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眾一 林崇珍
橫堀克己:一個將生命都獻給中日友好事業(yè)的人
文/王眾一 林崇珍
2016年12月24日突然離世的橫堀克己先生,是中國對日報道的老字號《人民中國》雜志社原編委、原《朝日新聞》編委、中國外文局和《人民中國》雜志社終身顧問,也是中國政府友誼獎的獲獎專家,幾十年來一直從事新聞工作。
1979年,他隨《朝日新聞》代表團訪問北京,受到鄧小平的接見,聆聽了鄧小平首次公開面對國外媒體系統(tǒng)闡述的中國改革開放政策。1981年,作為外派記者的他來到北京工作。前后7年半生活在中國,使他目睹了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對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形成了積極的認識,并意識到推動日中友好以及日中戰(zhàn)略互惠關系對日本和中國的特別意義。
退休后,橫堀克己決心將自己的余生貢獻給增進日中相互理解的事業(yè)。2001年,經(jīng)朋友介紹,他來到中國外文局所屬的日文月刊《人民中國》工作。時值《人民中國》全面改版,橫堀克己充分發(fā)揮他老記者的優(yōu)勢,在幫助《人民中國》改版、調(diào)整編輯方針、提出對日本讀者有針對性的選題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不僅身體力行,從事采編翻譯審稿工作,還積極幫助培養(yǎng)年輕骨干員工。在他的幫助下,《人民中國》年輕骨干快速成長,其中有三位成為實施本土化戰(zhàn)略后派出的東京支局長。
2002年,在策劃實施紀念中日邦交正?;?0周年特別報道的過程中,他憑自己的人脈采訪到了邦交正?;囊娮C人撰寫了《翻開歷史新篇章——追憶毛澤東、田中角榮會談》一文,成為中日關系史上非常有價值的口述史文本,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以及巖波書店對相關文集進行轉載,在日本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2003年,鑒于橫堀克己在中國工作期間的突出貢獻和優(yōu)異表現(xiàn),中國政府頒發(fā)給他友誼獎。
就這樣,在夫人雅子的陪伴與照料下,橫堀克己在《人民中國》一干就是整整9年。在這9年里,他憑自己的人格魅力,與無數(shù)中國人結為摯友。和他一起工作的其他日本專家,也公認他的領軍地位。他滿腔熱情地向日本讀者介紹中國的改革開放,主張中日友好的極端重要性,為此遭到了日本右翼刊物的詆毀,但他完全不為所動。
回到日本后,他繼續(xù)擔任編輯顧問,幫助《人民中國》東京支局的年輕人策劃選題、組織文章。2014年下半年,日本出版界盛行“厭中憎韓”邪風。橫堀克己發(fā)揮其獨特作用,幫助東京支局聯(lián)系“抵制歧視言論和排外主義出版人會”的負責人,成功組織了一場座談會,與會者旗幟鮮明的反歧視、反排外觀點一經(jīng)刊出,在日本讀者中引發(fā)巨大反響。
作為“日中未來之會”組織的共同代表,橫堀克己聯(lián)系日本的有識之士和健康力量,與破壞中日關系的勢力作堅決的斗爭,并和中國方面的學術機構與團體展開充分交流,為中日關系轉圜貢獻力量。
抱病期間,他依然深深關切中日關系,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改變目前令人憂慮的狀況。他對一位中國朋友說:“不見中日關系轉圜,我死不瞑目?!敝钡缴淖詈箅A段,面對去醫(yī)院看望他的《人民中國》東京支局人員,他第一句話就是:“雜志工作是否順利?”可以說,他做到了為自己所喜愛的新聞事業(yè)和中日友好事業(yè)鞠躬盡瘁。
一個將生命獻給人民友好事業(yè)的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橫堀克己先生的精神必將永存,更多的人會投身到他畢生為之奮斗的事業(yè)中來。長遠來看,中日關系必能經(jīng)受住風雨考驗,最終走向轉圜。愿橫堀克己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