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星鐸 閆彩萍
醫(yī)海沖浪,幸運人生
——訪2016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羅杰·德特爾斯
文/吳星鐸 閆彩萍
羅杰·德特爾斯近照 紀輝攝影
“我實在是一個幸運兒,非常感謝中國政府給予我這一殊榮!”2016年9月,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儀式在中南海舉行。頒獎典禮上,一位80歲的老人精神矍鑠,他深情地說:“有幸與眾多優(yōu)秀的學者與后輩共事,為中國人民謀求更好的生活,我幸運至極。”這位“幸運兒”,就是美國流行病學與傳染病控制領域專家——羅杰·德特爾斯(Roger Detels)。
羅杰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教授,曾任國際流行病學學會主席,也擔任享有公共衛(wèi)生“圣經”之稱的《牛津公共衛(wèi)生教科書》的首席主編。他曾獲亞伯拉罕利林菲爾德流行病學杰出貢獻與卓越領導者獎,是全球公共衛(wèi)生界最有影響力的杰出領袖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來到中國,羅杰持續(xù)為中國艾滋病防控事業(yè)奉獻其寶貴的專業(yè)智慧和實踐成果,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國際一流艾滋病防治專家和骨干隊伍。憑借其非同一般的國際影響力,他為中國政府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貢獻頗多,2011年,他獲得了中國艾滋病防治國際合作突出貢獻獎。
改革開放之后,羅杰作為第一批來華幫助中國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的美國公共衛(wèi)生專家之一,對中國進行了首次訪問,當時他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wèi)生學院院長。在華兩個月的時間里,羅杰對這個剛剛向世界開放、逐步展現(xiàn)出新生面貌的東方國家逐漸產生了興趣。他時常拋開導游的引領,獨自走在北京的街道上,觀察當?shù)鼐用竦纳睢?/p>
1989年,羅杰第二次來華訪問。當時云南南部邊境出現(xiàn)艾滋病疫情,一位云南省衛(wèi)生防疫站艾滋病科的科長在戒毒所里采集了50例血液樣本,發(fā)現(xiàn)26例呈陽性,全部排查后查出了146例艾滋病感染者,主要感染途徑都是注射吸毒。隨后很長時間,云南一直都是中國艾滋病疫情的重點地域。
就在這個時候,羅杰決定幫助中國政府建立起正規(guī)的艾滋病防治工程。1991年夏天,他同自己的美國艾滋病領域的同事,以及自己的中國學生吳尊友,一同來到云南省,在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分別舉辦了為期10天的艾滋病防控培訓班。
“我和我的同事還有學生一起到了云南毒品擴散的最嚴重的地方,去研究毒品擴散和艾滋病傳染的防治問題?!被貞浧鹪谠颇夏嵌坞y忘的時光,羅杰記憶猶新。為了解決毒品問題,社區(qū)扮演了重要角色?!敖涍^討論,我們決定動員整個社區(qū),發(fā)起‘村人自治’‘居民自治’的呼聲,讓一個村子、社區(qū)進行自主改革。”
在云南期間,羅杰一面向國際社會爭取經費,一面親自到云南德宏州隴川縣毒情嚴重的村莊,同村民一起分析吸毒的現(xiàn)象,引導村民理解并接受先進的理念。他告訴他們:吸毒問題不僅僅是吸毒者個人問題或吸毒者家庭問題,而是一個社區(qū)問題和社會問題。考慮到農村村民白天要干農活,他還特意將相關活動時間都安排在了晚上7:30-9:30之間。羅杰本人連續(xù)參加了長達5晚的策劃活動。他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深深打動了當?shù)氐墓ぷ魅藛T和村民,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D”(Detels)。
在羅杰的努力下,云南村民的防毒干預活動使該社區(qū)的青少年吸毒發(fā)生率下降了2.7倍,防毒效果顯著。這一研究結果于2002年被發(fā)表在了《美國公共衛(wèi)生雜志》上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為了在國際社會大力宣傳此項干預研究,羅杰將干預模式介紹到了鄰國越南、柬埔寨,此舉極大地擴大了中國艾滋病防控措施的國際影響力。
在云南,羅杰與中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拔蚁矚g昆明這座城市,他不像上海、廣州或者北京那么擁擠,卻也充滿了現(xiàn)代感,氣候怡人?!彼f。后來的近30年里,羅杰遍游深圳、香港、成都、南京等中國各大城市,但提起印象深刻的地域,他還是會說起隴川:“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村子,它非常的漂亮,不僅因為這里的風景美,也因為這里是我和我的中國學生吳尊友最早開始研究艾滋病的地方,它使我與中國結緣?!绷_杰深情地說。
