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季萍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然而,當前的語文課堂正逐漸忽略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有三點:
一是言之突兀。
師:同學們,讀了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第1自然段寫得有順序。
(學生其實是想就本段談寫法上的發(fā)現(xiàn),但卻用“一個字或詞”作答,便再也無話,這樣的“突?!背W屄犝咭活^霧水。)
二是言之不足。
師:讀第3自然段,看看燕子飛行有什么特點?
生:燕子飛得快。
(學生雖說出答案,卻不能充分、清楚、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產(chǎn)生想法、獲取答案的理由?!帮w行快”的特點是從哪里讀出來的?怎么讀出來的?不得而知。)
三是言之不美。
師:“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讀著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呢?
生:花都開了。
生:草都綠了。
(學生不會用美的語言準確描繪自己看到的景象。本來詩意的問題因?qū)W生索然無味的回答失去了意義與價值。)
那么,怎樣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
1.要明確不同學段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與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根據(jù)目標要求指導學生表達。如在一、二年級時,教師要不怕浪費時間,訓練學生回答好每一個問題,說好每一句話,把話說完整、說通順、說明白,并教給方法;在三、四年級時,教師要常多問一個“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理由,指導學生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到五、六年級時,教師則要問:“你的這個意思還可以怎么表達?能不能用更詩意的語言吸引大家?”
2.根據(jù)學生表達的基礎提出相應的要求。有的學生有語言天賦,有的學生語言發(fā)展相對遲緩。所以,設計課堂問題時教師就要考慮到不同層面的學生,在指導表達時也要確定不同的目標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
準確清楚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意思及思想感情,這種能力要分階段、分層次堅持不懈地進行階梯式訓練。
1.進行個別朗讀及指導。有聲有色地放聲朗讀是可以讓學生自主獲得各自所需的語言密碼的。然而課堂上齊讀居多,朗讀被一些敢讀、會讀的學生“壟斷”,導致一大部分學生成了“南郭先生”,得不到教師的指導。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開火車進行朗讀,保證每周每班學生至少有一次在全班大聲朗讀并得到指導的機會。
2.重視語用訓練?!罢Z用”是被忽略多年又重新回歸我們視線的一個概念。教師要敏銳捕捉有價值的語用訓練點,常引導學生運用文中的詞語、句式表達,用文本規(guī)范表達,影響表達,并且及時教給學生表達的策略:如何推敲詞語、如何抓住重點、如何闡述觀點、如何條理清晰、如何選取表達結(jié)構(gòu)等。課文《孔子游春》第8自然段“論水”就是一個極為典型的訓練點;《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的后4自然段圍繞“自由”為學生鋪展開了一幅絕美的畫面,同樣是一個不可忽略的訓練點。
3.引導學生運用閱讀積累。教師日常應引導學生多積累,時時積累,事事積累,指導學生表達時讓課外積累與學生表達碰撞出新的語言,教師或補充或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
口語表達不僅要讓聽者能聽清楚聽明白,更要讓聽者聽著舒服,甚至能夠被感染,被打動,被說服。我認為學生能夠大段進行表達,無論表達什么都可以滔滔不絕,頭頭是道,或邏輯嚴謹,或思想深刻,或語言詩意,或用詞貼切,準確地傳情達意,這就具備了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