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每個人的成長都值得珍惜
——讀《布魯克林有棵樹》
○張曉玲
這本書寫于1943年,作者貝蒂·史密斯和故事的主角弗蘭西一樣,二十世紀初出生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qū)。顯然,這是一部類似自傳體的著作,書中那些真實得仿佛伸手即可觸摸的細節(jié)都來自于作者的童年記憶。
一個小女孩的世界能有多大?一個小女孩的日常生活世界能有多奇妙?但作者并不輕視這些,她似乎回到了童年,住在弗蘭西的身體里面,以她的眼睛看這個世界,以真正屬于孩子的眼光來評判、咂摸、理解這個世界,并由此得出一些極為質樸卻又極為真誠的觀點。
弗蘭西愛這個世界,她熱情地參與生活。她對這個世界有她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進入方式。用普通人的眼光來看,她活得相當悲慘。她的爸爸長得英俊,會唱歌,好體面,然而只是一個繡花架子,酗酒,收入很低。她的媽媽在入不敷出的時候會讓孩子們假裝去北極探險,餓著肚子“等待救援”。弗蘭西和弟弟尼雷依靠撿破爛獲得零花錢。為了得到一個漂亮的布娃娃,弗蘭西說謊。為了得到免費的圣誕樹,弗蘭西和弟弟被砸傷。貧窮像雨水一樣滲透在文字的每一個角落,讓人無處遁逃。
但弗蘭西有人愛,且有感受愛的能力。她感受到父親的愛。父親雖然落魄,卻是一個浪漫到骨子里人。每次回家,他都唱著最喜歡的歌《莫莉·馬龍》,他唱歌給弗蘭西聽,并且稱她為“小歌后”。他帶孩子們?nèi)ズa灒m然結局一團糟,但其過程蘊含著他的一派良苦用心。他甚至早早地為弗蘭西準備好了畢業(yè)典禮上需要用的鮮花,當弗蘭西收到這束花的時候,他已經(jīng)去世了六個月……弗蘭西能感受到母親的愛,雖然她始終覺得母親偏心。母親容許她奢侈地倒掉咖啡;母親能用霉面包做出好吃的面包布丁給她和弟弟享用;母親每天在孩子們睡覺前給他們讀一頁《圣經(jīng)》,一頁《莎士比亞全集》,這些舉動直接影響到弗蘭西對將來的選擇;母親不讓弗蘭西洗刷,為的是不想讓弗蘭西也有一雙飽經(jīng)滄桑的手……弗蘭西能感受到姨媽茜茜的愛,她總能用各種看似荒誕不經(jīng)卻超級有效的方式幫弗蘭西討回公道……如此一來,被親人之愛包圍著的弗蘭西的世界里也充滿了孩子才會有的各種自得其樂,同時,她對自己人生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充滿了體諒。這些愛更讓她有勇氣去面對世上的各種不幸,在受辱之后,悲傷之后,甚至在對上帝質疑之后,她能重獲信心,再度前行。
在弗蘭西家租住的院落正中央,有一棵樹。這一棵樹叫做天堂樹。弗蘭西曾經(jīng)在那棵樹的樹蔭里看書?!熬瓦@樣,她拿著一本書,守著一碗零食,獨自一人在家,看著樹影搖曳,任下午時光溜走,這是一個小女孩所能達到的化境。她就這樣看著書,與世界和諧共處著,心里頭快樂著。閱讀的樂趣,就在于字里行間不期而遇的驚喜與共鳴。”這棵樹守護著她的童年,承載著她對家人的情感,這棵樹和她一樣,在艱難的處境之中生長著,甚至一度被砍伐,然而它竟沒有死?!霸谀菢錁渡?,又發(fā)出一棵新樹來?!笔裁匆泊輾Р涣艘粋€頑強而充滿希望的生命。
這是一本讓人心生溫暖的好書。它讓人感謝自己每日所經(jīng)歷的一切,那些普普通通、不起眼的東西,一間雜貨店,一個臺階,一個院落,院子里的一棵樹,都能帶給你生命中最獨特的感受。不管出身如何,經(jīng)歷如何,家境如何,你都是獨特而寶貴的存在。你的世界獨一無二,無以倫比,值得你永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