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田 鋒 劉俊霞
土地入股合作社 村民坐享地生金
■ 文 / 田 鋒 劉俊霞
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保店鎮(zhèn)陶莊村是一個小村,有270人,70戶農戶,耕地面積420畝,人均耕地1.56畝。群眾基礎較好,村委會班子領導能力強,干群關系較融洽。2016年5月,村干部牽頭登記注冊了陶旭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由村支部書記宋成彬擔任。農戶以土地入股,并與合作社簽訂《土地股份經營合作協(xié)議》,實現(xiàn)“五統(tǒng)一”管理模式,即統(tǒng)一種植、統(tǒng)一農資、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收獲、統(tǒng)一銷售。
1.完善制度,民主管理。合作社的會計、出納由推選的群眾代表擔任,所有重要事項由全體成員達成共識才能做出決策。設立專用公開欄,公開財務收支及重要事宜,村民可以對有爭議的問題要求解釋。
2.簽約服務,確保效益。在種植重要環(huán)節(jié),如農資供應,合作社與信譽度較高的企業(yè)簽訂合同,采取先使用見效益后再結算的方法,確保了種植收益。機械作業(yè)、雇工方面,也采取種植周期結束后再進行結算的方式。
3.保底收益,二次分紅。合作社以小麥950斤/畝或玉米1100斤/畝的保底產量跟農戶簽訂入股協(xié)議,產品收獲出售后,按當季市場價格、當季種植成本計算保底收益,也即第一次分紅。如有剩余,50%對農戶二次分紅,50%用作合作社運轉費用和積累。
2017年1月10日,陶莊村召開“2016年度土地入股分紅大會”,分配2016年秋季玉米收入。經核算,農戶入股的290.56畝土地,玉米總收入236412元,畝均收入814元,畝均種植成本286元,畝純收入528元。按當季玉米市場價格0.68元/斤計算,保底收益(第一次分紅)462元/畝,剩余收益66元/畝。經合作社理事會商議,本著讓利于民原則,每畝入股土地實際第一次分紅500元,剩余的進行二次分紅。
1.規(guī)模經營增效益。土地入股后,去掉了沿用多年的地埂、多余的田間路,增加了土地實際利用面積,使先進農機和技術得以推廣應用,農業(yè)生產資料、農機、人工等成本也隨之下降。
2.風險共擔穩(wěn)收益。合作社以保底產量給入股農戶吃下“定心丸”,又按當年市場價格確定收益分配,降低了經營風險。
3.收益共享促服務。合作社拿出部分資金作為合作社工作人員績效獎金,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土地一樣盡心盡力。
4.順應形勢促發(fā)展。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是,農民不愿種地,又不愿舍地。合作社實行土地入股,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使農民“離鄉(xiāng)不丟地、不種有收益”,實現(xiàn)了務工收入和土地收入“雙豐收”。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農林局)
欄目編輯:劉華彬