1989年,中國艾滋病感染情勢危急,對于如何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羅杰意識到,中國亟須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公共衛(wèi)生領軍人物,來對抗未來可能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他選擇艾滋病防治作為重點合作領域。
1989年至今,羅杰利用其教學、科研專業(yè)優(yōu)勢及在全球公共衛(wèi)生界的顯著影響力,與中國開展了長達26年的艾滋病防治合作。他堅持每年來華1至3次,累計來華短期工作48次,共計在華工作時間 610天。即使是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學,他也利用這一教學平臺,每年、每學期都在幫助中國培養(yǎng)博士、碩士、博士后。26年來,羅杰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國際一流艾滋病防治專家和骨干隊伍。
1990年,針對中國缺乏艾滋病防控專家的局面,羅杰除及時為我國艾滋病疫情暴發(fā)處理獻計獻策外,還毅然決定要為中國培養(yǎng)高層次艾滋病防控人才隊伍。而這需要籌措一筆相當可觀的學費和生活費。當時的中美兩國,在衛(wèi)生領域的合作基本空白。面對各種不利形勢,羅杰利用其個人的影響力,從其相關的艾滋病培訓經費中擠出名額,支持中國政府派員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接受專業(yè)培訓。從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長期培訓高層次艾滋病防治人才隊伍的計劃正式啟動,并一直堅持了下來。
凡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參加過這個培訓項目的人員,無論是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還是接受博士后培訓者,無不贊嘆這個培訓項目的作用和意義。他們都感嘆,原來美國的流行病學方法和艾滋病防治技術與策略,結合得如此系統(tǒng)、完備和實用,大家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提高了防控技能。
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可以為艾滋病防治事業(yè)長期發(fā)展提供持續(xù)的后勁,但需要較長時間。解決眼前急需的防治工作需求,還需要通過短期培訓來解燃眉之急。從1991年在云南舉辦為期10天的艾滋病防控培訓班開始,他積極爭取國際經費支持,每年在華舉辦2至3期艾滋病防治短期培訓。截至2015年年底,羅杰常抓不懈在中國舉辦艾滋病防控專業(yè)培訓班51期,覆蓋31省共培訓3312人次,為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斷輸送實用人才。
經羅杰培養(yǎng)的這支艾滋病防治人才隊伍,已經逐步成長為中國艾滋病防治的中堅力量,其中不乏優(yōu)秀的艾滋病防控工作領軍人物,其中,4人為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艾滋病專家委員會成員,一人成為中國唯一入選聯(lián)合國全球43名艾滋病專家委員會成員。這些防艾領域的精英在制定中國艾滋病防治策略、掌握疫情、控制傳播、減少死亡等關鍵技術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成為中國艾滋病防治事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談起自己的入行經歷,羅杰表示:“我跨進艾滋病研究領域,純屬偶然?!贝饲?,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空氣污染引起的公眾健康問題,比如一些常規(guī)的疾病,如肺結核等疾病的傳播與防控。而真正踏入這一行,對他而言絕非一帆風順。
在美國,直到1981年,人們才第一次認識到艾滋病的存在。當時,羅杰冥冥之中感到了自己對于艾滋病研究的熱情。當時,唯一罹患艾滋病的團體是男同性戀團體。那時的人們對艾滋病還相當有偏見,對艾滋病患充滿敵意,認為他們是恥辱的。羅杰積極與這個同性戀團體的負責人取得聯(lián)系,表示有興趣研究他們的生活行為習慣和健康情況。面對羅杰的熱情,對方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種對他們的歧視和羞辱,是十分過分的事情?!敖Y果第二天,他們改變了主意,允許我在這個團體中展開自己的研究?!绷_杰回憶起當時接到對方電話的情景,“他們說,你通過了,可以加入我們的團體?!本瓦@樣,滿腔熱忱的羅杰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艾滋病研究。
“從產生研究和改革的想法,到真真切切地見證這個想法的實現(xiàn),真是令人振奮。”幾十年過去了,回憶起自己的“防艾”道路,羅杰感慨良多。
艾滋病的傳播渠道,主要包括吸毒行為、性亂行為和同性戀行為,要在高危人群中控制艾滋病傳染,必將觸及這些敏感的“雷區(qū)”。在中國,即便是改革開放之后,民眾對于吸毒和性傳播現(xiàn)象,還是諱莫如深,沒有人愿意在公開場合展開談論。羅杰準備采取循序漸進的工作方法,由不敏感問題開始,逐步推進,改變民眾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思想觀念。
