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第三中學 李永紅
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在教師心理資本建設中的應用
邢臺市第三中學 李永紅
心理資本是一種綜合的積極心理素質,關注人的積極方面和優(yōu)勢,體現(xiàn)個人對未來的信心、希望、樂觀、毅力和情緒智力等,關注個人在面對未來逆境中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師心理資本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結構系統(tǒng),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與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工作以及教學事務相關的心理資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樂觀、希望和堅韌性四個因素;另一方面是與人際關系、人情世故相關的心理資本,如謙虛、感恩、熱誠、寬容等。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才培養(yǎng)模式發(fā)生了轉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改革、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期待等沉重的壓力和工作中持續(xù)疲勞及各種矛盾沖突等問題引起的挫折感加劇,導致教師在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表現(xiàn)出緊張狀態(tài)。學校要培養(yǎng)合格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教師首先應具備足夠的心理資本,擁有引領學生的能力。因此,大力開展教師心理資本建設,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幫助教師形成或保持積極的工作、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成為新時期學校的重要課題。
團體心理輔導是團體工作的形式,主要是運用團體的教育和發(fā)展功能,通過團體活動或討論,預防個人或人際的困擾問題,基本上分為治療性團體輔導和發(fā)展性團體輔導。在學校,針對教師的團體輔導一般以關注教師的負面情緒和負性認知為出發(fā)點,以問題為導向,而忽視了幸福、歡樂、寧靜、欣喜、滿意等人類行為的積極方面,忽視了積極力量所具有的巨大能量。積極心理學倡導以開放和欣賞的心態(tài)看待每一個人,強調研究人的積極力量。它著眼建立積極情緒、積極個人優(yōu)勢、積極組織系統(tǒng)來幫助人們獲得幸福體驗與快樂情緒,給予人們人文關懷,并激發(fā)人們的潛能與創(chuàng)造力。
2002年,教育部下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從這個總目標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新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從預防性、診治性轉為以發(fā)展性為指導。2012年修訂的《綱要》進一步將工作視角從注重解決問題轉到注重前瞻預防,將人自身的積極因素作為心理教育的重點,關注師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
在學校實踐中,我們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與團體輔導相結合,以激發(fā)教師正能量、增強職業(yè)幸福感、促進團隊凝聚合作等為目標導向。在參與、體驗、互動式的培訓方式下,通過一系列不同主題的積極團體心理輔導,進行教師心理資本建設,增強教師的積極情緒體驗,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使教師能以積極的視角去看待發(fā)展中的學生個體,以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迎接生活、工作的挑戰(zhàn)。
在教師的心理資本建設中,積極團體心理輔導主題依據教師的實際需求,通過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確立。主題的選擇原則是貼近教育教學實際,幫助教師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心理困惑,有利于激發(fā)教師的參與性。團體輔導的內容分為七大主題:
1.自我探索主題:《獨特的我》《我的另一半》《真我風采》等;
2.情緒管理主題:《與壓力相伴》《關注心世界》《靜心體驗》等;
3.團隊合作主題:《團隊共創(chuàng)法》《風雨同舟》《神奇的相遇》《團隊拓展訓練》等;
4.成長發(fā)展主題:《價值觀探索》《生涯幻游》《職業(yè)訪談》《我的人生劇本》《未來的路》等;
5.積極人格塑造主題:《誠信在心中》《堅持的力量》《感恩》等;
6.和諧師生關系主題:《溝通的藝術》《孩子怎么了?》《關注學生行為背后的需求》《師生有效溝通策略輔導》等;
7.家庭事業(yè)平衡主題:《構建幸福家庭》《工作并快樂著》《平衡人生》等。
為使團體輔導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豐富了輔導形式,主要采用工作坊、主題沙龍和團隊拓展訓練等形式進行。
不同形式的團體輔導組織與實施方式略有不同,但都是運用了團體動力的原理和積極心理技術,注重教師的體驗和參與,調動自身的感受、覺察和反思,實現(xiàn)自我成長。
1.教師成長工作坊。請有心理咨詢師資質、經驗豐富的心理教師作為主講人,以年級組或教研組為單位,組成40至50人的小團體。針對教師自身存在的心理困惑或課堂教學、師生關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展開,幫助教師解開謎團,轉變教育理念、優(yōu)化教育手段,將培訓、教學、科研融為一體,促進教師個人成長和工作提升,是一種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的學習模式。
具體操作:一般以年級或教研組為單位組成工作坊,工作坊分為心理成長工作坊和專業(yè)成長工作坊。心理成長工作坊滿足教師個人修煉、人格提升的需要;專業(yè)成長工作坊滿足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推動教師在職業(yè)發(fā)展中實現(xiàn)突破。經過多年探索,我們確定了工作坊活動的基本流程:熱身導入、情景呈現(xiàn)、主題探索、體驗分享、升華延續(xù)。主要采用心理情景劇、繪畫、角色扮演、研修、討論等形式。主講人不做任何直接的理論和方法上的分析和指導,而是通過教師全程參與和體驗,展開互動交流,適時點撥引導,促進教師感悟、反思,實現(xiàn)心理成長。
2.班主任沙龍。班主任沙龍的開設為班主任提供了一個寬松、自由的交流平臺,以15至30人為宜。在這里,班主任可以自由地抒發(fā)想法、宣泄情緒、互相鼓勵,分享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實戰(zhàn)經驗,促進班主任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的有效開展。
具體操作:招募同一年級的班主任,在輕松、歡快、愉悅的氛圍中,圍繞班主任工作中的某一主題展開。班主任沙龍以半結構或非結構式為主,以沙盤體驗、情景模擬、心靈圖卡、故事重構等為主要形式?;玖鞒蹋鹤杂捎懻摗⒊尸F(xiàn)主題、思維碰撞、深度思考、分享收獲。
例如,在“和諧師生關系”沙龍中,教師圍繞主題展開討論,先是提出一系列問題,如“學生不聽老師的話怎么辦”“寫不完作業(yè)怎么處理”“學生為什么怕我”……而后就這些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各抒己見,在觀點的激烈碰撞下進行深度思考,互相啟發(fā),逐漸理出清晰思路。
3.團隊拓展訓練。拓展訓練借助自然環(huán)境,以戶外活動的形式,通過團隊挑戰(zhàn)賽或合作項目磨練意志,激發(fā)團隊戰(zhàn)斗力,打造團隊文化,形成團隊和諧氛圍。教師在親身體驗中突破自我、獲取自信、完善人格,為團隊的高效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具體操作:在一定范圍內招募教師,確定主題,準備道具,開展活動。教師可以打破年級界限自由參加?;玖鞒虨椋捍_定主題、制定方案、招募人員、到達場地、小組建設、熱身準備、項目挑戰(zhàn)、修整總結。
2016年3月,我校在邢臺市范圍內招募教師組織了一次“七里河畔快樂成長”團隊拓展訓練。近30名教師在培訓師的帶領下通過跨越吊橋、水上穿網、高空平衡木等活動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增強了自信。
實踐表明,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在教師心理資本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從不了解、不認同到逐漸認可、接納再到現(xiàn)在的積極參與,踴躍提升,轉變是巨大的。在工作中,教師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從積極方面看待和解決問題,變得更加寬容、穩(wěn)定、平和,促進了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的形成。積極團體輔導以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吸引力強、輻射面廣等特點,正在成為深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