,側(cè)近橋梁。小姑所居,獨處無郎。[8]
可以看出青溪小姑應(yīng)該是未嫁而亡。但是僅憑這一點就將蔣家女眷與青溪小姑相聯(lián)系未免有點單薄。
所以,如果青溪小姑真是蔣子文的三妹,那么在蔣子文蔣子緒被封卻獨不見封賞青溪小姑是不合理的。且從時間上看,處于東晉的干寶顯然比南朝宋的劉敬叔更早,所以更能說明劉敬叔《異苑》所載青溪小姑為蔣子文三妹說法是值得懷疑的。
既然青溪小姑和蔣子文的關(guān)系并不是這么明晰,那么青溪小姑是蔣三妹的說法又是如何興起、流傳的呢?
首先是由于信仰的地域聯(lián)系密切。東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孫權(quán)選擇了建業(yè)(后來改稱建康,即現(xiàn)在的南京)作為其都城,而蔣子文也隨之現(xiàn)身?!端焉裼洝份d孫大帝封蔣子文為中都侯,為其立廟堂,并將鐘山改為蔣山。因此蔣山上必定有蔣侯祠,并且是祭祀蔣子文的主要場地。而據(jù)《輿地志》載青溪發(fā)源于鐘山(即蔣山),入于淮、連綿十余里,而青溪姑廟就在青溪岸側(cè)。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男陽女陰,男性主山,女性主水,所以當蔣山上有了蔣子文后,民間傳說中就自然地把他和蔣山腳下青溪水畔上的青溪小姑神聯(lián)系起來,將二人歸于一家子。其次是蔣子文信仰延續(xù)一千多年,深受統(tǒng)治階層的推崇,屢次被加封,在民間社會中的影響力也甚大,因此將青溪小姑與蔣子文相聯(lián)系自然能夠一榮俱榮。尤其是在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下令普禁淫祠,自蔣子文以下的各路神仙都被毀像廢廟,絕了香火,到了孝武帝孝建初年才復建蔣廟,并加封號“相國大都督中外諸軍事”,明帝泰始年間又進封“蔣王”。所以在南朝宋時,青溪小姑成為蔣子文的三妹也并不奇怪,有了這個親哥哥,青溪小姑祠自然也能夠得以重建、重受香火。而且青溪小姑變成蔣三妹后,民眾相信有了這個法力高強的哥哥,妹妹自然也有些道行,也更能推進民間對它的祭祀。正是有了這樣廣泛的民間信仰思想基礎(chǔ),“蔣三妹”說才會在千百年來盛行不衰,絲毫沒有引起學者的辨?zhèn)翁骄俊?/p>
綜上所述,首先從已有的古籍材料中找不到能直接或間接證明青溪小姑與蔣子文有血緣關(guān)系的可靠信息,其次從民間信仰的多元性和廣闊的包容性來看,“蔣三妹”說又是這種民間信仰下的典型產(chǎn)物,因而,千百年來的訛誤才會看起來理所當然。
注釋:
[1][南朝宋]劉敬叔《異苑》,中華書局1996版,第43頁。
[2]薛冰《金陵女兒》,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版,第11頁。
[3]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版,第505頁。
[4][宋]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四庫全書本,卷五。
[5][宋]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四庫全書本,卷十二。
[6][東晉]干寶《搜神記》,汪紹楹《搜神記校注》,中華書局1979版,卷5第57頁。
[7][東晉]干寶《搜神記》,汪紹楹《搜神記校注》,中華書局1979版,卷5第63頁。
[8][宋]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版,卷47第684-685頁。
參考文獻:
[1]烏丙安《中國民間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林富士《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yī)療》[M].北京:中華書局,2012.
[3]劉勤《性別文化視域下的神話敘事研究之一:女神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4]郭成波《六朝江東民間神祇與文學》[D].導師王青,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