2016年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期間,羅杰夫婦在軍事博物館參觀 邵浩攝影
“如果把艾滋病防控比作一個宮殿,那么中國剛開始建這個宮殿時,肯定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需要一步一步來克服?!绷_杰說。20年前的中國,重新吸毒率達到了95%。吸食毒品者在監(jiān)獄待了幾年之后重返社會,大多數(shù)人在一個月內,又會重新開始吸毒?!爸杂羞@樣的結果,部分原因是公眾對這些吸毒者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吸毒者就是罪犯,對待吸毒者像對待罪犯一樣?!绷_杰分析道,“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轉變大眾對這些吸毒者的觀念,尤其是那些亟待幫助的吸毒者,我們一點點的幫助,就能有力地改變這個狀況?!?/p>
公眾對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攜帶者有一種普遍的歧視,“這種歧視的存在,使得人們甚至害怕去醫(yī)院進行血液病毒檢查。好像是這個人一檢查,他就是個艾滋病患者似的?!绷_杰這樣評價當時的艾滋病現(xiàn)狀。
“在美國,為了對抗艾滋,我們試了很多方法。醫(yī)生或護士每診斷一個病人都有義務為其做艾滋病檢查。這成了一項日常檢查,沒什么好歧視的?!绷_杰說,然而在中國,對病人和疑似病患的歧視依然是個很大的問題。“中國對艾滋病病毒的檢查并不常見,而且總是在一些病毒易傳播的高危行為發(fā)生之后,人們才意識到這樣的檢查,通常已經晚了,”羅杰說,“甚至有很多人對檢查漠不關心,對自己是否已成為艾滋病病毒的攜帶者、傳播者并不在意?!?/p>
“有些人對于自己罹患艾滋病的事實并不能接受,我們要幫扶這些人,敦促他們接受檢查。我不會停止防艾研究?!绷_杰說。
憑借自己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羅杰協(xié)助中國科研人員和學者進行科學研究,撰寫科學論文,在國際學術雜志發(fā)表,幫助中國宣傳艾滋病科研和防治成就。2004至2005年,當中國政府在既往有償獻血人員和重點人群中開展艾滋病篩查時,國際社會反響很大,不少人指責這種檢測措施違反人權,違背了國際通用的檢測策略。羅杰在國際著名的《科學》(Science)雜志撰文,闡述中國開展的重點人群艾滋病檢測是一項重要的艾滋病防治措施,及時發(fā)現(xiàn)了感染者,不僅能為感染者提供醫(yī)療服務,減少他們發(fā)病和死亡,還能減少他們繼續(xù)傳播艾滋病的風險,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蔓延。這篇論文,用中國的事實數(shù)據(jù)向世界證明:檢測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策略措施。
多年來,他在《科學》、《柳葉刀》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fā)表關于中國艾滋病防治的科學論文100余篇。作為合作主編,在《艾滋病》(AIDS)、《國際流行病學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成癮》(Addiction)先后編輯出版了三期中國艾滋病防治進展專輯,全面介紹了中國艾滋病防治如何從科學研究走向防治決策和防治措施落實。這些科學論文的發(fā)表,宣傳了中國艾滋病科學研究及防治成果,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艾滋病防治取得的成就和影響,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全球艾滋病防控領域的國際形象。
羅杰(左三)獲贈“桃李滿天下”字畫
羅杰積極促進中美友好和合作交流。在重大國際會議場合,他曾多次高度贊揚中國政府積極務實的防控舉措,以及艾滋病防控人員的決心和奉獻。他駁斥別有用心之人借所謂人權之名,對中國的詆毀和抹黑,幫助國際社會全面、真實地了解中國艾滋病防治實際動態(tài)。
提起羅杰,曾與他共事的學者均評價甚高,認為他是真心幫助中國,對中國艾滋病防治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是全球最杰出的艾滋病防治專家。
過去10年,羅杰因罹患皮膚癌,先后動了10多次手術,但他從未中斷其每年來華援助的承諾。2015年,他前列腺癌手術尚未完全康復,需要每天穿著尿不濕,仍堅持來中國幫助我們破解艾滋病防治難題。作為一名全球知名的公共衛(wèi)生專家,羅杰熱愛中國,熱愛中國人民,珍惜與中國的友誼。
羅杰是一位沖浪愛好者,在洛杉磯的時候經常和兩個兒子在周末出外游玩,愜意沖浪,然后三人笑鬧著回家吃午飯。“到了中國,我不能經常沖浪了,但是我會選擇慢跑?!绷_杰說,在他的有生之年,將繼續(xù)以幫助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人口大國控制艾滋病流行和改善總體健康狀況為自己的使命。他會繼續(xù)在醫(yī)學海洋里沖浪,譜寫自己的幸運人生。(實習生周京錦、劉夢雨、肖玉婷參與采訪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